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寅恪,风的风格、水的水形!

1969年10月7日,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逝世,终年79岁。陈寅恪生活在多灾多难的乱世,身体屡遭病厄,心灵极富敏感,他的痛苦和忧伤几乎超过了他的承受力的极限,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挣扎着,抗争着,居然活够近八十岁高寿,真可说是人间奇迹。

陈先生一身傲骨,一生不为任何事曲节,在艰苦的抗战时期,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为任何诱惑所动。

国民觉把他当作宝,派飞机接他去台湾,被陈先生当场严厉拒绝,他不愿离开他所眷恋的故土。

他反对汉字简化,也反对排版革新,陈先生解放后的著作都是繁体竖排。

1954年春,国务院派特使去广州迎接陈寅恪赴京,就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第二所所长,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亦喜亦荣的好事,家人、朋友都劝他成行,他却以“贪恋广州暖和”、“宁居中山大学,康安便适(生活、图书)”和“从来怕做行政领导工作”为由,不愿挪窝。

1966年,“文革”爆发,运动伊始,陈寅恪十分信赖和依赖的助手黄萱即被红卫兵赶走,双目失明的陈先生失去助手黄萱,一切著述不得不被迫停止,其后不久,连护士也被撵得逃之夭夭。红卫兵扬言:“不准反动文人养尊处优!”老人身心迭受摧残,再加上缺医少药,心脏病日益恶化。

傲骨寅恪,风的风格、水的水形!


傲骨寅恪,风的风格、水的水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