水稻空粒空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德哥在乡村


水稻属禾本科稻植物,主要由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演变而来的。

一,水稻在我国的生产意义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26.6%,稻谷总产量占全国商品粮一半以上。袁隆平先生研制"杂交水稻",是我国水稻之父。

稻谷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碳水化合物75~79%,蛋白质6.5~9%,脂肪0.2~2%,粗纤维0.2~1%。稻谷易消化,吸收率又高。在我国有50%的人口以吃大米为主。因此,水稻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及人们生活。

二,水稻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水稻对土壤适应性强。不论酸性土壤、轻盐碱土壤、黏土和排水不良的低洼沼泽地,还是其他作物不能适应的土壤,只要水源充足,均可栽培水稻。

水稻是喜温植物,在10~40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好,发育也很快,生长最适宜温度22~30度;但粳稻的耐寒性比籼稻要强一点,最低下限温度10度。

水稻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很高,早籼对日照长短要求不十分严格,中籼的感光性一般较弱。水稻是需水量很大的农作物,而且全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4~10月水稻生育期内,水资源必须能够满足水稻的生育需求。

三,水稻栽培技术和要点

购选好稻种,必须要把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和催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减少病菌及各种疾病。种子一般要进行晒种2~3天,晒种要做到薄摊、勤翻和晒均匀到透彻。

用10%浸种灵针剂一支,倒入少量水中搅拌均匀,再加水8~10千克,谷种浸种5千克。

把浸肿胀的种子在50度热水中淘种预热2~3分钟,然后入堆,使种子根生长粗壮整齐。高产田块实行合理密植,主要采用增丛和减本的方法,争取做到稀中带密,密中有稀的原则。

四,怎样科学施肥

施肥也是最关健的重要环节,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如果施肥不当,或施过多过少对产量有直接关系。如果施肥不到位过多,易造成水稻岀现下涝空壳空粒现象,甚至根系会腐烂。所以,施肥方法要根据秧苗生长情况来决定。

(1)基肥方法

对于高产的早和晚稻,首先施基肥用量占水稻总施肥量的50~60%。可施腐熟农家有机肥料1000千克左右,碳铵30~40千克,过磷酸钙7.5~10千克。钾肥也可以作基肥,也可以作追肥,但最好早施为好。

(2)分蘖肥

分蘖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0~30左右,亩施尿素5~7.5千克。分蘖肥宜早施,不建议晚施,一般移斗栽3~5天后施用,施前要保持浅水层,水不宜太深。建议傍晚和早晨施肥,中午温度较高,施肥防止灼伤稻苗。

(3)穗肥和粒肥

施穗肥和粒肥要根据施用时期和施肥效应的不同。穗肥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种。促花肥在水稻剑叶长到3叶露尖施用,穗肥的施用量占总施肥量15%。

粒肥水稻开始抽穗前后叶色褪淡作为指标,再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但是要注意,阴雨绵绵的天气不宜施肥。施肥一般亩施尿素2~2.5千克,也可以在水稻破口和灌浆初期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对落黄田块可加0.5千克尿素混合施用。

五,要合理灌溉

插好秧后灌水5~7厘米深水防止败苗,深水护苗到返青大约3~5天。当秧苗扎根返青后,立刻放浅田水,采取间歇间断灌溉方法,促进根系正常发育生长。

当全田总苗数接近或达到预期穗数苗时即可开始搁田,一般以人站在田面显露脚印不下陷最合适,表土皮保证不开裂,然后灌水,等水自然落干后再轻搁,这样反复几次。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高时期,这个阶段要控制好稻田水。一般灌一次水等自然落干又继续灌水,以利于水气相互交替,促进根系生长。在灌浆开始时灌1次水,让自然落干,湿润1~2天后再灌水,保持干干湿湿,主要以湿为主,收割前切忌断水不能太早。

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精于管理是种植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定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突破乌江


(1)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以致形成空壳。

(2)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不能协调,不能受粉而形成空壳。形成秕粒的内因主要是由于穗部谷粒营养供应不良,致使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发育而造成秕粒。

2、形成水稻空秕粒的外因

(1)在气候条件方面,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气象因素,对空秕粒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水稻抽穗开花时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20℃以下的低温,都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形成空壳。但遇到35℃以上高温,同样对受精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空壳率会大量增加。

(2)光照对空秕粒的形成影响也较大,由于米粒中的干物质95%以上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抽穗结实期间,阴雨天多,日照不足,就会增加空秕粒。

(3)湿度和风速对空秕粒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水稻开花受精最适宜的湿度为70%-80%,气候太干燥对受精不利,容易形成空壳。但开花期间大雨或连日阴雨,湿度过大,也会影响受精和结实,形成空秕粒。

(4)栽培条件不当也会影响空秕粒的形成。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过多,叶片含氮高,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空秕粒增加。抽穗前期氮肥不足,抽穗叶片早衰,也会增加空秕粒,导致减产。除氮肥外,水稻生育期间如缺少磷钾营养,同样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的衰退,增加空秕粒。

(5)在灌溉方面,如抽穗开花期缺水,造成受精结实不良,就会增加空秕粒。稻田排水不良,或长期深灌水,会引起黑根,中期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促使早衰,增加空秕粒。

(6)密植不合理,封行过早,通风透光差,或受病虫为害。


四川张五


水稻种植过程中,发生稻穗空粒空壳,是各个稻区人们都会遇到的普遍现象。那么,水稻空粒空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水稻空粒空壳的产生原因。

水稻在正常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结粒。如果开花后不结实,形成空粒空壳,这主要是花粉不受精或受精及发育不良所致。空粒可分两种:未受精空粒和受精空粒。水稻开花期间,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受低温危害,使雄性不育影响受精,或者未受精,导致空粒空壳形成。

高温、多湿、大风雨、氮肥偏多等也会引起空粒空壳现象发生。具体如下:

一:抽穗开花期不正常气温引起空粒现象。

水稻在开花期遇到长时间低温,会导致稻花受粉不均、发育不正常,从而大量形成空粒空壳,影响水稻的安全齐穗和产量。水稻在开花授粉期最适宜的温度为30℃左右,最低15℃。如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高气温低于23℃,开花就会减少,或者开花但不授粉,形成空壳。开花期如遇阴雨连绵的天气,空气湿度增加,也会导致水稻花丝不生长、花粉黏性大,就会出现大量空壳的稻穗,甚至还会发生褐变粒等病害。

二:水稻晚分蘖导致的空粒现象。

水稻分蘖发生时间比正常分蘖期晚,也会造成空粒空壳现象产生。水稻晚分蘖,除了水分、栽插深度和营养条件外,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尤其是低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受害严重,这种情况在北方稻区表现明显。水稻分蘖期间如果阴雨寡照、气温偏低,则分蘖迟发、分蘖数减少,从而引起后期抽穗扬花的不良,为空粒空壳发生埋下隐患。

三:施肥量不当造成空粒空壳产生。

水稻的生长与施氮量的多少关系很大。如过多施用氮肥,植株生长繁茂,孕穗期叶片含氮量过高,组织细嫩,抗御低温或高温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时,如遇到低温或高温天气,就会诱发水稻植株抽穗及花粉细胞的生长受阻,从而造成空粒空壳的产生。过高的气温可直接导致花粉干枯。

四:低温年稻田水层深浅不当引起的空粒现象。

在水稻花粉授精期间,如遇低温年,不当的稻田水层也会导致空粒空壳的产生。在水稻抽穗开花时,当稻田水深超过10cm,如遇低温时的障碍型冷害,水深的稻田地块,会起到深水护胎的作用,从而避免稻花受粉的不利后果发生。

相比较,在低温年,稻田扬花幼穗形成期,水深的稻田,空粒空壳现象较少。而水浅的稻田,因没有水层的保护,空粒空壳就会更多。

五:水稻品种耐寒性差导致的空粒现象。

水稻的品种不一样,各个生长期的耐寒性也不同。有的品种苗期耐寒性强,有的孕穗期耐寒性强,有的抽穗开花期耐寒性强,有的品种灌浆结实期耐寒性强。水稻品种苗期生长势强,说明该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如果抽穗后空粒空壳又特别多,说明该品种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差,这样的品种在花粉母细胞分裂期,一旦遇到低于17℃的气温,就极易产生空粒空壳现象。所以,水稻品种的耐寒性好坏,也影响着水稻空粒空壳现象的发生。

六:水稻灌浆期不利因素诱使空粒空壳现象的产生。

水稻秕粒是开花受精后,在米粒形成过程中停止发育形成的半实粒,一般在5%左右,严重时可达30%。造成秕粒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后的花穗养料供应不足及温度的影响。

养料供应不足,籽粒的发育受影响,从而发育不良。如果再遇到低温或高温,也会导致秕粒、空粒空壳的产生。水稻灌浆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灌浆就会受影响,甚至很多稻穗不灌浆,籽粒就不能充实,结果就是引起秕粒、空粒空壳的大量产生。

总的来说,水稻空粒空壳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水稻品种自身的特性、施肥量的不当、生长期的温度不合适,包括某些病虫害侵袭等综合因素造成。

这些因素里面,我个人认为:最直接的还是低温高热的气候环境的影响更多。

以上仅是本人的观点,不详不足之处,欢迎朋友们指正。谢谢!


德哥在乡村


前言——水稻空壳瘪粒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重要抑制水稻高产的主要原因。造成水稻空壳瘪粒有多种原因,它是一种综合、复杂的现象。

造成水稻空壳瘪粒的原因有哪些?

一、品种因素

水稻品种分为感温性和感光性, 水稻品种不同其感温性不同, 同样对不良温度条件的忍耐性也不同。某些品种反应敏感, 有些品种则不太敏感, 反应较敏感的品种其空壳率较高。

另外不同熟期品种对低温冷害的反映程度不同, 一般早熟品种抗低温冷害的能力强于晚熟品种, 即熟期越早, 空壳粒越低, 熟期越晚, 空壳率越高。

二、自然因素

(1)温度原因

温度影响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在不同发育时段影响水稻的不同器官生长。孕穗至开花期、灌浆期遇低温冷害, 造成空秕粒增加 。

水稻孕穗期, 尤其在剑叶叶耳距下叶叶耳5cm时, 正是减数分裂期 , 即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期, 可忍耐的最低温度是17℃, 温度低于17℃超过6个小时, 花粉粒发育、充实就会受阻, 花粉败育, 开花后不能受精结实, 形成空壳粒, 即形成所谓的水稻障碍性冷害。

有研究表明孕穗期低温导致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低温导致花粉发育受到了障碍, 表现在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以及成熟花粉粒的比例。

水稻抽穗开花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在20℃以下的低温, 会发生颖壳不开, 花药不裂, 散不出花粉, 或花粉发芽率下降, 因而不能完成受精过程, 形成空壳。

但35℃以上高温, 同样对受精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空壳会大量增加 。

(2)光照原因

光照对空壳瘪粒的形成影响也较大, 由于米粒中95%以上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 在抽穗结实期间, 阴雨天多, 日照不足, 也会增加空壳瘪粒。

(3)湿度原因

湿度对空壳瘪粒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水稻开花受精最适宜的湿度为70%~80%, 气候太干燥对受精不利, 容易形成空壳。但开花期间大雨或连日阴雨,湿度过大, 也会影响受精和结实, 形成空壳瘪粒。

三、施肥因素

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过多, 叶片含氮高, 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使空秕粒增加。抽穗前期氮肥不足, 抽穗叶片早衰, 也会增加空秕粒, 导致减产。除氮肥外, 水稻生育期间如缺少磷、钾营养, 同样会影响光合作用, 导致生理机能衰退, 增加空壳瘪粒。

四、水分管理不当因素

水稻抽穗开花期缺水, 造成受精结实不良, 就会增加空秕粒。稻田排水不良, 或长期深灌水, 会引起黑根;中期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 促使早衰, 均会增加空壳瘪粒。

五、病虫害因素

水稻孕穗、抽穗期若感染病害会使水稻空壳率上升。常见的病害有穗颈瘟、节瘟、纹枯病、根腐病等。水稻穗颈瘟和节瘟一样可切断水稻物质流的运输, 使水稻形成白穗。纹枯病主要侵染水稻叶鞘和叶片, 发病严重时剑叶叶鞘和叶片也会受害 。

水稻空壳率上升的另一原因为水稻虫害, 常见的虫害为水稻螟虫, 其中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螟虫多蛀入水稻茎内, 啃食稻茎, 使稻茎中空, 物质流被切断, 从而形成白穗。

除上述原因外, 水稻灌浆初期鸟啄食稻粒、水稻倒伏、药害等也是水稻形成空壳的原因。

降低水稻空壳瘪粒的措施有哪些?

一、正确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正确合理使用品种是避免水稻后期受低温危害的措施之一 。水稻品种应选择在当地可以安全抽穗、成熟的品种, 避免选用过早熟或过晚熟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熟期的品种要综合考虑其抗冷性、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抗冷性、抗病性、抗倒伏性强的品种, 降低在品种方面因冷害、病害、倒伏造成的水稻空壳瘪粒。

二、栽培管理要到位

合理施肥可促进早熟、增产, 农家肥和磷、钾肥最好配合施用, 可抵御冷害, 促进早熟 。

尤其应注意氮肥用量, 避免因氮肥施用不足造成营养生长不足, 造成水稻分蘖数减少, 株高矮小, 致使穗数、穗粒数减少而减产。

同样避免因氮肥用量过大造成水稻徒长, 过早封行, 使水稻抽穗期推后, 空壳率上升。推荐使用测土配方施肥, 做到按需施肥, 避免“木桶效应”, 提高肥料利用率。

严格按照水稻需水规律进行水层管理, 做到需水时田间不断水, 不需水时田间无水层。避免水过大或缺水形成空壳。做到适时晾田, 壮根壮秆, 提高水稻抗逆性。

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对水分较敏感的时期, 应以浅湿灌溉为主, 减数分裂期应建立水层, 4~6cm即可 , 遇气温低于17℃的低温寒潮时, 加深水层至17~20cm, 防御障碍型冷害。

三、病虫害管理要跟上

水稻生育后期的病虫害是使水稻空壳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为降低空壳率需加强生育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水稻生育关键时期也需及时防病、防虫, 减少水稻节瘟、穗颈瘟、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如喜欢笔者的文章,可以关注:名叫星星的植物医生,笔者会持续更新关于农业方面的文章来一起探讨学习,谢谢!


名叫星星的植物医生


水稻空秕粒是指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后不能发育的半空粒,这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障碍。

内因形成

一是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以致形成空壳。

二是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不能协调,不能受粉而形成空壳。

外因形成

水稻空秕粒的外因比较复杂,有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

在气候条件方面,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气象因素,对空秕粒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水稻抽穗开花时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20℃以下的低温,都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形成空壳。但遇到35℃以上高温,同样对受精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空壳率会大量增加。

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过多,叶片含氮高,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空秕粒增加。抽穗前期氮肥不足,抽穗叶片早衰,也会增加空秕粒,导致减产。除氮肥外,水稻生育期间如缺少磷钾营养,同样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的衰退,增加空秕粒。

如何防治

1

选用结实良好的品种

水稻品种间的结实率高低差别较大。一般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结实率高。在生产上,应选用耐寒或耐热、耐肥抗倒、抽穗整齐一致、后期不易早衰、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遇到不良环境,可减少影响,保证有较高的结实率。

2

适期播种移栽

避开高、低温的伤害,因地制宜,安排好季节,早熟品种不易过早播种,以免穗期遇到高温,增加空瘪粒。晚稻不宜过迟播种,以免后期遇到低温而影响结实。

3

合理施肥、灌水

提高结实率,要合理密植,科学用水,防止过早封行,影响通风透光,引起后期贪青、早衰,造成营养失调,同时要为水稻穗粒的形成和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结实率和促使谷粒饱满。

4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水稻在孕穗到抽穗开花期,如遇到高温或低温,应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减轻为害,提高结实率。早稻孕穗期或晚稻抽穗扬花期,如遇20℃以下低温,应及时灌深水保温,效果较好。如在灌深水的同时,加施保温剂,则效果更好。早稻抽穗扬花期,遇35℃以上高温,可日灌深水,夜排降温,适当降低温度,提高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5

根外追肥

在高温或低温出现时,喷施磷、钾肥,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强稻株对高低温的抵抗性,有利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另外,对受灾但未绝收的田块,要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颗粒归仓。通过田间调查,对结实率在10%以下的绝收田块,可立即将空壳的穗头割掉,并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再生蘖萌发抽穗成熟,以获得一定的收成。需注意的是蓄留再生稻必须是早熟品种。








丰丰兄


水稻空壳有两个因素

第一,氮肥过剩水稻恋青,可以用赤霉素喷雾,把整棵植株多余养分疏导到水稻顶端。用赤霉素+微量元素混合后喷雾。

第二,缺钼肥。钼是植物体内固氮菌中钼黄素蛋白酶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植物硝酸还原酶的主要成份之一;还能激发磷酸酶活性,促进作物内糖和淀粉的合成与输送;有利于作物早熟。钼是七种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

农用肥料:钼是植物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约占植物干物量的0.5ppm左右,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地采用钼酸铵作为微量元素肥料,能显著地提高豆类和结实类植物、牧草及其他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这主要是钼能促进豆类根瘤菌和其他固氮生物对空气中氮的固定,并将氮元素进一步转化成植物所需的蛋白质。钼也能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在植物体内发挥其作用。钼还能加快植物体内醣类的形成与转化,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与稳定性,提高维生素丙的含量。不仅如此,钼还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以及抗病性。

施用钼肥的特点是用量少,收效大,成本低,是提高农业收成特别是使结实类作物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定期给水稻喷施钼肥和其他微量元素肥。



西餐农业开拓者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以下原因都会导致水稻空壳:

1、高温热害:

遇到高温天气,尽量保证田中有流动水。

2、水稻缺锌:

如果因为缺锌导致,需要及时补锌。

具体情况,需要到田中实际观察,才能确定原因,切记不要盲目进行防治。





MayYi朵拉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题目问题,水稻产生空粒空壳的现象我个人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水稻在生长过程种遭受了病虫害,特别是那种钻心🐛特厉害,很容易就导致了空壳。

第二,施肥过多,一般是肥料没有弄均匀导致的,施肥过多的地方会导致水稻生长过盛,导致空壳现象。

第三,在稻谷开花的时候,遭受暴雨袭击,或者严重的干旱,也会导致空壳。

第四,谷种原因,但是不论品种好坏都会有空壳现象,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这是我目前了解的导致水稻空壳现象的几种常见原因,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莲池林哥


1、形成水稻空壳的内因

(1)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花粉过程,以致形成空壳。

(2)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不能协调,不能受粉而形成空壳。形成秕粒的内因主要是由于穗部谷粒营养供应不良,致使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发育而造成秕粒。

2、形成水稻空秕粒的外因

(1)在气候条件方面,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气象因素,对空秕粒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水稻抽穗开花时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20℃以下的低温,都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形成空壳。但遇到35℃以上高温,同样对受精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空壳率会大量增加。

(2)光照对空秕粒的形成影响也较大,由于米粒中的干物质95%以上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抽穗结实期间,阴雨天多,日照不足,就会增加空秕粒。

(3)湿度和风速对空秕粒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水稻开花受精最适宜的湿度为70%-80%,气候太干燥对受精不利,容易形成空壳。但开花期间大雨或连日阴雨,湿度过大,也会影响受精和结实,形成空秕粒。

(4)栽培条件不当也会影响空秕粒的形成。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过多,叶片含氮高,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空秕粒增加。抽穗前期氮肥不足,抽穗叶片早衰,也会增加空秕粒,导致减产。除氮肥外,水稻生育期间如缺少磷钾营养,同样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的衰退,增加空秕粒。

(5)在灌溉方面,如抽穗开花期缺水,造成受精结实不良,就会增加空秕粒。稻田排水不良,或长期深灌水,会引起黑根,中期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促使早衰,增加空秕粒。

(6)密植不合理,封行过早,通风透光差,或受病虫为害,防治不及时,也会使空秕谷大量增加,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失,谢谢🙏





脑中风大哥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用芦苇的农药克芦松只知道叫克芦松,但具体农药的...杀芦苇的农药克芦松只知道叫克芦松,但具体农药的名称,是不是克芦松这这个名字应该是商品名,或者是商标,不是具体农药有效成分的名字。

怎么杀芦苇里ta hen jian给他吃过量的安眠药

河里芦苇怎么除根河里芦苇怎么除根芦苇除草剂一般是内吸性的,你打药时必须注意不能喷到水中,岸上的还好办,池塘里的你深挖鱼塘就能避免了,芦苇在深水中不能生长。我知道的用绝杀这种除草剂可以杀芦苇。你再问问吧。

玉米地里如何使用农药灭芦苇?家里有一片玉米地,现在已经快要出苗了,但是苇子的长势也很快,等玉米草甘膦可以使用,不过对于施药技术比较高,玉米因为根系比较发达,而且有许多外生根,所以施药时可能会接触到草甘膦,所以要求在施药过程中用定向喷雾,喷头一定要压低 另外对于苇子,尽量在种玉米之前使用高盖或者精喹加量,通常4-6包/亩,基本

谁知道这种药,哪里产的,效果怎样,玉米地用来杀...玉米地清除芦苇方法:1、土办法:用1公斤柴油加03公斤石灰搅匀,边割芦苇边往芦苇茬空芯滴入搅匀了的柴油石灰混合液,致使烂根死亡;2、化学方法用41%草甘磷加精喹禾灵按1:2~3兑水配成高浓度药液,用注射器注入芦苇地表的节间维管里面,每株5ml

用什么药杀死芦苇用什么药杀死芦苇1、陕西上格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盖格”除草剂产品 2、青岛翰生集团的金见草杀 3、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利耘

硝烟秀去津除草剂能杀芦苇草吗硝·烟·莠去津为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持效期长、杀草速度快等特点,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鸭趾草、苘麻、藜、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自生麦苗等多种杂草。一次用药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不

什么除草剂能杀死芦苇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杂草通过茎叶等绿色组织吸收药物,并传导到根等其他部位,干扰植物体内蛋白质的正常合成,最终使杂草枯死。将芦苇的地上部割掉后再喷施草甘膦,植株受药面积小,同时也缺乏充分吸收药物的部位,传导到根系的

怎么消灭芦苇怎么消灭芦苇芦苇一般都靠近水,如果边上的农作物影响不到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烧,烧的时候各方面多注意点,等风向往河那边吹的时候下手,也就这么个办法了,当然如果地形好的话也可以用机器下去割。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