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慌乱西逃的慈禧,为何不忘把珍妃丢进井里淹死?

那些心酸的日子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八国联军即将攻陷大清京师北京的前夕,犹如惊弓之鸟的慈禧太后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出宫逃难了,精明的慈禧太后此时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她带上李莲英和崔玉贵等亲信太监,来到了位于于钟粹宫后的北三所,住在这里的是一个已经被囚禁了两年之久的皇妃,她不是别人,正是曾被慈禧太后两次施以褫衣廷杖的珍妃。据说慈禧太后见到蓬头垢面的珍妃头也不抬,说:“洋人就要进京了,我和皇帝要出去避一避,带着你不方便,留下你,太年轻,恐遭洋人玷污,丢了祖宗的脸,你自己死去吧”。珍妃哭喊着慈禧饶命,慈禧一使眼色,崔玉贵便连拖带抱将珍妃投入了井中。为何慈禧太后要在临行前处死珍妃呢??

慈禧真的是害怕珍妃遭到洋人玷污么?

慈禧真的害怕珍妃留下会遭到洋人的侮辱以至于丢可祖宗的脸么?其实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谎言,纯属慈禧太后的想杀珍妃而找的一个说辞,实际上在慈禧临行前,并没有带走宫中所有的嫔妃,当时被慈禧仍在宫中任其自生自灭的嫔妃有六位,其中有两位咸丰皇帝的遗孀:祺贵妃和吉妃,还有同治皇帝的四位嫔妃:敦宜荣庆皇贵妃、瑜贵妃、珣贵妃和瑨贵妃。实际上不光这六位嫔妃,光绪皇帝的瑾妃也是听说了慈禧太后出宫之后才坐着太监驾驶的马车追上来的。如果慈禧太后害怕嫔妃们留在宫中遭到联军士兵的玷污为何不将他们全带走或是全杀掉呢?所以,这一条说不通,也说不过去,纯属慈禧的说辞。

慈禧逃跑时随行人员都有谁:

不得不承认,慈禧太后逃跑时却是十分匆忙,但是这位精明的老太太仍然留心的带走了一些人,这其中最最重要的,也一定要带走的就是光绪皇帝,为何一定要带走光绪皇帝呢?因为光绪皇帝尽管被软禁,但是仍然没有被废黜皇帝尊号,说白了光绪皇帝仍然是大清唯一合法的君主,纵然慈禧太后可以垂帘听政,可以训政,实际上这都是不合法的一种临时之举,如果慈禧太后不带走光绪皇帝,那么光绪皇帝很可能以皇帝的身份与联军讨价还价,商定议和事宜,而慈禧太后等人则会被视为流亡政府,合法性将不存在,为了不使自己大权旁落,慈禧太后只能也必须带走光绪皇帝。

除了光绪皇帝之外,隆裕皇后也被慈禧太后带走,这位自己册立的皇后尽管让自己很不满意,但是毕竟血浓于水,姑侄一场,慈禧在关键时刻还是能顾忌自己的娘家侄女的。出了光绪和隆裕之外,慈禧走之后闻讯赶来的瑾妃也在随行之列,还有大阿哥溥儁以及几位宫中的格格,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随行的太监和宫女们了。

慈禧处死珍妃的真实目的:

慈禧太后为何在临行前不忘处死珍妃呢?它的真实目的实际上有两点:

首先,慈禧借处死珍妃进一步打击光绪皇帝: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挚爱,也是光绪皇帝在这冰冷的皇宫中唯一的精神寄托,慈禧杀掉珍妃实际上是给予了郁郁寡欢的光绪皇帝最后一击。因为无论在甲午之战中还是爱戊戌变法中,珍妃都不顾“后宫不许干政”的祖制积极支持光绪皇帝抗战、变法,成为了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们眼中不折不扣的“帝党”。所以慈禧太后杀了珍妃,实际上就是从精神上打垮打击光绪皇帝。

第二,慈禧借处死珍妃纾解积郁:

同时向十一国宣战是慈禧太后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面对八国联军来势汹汹的进攻,面对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毫无效果的抵抗,之前还信心满满的慈禧太后也慌了神,败局已经注定,自己这回是丢人丢大了,想到此,慈禧太后不由得又气又恨,她心中的这口气无处可撒,只好在决定出逃之时,将囚禁了两年的珍妃处死。


历史课课代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慈禧的阴毒之处。

萨沙记得看过一部老电视剧,似乎是乌龙山剿匪记。

里面有个土匪老头,已经穷途末路,被解放军和民兵追的四处逃窜。

他最后走投无路进入一户农民家中。

当时解放军和民兵包围圈越来越小,眼见老土匪就要完蛋。

在这种生死关头,老土匪竟然还是奸杀了老农的独生女儿。

后来解放军和民兵包围这个民宅久攻不克,老农为了给女儿报仇,点燃房子和老土匪一同烧死,同归于尽。

那么问题来了,老土匪已经大难临头,你应该和解放军去拼命啊,怎么残害更弱小无还手之力的民女?

这就是人性的狠毒一面。

老土匪知道自己未必对付得了解放军,很可能一次枪战就被击毙。

但他却可以凭借手中的枪,轻易残害老农父女,因为他们更弱小。

慈禧这老娘们也是一样。

眼见八国联军杀过来,北京就要沦陷。

慈禧很明白,未来很难说。如果八国联军不愿意何谈,就要她的命或者另立新君,她就很可能完蛋。

这种情况下,杀死贞妃,原因如下:

第一,出一口恶气

就和老土匪一样,慈禧被洋鬼子逼急了,玩残了,却无计可施,无法报复。

既然如此,我就捡更弱的人对付,就是慈禧已经控制住的贞妃。

贞妃已经曾经和慈禧对着干,试图帮助光绪上位,也算是慈禧政敌。

以慈禧的阴毒,早就应该杀掉贞妃,只是畏惧舆论罢了。

此时自己生死未卜,当然就要先杀掉贞妃,出口气再说,至少心理上爽一会也好。

第二,故意给光绪打击

慈禧明白,洋人很有可能要求光绪上位。

慈禧的态度也很明确,如果洋人这么要求,就直接毒死光绪,就像后来做的那样。

为了给光绪点颜色看看,就先杀掉你的爱妻贞妃,一来吓唬吓唬你,让你不要乱说乱动,二来,杀掉你的爱人,故意让你悲伤,也能发泄一些慈禧的阴暗心理。

所来说去,慈禧也是一个阿Q一样的中国人,欺软怕硬,手段阴毒下流。

阿Q被王胡子打了,又打不过弱小的顾工小D,只能去欺辱可怜的小尼姑。因为小尼姑最弱,谁都惹不起。

慈禧也是同一个套路。

这种下流的老娘们做国家领袖,大清不灭亡就有鬼!


萨沙


1900年7月20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在这样危急时刻,急于逃命的慈禧,竟然第一时间不是撒丫子逃跑,而是一个人来到冷宫,命人将珍妃丢进井里淹死。为何慈禧老太太逃命之时,都不忘了要处死珍妃,她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杀死珍妃的刽子手二总管崔玉贵的回忆录一探事情的真相。

珍妃是光绪皇帝一生的最爱,但这份爱并非是幸运的,而是一道催命符。光绪皇帝有一后二妃,但他独爱珍妃一人,珍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光绪对珍妃百依百顺。但早早守寡的慈禧老太太就是看不惯这对小两口秀恩爱,并且还冷落了自己的亲侄女隆裕,很是不爽。更令慈禧老太太生气的生气的是珍妃这个小蹄子竟然怂恿光绪皇帝跟自己政权,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于是,慈禧老太太以忤逆太后以及被认定习尚浮华不尊家为名义,对珍妃予以严惩,珍妃不仅被施以"褫衣廷杖"的酷刑(扒了衣服大屁股),而且还被打入了冷宫。据崔玉贵回忆:珍妃被关在了景祺阁北头名东北三所的一个小屋中,屋门由外倒锁着,窗户有一扇是活的,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不许与人交谈。并且珍妃还被两个老太监轮流监视,最悲惨的是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监还要奉旨申斥,他们列数珍妃的罪过,指着鼻子、脸申斥,让珍妃跪在地下敬听。在申斥完了之后,珍妃还必须要向上叩首谢恩。珍妃这冷宫生活,真是惨不忍睹呀!



随后,慈禧老太太更是昏了头竟然向全世界宣战。但很快,八国联军侵华,洋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到了北京城下。慈禧一看顶不住,就准备化妆开溜,但逃跑前她还干了一件事。据崔玉贵回忆:当洋人兵临城下时,慈禧竟然第一时间来到冷宫,对珍妃说她与光绪要避一避。珍妃一听就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就命崔玉贵将珍妃投入井中。慈禧能够带珍妃的姐姐瑾妃,但为何就一定要处死珍妃呢?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慈禧之所以在逃跑之时,不忘处死珍妃,主要是因为珍妃支持光绪进行戊戌变法,怂恿光绪皇帝向慈禧争夺最高权力而触怒了慈禧。慈禧一个误信洋人要光绪皇帝执政的谣言,敢向全世界宣战的女人岂能留下珍妃这个不安定因素。特别是慈禧向洋人宣战后,她成了洋人的眼中钉,在这样的危险情况下,必须要消灭珍妃这个不安定因素。只要珍妃一死,没人怂恿光绪这个软蛋,就不怕光绪可以翻出什么浪了。


总之,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成了慈禧杀死珍妃的催化剂。当然,也给了慈禧“贞烈殉节”的借口。慈禧为了权力,珍妃就必须要死。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说到珍妃,我就想起了北京故宫的珍妃井。

曾有很多人疑惑:珍妃井的井口如此狭小,慈禧是如何派人把她推下去的呢?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珍妃井已经是后人修缮过的了,井口被收窄重塑,连人的头都塞不进去。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

在戊戌变法时期,由于珍妃的家族以及珍妃本人都支持光绪,所以珍妃遭到慈禧的软禁。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慈禧携光绪皇帝出逃。

在在临行前,慈禧决定处死珍妃。关于慈禧为何要杀珍妃,根据当时在现场的太监唐冠卿的回忆——

慈禧给出的理由是: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

就是说,慈禧不准备带珍妃逃走,但是又不想把她留下遭到八国联军的侮辱,所以直接赐死了她。

当然,各种说法都有。唐冠卿也是一家之言。

但不管怎样,慈禧终究是命崔玉贵这些太监将珍妃推入了水井。这口水井位于宁寿宫北侧的贞顺门内,时至今日都吸引了很多故宫游客前去参观。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珍妃井在后来曾被整修过。水井被重新加盖,导致井口直径大幅度缩小,已经容不下人的身体了。

请看珍妃井的介绍和外观:

珍妃井其实是一段悲剧历史的象征。


HuiNanHistory


珍妃和姐姐同时入宫

珍妃出生于光绪2年(1876年)二月初三。光绪14年,13岁的珍妃和姐姐瑾妃一同被召进入宫。光绪15年,她们姐妹俩同时被册封为嫔妃。她是珍嫔,姐姐是瑾嫔。


此时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年少的光绪皇帝不管是在政务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不顺心。珍嫔多才多艺,长得又漂亮,她的到来,给光绪皇帝带来了一缕阳光。她非常同情光绪皇帝的不幸遭遇,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光绪皇帝最大的关怀。


她们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和珍妃在一起的日子里,光绪皇帝的心情都开朗了很多。光绪20年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的这一天,太后下旨册封珍嫔为珍妃。(珍妃)


1、珍妃日常花销很大,喜欢穿宫外流行的乱七八糟的衣服,慈禧看不惯。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今年的十月二十九日,慈禧太后认为珍嫔喜欢穿宫外最流行的衣服,日常花销很大不说,主要是这样违背皇家规矩,于是以“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为借口,将珍嫔将为贵人。


两天以后,慈禧太后有给珍妃立下了很多的规矩,慈禧太后说: “珍贵人你以后平时就穿着朴素的衣服就行,不要穿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那些新鲜奇怪的衣物和物件,一律不能带进宫,如果你不遵守,严惩不贷!


这也证实了民间的传闻:传说珍妃喜欢穿宫外流行的服装、喜欢照相。(慈禧)


2、珍妃收受下面官员卖官的贿赂

珍妃多次参与了卖官金爵的活动,将一些官衔卖给下面那些人,从中获取大利润,以此来补贴自己的花销,慈禧太后知道后,对她的这种行为十分不满。

以上这两条就是慈禧害死珍妃的原因。


珍妃被推入井中

光绪26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慈禧皇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西安,在出逃的前一天,她还不忘将光绪帝的妃子珍妃,害死在井中。死的时候珍妃才25岁。这口井现在叫“珍妃井”,位于贞顺门。


一年后,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命人将珍妃的尸体从井中捞出,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葬于恩济庄。等到慈禧太后回京后,,在正式恢复了珍妃的妃位,并且追封她为“珍贵妃”。并且说:“去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珍妃不愿一同出逃,才造成在宫里殉难。”


关于珍妃之死,民间有人传闻是李连英将她推入井中的;还有的说是太监崔玉贵推下去的;甚至有人说,是珍妃不想出逃自己跳进去的。


珍妃案发现场:

有人说珍妃死的时候,光绪帝就在现场。看了很多史料后,我认为,其实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八国联军入侵京师,七月二十日京师沦陷后,慈禧太后密谋害死珍妃,案发当时,除了慈禧太后,还有太监崔玉贵也在场。其实珍妃当时压根不想死,是大太监崔玉贵封慈禧太后懿旨,要害死珍妃,珍妃拼命挣扎不过,才被崔玉贵推入井中的。


搞史人


第一、根本原因:珍妃始终坚定的站在光绪这一边,支持光绪所做的任何事。而光绪和慈禧在当时是对立的,水火不容。但是,慈禧一直认为,是有人怂恿着光绪对她忤逆的。于是,慈禧将光绪的身边人,包括珍妃,归入了教唆光绪的人之一,对其深恶痛绝。因此,即便不把她扔进井里,慈禧也会在之后将其处死。

第二、慈禧为何选择八国联军进京时下手?

1、戊戌政变后,慈禧已经将光绪软禁,将珍妃打入了冷宫,只是还没有对她痛下杀手。

2、八国联军到来,慈禧仓促出逃前,打算再给珍妃一次机会,但珍妃仍然没有松口,继续与慈禧据理力争,最终将其激怒。慈禧本来就不想带珍妃走,此时又怕珍妃被八国联军侮辱,毁了皇家尊严,于是便将珍妃沉井。


真观历史课


如果按照以往的认知,慈禧是故意不带珍妃走,并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珍妃投井。珍妃不从,并痛斥慈禧独揽朝政,卖国投降,激怒慈禧。命人将珍妃推入深井。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准确,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笔者在清末太监总管小德张的回忆录中找到了答案:小德张晚年曾对他的过继孙子张仲忱详细述说了珍妃死时的情形,与上述说法完全不一样。

当时八国联军攻入京郊,宫内一片混乱。大太监李莲英命令宫内太监全部换上便装,慈禧也换上了便装来到御花园,因戊戌变法被囚禁赢台的光绪帝也换上了青衣小帽。这时,慈禧让人叫珍妃,让她也更换便装一起走。不大一会,珍妃披散着头发,穿着嫔妃的宫装赶来。慈禧大怒,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装模作样,洋人进来,你活得了吗?珍妃说,皇阿玛,奴才得了天花,身染重病,两腿酸软,实在走不了。让我回娘家避难去吧。慈禧不放执意带她走,珍妃就跪在地上就是不起来。慈禧回过身命人把珍妃扔井里。

也就是说,慈禧是打算带珍妃去西安的。而珍妃由于得了天花,重病在身,执意不肯去。珍妃所以不愿去西安,是因为以她当时的身体状况,就得白白死在路上,所以才跪地不肯走。希望能说服慈禧让她回娘家养病。但是妃子回娘家养病,与宫中的礼制不合。慈禧是不可能放她的。所以慈禧才逼珍妃自尽。


和佛赏花去


珍妃被慈禧下令投入井中淹死,直接原因是珍妃在临行前顶撞老太太时说的话,使老太太大怒。诱因就是珍妃和慈禧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老太太本来就看不顺眼。

我先来说说慈禧和珍妃之间的矛盾,其一:甲午战败日本,慈禧杖打光绪的爱妃珍妃,以此发泄对光绪的不满;其二:光绪皇帝不宠幸慈禧给他立的皇后,反而只顾珍妃,由此又一次责罚珍妃;其三:珍妃住在广州,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与慈禧守旧一派格格不入,经常仗着光绪给他撑腰,出言不逊,珍妃也因此时常被慈禧责骂和杖打。所以这两人是完全不同类的,矛盾也会一触即发。后来珍妃卖官鬻爵和干预朝政两条罪证,被打入冷宫。

到了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候,慈禧把所有的妃子都召集在一起,准备带一批人出去避难,其中就包括光绪皇帝和皇后以及她自己,但是珍妃认为光绪皇帝应该留下来,和联军谈判还有挽救的余地,可慈禧执意要带皇帝避难,一怒之下,令身边的太监将其溺井处死。后来慈禧回到皇宫,命人把珍妃遗体捞上来,加以厚葬,可见慈禧当时只因一念之间便处死珍妃,现在有些后悔罢了。岂不可笑,试问老太太冤杀得人还少么?


衣带渐宽终不悔never


珍妃的死和慈禧有关,更与她自身有关。

珍妃独得光绪恩宠,让隆裕嫉妒是小事,得罪慈禧才是大事。

第一次得罪是珍妃卖官鬻爵,案发后,慈禧训斥珍妃,问她是谁教的?“他事犹可宥,汝宁不知祖宗家法而黩货若此,谁实教之?”没想到珍妃说是慈禧教的,“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为此,珍妃被打入冷宫一年。

没想到出来后和康有为一块,鼓励光绪变法,得罪慈禧,慈禧认为光绪夺权是珍妃怂恿的,以“后妃干政”的理由将珍妃打入冷宫。

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时,慈禧以“担心受辱”为名,要珍妃自行了断,没想到珍妃顶撞慈禧,说慈禧可以自己出去避风头,但要留光绪坐镇京师主持大局。慈禧一怒之下,命崔玉桂和王德环将珍妃推入井中。

慈禧是不可能忘记珍妃的,毕竟珍妃是她痛恨之人,在将珍妃打入冷宫期间,经常派太监以慈禧的名义训斥珍妃。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慈禧一方面是出于担心珍妃受辱,有失皇家仪容,另一方面是借此机会直接处死珍妃。


五味社


先了解下珍妃的背景。珍妃在正史上位恪顺皇贵妃,是光绪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因为其相貌在后宫中出众(看一下光绪皇后便可知后宫“惨状”),而且性格颇好,特别会讨光绪皇帝的喜欢,其琴棋书画也都很擅长,故而光绪帝时常让其陪伴左右,但有一样不好,就是太敢说话了,对于大清朝一把手慈禧太后也有过顶撞,这让慈禧大为不快。时时刻刻想着将其处死而后快。

机会马上就来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准备带着光绪仓皇出逃,在走前看到光绪紧紧地拉住珍妃的手,厌恶之心马上燃起,于是下令不准珍妃随行,但转念一想,如果洋鬼子打入紫禁城,这貌美如花的皇妃是断然不会放过的,为了防止有损皇家脸面的事件发生,慈禧一个眼神把大太监崔玉贵叫到跟前,下了一道最为狠毒的懿旨:“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为保皇家颜面,赐珍妃自尽。”珍妃听闻后,断然不从,竟然还要找慈禧理论,这个时候,崔玉贵一把抓住她,强行把珍妃投入了故宫的水井中,只听扑通一声,珍妃便没了声响。这时,早已化妆成普通村妇模样的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出了紫禁城。


有人说,慈禧弄死珍妃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珍妃天性聪颖,对政治也很敏感,仅次于慈禧,她曾怂恿傀儡皇帝夺权,灭掉慈禧,而且还曾经动用洋人的关系帮助光绪立威,从而要挟慈禧归政,而且珍妃这些小动作全都被慈禧安插在光绪的太监秘密上报了,以慈禧的性格,弄死珍妃是必然的。

(此为处死珍妃的水井,至今仍然可以在故宫内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