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临写九成宫二年多,怎么才能写得更好,请老师指教?

Yan_yu


是和你一样在学习欧体的,你已经写得很有欧味了[赞] 感觉一定要多练、常练,持之以恒,一定要练出心得,慢慢进步就在日积月累中,急不得。



耳東503


看了您写的字,整体还是可以的,基本抓住了特点,一眼看得出是学欧阳询楷书。

若真要建议,勿怪直言[祈祷]第一,含墨量的控制要注意,欧阳询三十六法有云:凡作楷 墨欲乾,然不可太燥。意思是写楷书含墨量宜少为佳,但不可以太枯太燥!

第二,注意点画起收特点,如斜切角度之细微变化,转折力度感等。先要力求准确到位,对于笔画俯仰、顾盼、轻重等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第三,基本功有待提高。都知道欧楷是对基本功要求最为苛刻的,其用笔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字形端正中掺险绝之势。笔画多刚直少弯曲,要记住宁直勿曲,宁上勿下!

总而言之,要多对比,有空多研究书学理论,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方能有成!祝你日益精进![祈祷][玫瑰]











鸿影书法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书友很认真,但基本功还是不过关。我就分享我的一些体会,虽然写的不知道什么程度了,但确实不影响心得分享。

首先,要通读字帖,明白字贴的来由背景以及它的内容意思所在,这样你在思想深处有个情感的把握。

然后,楷书你先得过笔画关。比如说通篇看您的作品,很柔弱。每个字的点画都有待提高,不过结构还行。但是不是说单独练点画,我一直奉行在具体字中练习笔画,把相同部首的字多练习,多思考分析,多总结。

再次,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刚开始很慢,但是必须坚持,前面就是那样的,贵在坚持。

最后,练到一定程度,要和行书交叉练习。因为单独练习楷书,有一个和帖相似但呆滞的的瓶颈期,行书会解决呆滞问题。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时间的投入是不行的,有天赋也需要努力。再好的书法理论指导,没有大量时间的练习,也是没有用的。

书法无期,亦无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贵在坚持,好好努力吧!











袁文止戈


看了你的书写其实临摹还是很不错的,字的结构笔画还是挺到位的。但是给这位仁兄提点建议只是个人看法,还望不以为意啊!

其一,你习练了两年多,但是效果还是有些稚嫩,原因可能不要死读书或读死书。

其二,欧楷结体严谨,笔法硬朗,形势险峻,确实不容易掌握,但是博采众长的道理你也需要明白,放开眼界也许你更能领悟。

其三,如果你仅仅就是娱乐而已写成这样也挺好的。但想更上一层楼就得举一反三式的书写,当字帖没有的字也要能写出味道为上,慢慢尝试一下!




公正的点评人


一是临帖,这是唯一的方法。要精临。但对初学小白来说,要先对笔画有一个认识的阶段。你的笔画不过关,可能是上来开始写字,基本功不扎实。可以采取写一写篆书线条,拉一拉直线,画一画蚊香,来锻炼一下。比如你的横基本上都没有过关。第二步开始临帖。每个字你最少要看到十个以上的点。复杂的字可能要看到50个,这叫认真。以束线穿针的态度临帖。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起收形态。所有的留白。字的形状。倚侧等等全部都要考虑。你这样写一张,基本上收效是很差的。写一个字,要研究比较,然后经过思考,分析领悟之后再写第二遍。但是为了防止写的恶心,写的自己看不出来啥了,马上就换不要凑数。也许一个字写个两三遍,你就满意了,就可以过。早日开始整帖第二遍,只有对字帖通盘领悟。才有可能明白。

临的基本有个型了,您着重再去发现,领悟,欧体的险绝,他和田楷的天地差别。

第三步,欧体要想学出自己非常非常难。学欧能够出来太难了。楷书之极则,没有变化的空间。将来怎么走?您自己斟酌。











本无斋


从你这临写《九成宫》二年多的成果来看,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花的时间可能不少,收到的实际效果甚微。


主要问题:

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字形结构,不是很协调,单个字看起来都很别扭。打个比方,好比人,要么缺胳膊短腿,要么大头娃,要么没脖子,要么一腿长一腿短......总之看起来就不健康,更谈不上美。


以上图三个字为例,“则”字明显有些臃肿,“庭”字呢长得有点像“电线杆”,“醴”字右边下半身长歪了,瘸腿。


当前解决:

目前当务之急,建议先把字形结构学好,好比建房子,没有结构,房子就建不起来,至于笔画的修饰,那些细节可以稍后一些。

结构,最重要的是各部分的“比例“与”协调“。以上图为例,“应”字比例明显不对,上半部分应占主体,心字比较矮,不到高度的三分之一;

“灵”字,你写的“巫”字上半部分过小,则显得最后一横过长,不够协调,也是比例问题。

附习作完整图片如下: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友们有所参考作用。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先别急着大篇幅的写,先写擅长的字,多观察,多揣摩欧体的用笔和结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临帖。

临帖时,刚开始可以先慢点,尽可能的去接近原贴,写好一个字后可以跟原贴上的这个字放到一起去做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去不断改正。别急着大篇幅去临,用心临好一个字,会有很多收获,这比大篇幅的去写效果要好的多。

等临帖临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背临,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每背临一个字,与原帖放一起比较,找出不足。切不要只图数量,不图质量。

艺海无涯,书法一辈子都学不完,“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副”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也没有捷径,非勤临不辍不可。但临帖是有方法的,只要坚持临帖,并找对方法,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拙净斋


1.九成宫和圣教序交替临,但别频繁!

2.仔细读贴,求精。

3.找个非田的明师!

献丑!





明中拙人王茂谦


我觉得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强点画的基本功,二是细读贴,临帖扣细节。勤练不辍每三个月自己都能发现有提高。也可辅以硬笔熟悉结构,我自己联系感觉提高还是稳定的,虽然提高的速度不快。







虔巨擘UCE


和你一样,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希望对你有用:

(一)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笔势

有的习字者,与完一笔,停下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多加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