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血孢子虫亚目的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血孢子虫病。本病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特别是南方地区较普遍,常呈地方性流行,对雏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病原鸡住白细胞原虫分为卡氏白细胞原虫、沙氏白细胞原虫和休氏白细胞原虫3种,我国已发现了前2种。卡氏白细胞原虫是毒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红细胞、白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卡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需要库蠓参加,发育可分为裂殖发育、配子发育和孢子发育3个阶段。第一、第二阶段的大部分是在机体内完成的;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是在库蠓体内进行的。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当库蠓叮咬鸡时 ,将含有成熟孢子的 卵囊输人鸡体内。子孢子从卵囊中逃逸出后,首先寄生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育为裂殖体,每个子孢子至少形成十几个裂殖体。内皮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的裂殖体转移到肾、肝、肺及其他器官中寄生。裂殖体在上述器官内继续发育成熟,裂殖体破裂,释放出许多球形的裂殖子。这些裂殖子可以再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或被巨噬细胞吞食,从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或进人红细胞、白细胞,开始配子体发育。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可重复2~3代,形成的裂殖子再进人配子发育。裂殖子进人红细胞、白细胞发育,最后形成大、小配子体被库蠓带人胃中,迅速在胃壁发育形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逐渐长大成为卵合子,继而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内含有许多孢子,聚集在库蠓的唾液腺内。库蠓吸血时,便可传染给鸡。

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北京地区一般发生在7-9月份,华南地区多发生在4-10月份。本病多发生于雏鸡,1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母鸡感染后,个别发生死亡,多数耐过后,鸡只消瘦,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

临床症状病鸡表 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拉黄绿色的粪便或血便。病鸡鸡冠苍白,脚软或轻瘫。急性病例发生咯血,呼吸困难倒地挣扎而死。母鸡的症状较轻微,产蛋减少或停止,时间可拖至一个多月。

病理变化病死鸡剖检的显著特征是:口流鲜血,冠白,全身性出血,肌肉及某些内脏器官有白色小结节,骨髓变黄。全身性出血包括皮下出血,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或出血班。各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特别多见于肺和肾,严重的可见两侧肺充满血液,肾包膜下有大片血块。心、脾、胰及胸腺也见有出血点,腭裂常被血样黏液充塞。有时气管、胸腔、嗉囊、腺胃、肌胃及肠道也见有出血斑点。胸肌、腿肌等浅部及深部肌肉,以及肝肺、脾等脏器常见到白色小结节,结节为针尖大或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什么


诊断根据发生季节、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做出诊断。确切诊断需做实验室检查。

(1)用病鸡的血液和脏器(如肝脏)制成涂片,经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到一些血细胞内含有住白细胞原虫的配子体,这些细胞往往显著增大形状改变。

(2)肝、脑组织的病理切片常可发现巨型裂殖体或小的裂殖体。

防治

1.消灭媒介昆虫在本病流行季节,可用0.1%除虫菊素喷洒,杀灭库蠓。

2.药物防治

(1)磺胺6一甲氧嘧啶:混饲量为0. 1%,连喂4~5天。(2)磺胺2甲氧嘧啶:预防量为25~75毫克/千克,混于饲料。治疗量为0.05%浓度的水溶液,饮用2天,然后改用0.03%的浓度,再饮用2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