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鹿原》中,朱先生為何冒險屢次幫助兆鵬卻對自己的侄子孝文不屑一顧?

萌之帆


我比較喜歡讀《白鹿原》這本書,《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整整花去6年時間完成的嘔心之作,他把4年時間用在了構思和蒐集素材資料上。蒐集資料整整用去他3年多時間,他跑遍灞橋,藍田,長安,咸寧四縣文化館,翻閱各縣縣誌和歷史,咸寧縣現在已經不復存在,被劃分到其它縣區.做好筆記的同時,又採訪了許多老人,才算收集到比較充實的一手資料.下筆和修改分別用了一年時間,裡邊的人物眾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大多數人都是陳先生身邊的原型人物.


在《白鹿原》這本書中,那隻傳說當中的白鹿是貫穿整本書,它不僅僅是白嘉軒心中的更改風水的祥瑞,更是白鹿原上人民心中的神,雖然披著神化的美好外表,但是它的內心卻代表著人性中的善良與正義。無疑,陳先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將白鹿所代表的美好、希望與興盛融為一種無形的精魂,全部都賦予了書中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朱先生.

朱先生:鄉民心中的神,關中文化的精神統治者

作為末代的大儒,朱先生和白鹿在神性上一脈相通:朱先生是關中儒學思想的代表人物,秉承著“仁、義、禮、智、信”的美德,他開辦書院,傳道授業並保持桃李不言的謙和;撰寫縣誌不虛美,不隱惡;並試圖用大仁大義去感化教育變亂中的民眾,以求達到精神上的大同,實現儒家的最高理想。朱先生身上體現出一種聖人的風度,他,博學多才,深明大義,他,清高儒雅;一身正氣;他國憂民,洞察時世;他能卜會卦,無一有失。他具有歷史目光,又具有哲人思維;他不獨是高蹈於世的表率者,同時也是歷史的評定者,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仁義”是做人的根本。朱先生就是恪守著“仁義”的原則,踐行著仁義的內蘊。他給自己的孩子起名為“懷仁”、“懷義”,意即將仁代代流傳下去 ,充分表現了儒家的道德觀念、社會觀念和人生態度. 

總而言之, 朱先生身上浸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優秀神髓。華山賦詩“踏破白雲萬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既是他個人情懷、抱負的抒發,也是他自我精神的寫照.



在朱先生去世時,朱白氏“看見前院裡騰起一隻白鹿,掠上房簷飄過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 ”作者多次將朱先生與白鹿契合在一起,可見作者已將這一人物 符號化、象徵化甚至神化.

但是朱先生和崇拜祖訓的白嘉軒所代表的封建思想不一樣,白嘉軒是封建思想的恪守者奉行不管不問的人生哲學,不苟言笑,只知道宗族禮法,不關心世事變化他對待白孝文和白孝武兩兄弟的教育也是言傳身教。但是朱先生不一樣,他活的很通透,借用仁義去感化愚昧的民眾,實現精神上的救贖與天下大同的理想。

白孝文:從喜怒哀樂,拘泥於禮到不受禮義廉恥的人性極端

每次翻看白鹿原這本書,其實很替白孝文感到惋惜,儘管最後從人性的角度講他變得讓人痛恨,但是水有源樹有根,這一切都源於白嘉軒那套完全的遵循儒家"嚴父"的重壓教育方式.

比如書中寫道白孝文和白孝武要想去城裡上學,接受新的思想,結果被白嘉軒一口回絕,從朱先生的白鹿書院那裡回來之後,放棄了學業,白嘉軒開始拿出祖傳的小木匣子,給他們重溫祖訓,讓兒子們記住祖訓,自家有自家的活法,不要去關心其他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於是兩個兒子在自己的這十幾年的教育之下,變得彬彬有禮,不苟言笑,只知道宗族禮法,不關心世事變化。

可以說這種教育方式讓白孝文從骨子裡獲得很討好,很壓抑,人性是殘次的,白嘉軒的教育就像是一種文化專制,白孝文的結局也是預料之中的,要麼順應父親像弟弟那樣活成和父親一樣冷血,不苟言笑,要麼就是走向惡的極端,最後我們也看到了:田小娥就是那把鑰匙,打開了他一直隱藏的惡,活的肆無忌憚,以前遵循的全部都要放棄,享受著"不要臉"的快樂,這種放縱是長期壓抑下造成的.

最後在起義的過程中,篡奪了黑娃的功勞,最後致黑娃於死地,徹底的變成了權力的追求者,完成黑化!

鹿兆鵬:革命事業上的英雄,家庭中的"偽君子"

鹿兆鵬這個人物在《白鹿原》中真的讓人愛恨交織,是一個爭議很多的人物,我身邊那些重視家庭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甚至覺得他是一個偽君子,大多是因為他拋棄了冷秋月,然後和百靈最後走到了一起。造就了這本書當中另一個悲情的女子.但是有部分朋友說他那是為了革命事業不得已所作出的犧牲,比如我們的文學鬥士魯迅,餘秋雨,徐志摩,孫中山等等都和鹿兆鵬一樣,但是總而言之鹿兆鵬在本書當中完全就是在新舊社會思想的薰陶下過渡的先行者,有堅強革命意志,智勇雙全,救苦救難,白鹿原反封建鬥爭的旗手,為革命拋頭戶、灑熱血出生入死,可以說他是一個叫人敬仰的英雄,儘管有冷秋月這個悲劇,但是他和白靈那是真正的患難當中的愛情,在他們那個年代,愛情的力量足以值得他們舍家拋業.



總結

就這三個人的人物性格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白孝文雖然是朱先生的親侄子,但是他本身有很多的封建文化的影子,不管是前期的喜怒皆受制於禮還是後邊的黑化,終究只是那種顧己的自私思想,如果在生命和信仰之中做選擇,鹿兆鵬肯定會選擇捨棄生命維護信仰,但是白孝文就不會,再反觀朱先生,他也是終身都在宣傳著儒家文化思想,期望在思想上救天下蒼生,所以得以大家愛戴,被尊稱為神,所以他也是將信仰看的比生命要重要的人,試問一個清高的儒雅聖人,又豈會將白孝文這種迂腐不堪,毫無革命精神與奉獻精神的白孝文放在眼裡?英雄惜英雄,朱先生可以說是文能提筆安天下的英雄,鹿兆鵬好比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英雄,所以當然會多次的幫助鹿兆鵬,因為他們都有拯救蒼生的信仰.


鍾躍民


孝文為人狡詐,朱先生有識人的本事。最後黑娃就被孝文整死了。

黑娃是被逼當了土匪,其實他生性純樸,心向革命。


跪射俑


朱先生身上浸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優秀神髓,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黑娃雖然前期也做惡,但是內心光明,有一股英雄豪情,在朱先生的影響下,走向反對封建傳統和帝國主義壓迫的道路。而孝文則是封建傳統文化下的產物,本分而迂腐,處處只為小的利益打算,沒有革新意識,是封建勢力的代表。當然是和朱先生的理念相違


書生墨客


早就看到了孝子骨子裡的狼子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