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引言:杰昆·菲尼克斯在第92届奥斯卡上凭借电影《小丑》获得最佳男主角,风光无两。而在2011年有一部异曲同工的电影《Hello,树先生》让王宝强在俄罗斯海参崴国际电影节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第五届亚太电影节上获得两个影帝殊荣。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看过两部电影以后,你会发现二者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不论是王宝强迷离的眼神,还是错乱的步伐都会让我们联想到菲尼克斯的小丑。

二人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过着无比挣扎的生活,但又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只不过小丑最后将悲惨转化为了暴力,树先生却在无助中沉沦。

《小丑》是一部好莱坞大作,而《Hello,树先生》只是一部小成本影片,但从电影蕴涵的深层次意义来看,《Hello,树先生》绝对可称作中国版的《小丑》。

9年前,王宝强的这部《Hello,树先生》初上映时反响平平,可随着时间的积淀,这部电影的口碑却逐渐走高,到底这部影片具有何种魔力呢?下面我就从魔幻的艺术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的深刻体现以及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魔幻的艺术表现手法

《Hello,树先生》大部分时候会被归为艺术电影,因为影片虽然讲的是农村的故事,但却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

整部影片让人讨论最多的就是树先生何时开始发疯,从电影的哪部分开始进入树先生的幻想。如果电影看的仔细,你会发现电影中曾经在不同的时间出现过一副相同的画面。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当镜头缓慢扫过村庄全貌,低沉的天空,荒野的白雪泛着暗淡的光,宣传车缓缓的驶离。导演特意采用相同的镜头作为影片的切换,将幻想与现实的边界隐晦的表达出来。

其实,树先生在雪地里追逐高鹏媳妇,得知陈艺馨回省城后就已经处于疯癫状态,从此以后的故事应该便是臆想的。在树先生发疯以前,还有一个幻象经常的出现,那就是他的父亲吊死哥哥的画面。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哥哥一直是树先生的偶像,他的死是树先生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那棵树也成了树先生一生的执念。吊死哥哥的树也成了电影中的一大象征,枯萎萧瑟。

现实与幻想分界点的故意模糊,影片后期树哥成为算命大仙后的荒诞,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

正如阿根廷著名文学评论家安徒生·因贝特所指出的:“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魔幻现实主义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导演用魔幻的方法聚焦树先生真实的内心,采用现实与幻想中生活的强烈对比,展现了树先生底层人物悲惨的现实。透过魔幻的表象,我们看到现实中树先生的无助与困惑。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影片的最后,天空变成了血红色,就像一个血盆大口吞噬了树先生的生活。一种悲凉的气息油然而生,这是影片艺术性的升华。

树先生看到小梅大着肚子回来,并且开口和自己说话,他们手牵手一起漫步在雪地里,走向自己幻想中的新房,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是魔幻的,带来强烈的冲击,让人意犹未尽。

就像小丑最后走在金色的大道中,艺术性的表达让电影的主旨在人们的思考中慢慢升华。

2.现实主义的深刻体现

很多人都说《Hello,树先生》看完第一遍,会害怕看第二遍,因为这部影片现实的可怕。影片中的东北农村是原汁原味的,没有添加任何滤镜,没有经过任何的美化,贴合现实。

影片中的树先生会让很多人想起现实中的某一个人。他的存在就是供人取乐,只要有这一个人存在,所有的人仿佛都会松一口气,今天的这个场我肯定不会是出丑的那一个,因为有个傻瓜在。

树先生是社会底层的代表。他本来有一份修理厂的工作,却因为工作时眼睛受伤而被辞退。他的朋友当了老板,娶了媳妇,有的还在城里成了校长,而他自己还是一个需要开出租车的弟弟周济的废物,一事无成。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他没有任何尊严,就连几岁的孩童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找对象,媒人只会给他介绍有残疾的,可就算这样,别人也看不上他。从小一块长大的玩伴早已和他慢慢疏远,别的朋友们只把他当做嘲笑的对象。树先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但他偏偏活的是那么的挣扎,那么的无助,那么的低三下四。

树先生的遭遇是那么现实,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没有背景,没有知识,也没有技能傍身,他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很难泛起生的波澜。

其实,树先生跟小丑很像,他们都是这个社会的底层人物,受尽冷眼与歧视。与小丑最终走向暴力不同的是,善良的树先生选择了压抑自己,不管受过多少伤,他都说服自己别人是好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树先生不敢在现实中伤害别人,他只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成为梦想的有尊严的人。在他的臆想里,他成了无所不知的大师,无数的人跪伏在他的面前,

可实际上他却成为了一个疯子。

《小丑》的主角亚瑟有精神精病,而树先生是一个经历了压抑与伤害后的疯子,从现实意义来讲,树先生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每一个人在现实中都不想成为树先生,可是当我们在无助与彷徨的那一瞬间,我们会发现,自己和树先生是那么的像!

3.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中的表现实现了一种颠覆,一种憨傻形象的颠覆,他生动立体的塑造了农村底层树先生的鲜活形象,也凭借此获得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影帝。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当然,能够如此贴近现实的塑造树先生,与王宝强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来自河南农村,非科班出身,因为偶然的机会走上从影的道路。8岁时,他在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和释小龙是师兄弟。在释小龙小小年纪便大红大紫的时候,他却默默无闻。

20岁时,他开始在剧组跑龙套,就像树先生一样,他是被人瞧不起的群众演员,任何人都可以对他呼来喝去,可是他懂得忍耐。释小龙说过,王宝强吃过的苦别人也许都想象不到,我想可能并不比树先生少。在影片里,我们从树先生这个形象当中看到的很多东西,其实就是王宝强的真情流露,但却不是本色出演,这里面有王宝强对角色更深层次的钻研与升华。

一个好演员,就比如靠《小丑》获得奥斯卡影帝的杰昆·菲尼克斯,他的一举一动就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张力。而王宝强在角色的塑造以及对细节的把控上丝毫不比菲尼克斯差。段奕宏曾经盛赞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的演技,认为王宝强可以不按常理出牌,一种抽烟的姿势就可以把专业人员甩了十万八千里。

堪称国内版《小丑》,《hello,树先生》缘何成为口碑走高的佳作

《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王宝强神乎其神的演技,他把树先生的疯癫拿捏得恰到好处,细致入微。论演技,国内男演员能胜过王宝强的不多,与其说这部电影成就了王宝强,倒不如说王宝强让这部电影提升到了一部杰作的水平。

4.结语

《Hello,树先生》是中国电影中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虽然在上映之时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部电影的伟大。

一部电影是都成功,就要看能否引起观众共鸣,要看观影者能否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够让不同的人都找到共鸣角度的电影就是伟大的电影,显然《Hello,树先生》做到了。

平凡的我们,很多时候就像树先生一样,收获着平凡的感动。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会飘散如烟,我曾经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平凡注定是我们大多人的归宿,但这却不能阻碍我们奋斗的一生,只有奋斗过,挣扎过,我们才能明白这部电影中的无奈与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