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杀自己嫂子的儿子的故事?

半溪


根据宋史记载,包拯并非是由长嫂养大的,正史上包拯也没有兄长之说,包氏家谱中记载过包拯有两个哥哥,皆早年去世亦无长嫂。包拯出身富贵人家。二十九岁中进士,在家乡泸州做官,因孝心辞官回家照顾二老十余年,二老离世又守孝三年,后赋闲两年才重新入仕。

据此推算,包拯重新步入仕途时已经四十多岁,后来包拯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的职位,也就是副宰相,但是包拯仕途中任开封府尹不足两年,而官方记载的包拯断案仅限于牛舌案,所以包拯的仕途名声并非断案而起,而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弹劾赃官庸官,还有经济方面颇有建树。

包拯奉养嫂娘,以及斩侄的故事,多存在于野史和各种演义,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包拯一生有三位妻子,生有三子,长子包繶,次子包授,还有两个女儿,长子包繶19岁结婚,20岁死亡,留下妻子崔氏和儿子包文辅,但是这个包拯的小孙子5岁就夭折了,崔氏一直守寡。次子包授是包拯媵妾(陪嫁的侍女)孙氏在包拯59岁时所怀,离开包府到本来的主人家后生下的,崔氏听说后,将这个弟弟带回包家抚养,以长嫂身份抚养,直到包拯64岁去世时,这个孩子已经5岁了,算是给包家续下了香火。这便是后世包拯有嫂娘的由来。

包拯是宋朝著名清官,以其政绩和品行为深受百姓爱戴,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至于为什么会有包拯斩侄的故事,也是为了突出其正直,不徇私枉法的一面,后世多有艺术加工的缘故吧!


又见桃花


历史上,包公是独子,并没有嫂子,电视剧和戏曲演绎的包公铡包勉的故事是源自三侠五义的几个章节。

《铡包勉》故事讲述包公由大嫂抚养长大,对嫂子奉若亲娘,大哥的儿子包勉任职萧山县令,因为收受贿赂触犯国法,被大公无私的包拯处死,他的嫂娘来到赤桑镇大骂包拯忘恩负义,包拯跪求嫂娘谅解,最终叔嫂和好的故事。

这只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历史上包拯并没有兄长,他是独生儿子,被嫂子抚养的原型是包拯的小儿子包绶。

包拯长子包繶,年轻早亡,妻子崔氏和独子包文辅,但很不幸,文辅五岁夭折,崔氏在包家守寡,听说包拯遣回娘家的小妾孙氏生了孩子,崔氏就去把弟弟接回来抚养。

后来包绶为官,奉养嫂娘如亲娘,并为嫂子披麻戴孝,如同儿子一般。

包绶与嫂子的故事就被转嫁到包拯身上来,经过戏曲演绎变得家喻户晓。

就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