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文化產業:現狀、優勢與機遇

研究單位: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

【導讀】本研究報告由文化產業(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昝勝鋒領銜起草,聯合《創意中國調研報告》編委會、中國文體產業管理創新論壇組委會、濼尚有道文化產業規劃團隊共同完成。文化產業(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以前瞻性、創新性研究成果服務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始終加強文化科技創新成果的宣傳和推廣,落地服務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陸續發表相關最新研究報告。

近年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部署和全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中心任務,聚焦先行區四新產業、四先平臺頂層設計,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培育創新型、引領型、標杆型的文化新業態、消費新模式,加速文化產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價值鏈高端攀升,為全面提高省會文化產業首位度,打造綠色、智慧、現代、宜居的全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山東省會城市群黃河北岸中心、全省高端高效新興產業集聚地、國際一流的現代綠色智慧新城提供強大的文化精神支撐和創新動力支持。

(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文化產業發展優勢

1.文化資源稟賦。先行區內坐擁黃河、小清河、大寺河、徒駭河、鵲山水庫等水系資源,黃河“懸河”特色顯著。鵲山、華山、藥山等山地資源及眾多林地、溼地資源富集。區內現存漢畫像石墓、龍山文化遺址、百年黃河鐵路橋、盧氏舊居等眾多歷史遺蹟和黑陶製作工藝、黃河泥塑、鼓子秧歌、鉤繡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2.產業發展基地。先行區規劃控制區內已形成以文化休閒娛樂、印刷包裝、工藝加工製作、文化設備生產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擁有中教產業、亞林檯球及中南高科·中德(濟南)產業園、沃爾富斯番茄文化產業園等一批文化企業和產業園區項目。

3.區位交通條件。先行區區位優勢顯著,北接京津冀,南通長三角,處於京滬經濟走廊的中心位置。交通網絡成熟,東臨遙牆國際機場,距離周邊高鐵站20分鐘車程。境內及周邊分佈4條高速公路、2條高速鐵路,規劃建設濟南北站。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文化產業:現狀、優勢與機遇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區位交通


(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文化產業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網絡亟待健全。先行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與中心城區間的交通體系不完善、不繫統,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生活服務設施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及文化產業園、綜合體、集聚區等各類產業設施尚待佈局落地,制約著先行區文化產業招商落地。

2.產業生態系統亟待完善。先行區文化產業缺少戰略新興類領軍企業,產業平臺體系尚屬空白,影響對高端創新資源的聚集與鏈接利用,限制當前文化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協同升級,在短時期內難以形成創新內驅力,環境友好、優化耦合、協調發展的文化及相關產業生態系統尚待構建。

3.文化創新土壤有待培育。先行區內缺少高科技領軍企業、高等院校等高層次創新主體,科技、教育、人才等創新資源短缺,導致文化創新土壤較為貧瘠,創新要素的聚集尚有困難,加快文化創新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引導。

4.政策引領有待突破創新。先行區文化產業傳統體制機制中的職能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問題,亟待通過先行先試權限實施一體突破,文化科技融合、文化生態保護、產業業態及項目招引等方面的專項政策體系有待健全。

(三)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文化產業發展挑戰

1.文化創新發展中的根脈永續與價值堅守。先行區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文化根脈體系,是先行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厚土壤。只有立足傳統文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領,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才能為文化創新發展提供永續動力。

2.產業價值體系中的雙業協同與雙效統一。文化產業具備意識形態和一般商品兩類屬性,文化價值的實現有賴於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滲透、融合。文化產業發展需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通過健全雙效評價考核機制,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

3.區域競合格局中的協同發展與錯位競爭。先行區地處省會城市群、雄安新區、京津冀、環渤海區域格局中,在區域協同機遇中也存在產業競爭威脅。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尋求錯位發展,構建開放性競爭格局,將是先行區文化產業躍升的關鍵所在。

4.全球價值鏈參與的產業分工與優勢培育。全球價值鏈中的產業分工愈加明確,先行區應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根據國際文化產業趨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在文化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形勢下,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區域特色優勢,融入文化產業全球價值鏈。

(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文化產業重點任務

1.接續文脈,實現人文賦能。通過推動泉城、黃河、齊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精神、新興文化業態有機結合,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底蘊、樹立精神標識。

2.構建體系,實現生態閉環。激發文化產業多向、交互、融合效能,構建先行區“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的文化產業體系;以協同產業動能轉換為目標,匯聚高端、優質文化創新要素,構建文化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3.先行先試,實現雙制創新。圍繞創新先行、綠色先行、改革開放先行和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發展導向,發揮文化產業引領、賦能、協同作用,強化政策創新、主體培育、產品供給等環節的機制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