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宮詞是唐詩中的一個常見題材,它主要是通過描寫宮女的生活和宮廷瑣事,以小見大,反映王朝的興衰。寫過宮詞的詩人,不計其數,白居易、元稹、杜牧、顧況都留下了佳作。李白也是宮詞高手,《玉階怨》雖短,卻是意味深長。中唐時的王建,更是沉迷此中不能自拔,光是“宮詞”為題的詩,一口氣就寫了102首。

然而,在這麼多宮詞作品之中,唐朝末年的杜荀鶴所作《春宮怨》卻是非同凡響。這首詩在民間流傳的程度並不廣泛,遠沒有元稹那句“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出名,也沒有張祜“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催人淚下,但後世很多文人,卻將它列為宮詞第一。

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杜荀鶴的詩歌,在文化史上的評價並不算高。他自認為苦吟派,但詩歌並不像賈島、孟郊的作品艱澀難懂,大多數人甚至評價其“失之淺率,不甚耐讀”。然而,同樣是這群批評家,卻對杜荀鶴的《春宮怨》讚賞有加: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在詩歌的開篇,作者就以宮女之口,敘述了平生不幸的遭遇。“嬋娟”本意指長相美麗的女子,也可以用來借指月亮、花等等。在這裡,嬋娟只是說明宮女的美麗,然而也就是因為這種美麗,卻被選入宮中,成為了厄運的開始。

為什麼會是厄運呢?作者故意宕開一筆,並沒有往下直說,而是提及了宮女梳妝打扮。按理來說,女子對於容貌都是很在意的,女為悅己者容,應該對梳妝高度重視。即便在民間,女子還會“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然而,此時的宮女對著鏡子卻是慵懶的表情。

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這才是詩歌給人的想象力,不難理解,就是因為宮女雖然美貌,但在宮中也不過是萬花叢中不起眼的一朵,實在很難吸引到皇帝的注意。日復一日的等待,讓她們已經失去了信心,根本不抱希望。打扮得再漂亮,又有什麼用,又能給誰欣賞呢?這也是後面兩句“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的意思。

第五、六句,更是將筆觸盪開,看似完全和宮女不搭界。“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寫的是景,寫的是在春風日暖,鳥聲輕碎,麗日高陽,花影層疊。雖然畫風陡變,卻是一種極為鮮明的對比,生動刻畫了人物內心的反差。

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春和日麗的美景,勃勃生機的時光,卻因為宮女的思緒萬般惆悵而索然無味。越是春景迷人,越是映襯了宮女的哀愁。另外,它還打開了宮女的記憶閘門,讓她們想到了未入宮之前,也是在這樣的春光之中,在家鄉採蓮的點點滴滴。

那時候,年輕的採蓮女無憂無慮,三五成群,盪舟湖面之上。可就是皇帝的貪婪好色破壞了一切,讓她失去了嫁為人婦的可能,成為了一名宮女。而且,因為後宮美女如雲,彼此勾心鬥角,讓心地單純的採蓮女無法立足,只能天天以淚洗面,成為白頭宮女。

唐末詩人留下300多首作品,後人評價,唯有這兩句是經典

這首詩在後世文人看來,水平非常高,也獲得了非常多的讚譽。宋人編寫的《幕府燕閒錄》稱讚道:杜荀鶴詩鄙俚近俗,惟《宮詞》為唐第一!而且,在全篇之中,又是以“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最為出名,人稱“杜詩三百首,惟在一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