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费时几百年才统一六国,为什么刘邦用7年就统一了?

小眼睛啊董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来回答。

千古巨变,华夏第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结束了中国春秋战国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秦国一统天下是奋六世之余烈,也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在这四百多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强大到对抗其他国家的联盟力量,同时每个国家都在想一件事,就是干掉其他国家然后一统天下,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春秋战国时期就像是一个大型比赛机制,不断有国家被淘汰,不断有国家晋级,到了战国时期剩下的国家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凭借逐渐稳定,谁也干不掉谁,谁也不能单独面对整个联盟势力。

剩下的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政治,军事,还有思想,每个国家的子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胜出,不会希望别的国家胜出,始皇帝带领着大秦铁骑统一华夏也是因为六国的实力在几百年的时期里不断变化,百姓的思想不断变化。

分封崩溃,思想归一

刘邦能一统天下也是有着前人的成果的,始皇帝统一天下,但是百姓思想尚未归一,六国贵族问题巨大,但是百姓不敢触怒始皇帝天威,所以始皇帝统治时期天下还算稳定,但是胡亥成为秦二世无疑加速了大秦灭亡的时间。二世登基起义不断,起义之人都是六国贵族,或者王室后人,项羽就是楚国名将之后,张良也是韩国贵族之后,这时的天下都是几股分散的势力,大权还是在秦国手中,但是项羽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结局,秦国的绝对优势被项羽覆灭,项羽成为天下共主,这时天下人们只是希望恢复自己的国家和建立新的国家,项羽推崇分封制。

但是没过多久,天下大乱,刘邦顺势出击成为诸侯联军首领,这时刘邦代表了天下的势力,就像六国联盟一样,但是项羽击败了这股势力,天下还是项羽有绝对优势,只要击败项羽天下就是刘邦联盟的,目标更加明确,相对于六国的勾心斗角,刘邦联盟更加纯粹一点,打败项羽,平分天下。

但是联盟被击败,势力重新划分,有的归楚,有的归汉,楚汉争霸,只要打败其中一个天下就会归一,这时楚汉根基都为牢固,没有六国的根基,没有思想,也没有政治,只有战争,相对于六国,楚汉更像是两股势力,六国失败了还有自己的文化,思想,政治,但是势力失败了就没有了。

战争总有胜者,没有根基的战争更加讲究速战速决,这是为何项羽失败的原因,他消耗不起,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 所处时代不同 :自从春秋时期开始,秦国建国之初就四面楚歌,强敌环绕 ,东邻春秋第一强晋国,南有强楚,西有西狄,这时候保住根基已是头等大事,想要称霸更是难上加难!在战国时代,经过一代代国君的奋发有为,秦国已今非昔比,三家分晋大大削弱了东进阻碍!楚国日落西山,腐朽没落!西边少数民族更是向强秦俯首称臣!各诸侯国后来被秦国远交近攻,利用各国矛盾,逐个击破!

而汉朝的统一就相对简单的多!

2 文化认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所以这时候武力统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所在,秦始皇统一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进行多项变革,其中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以此来加强国人对文化的认知,稳定社会发展,从而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在秦统一的文化思想上建立的!

3 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大大小小几十个诸侯国都形成了类似西方城邦国家的形态,各自为政,那时候的百姓只认同自己的城邦国家,秦国仅凭一己之力要战胜东方各诸侯国强于自己几十倍的人口,这让秦国统一之路变得异常艰难!而到汉朝时期,百姓只有一个国家概念,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是每个平民百姓昼思夜想的事情,这时候只要能统一百姓就会全力支持!






咸鱼放映室影视剪辑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把这句话中的“世界”二字换成“历史”,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历史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秦统一六国之时,也汉初的天下历史大势有什么不同呢?

秦统一之前,与秦统一之后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政治制度。这一点,在中学的历史上就讲得很明白了。秦之前,中国的政治制度是诸候分封制,而在秦之后,中国政治便成了郡县制。这两个政治术语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呢?诸候分封制,不是天下统一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候王虽然有朝供天子的义务。但这种义务不是比较松散的。诸候国天子的义务不是强制性的。也没有具体的数字规定。所以,到春秋战国时,许多诸候国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实际影响力,大约也就是京城附近的一点地方。所以才有了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其实就是诸候轮流做庄管事而已。那家诸候违反规则了,诸候中最强的那一方,就出来说话,维护规矩。

我们先看看六国反的是什么?

不少朋友会说:当然是暴秦了。为何反暴秦?因为百姓需要休息,而始皇帝不允许。

春秋、战国数百年战乱,老百姓早厌烦了。好不容易天下一统,七国归一,能歇歇了吧,始皇帝却忙着修驰道、打南越等等。

始皇帝做的事情,我们后来人是最大受益者,所以我们可以说功在千秋!毕竟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百姓既烦战争,又烦秦,也许更烦秦。

于是六国联合起来推翻大秦。

七国难一统,除各国国力外,主要的原因便是之前没有一统的势力,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怎么样,未知最可怕。

秦始皇让天下百姓过了十年的和平日子,没对比就没伤害:原来这就是统一的滋味啊,真香!

争权夺利是上层的事,底层百姓考虑最多的还是怎么生存。

普通老百姓想什么,还有比刘邦他们更清楚的吗?

刘邦的功臣集团完全是底层出身,能做出符合更多人利益的决定。汉朝的建立,除了刘邦等人的努力外,普通老百姓的选择也很重要。

得民心者得天下,真当随便说的?玩弄民心的,终会被他人背弃。

曹操一步步夺取汉室权柄,先是丞相,后是魏公,既而魏王。因为以前没人玩过啊,第一次的阻碍都比较大。

司马昭玩得比较大,想通过弑君来篡位,结果不太好。整体来说有曹操、曹丕的“经验”,还是比较顺利的。

到东晋南北朝,大家更习惯了,一代完成篡权,也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刘邦真的完成统一了吗?

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反秦,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但202年的西汉真的完成了统一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汉王朝初期同样拥有许多异性诸侯国。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都是作为一方的诸侯。另外,西汉王朝初期,还拥有许多同姓诸侯国,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齐王刘肥、代王刘恒等等。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行政官署,以及掌管各自王国的财权,军权。即使后来刘邦除掉了六位异姓诸侯王,但刘氏的诸侯王,仍然不在中央的管控之下。这样的统一,很大程度上只是名义的统一,真正汉王朝的统一,要到了景帝、武帝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时期。

2.局势不同

要知道,秦国和刘邦当时面临的局势完全不同。秦国是从一个西隅小邦发展而来,战国前期被魏国欺负,山东各国都“卑秦”,让他们“丑莫大焉”。从孝公之时的商鞅变法,一直到秦始皇。秦国一步步发展强大,从一个偏远小国,变为了大国。秦国由弱到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刘邦却不同,他正好赶上了天下反秦的大好时机。跟随起义军攻打秦国,收笼了一大批更碎他的人,被称为“丰沛集团”。随着浩浩荡荡的潮流,刘邦的势力发展十分迅速。相比秦国面对的山东六国,刘邦面对的只是还不成气候的各地军队。这样天下大乱的局势,更适合统一。

3.面对的对手不同

秦国面对的对手,都是根基深厚的山东老诸侯国,他们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底子十分雄厚。并且时常合纵攻秦,秦国时常遭到三四国的围攻。想要一举统一根基深厚的国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例如南北朝时期,历时长达300余年,就是因为南北双方都实力根基深厚。秦始皇时期,是秦国势力已经对其他国家形成碾压,才加速了统一。

而刘邦面对的都是一些根基不深的武装,例如韩王信,臧荼等等,立国不到几年就被刘邦消灭了。在灭秦的时候,更是有项羽在前方的牵制作用。最大的对手便是楚汉战争时期的项羽,但刘邦是获得了相当诸侯势力支持才打败项羽的。并且项羽真正的基地在江东,自己却不肯渡江与刘邦形成割据势力,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刘邦统一的速度。



当代曹植


首先说说这个命题,还是有点瑕疵的。

太史不过说了句“五百年而霸王出”,你就以为秦国用了五百年时间来统一天下?

其实,咱也不能从它建国时候开始算起吧。那会儿,秦襄公可只想老老实实做个诸侯,周平王刚东迁洛阳,就凭秦国那点队伍焉敢造反?

因此,如果从秦献公动了心思开始算起,秦国统一天下大概耗时150年左右吧。即便如此,刘邦所花费的那7年时间,也不过它的零头。

那么,刘邦真得有如此厉害吗?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哈。

秦国在挖树,刘邦在割韭菜

两者的难度是什么样的差距呢?打个比方吧,如果说秦国在挖树,那么刘邦相当于割韭菜。

一、秦国的对手:800年历史的战国六雄

回到秦献公那时,当时魏国风头正劲,率先完成了李悝的变法和建立了一支横扫千军的魏武卒。秦献公,这个流浪公子两手空空地回到满目疮痍的国内,河西之地被魏国夺取,再无天堑可依的秦国已然岌岌可危。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秦献公迁都到前线栎阳,向国人显示要夺回河西之地的决心。凭借着自己多年在魏国偷师的那点东西,欲重振秦国的昔日雄风。

其他六国,南楚北燕东齐皆是建国700多年的资深大国,就是中间的赵韩魏,虽然新成立不久,可他们本来就是春秋最牛霸主晋国分裂而来,实力个个不容小觑。

话说平王东迁之后,不久东周列国便开始了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能存活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必然都有几把刷子。那时的秦国想要动那些根基700多年的大国,犹如蚍蜉撼树。

二、刘邦的对手:项羽和立足未稳的17路诸侯

反观秦朝末年,那时的朝政落入宦官赵高手中,滥杀无辜,构陷忠良,可谓是大厦将倾。那时的秦朝如同烂了根的大树,大伙儿联合起来,历时3年多便将其推倒。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诸侯各归其国。那时,综合战斗力排行老二的刘邦刚回到汉中,便听取韩信的东略计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秒杀众多诸侯。

  • 实力最强大的项羽位于东方,且困于齐国战场。

  • 其中实力稍强的章邯根本没时间给汉中百姓修生养息,刘邦便带着汉军精锐杀过来了。

  • 项羽分封诸侯时,重武将而弃旧主,因此,许多诸侯正忙于处理家事,赵国、齐国家中打成一片,即便懂得唇亡齿寒,当时也无法顾及。

  • 家里还算太平的诸侯,却因根基太浅,实力完全无法与刘邦抗衡。

  • 刘邦虽被封在偏僻之地,却误打误撞得了巴蜀之地的粮仓,解决了粮草的后顾之忧。

  • 刘邦拥有史上最强智囊团张良、陈平等人,军事天团韩信、彭越、黥布等人,最终能反败为胜,联合拔掉了项羽这棵刚愎自用的大韭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秦国从一个小白成长为帝国,并非一撮而就,是几代明君和贤相的宵衣旰食换来的。因此,如果说秦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刘邦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秦朝便是那个巨人。

刘邦入关中之后,萧何便赶到相府、御史府等秦朝政府要地,取其律令、图书,掌握天下的山川险要以及郡县户口。

就当时而言,这些东西可是秦朝的绝密资料,给刘邦之后夺取江山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 韩信能轻易打过黄河,穿越太行山,想必有一半是地图的功劳。那些被曝光了家中关隘险要地形的诸侯,在韩信面前,就如同在裸奔,哪有不败之理。

  • 萧何有了详细的郡县户口资料,可以从容为刘邦招兵买马,使得刘邦从无后顾之忧。

  • 萧何将秦朝的军功赏罚制度推行到汉军之中,鼓舞了汉军的斗志,提高了凝聚力。

  • 萧何采用商鞅的农战制度,使得汉军无粮草供应之忧。

纵横家

一、战国中期是纵横家的天下

纵横家大概兴起于战国中期,苏秦、张仪等人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搅动了战国的池水。

而这些纵横家并非只效力于一个主子,如同商鞅所言,他们唯利是图,谁出的价格高便帮助谁。打个比方,秦国多次攻打中原,却又被其他几国联合将其击退,这些都得归功于那些穿梭于各国的纵横家。

正因为如此,战国七雄虽然纷争不断,却又能共处数百年,谁也没有办法将其他各国吃掉。

直到战国末期,纵横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秦国才摧毁了困扰他上百年的合纵抗秦之盟。

二、楚汉时期:纵横家已失去市场

反观楚汉相争时期,再也没有苏秦、苏代这样的纵横家可以凭一己之力联合诸侯,对抗楚、汉。

唯一有点纵横家意思的是蒯通,他是韩信帐下的谋士,曾劝说韩信接受项羽的三分天下之计,却被韩信谢绝了。我想,如果是当时的三苏或者是张仪在世,兴许韩信能回心转意吧。

结语

同样是统一天下,为何秦国用了150多年,而刘邦仅用短短的7年时间?

  • 两国所面对的对手不同:秦国的对手是历史800年之久的老牌六雄,而刘邦的对手是立足未稳的17路诸侯和刚愎自用的项羽;
  • 秦国是摸石头过河的开路先锋,而刘邦是借用秦国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 呼风唤雨的纵横家使得战国时期没有哪家诸侯可以一家独大,当他们离场之后,秦朝迎来了统一,刘邦亦是如此。

读春秋思无忌


这个问题非常好,不仅涉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还涉及到了秦汉时期的国家认同。为何秦朝耗尽六代君主励精图治的结果才得以统一的国家,而到了刘邦时期却只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统一。

第一,社会均势平衡。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霸实际上是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秦国春秋初年才刚刚成为诸侯国之一,发展的时间比楚国齐国之类的老牌国家短了很多。秦国的东面有三晋大地的韩赵魏,北方有义渠部落等少数民族,南方是巴蜀崎岖之地。这些国家和部落已经在当地深耕熟耘多年,有了很好的社会基础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期内一举攻克。所以秦国北讨蛮夷,南平巴蜀,再使用鲸吞蚕食、远交近攻等多重策略才最终得到成功。

第二,秦统一后时期国家认同并没有很快地建成,所以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加上项羽一共分封了十几路诸侯,每个诸侯的实力就变得非常的分散。刘邦正是采取了逐步蚕食的策略才真正快速统一天下。换言之,秦国面临的是七个具有相当势力,百姓同仇敌忾,内外实力充足的强国。刘邦面临的是十八路力量分散,不得民心的诸侯,只要打败了项羽,天下即告统一。


经典守望者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完成的统一,为何刘邦用了仅仅七年呢?其实这个问题有几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看待。

1.刘邦真的完成统一了吗?

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反秦,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但202年的西汉真的完成了统一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汉王朝初期同样拥有许多异性诸侯国。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都是作为一方的诸侯。另外,西汉王朝初期,还拥有许多同姓诸侯国,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齐王刘肥、代王刘恒等等。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行政官署,以及掌管各自王国的财权,军权。即使后来刘邦除掉了六位异姓诸侯王,但刘氏的诸侯王,仍然不在中央的管控之下。这样的统一,很大程度上只是名义的统一,真正汉王朝的统一,要到了景帝、武帝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时期。

2.局势不同

要知道,秦国和刘邦当时面临的局势完全不同。秦国是从一个西隅小邦发展而来,战国前期被魏国欺负,山东各国都“卑秦”,让他们“丑莫大焉”。从孝公之时的商鞅变法,一直到秦始皇。秦国一步步发展强大,从一个偏远小国,变为了大国。秦国由弱到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刘邦却不同,他正好赶上了天下反秦的大好时机。跟随起义军攻打秦国,收笼了一大批更碎他的人,被称为“丰沛集团”。随着浩浩荡荡的潮流,刘邦的势力发展十分迅速。相比秦国面对的山东六国,刘邦面对的只是还不成气候的各地军队。这样天下大乱的局势,更适合统一。

3.面对的对手不同

秦国面对的对手,都是根基深厚的山东老诸侯国,他们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底子十分雄厚。并且时常合纵攻秦,秦国时常遭到三四国的围攻。想要一举统一根基深厚的国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例如南北朝时期,历时长达300余年,就是因为南北双方都实力根基深厚。秦始皇时期,是秦国势力已经对其他国家形成碾压,才加速了统一。

而刘邦面对的都是一些根基不深的武装,例如韩王信,臧荼等等,立国不到几年就被刘邦消灭了。在灭秦的时候,更是有项羽在前方的牵制作用。最大的对手便是楚汉战争时期的项羽,但刘邦是获得了相当诸侯势力支持才打败项羽的。并且项羽真正的基地在江东,自己却不肯渡江与刘邦形成割据势力,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刘邦统一的速度。


秋山散人


秦国能统一六国,是从秦孝公时期开始的,前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七代秦王约142年,完成统一。

秦始皇

其实,表面上看,刘邦用了几年时间统一全国,202年建立汉朝。但是要知道当时是郡国并行制,中央并没有实际统一。汉经过高祖平定异姓王,景帝时平定刘姓七国之乱,真正的统一是到汉武帝前127年“推恩令”,才分化王国,实现完全郡县制的。这其实经历了近一个世纪。

汉武帝


俞之学史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秦奋强变法到秦扫灭六国中间一共经历了一百余年的时间。

而如果上溯到有秦国始到秦一统天下中间也经历有五百余年的时间。

这期间,自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度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战国时期形成的七雄诸侯,每一个诸侯国都是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小国小家的思想在各诸侯王以及自己所治下的臣民心目中远比所谓的大一统要重要的多。


而且,自战国初期开始的列国变法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力量更加趋于均衡。这之后秦虽强大,但是一直难以达到制领全局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围绕本国利益得失,合纵、连横思想在战国时期风靡于各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秦统一全国的难度。所以,秦耗几世之功才达到可以一并天下的局面。


而反观秦亡以后,刘邦仅仅用数年时间就统一全国,较之秦统一过程中的时间确实耗费几少。除了我们常说的刘邦的个人魄力、收揽人心和正确的抉择外,同时还要归功于项羽这个超级英雄,将秦末的战局打成了楚汉两超的争霸局面,从而减少了刘邦一统天下的难度。


除却这几个人人都知道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最被人们所忽略,同时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秦末汉初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天下,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同时间,统一后秦国,把跨时代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迅速推广到全国。 历经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从未展现过如此强大的政权凝聚力。虽然原六国贵族、王族在秦王朝的统治下心有怨念,心心念念企图恢复以往的尊贵。但是在最底层的百姓心中,政权的大一统,思想的高度集中,令行禁止下的国家魄力才是他们一直所期待的,这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最初的国家价值观。

无可否认,秦的暴政浪费了这极好的机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没有在政权一统的前提下发挥出它应有的爆发力,没有前车之鉴的秦始皇,把秦国这驾马车开往了悬崖绝壁,也造成了秦的速亡。


历史无法重来,秦王朝来不及塑造辉煌就宣告覆灭,但是秦统一的这短短十数年,已经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根本转变。渴望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观念不仅仅在普通百姓心中开始生根同时也在原贵族阶级中开始萌芽。刘邦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降服的各路诸侯都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才屈膝于强者。

所以,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是依靠着广大人民的价值观念的巨大推动,才使得中国又一次的大一统时代迅速到来。


小宋拾趣


秦国统一花了多久?

关于秦国统一六国的最著名论断,当属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如此看来,秦国的确花了数百年时间去积累实力,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但是,这里头还存在一个认识误区,积累实力阶段能不能算进统一六国的时间?广义上来讲,当然算了,毕竟秦国立国数百年后才升华为秦王朝的,没有秦穆公的称霸,没有秦孝公的变革,没有秦昭王的南征北战,秦国很难以一敌六。

但如果从狭义上来讲,是不能算的,因为在秦始皇之前,天下还没有形成“大一统”思想观念,这个时期秦国的对外战争都属于争霸战争,即秦国对某国的军事行动,主要目的是获取城池土地,甚至有时候会处于外交考虑,经常把已经攻占的城池割让给某方。

比如著名的完璧归赵故事,秦昭王为了得到和氏璧,不惜以15座城池来交换。从这一点来讲,秦始皇之前的时代,是不存在所谓的统一战争的。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秦国统一六国其实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与刘邦从公元前209年起兵再到公元前202年统一天下耗时7年,时间上差不了太多。

汉统一天下与秦统一天下的区别。

万事开头难,自古以来创业者的难度是远高于追随者的。秦、汉同样如此,在秦以前,天下从未经历过一位君主能够自上而下管辖到边远的一个郡县,从未有过天下使用同样的度量衡和文字,所以,秦统一的难度除了军事上的考验外,还需要面临人心的整合。但到了刘邦的时代就不同了,在秦朝有过大一统实践的前提下,刘邦的统一路线完全可以照搬秦朝,在汉军的阵营中,既有来自原韩国的贵族,也有来自原楚国、魏国的士兵,而百姓因为有过十几年的统一经历,对于统一并不排斥,甚至能够切身感受到天下一统之后战乱的减少,生活的安定。

所以,自秦以降,人心的整合已经不是统一的阻碍,难度远远降低,只要君主具备实力,能够知人善任,统一天下并不是问题。


秦皇汉武


个人观点,完全自创;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首先,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制起到重要作用,以礼立国,分封固之。由于分封制的原因,礼制在周朝推行的比较顺畅周朝前期的各诸侯国对礼制相当推崇,而忠君乃礼制之首,虽然后期由于统治者的原因周朝君王势衰,各诸侯国也没有立即取而代之,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使之存活了超七百年。

其次,后来随着诸周王室继续衰败,侯国的逐渐强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礼乐随之崩坏,开启了诸侯割据,为大一统埋下了伏笔。

再次,如果从周王朝正式灭亡的公元前255年算起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七国,时间也就34年,题主所说的几百年是指整个春秋战国吧,就是从秦国诸侯国成立的公元前770年到统一的公元前221年的近550年,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不能秦国一成立就计划让人家开始统一整个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只是兼并称霸并无统一之心;如果从战国七雄开始到统一算起,大概250年左右,勉强可以说是秦国的同一时间。

最后,刘邦那不叫统一,他那叫推翻,他成功的原因比较多,秦国国君的暴政使人民揭竿而起是其一;众多起义组织消耗了秦国的战力是其二,尤其以项羽最为厉害;刘邦自身的领导能力和身边高水平的谋臣是其三;项羽的自负虚荣也是个原因。

谢谢!望采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