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洗衣粉,所以衣服是不是又脏又丑还特别油?

帅气的小达


古代没洗衣粉的时候怎么洗衣服?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身上的衣服脏了,自然是要清洗的。但是,在古代没有洗衣服的年代,人们是怎么清洗衣服的呢?

早期洗衣服可是个力气活,为了让衣服洗得更干净,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捣衣杵。老百姓靠捣衣杵打衣服的力量,用水把污垢冲洗出来,因此在古代洗衣服叫做捣衣。但是,捣衣终究是太累了,捣一件衣服就要半天。

为了把衣服洗的更加干净,先人们又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洗衣粉”

古代人们在洗衣服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有的衣服容易洗干净,有的则不容易洗干净。善于动手的劳动人民苦心寻找原因,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礼记内则偏》记载:“冠带垢,和灰洗漱。”意思就是说,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这草木灰清洗。

没错,最早的洗衣粉就是草木灰。草木灰中带有碳酸钾,是天然的洗衣粉。后来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发现和发明,洗衣粉已经从草木灰,变成植物油、皂角、碱盐等。


爱历史的圆脸怪


古人确实没有现代人干净,尤其普通人家。衣服都是土呼呼的,这一点在我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还是这样。至于油倒不至于,因为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工业,污染少,工业污染产生的油烟以及油污也没有。而且古人吃油也比较少,一家一年也吃不了一斤油,衣服上油也不会太多。所以古代普通人家洗衣服一般采用物理去污法,拿上棒槌,又要捶又要敲,还得搓,靠这些方法去掉污垢。我小时候还见人洗衣服时,直接从河里抓把泥土,放在衣服上然后搓,最后把衣服在河里漂几遍,衣服居然就干净了,估计一是泥里含有沙粒起到摩擦作用,就像我们牙膏里含有碳酸钙颗粒一样,二来是泥土略带碱性。


当然这样洗衣服也带来一个坏处,洗的次数多了衣服也就容易坏,所以古人平时洗衣服很少,到节气了,该换季了才洗一洗。自然看起来就比较脏了。

至于比较讲究的人家会拿草木灰,放在水里溶化,再滤去脏东西,用来洗衣服。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呈碱性,可以去污。更高级的人家可以用做好的碱面,当然那时没有工业制碱,碱面是很少的。达官贵人家还会在洗完后,用香料熏,让衣服发出一股香气,就像现在的芳香洗洁精的味道一样。


莱驹为右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浙江宁波附近山区农村1947~1958年)记得农村人洗衣服,在小河边有一个专门洗衣服的地方放一个很平整光滑的大石板,那时确实没肥皂等,洗衣服用一种叫搗碎了的槿树叶的叶子,一起和衣服揉,然后把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木槌敲打,最后放河水里漂清,小时我农村农民衣服都很破旧,但不是很脏,因农民衣服也洗得很勤。


用户55104446437



古代没有洗衣粉,但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有一种皂角树?

我小时候村子里种了很多这种树,秋天的时候会结出很多皂角来,把这个取下后晒干,洗衣服的时候弄几个在水里,就可以用了。


以前在农村,洗头也是用这个,许多人的头发都乌黑滑顺,也没听说谁的头皮屑特多特油,或者其他什么问题。

还有一种去污渍的方法,就是没有皂角树的人家,把做饭用过的柴灰收集起来,然后放在水里投几遍,用这样的水洗衣服,和皂角的效果差不多。


记得母亲说过,她小时候的衣服就是这样洗。有的时候嫌麻烦,直接把衣服拿到一个不长芦苇的水坑洗,因为那里水有碱性,像是放了天然的洗衣粉。

后来洗衣粉流行开来,洗衣服既廉价又方便,过去的老办法就不用了。但是许多孩子的皮肤脆弱,用洗衣粉洗衣液洗出来的衣服还会过敏,不如用老办法安全不过敏。

现在有时候回老家,还会找有皂角树的人家要点皂角,回来给孩子洗衣服。


恋恋荷颜


当然不是啊,古代不是有皂荚吗?古代富贵的人家,都是用香胰子,穷苦人家也可以用皂荚,实在不行还可以用土木灰,土木灰也是有一定的清洁能力啊!因为芦荟里面含有碱,记得我小时候,奶奶自己磨豆腐的时候,都会往豆腐里面加一些土木灰,想想也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皂荚这种东西的清洁能力还是不错的。我小时候就在河南的时候见过一回,当时捡了一些掉在地上的拿回去,试着用了一下,发现清洁能力虽然有限,比不上现在人们用的那么好,但是洗衣服还是可以的,所以不会出现衣服特别脏的情况。

古代人民还是很爱干净的,否则怎么会有休沐这一说法呢?休沐指的就是古代官员上班5天放一天假,放假的那一天就是用来洗头,洗洗澡的。所以由此可见,古代人民都是很爱干净的。





叶子菌


古代虽然没有洗衣粉,但我们智慧的先民们却懂得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的植物比如皂角,动物的胰脏,来洗涤衣服。我小时候就因家庭拮据,母亲不舍得买肥皂,就用自己家里榨油剩下的茶籽饼洗衣服。家人换下的脏衣服,经过母亲的反复搓揉捶打,最后也是干干净净。


河東老表


千万别小瞧古人的智慧。



古代虽然没有洗衣粉、没有洗衣液,但不代表古人的衣服就是不干净、又脏又油的。

说起来,古人其实也有洗涤用品,而且还都是天然的,比如说天然碱。古代用于洗衣服的天然碱有两种,即土碱和植物碱。

1.土碱

所谓土碱,就是一些碱地经风化脱水,会在地表上露出白色粉末状的天然碱,这种土碱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于洗涤衣物。

2.植物碱,典型代表:草木灰


草木灰,即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历史上最早的洗衣粉。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偶然间发现沾上草木灰的器物更容易被清洗干净,进而古人就发现了使用草木灰清洗衣物的奥秘。

例如,《礼记·内则》记载:

“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

而这里的灰,指的就是草木灰。

3.无患子(树)的果实


无患子是一种落叶乔木,其果实蕴含天然的净菌素,历来就是一种天然的洗护珍果,它除了可以洗涤衣物,还可以用于洗头、洗脸和洗身子,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洗护用品。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无患子洗发可去头风(头皮屑),洗面可增白去斑。”

4.复合洗涤用品:胰子


这是一种老一辈时常会提及的洗涤用品,其去污效果十分不错。说起来,胰子和现在的肥皂有些类似,所谓的胰子,其主要成分是猪胰脏和草木灰,这两者混合起来就成了一种去污效果非常不错的复合洗涤用品。

早在南北朝时期,贾思勰就已经提到了可以用猪胰脏去垢,而唐代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提到一个配方,说将猪胰脏洗干净后,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往里面加入豆粉(后来人们用了草木灰代替豆粉)、香料,最后将其做成颗粒状。

这就是古代的肥皂(胰子),也叫澡豆。

胰子可以用来洗澡,也可以用于洗衣服。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人们还会往胰子中加入桂花、玫瑰花等香料,而这样做成的胰子会带有桂花香或者玫瑰香。不过以前胰子的造价比较高,一般只有上层百姓才用得起。

另外,以前洗衣服比较费劲。

以前人们洗衣服会用到捣衣杵,在洗衣服的时候要用捣衣杵敲打衣服,用水将衣服里的污垢带出来,所以洗衣服也叫“捣衣”。

如李白有诗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里的捣衣,指的就是洗衣服。

总的来说,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洗衣剂,但这并不代表古人的衣服就很脏、很油,他们也有许多把衣服洗干净的法子,可以让衣服变得非常干净。


金兔历史


古代确实没有洗衣粉,当然更没有洗衣机,但是衣服还是要洗的,并且非常的原始,非常的累。

清水“捣衣”

最开始人们爱干净洗衣服的时候,虽然没有任何的洗衣服的添加剂,但是纯粹的使用力气来洗衣服,并且被称为“捣衣”。

在古代也许是出于对母爱的一种赞美,有很多关于“捣衣”的作品流传下来,“西施浣纱图”成为了后人对于西施最为美好的记忆。

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力气活,需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大多是河边,使用“棒槌”不停的敲打衣服,非常的累。

非常的累,并且还洗不干净,可想而知,当然大家所关心的“油渍”更是很难洗下来的。

西周时期“草木灰”

当然在西周时期,我国古代就发现了使用草木灰可以清除油渍,这是因为草木灰是碱性的能消除油渍,但是大家都知道草木灰是非常的脏的,使用草木灰洗衣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才能洗干净?

也就是说草木灰虽然可以清除油渍,但是想要用草木灰来将衣服彻底洗干净是很困难的。

唐朝时期“皂角粉”

到了唐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天然皂角的能够清除油渍,并且比草木灰要强的多,洗衣服也逐渐变得简单了起来,洗衣服的效果也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增强。

并且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皂角粉,据说药圣孙思邈发明出来了非常原始的肥皂,并且逐渐流传开来。

至于皇宫里当然有专门洗衣服的宫女,甚至是太监,但是龙袍是不需要洗的,主要是有专门进行维护的太监,这是因为龙袍上面有金线,甚至是有很多的珠宝无法用水洗。

而且皇帝所穿的龙袍,只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穿,而且平常的时候有很多其他的可以进行水洗的衣服进行替换,所以龙袍一旦制作出来以后就不洗了。

当然到了现代社会,洗衣服可以使用洗衣粉、洗衣液,并且还有洗衣机,衣服可以非常轻松的,洗的很干净,但是这与一代一代古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是时候全面性的给大家科普一下了,古代虽然没有洗衣粉,但是洗出来的衣服既不脏,也不臭,更不油,那么古代人用了那些东西来去除衣服上的脏物呢?

这次我们真的忽视了古代人的小东西大智慧,古代人洗衣服的利和弊都有哪些呢?

古代人最早期使用的草木灰洗衣法,最初发现草木灰可以洗掉衣服上的脏物要追溯到西周时期?

草木灰古人洗衣又被称为“捣衣”。

为什么洗衣有被称为捣衣呢?

相信看过古装剧的我们都看到过这个画面,一盆一桶一木棍,边洗,边打,边甩衣。

他们在洗衣服前,把桶打满水,水中放有草木灰,让草木灰与水溶解,将脏衣服放进桶中浸泡,稍厚再拿出来放到水边的石头上用木棒用力敲打。

那么问题来了草木灰为什么可以洗掉衣服上的脏东西呢?

首先我们先分析下草木灰的来源和成分,草木灰主要成份是碳酸钾,古代人不知道,但是用现代人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碳酸钾80%能溶于水,剩余不溶于水的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黑乎乎的水的颜色了,碳酸钾溶于水后水的PH值约为12,呈现出碱性。

所以附着在衣服的油性和其他脏东西就会被溶解,在用木棍敲打时,有用到了惯性定律,使得脏物轻浮在衣服上,再用水冲洗,脏物就被冲刷掉了,当然不溶于水的物质多少也会残留在衣服上所以要多次打水冲洗才可以洗将衣服干净。

那么古人为什么选择在河边洗衣服呢?

因为用草木灰洗衣服很费水,而且古代洗衣服也是一种体力活,可以说既费水又费力,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其冲洗,才能将衣服洗的干净,古人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化学和物理说法,但是效果同样是达到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喜欢在聚集在河边洗衣服的原因。

由于草木灰费力费时费水,后期古人又发现了皂角洗衣,关于皂角的洗衣方法要追溯到魏晋时期商周,唐朝时期。

皂角树

那么皂角来自于哪里呢?

皂角源于皂角树,皂角树到夏秋季结种,将皂角连同皮一起进行捣碎,留有液汁,溶于水后将衣服放进其中浸泡。

话说到这里相信大家肯定也猜到了,皂角的原理功能和草木灰的功效是一样的,但是远比草木灰省时省力的多,而且不用反复打水冲洗衣服,大大节省了女人们的体力。

《周礼》中记载:皂角在西周时期也用于“沐浴”和斋戒,斋戒一说始于殷商。

那么问题又来了,古代皇帝的皇袍也是太监或者宫女用木棍敲打或者用皂角水浸泡的吗?

如此对待皇帝的衣服岂不是会有很多褶皱吗?

而且皇帝的龙袍镶有金丝银线和奇珍异宝,以上洗衣方法肯定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时候到了,皇帝的龙袍其实是有专人搭理的,每穿一次都要清理一次,而且都是局部清除脏物,当然不论是在皇宫还是出巡,皇帝所到之处都是“红地毯”,自然不会很脏,如果破旧或是过时了直接换新就可以了,一国之君这点配制还是满足的了的。

大家觉得我分析的有没有道理呢?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那首《子夜吴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月色下,女子拿着捣衣砧敲打着衣服,一片祥和之景。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古代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在那个没有立白、没有雕牌的年代,洗衣服是一件挺费体力的事情。但是也并不代表衣服洗不干净,古人一直用自己的方法来洗污渍。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找到了最原始的“钾肥皂”。据《考工记》记载:

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摇之蜃。

说的简单点儿就是把蚌壳烧成灰,溶于水,然后与草木灰的溶液混在一起,生成新的溶液。这种溶液就能用来洗衣服。反应方程式如下:K2CO3+Ca(OH)2=CaCO3↓+2KOH(记得中学经常出现在化学试卷上。扯远了……)

因为氢氧化钾能够与衣服表面的油渍反应,因此人们就用它来洗衣服,也算是最早的洗调剂了。

由于这种方法太麻烦了,后来人们索性直接用草木灰的溶液洗衣服(实际上,人们利用的还是草木灰溶液中的碳酸钾)。《礼记·内则篇》就说:“冠带垢,和灰清漱”

之所以用上面的方法,是因为这些溶液都是呈碱性的。而衣服比较难洗的就是油渍,油渍会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以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以到了汉朝,人们就知道可以用石碱来洗衣服。再后来,人们索性在石碱中加入各种香料,做成比较好的洗涤用品。这种方法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

与人工合成的洗涤用品不同,后来人们发现还有如皂角之类的物品,可以用来洗衣服。现在在不少的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宫女们在用皂角洗衣服。为什么一般都是宫女呢?因为在古代皂角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人般人还真用不起。有人还别出心裁地把它们磨成粉,团成一团,洗衣服的时候扔进水中化开,还取了一个名字叫“肥皂团”,后来外国的洗涤剂引进回来,也叫做肥皂。

古人洗衣服肯定比不上,现在洗的那么干净,但是也绝对不会像问题中说的那样又脏又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