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跟6岁的儿子一起看了《王牌对王牌》,他最喜欢看抢雨伞的环节。有一期华晨宇表现格外抢眼,接歌环节几乎包揽了全部答案,孩子看花花的眼神就有点儿星星眼了。他说,“妈妈,我现在是花花的超级粉丝,你能带我去看他录节目吗?”

这才6岁就开始追星,追到什么程度呢?连着看同一期节目,只看花花的那一段,模仿花花唱歌,边看边感慨“花花真帅”,还把自己小名改成了花花。

6岁的儿子开始追星,让老母亲很是担忧。现在粉丝的追星行为让人难以理解,看着曝出的粉丝大战,我就想,如果我是他们的妈,我就气疯了。在本该学习的年龄追逐虚无缥缈的梦,谁说爱豆坏话就群起而攻之,这些行为连他们的爱豆都头疼不已。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回过头来看,谁都有喜欢的明星,也有过追星的经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01 谁都追过星,只是方法有不同

我以前喜欢小虎队,买他们的磁带和贴画,把歌词都抄在本子上;我也喜欢过《新白娘子传奇》,我觉得赵雅芝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没有之一。

有个大学同学喜欢周杰伦,随身听里都是周杰伦的歌,但那时候很多人不接受周董的风格。这个同学对周杰伦是发自内心的爱,不管遇到谁,都让人听他随身听里的歌,感受偶像的魅力。等周杰伦红遍大街小巷,成为全民偶像时,这个同学特别自豪,有种自己偶像终于熬出头的感觉。

大部分人追星还是很内敛的,只是默默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电视剧,偶尔抢张票去听演唱会。内敛的人追星做得最狂热的事,大概就是给周杰伦的超话打榜了。

打榜源于某流量明星粉丝的质疑,为什么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那么不好抢,他又没啥流量,谁会去看他的演唱会?

这句话激起周杰伦低调粉丝的斗志,那是我们青春时代的记忆,随便一首歌都是经典,没有流量不是他不配,只是他不屑而已。周杰伦的中老年粉丝开始学习打榜,跟有组织有纪律的粉丝团体对战,这次打榜赢得漂亮,没几天就遥遥领先,把爱喝奶茶身体发福的周董捧上榜首。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有内敛的就有狂热的。还有人记得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吗?杨丽娟从16岁开始痴迷刘德华,连学都不上了疯狂追星。父母劝阻无效后,更是卖房凑钱让她去香港找刘德华。最后她父亲跳海自杀,还留下遗书大骂刘德华,刘德华又招谁惹谁了呢?

早期的狂热粉丝,让偶像不敢公布结婚恋爱的消息。偶像找了粉丝不喜欢的人谈恋爱,粉丝就接受不了,抵制退群甚至以死相逼。仿佛除了追星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偶像是他们的全部。

时光荏苒,到了孩子们追星的年龄,作为一个内敛的老母亲,我很担心孩子追星追到失控。在孩子追星或即将追星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做好引导,让孩子能理智追星,用理智客观的态度面对偶像,不会变成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无脑粉。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02 让孩子理智追星,家长要引导方向

当孩子向我们表达他喜欢谁,或我们察觉到孩子喜欢谁的时候,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喜欢偶像和追星的方式。

比如,跟孩子聊一聊为什么喜欢他,他是怎么变得如此优秀的,引导孩子到专业和努力的方向

就像我6岁的儿子喜欢花花,因为花花接歌词超级厉害,还会唱齐天大圣。我就告诉他,花花会弹钢琴,不但唱歌好听,还会自己写歌,他每天都花大量时间练习,所以他才这么优秀,会唱这么多的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榜样的示范,他年幼时榜样是父母,随着他社交圈的扩大,榜样的范围也会扩大,就像他在电视上偶然看到的明星,也可以成为榜样。但偶像只存在于屏幕里,孩子能获取到的信息有限,让孩子看到什么,向偶像学习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引导孩子,所有人的优秀都不是一夜爆红的结果。沉寂了很多年,因为一首歌,一部电视剧火起来的明星,就像李健、黄渤,他们可能已经写过100首歌,演过100部电视剧,他们的爆红都是沉淀和积累的结果。

我们不只要让孩子看到他们光鲜的表面,更要把他们多年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努力讲给孩子,让他知道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03 理智追星,要学会分辨“偶像”和“神话”

人无完人,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下了舞台可能会骂人,可能会抽烟。看起来恩爱的明星夫妻,也可能会离婚,可能会为了离婚以难堪收场。

如果其中有你的偶像,你怎么办?再也不相信世界的纯真和美好,再也不相信爱情?这都是幼稚的人才会做出的判断。

人都有多面性,不要把一个完美的形象扣在别人身上,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理智追星,要学会分辨“偶像”和“神话”。

偶像站在聚光灯下,优点和缺点都被无限放大,但归根结底他也只是个平凡人。神话,就是十全十美的幻想了,神话只存在于人们无穷的想象里,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理智追星,是要学习偶像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离偶像更近一些。就像德云女孩,喜欢听德云社相声的一群女孩子。为了跟上偶像的步伐,她们在KTV里不唱王菲那英,她们唱评剧,唱太平歌词,唱清水河。她们学偶像的拿手好活,买偶像的门票,自己唱歌给偶像听。台下的大合唱大概是相声历史上的首创吧?

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哪怕是你崇拜的偶像,你最爱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是人也会做错事。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错事就全盘否定他,也不能认为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觉得他百分百好。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也要能理智看待他们的缺点。

如果你喜欢偶像唱歌,那就听他唱歌,学他唱歌,你也可以去他的演唱会;如果你喜欢看偶像演戏,那就看他的电影和电视剧。要学会分裂着看问题,他唱歌好听不代表他就品德高尚,说什么都是对的;他演戏好,也不代表他做人就好。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04 理智追星,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

现在的粉丝都是有钱有闲,看到网络上有人说自家偶像坏话,就组团去骂人去举报,似乎别人说自家偶像一句坏话,自家偶像就会掉一根头发。

就像闹得沸沸扬扬的肖战粉丝们,说实话,我没看过肖战演的电视剧,对肖战的认识是从他的粉丝开始的。这些粉丝的战斗力太强,对肖战的爱大概特别深沉,不允许一点点对偶像的不公,结果把偶像推到风口浪尖上,丢了很多路人缘,代言的产品遭到抵制,承受着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的损失。

看着粉丝大战觉得好笑,人家本尊都无所谓的事情,粉丝们一副“皇帝不急那啥急”的样子,在网上各种开撕,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干点啥不好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有你的偶像,别人也有别人的偶像,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你喜欢的可能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也不强迫你喜欢。有点像绕口令,但这段话不只适用于追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我们可以跟孩子聊各自的喜好,在《西游记》里你最喜欢谁,我最喜欢谁,尽量跟孩子说不一样的角色。让孩子及早产生这样的意识,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喜好,但我们依然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05 理智追星,要找到生活的意义

看网上的新闻会不自觉地想,这些粉丝都没事干吗?每天都是应援接机,网上骂战,难道不用工作不用上学,不用和朋友一起逛街打球畅聊人生?

在我看来,这些人就是太闲太空虚了,自己的生活里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才会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为偶像而战”上。

让孩子理智追星的前提,就要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有意义的事情,找到归属感,就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生活中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归纳为职业、社会和情感,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做出的反应,都能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感受。

比如一个人爱情不完美,对职业不尽心尽力,朋友也很少,那他生活中遭受的拘束和限制就会让他觉得活下去是艰苦而危险的事。诸事不顺,他可能就会把重心转移到生活之外的地方。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有爱他的爸爸妈妈的陪伴,可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有要好的朋友,可以一起玩耍,用童言童语交流只有他们才能听得懂的秘密;有喜欢玩得游戏和爱好,在游戏中能体会到成就感和成长的意义。

当孩子的生活足够充实,追星只是他生活中的调味剂,有它能让生活更丰富,没有也不会影响自己。

但如果孩子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没有丝毫的归属感,他就会去虚拟世界寻找归属感,或沉迷网络,或沉迷追星,这些都可能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虚无缥缈又遥不可及的人或世界,但这一切都得不到回应,只会让他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找不到自己。

6岁儿子喜欢华晨宇,老母亲担忧不已:理智追星要从娃娃抓起

网络上流传一段话说是出自李兰娟院士,这段话是这样的:等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那些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军事人员。控制那些娱乐圈动则上千万的报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

这段话是不是李兰娟院士说的我无法考证,但不管这段话是谁说的,都值得我们深思。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他才会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国家和社会做出行动之前,我们可以提早行动。大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和契机,但家庭环境的决定权却在我们自己。

我们要抓住父母自身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时期,提早给孩子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让他学会理智看待偶像,帮他在现实生活里找到更多的意义。孩子就会把偶像当成榜样,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也能区分理想和现实,做有脑的追星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