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曲阜孔庙为历代文庙之首家,它是书籍孔庙中规模最完备、体量最大的一家。关于这座孔庙创建的时间,历史资料未有确切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称:“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了,他的弟子们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而后弟子们又将孔子生前用过的物品搜集在一起,在孔子的故宅内建了一所庙藏于其中,此即是孔庙最早之来由。关于建造这座家庙的时间,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孙孔传在《东家杂记》中称:“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守陵庙百户。”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远观万仞宫墙


如果孔传所言不错的话,历史上第一座孔庙建造于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然而这座孔庙颇为简陋,清孔继汾在《阙里文献考》卷一《林庙第二之一》中说:“先圣之没也,弟子葬于鲁城北泗上。既葬,后世子孙即所居之堂为庙,世世祀之,然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版,祠宇不过三间。”


历史上第一座孔庙就是三开间的一座小房子,而庙里面的情形同样未见资料记载,曲英杰在《曲阜孔庙建制考述》一文中推测说:“依汉魏时期鲁城内所立孔庙之制推测,孔子居堂很可能原为三间,中为厅堂,东为寝室,西为讲堂。改为庙后,因孔子生前于讲堂内讲授时是面东而坐,故绘孔子像于讲学西墙。又于桌几上置放礼器,以备祭祀之用。其他遗物当大部分收藏于寝室内,依照原样摆放;而乘车似当放于中厅。如此庙制,虽不很正规;但可使人睹物思情,具有极强的亲切感。”


关于这座文庙后来的情形,曲英杰在文中又提到:“因孔子旧宅立庙始于何时,于史无载。由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祭祀孔子于阙里后不再见有关这方面的记载,而汉桓布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所立乙瑛碑已言在今址‘立庙’等推测,极有可能是在此三十年之内,而最有可能是在汉顺帝在位期间。”而后此文引用了《乙瑛碑》上的所载:“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讚神明’,故特立庙。”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整个曲阜都是文保单位


由此可知,该座文庙乃是奉旨而立。对于这座文庙的情形,郦道元在《水经注·泗水》中载:“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面,东向;颜母在中间,南向;夫人隔东一间,东向。……庙有夫子像,列二弟子,执卷立侍,穆穆有询仰之容。汉魏以来,庙列七碑,二碑无字,栝柏犹茂。”


自从东汉明帝下诏在国学郡县学校内祭孔子后,就不仅曲阜一处有孔庙了,全国有不少的学校都建有孔庙。唐贞观四年,太宗下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新唐书·礼乐志》)自此之后,曲阜孔庙也得以扩建,《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了乾封四年唐高宗东巡时来到曲阜祭孔庙,皇帝下诏说:“其庙宇制度卑陋,宜更加修造。”唐玄宗在开元十三年东巡时亦来祭孔,孔传在《东家杂记》中写道:“封禅回,幸孔子宅。遣使以太牢祭其墓,给复近墓五户。令天下州、县立庙。赐百户洒扫,充春秋飨奠。因广大本庙。”


关于此时孔庙的规模,孔毓圻、金居敬等纂的《幸鲁盛典》上称:“至唐,扩正庙为五间,两庑二十余间。后为寢庙,前为庙门。”


唐玄宗不但下令扩建了孔庙,同时他还封孔子为文宣王,《旧唐书·玄宗本纪下》载,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制追赠孔宣父为文宣王,颜回为兖国公,余十哲皆为侯,夹坐。”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元年先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在大中祥符五年又“改谥玄圣文宣王曰至圣文宣王”。故后世又称孔庙为文庙。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万仞宫墙前的道路


在宋代时曲阜孔庙的规模得以完备,孔道辅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他在宋真宗天禧二年任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主孔子祠事。他给皇帝上奏章称,祖庙的规制与孔子的名声不相符,应予以扩大,他的请示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天禧五年,孔道辅又请求封禅行殿的余材用于修建孔庙。对于此祠扩建后的结果,《阙里文献考》中载:“庙门三重,次书楼,次唐宋碑亭各一,次仪门,次御赞殿,次杏坛。坛后乃正殿,又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为泗水侯殿,西庑为沂水侯殿。正殿西庑门外为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正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其内曰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左侧神厨。由斋厅而东南客馆,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为恩庆堂,其东北隅曰双桂堂。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


看来此时的孔庙已经颇具规模,董喜宁在其专著《孔庙祭祀研究》中称:“这一次开创的孔庙规模成为奠基之作,以后的扩建大局基本定位于此。”对于此次扩建的费用来源,及相关的修造人员,《东家杂记》载:“天禧五年,奉圣旨下转运司支破官钱,并拨兵士、工匠修茸本庙,及于夫子之后选差朝官一人。是时传大父中宪方任太常博士,被选监修。因乞封禅行阙余材,皆橡、樟、楩、梓之属。自是殿宇益加宏壮。”


进入金代,孔庙的建制再次提高,孔元措在《孔氏祖庭广记》中称:“金修庙制度:正殿、廊庞、大中门、大成门、郓国夫人殿,自皇统、大定以来建之,其制犹质素。至明昌初,增后位、城殿,殿庑皆以青瓦为缘,外柱以石刻龙为文,其藻栱之饰涂以青碧。每位皆有阁。至于栏槛帘栊并朱漆之。齐国公位与正位同。又创二代、三代祖殿、毓圣侯殿、五贤堂、奎文阁之属,焕然一新,与夫厅堂、黉舍、门庑、凡四百余楹,方之前古,于此为备。”


元代初年,蒙古兵南下,如此辉煌的一座孔庙基本化为灰烬,明陈镐纂修的《阙里志》卷一八《历代碑记》中载:“阙里祠宇毁于金季之乱”。


朱元璋登基后,在洪武十年就派人去维修孔庙,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命工部派千余名工匠去维修孔庙。为什么他对孔庙如此重视呢?《阙里文献考》中记述了朱元璋的所言:“孔子之功于天地并立,故朕命天下通祀以致崇报之意。而阙里又启圣降神之地,庙宇废而不修,将何以妥神灵昭来世?尔工部其即为修理以副朕怀。”


明成化十九年,孔庙再次得以扩建,此次最重要的突破,乃是将孔庙的主殿——大成殿由面阔七间改为九间,自此之后,曲阜孔庙始终是这样的规制,而这次的孔庙扩建达五年之久。可惜这座刚刚建成的宏伟庙宇在十二年后,也就是弘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夜被一把大火烧光了。弘治皇帝闻听此况立即拨款予以重建,此次重建从弘治十三年春开始,到弘治十七年夏得以恢复旧观。


对于火后重建的孔庙,李东阳在《重建孔子阙里庙图序》中有如下详细描绘:


庙之制:中为大成殿,十楹,崇八丈,邃有奇,广倍。其半为左右庑,百余楹。后为寝殿,八楹。前为告坛。又前为奎文阁,楹视寝数,崇略与殿等。又前为门四重,中为桥三。殿之左为家庙,后为神厨,前为诗礼堂,为神库,又前为燕申门。殿之右为启圣王殿,后为寝,前为金丝堂,又前为启圣门,前左右为斋室。室之外为快睹、仰瞻二门,与观德、毓粹二门而四。又左右为钟鼓楼,与角楼而六。阁之前后为碑亭各四,前四亭则本朝御制,而祝勅诸文皆附焉。惟坛及楼及中门仍旧,自余或创或盖,并以新制,材干坚厚,构缔完整。象设端伟,绘饰华焕,悉臻其极,盖一代之盛典,天下之大观,皆备于此。


曲阜孔庙经过此次建设后,在明代只是做一些修补工作,未再进行大规模建设。到清代时,因为多位皇帝前往曲阜祭典孔子,故孔庙的规模又得以再次扩大。然而在雍正二年,该孔庙再次被火烧毁,皇帝立即下令予以重新修建,此次修建皇帝拨款15.76万两白银。对于这场灾难胤禛颇为自责:“今阙里圣庙被灾,岂朕尊师重道之诚未至欤?朕在谅闇之中,素服斋居,无庸更事,减膳撤乐,惟谨拟亲诣国学文庙,虔申祭奠,宣读告文,以展朕局蹐不安之诚。”(允禄编、弘昼续编《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胤禛检讨说是不是自己尊师重道做得不够才有此灾,为此,他还额外开恩允许文庙正殿正门用皇家专用的黄琉璃瓦,而两庑则用绿琉璃瓦,还可以用黄瓦镶嵌两庑的屋脊。


雍正初年,孔庙失火被烧毁后,其实有不少人原意捐款重修,但胤禛不同意这样的请求,他依然坚持由朝廷来出钱修建,而一些地方孔庙如果有人原意捐款则可以量力而行,他并不阻止。胤禛下谕旨后,工部却同意山东巡抚陈世倌捐银四万两之请,胤禛闻讯后斥责这种行为,并明确地说“捐银之处不准行”。


胤禛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呢?董喜宁在其专著中说:“雍正的批示不惟爱惜民力,更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阙里孔庙修葺所显示出来的尊荣和权力。”


晚清时期,曲阜孔庙再次遭到损毁。同治元年,捻军进入尼山书院和洙泗书院,将一些房屋拆毁、祭物损坏,但被毁后的孔庙又再次予以修复。


在文革中,孔庙再次受到破坏,但总体格局未毁,经过维修后,成为了今日人们前往曲阜游览时的必去之地。


近十年来,我每次到曲阜时,都会到孔庙内瞻仰一番。2019年8月6日,文化部安排相关部门在曲阜举办了全国性的晒书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活动,而该活动的第一场议程就是举行祭孔大典,这让我完整的亲身体会了祭孔活动的各个细节,但那次活动是身处其中,无法从容地拍下全过程。为此,几个月后的今日,也就是12月11日,我特意再次来到曲阜重新将孔庙瞻仰一番。


高铁的普及确实缩短了城与城之间的距离,12点钟从北京南站乘车,两点多就到达了曲阜,到酒店放下行李,出门打车前往孔庙。司机好心地把我拉到刀仞宫墙附近,他说这样可以让我少走一些路,然他的好心,却让我错过了拍万仞宫墙前面那段长长的甬道。上次的祭孔活动就是参加人员排成纵队沿此神道庄重地走向万仞宫墙,那种仪式感确实能增加人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感觉像城门


万仞宫墙门前没有售票厅,有不少妇女站在旁边招揽导游生意,我向她们解释说自己只是来拍照,其中一位好心的导游告诉我往回走,右侧不远处有售票点,我在售票处买了三孔联票,而后又回到了万仞宫墙前。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门洞


宫墙外侧有一条河,宫墙看上去更像是曲阜古城的城门,其他地方的孔庙所见的万仞宫墙基本是影壁式的。想来这座城池式的宫墙应是建于明代,因为每次战火都会波及到孔庙,这是因为孔庙处在阙里,而阙里并不在曲阜城内,县城内的城墙有士兵把守,但阙里孔庙却没有,故明武宗想出了防范孔庙被毁的办法,那就是将曲阜县城整体迁移到孔庙、孔府的周围。这样使得孔庙处在了曲阜县城之内,费宏在《城阙里记》中载有此事:


阙里与曲阜相去十里,故皆无城,而阙里尤为孤旷,守望无所持焉。正德辛未,盗入兖。以二月二十七日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虐焰所及,不崇朝,县治为墟。是夕,移营犯阙里,秣马于庭,污书于池。虽庙宇林墓幸而无虞,然族属散走,神人震恐,岌岌乎危亦甚矣。监司议遣兵四百来戍:贼众我寡,又望风辄溃,于防御固无济也。维时今按察使潘君珍,方以佥事按行东兖,谓县庙必相须以守,盍即庙为城,而移县附之。


看来孔庙不可搬,县城却可以搬迁,为了保护孔庙,皇帝竟然以城救庙,这是何等之魄力。我记得上次祭孔时,第一场重要的仪式就在万仞宫墙前举行,仪式完毕后,礼仪官带众人穿过万仞宫墙向内走。本次穿行时,我还是觉得像是走过某个古城的门洞,其地面的石条也被磨得锃亮,不知道有多少人由此而踏入孔门。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三孔文保牌


游客进入孔庙要过闸机,所带的物品也要进行安检,我只带着相机和一瓶水,但水并没有像火车站那样要求喝一口。穿过安检,首先见到的是金声玉振牌坊。这四个字出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可见孟子对孔子有无以复加的推崇,而金声玉振一词也就成为了各地孔庙褒奖孔子的标准语。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金声玉振牌坊


我站在此牌坊前时,日影已西斜,一座座的牌坊像是深幽的历史隧道,瞬间让自己的思绪回到了两千五百年前。此牌坊书写人为明嘉靖年间的胡缵宗,他所刻之书寒斋藏有数种,然他的文集究竟叫《鸟鼠山人集》还是《乌鼠山人集》一向有争论,但我手中的刻本的确是乌字,今日于此看到他的墨迹,另有一种亲切感萦绕于心头。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棂星门


牌坊之后是棂星门,曲阜孔庙的棂星门与他处制式不同,因为其四根立柱的上端是华表的形制。之后又是几座牌坊。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太和元气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道冠古今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德侔天地


第一个院落两侧各有一门,一个门上写着“德侔天地”,另一个则为“道冠古今”,然有意思之处是,每个牌坊下面的石狮子造型很萌,它们给严肃的孔庙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相看两不厌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树根裸露


穿过至圣庙门,看到了我喜欢的松柏森森,有些大树根部已经外露,我从一篇研究文章上看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乃是土层下面的碎石瓦片太多,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这些树还能活这么久呢?不知道是科学出了问题,还是这些树下的环境被迫改变,但树比人长寿,不知道有多少前贤的目光都曾经落在这些粗壮的大树身上。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至圣庙牌坊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高大的明碑


穿过大中门,左侧是那块著名的弘治碑。此碑是孔庙内明碑中最高大的一块,站在碑前仰望,果然有气势。再往前走就是奎文阁,门口的介绍牌称,这里曾经是淮海战役曲阜会议旧址,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曾在这里开了二十多天的会议,不知那时的奎文阁里还有没有藏书。而今,该阁的一楼布置成了出售旅游纪念品之处。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大中门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奎文阁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曾经的贡献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奎文阁内景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奎文阁一层顶梁


再往前走,有一个面积巨大的院落,这里有多座碑亭,故被称为“十三碑亭”区。很多碑亭内都陈列着多块碑,这些碑大多是历代皇家所立,其中最重要之一乃是元大德十一年《加封孔子诏碑》。骆承烈汇编的《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碑文录》中收有该碑内容:


上天春命,皇帝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绩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鸣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主者施行。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碑亭院落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总计有十三座御碑亭‘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每个碑亭内排列着多块碑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碑亭前的栏杆

曲阜孔庙:文庙之首,规制完备(上)韦力撰

密集排列


此碑文对孔子予以了无以复加的夸赞,上面的褒奖之语为后世所广泛引用。其中一个碑亭内则有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御制碑,1935年兖州王小隐所著《圣迹导游录》中介绍说:“碑高二丈九尺五寸,其重凡十二万觔(斤),自北京西山选材制就以后,由河北通州(今河北省通县)运河登舟南下,至张秋镇(原山东寿张县东北)再以牛车载至曲阜,计用牛五百头。”


如此巨大的碑石是如何从北京运到曲阜的,成岳、崔璐所撰《古运河与老济宁见证的“孔庙碑王”》一文中于此作了详细记载,为了运送此碑,沿途官员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该碑装船后先运到了济宁,而后在深冬用水泼地,待其结冰后用牛拉作牵引:“每头牛都有一人管理,每5头牛还加一个仆人。前面有人打着旗子,鸣锣开道。还有车子运输着粮食、牛饲料以及炊具、草鞋之类。总共用了有600多人和500多头牛。”


这么浩大的队伍从济宁运到曲阜花了15天的时间,让我好奇:泼水结冰后的路面,牛在上面托运不会打滑吗?也有可能会加宽路面,只让中心部分有冰,两侧无冰之处则是牛和人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