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这是我第11次为你普及企业通识

企业通识:专注分享创业路上必用的经营管理通识、常识,让你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


本文重要度:★★★★★+

模块:商业案列



本文是我对企业培训行业的一个观察,有这么一家公司,

曾获得联想投资、连万通的冯仑是它的董事,格力的董明珠、万达的王健林、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文化学者余秋雨都是客座讲师。

这家公司是曾经培训行业的领导者、行业的创新者“深圳聚成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成股份。

本文言简意赅的阐述了公司的发展史和改革阶段。


1.刘松琳


2003年初,22岁的刘松琳坐上从吉林通化开往深圳的火车。

这是他第三次和父亲赌气离家。

刘松琳初中没毕业,就在酒厂里跑,收玉米、数酒渣、刷瓶子、勾兑白酒,还跟车跑路送货。

他的性格更随母亲,柔和细腻,能吃亏,但还是会和父亲起冲突,被打骂急了,他就离家出走。

17岁时第一次离家,去威海卖白酒,身上没钱,睡20块钱一床的黑心棉被,吃三毛钱一包的白象方便面。卖了几个月有了些销量,被父亲叫回家。

第二次出走,他去杭州做美容店,不再是光杆司令,开始雇人。做不到一年又被叫回去。

刘松琳的父母是山东荣成人,上世纪70年代闯关东到通化。他们先是在村子里从酿酒作坊做起,电视里宣传万元户的时候,他家已经有几十上百万资产。

到2000年,工厂已经有15亩地的规模。

父亲只读过小学,性情暴烈强势,觉得长子刘松涛上了大学,就够了,经常说中国一半以上富豪都没读什么书。

2003年3月27日,刘松琳在深圳的佛具店开张。

4月3日,他花3800块钱去听了一场台湾管理培训大师陈安之讲的成功学课程。

和现场所有人一样,他内心一种渴望成功的激情与斗志被激发了。

但和绝大多数学员不一样的是,他还在这堂课上看到了接近那种成功的机会。

他算了笔账,现场有200多人,如果是1000多人,每人交3000多元,就是300多万。

若以成本不超过30%算,每个月一场,办10期不就净赚2000多万?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02.罗恩


他准备第二次去听课,给他送听课票的是一个叫罗恩的青年。

当时罗恩在陈安之的机构已经工作3年,负责内部运营兼讲师助理。

罗恩是广西人,1980年出生,比刘松琳大一岁,在家上到高中就出来打工。

刘松琳向罗恩请教了些问题,觉得挺亲近。

罗恩临走,刘松琳忽然问,你有没有兴趣自己创业。

罗恩说没。刘说,罗老师,如果你想创业,随时给我打电话。

几天后,罗恩打电话给刘松琳,说有个创业的想法。

罗恩同时把周嵘带到刘松琳面前。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03.周嵘


周荣与罗恩是表兄弟,初中没毕业就到企业里做销售。

周嵘1971年生人,比刘松琳大10岁,销售能力极强,最早任聚成市场总监,后来专职做讲师,被视为聚成的标杆式人物。

刘松琳听过周嵘讲销售的课程。他问周嵘,咱们能不能做一种比陈安之的课更便宜的培训?

周嵘说,他几年前就想到过一种模式,叫“初级学习卡”,

就是把很多老师的课捆绑在一起,卖一张卡,然后学员听一堂课划一次钱,但这种模式没人做过,不一定能成。

周嵘问刘松琳,得50万,你能担这个风险吗?

刘松琳听了觉得周嵘靠谱,他不像一般合伙做买卖的人拼命说服你投资。“行,我能承担。”

过了三天,周嵘打电话来说得要100万。

刘松琳问,用不着啊,请个老师才几万块钱。

周说,这个模式是新的,有风险,但如果咱们做了,就得把课开下去。

刘松琳心想,这个老兄人品不错。他给家里打电话,凑齐了钱。

刘松琳关了佛具店,在深南路2号新闻大厦30层租了一间小办公室,成立聚成。

分工的时候,周嵘自告奋勇:我做了10多年销售,可以当市场总监。罗恩被任命为总经理。

刘松琳问周,我做什么?周说,你没什么事儿,就做董事长吧,管财务。

刘松琳有点犹豫,说是不是年龄大点的人做董事长更合适。

周说,就你做吧,挺简单,用好人,分好钱,就行。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04.陈永亮


2003年,初中未毕业的刘松琳,22岁与周嵘、罗恩创办聚成,做企业培训。

聚成成立后1个多月,陈永亮加入。

陈永亮比刘松琳大11岁,上过大学,在华南理工大学读过MBA。

加入聚成前,他做过皮鞋设计、房地产,自己开两家公司,有一个工厂,管五六百人。

他一直被刘松琳认为是聚成最懂管理的人。他到聚成一个月后担任总经理。

罗恩很大度,不但让陈当总经理,还把自己的小办公室让给陈坐。

创业不久,周、罗问刘松琳能不能分给他们股权,他俩加起来49%就行。

刘松琳说,我给你们一人29%一人28%,我还是个人大股东。

后来周嵘几次和刘松琳聊:“老兄,当初你为什么给我29%?”

刘说:“股份都给我,做不起来也没用。而且我有私心,自己少做点,你们多做点。”

几年下来,聚成的注册股东有38人,刘松琳个人股权稀释到20%多。

在分银子的问题上,周嵘、陈永亮等高管除了有底薪,还有讲课费,有分红。

一次课通常得上个两三天,一天的讲课费就1万多。一年下来,他们的年薪有的是刘松琳的几倍。

刘松琳除了后来在聚成的华商书院讲很少的精品课外,多年来不讲课,只拿工资。2008年他的年薪是60多万。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05.崛起


四人在几年间将聚成迅速做大,搬出新闻大厦,在福田鑫众科技大厦买了四层楼。

但刘松琳在聚成发挥的作用却没变,除了管财务审计,后来搞资本运作等。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协调内外关系。

陈永亮做总裁经常要唱黑脸,得罪人,不少人攻击他。

陈永亮曾提过辞职。刘松琳安慰他,老兄,矛盾指向你,是因为你在这个位置。

如果我在这个位置,也一样。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

有人说刘松琳像刘备。刘松琳认同。

论业务能力他在兄弟中是最弱的,和刘备在三国里编草鞋的意思差不多。

他也担心自己能力与公司发展不匹配。

创业头几年,他曾和周嵘说:“老兄,我别做董事长了。我说这话没任何情绪。现在企业还没成形,我毕竟能力有限,别耽误公司发展。”

周嵘说:“当初是你投资,你做董事长。今天如果不是你投资,或者我们投一样多的钱,我还是愿意你做董事长。”

在聚成发展头六年,刘松琳主要管财务和外部资源的对接。

他自费上了400天的课,学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心理学,笔记记了几十本。

但更准确地说,他这个董事长不是会用人,而是会处人。

“这小子最大的特点是懂事、人缘儿好,不生事儿。小时候乖孩子、野孩子他都能玩儿到一块儿去。”刘松琳的母亲说。

聚成早期,大家都在外面跑市场,刘松琳每天必做的事儿是早上开门晚上锁门,打扫卫生,买办公用品,去机场接讲课老师。

周与罗有矛盾了,他帮着说和。有人夫妻闹离婚,他也管。

周嵘的几个弟妹到聚成上班,有一次吃饭,有人开玩笑,说松琳这哪是你的公司,都是老周的人嘛。刘松琳说,我也是老周的人,都一家子。


06.坏孩子


2005 年,聚成在全国开办了十多家分公司,但他觉得公司每个地方都很乱,没规矩。

如何让“野孩子”变成“好孩子”?刘松琳一度感到身心俱疲。

他读过一个工商管理博士的课程,很羡慕海尔的企业文化,欣赏 IBM 的考核指标,

看到了世界 500 强的管理体系,反观聚成,啥都没有,他急了。

2005 年,他提出在聚成上 ERP 项目,先和用友谈,又和金蝶谈,最后还是决定不上了。

不是钱的问题,是团队跟不上。聚成的很多高管还不会用电脑,员工也没电脑,怎么信息化管理?

“那是一种未知的恐惧。当年毛主席开国的时候,也是有一帮将军打天下,但后来治理国家,要 是没一套制度,还像原来各凭本事,肯定要出事儿的。”刘松琳回忆。

有一次,他和一位财务顾问交流关于公司规范治理的问题,中间去了一趟洗手间,结果晕倒在地。

他有强烈的无力感,最后选择去上个心智模式培训班,修炼心灵,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2006 年,总裁陈永亮意识到了和刘松琳一样的问题。

聚成在全国已经形成规模,山头打下来了,需要进行制度改革、文化改革,剔除那些导致不规范、被误解的因素。

但很多人不同意,尤其在高层、在董事会分歧越来越大。

有的董事主张,以速度为主,可以继续猛冲, 天不会塌下来,而且要提拔销售能力“凶猛”的人上来陈永亮则希望采用善于管理、长于建设体系的人。

创始股东之间陷入僵局。

2008 年,学习卡产品的销售收入为 2.15 亿 元,占集团总收入的 61%;企业内训和企业家培训分别占到总收入的 16%和 9%。

新业务不断增加,对聚成的集团化运作能力提出挑战。

如何改变管理层一盘散沙的现状,加强体系和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刘松琳的一块心病。

一直到2009年,聚成犹如撒缰野马般跑了六年。

是继续打鸡血,扬鞭奋蹄,还是放慢脚步,夯实内部?


07.抉择


刘松琳面临抉择。此一刻的挣扎,亦曾发生在野蛮创新时期的新东方,发生在俞敏洪的内心。

2009年初,时任聚成副总裁袁丽军兴冲冲找到董事长刘松琳,

拿出一份薪酬预算方案说:今年利润目标是9000万。

内心一度挣扎的刘松琳很平静,平静让袁丽军失望。

刘松琳想。他觉得聚成像一头牛,以现在的制度、产品、业务员的能力,就是累死它,打死它,喂它最好的草料,也跑不出火箭的速度。

即使跑出来,肯定出事儿。年初,刘松琳把聚成集团2009年的利润目标定为5000万元。

他觉得不低了,和去年实现的3000万元比已经涨了不少。

袁丽军不理解,他是聚成集团主管营销的副总裁,

四年前从西安分公司一名卖学习卡的业务员做起,先是西安销售冠军,后来是全国冠军,一路晋升。

为什么要慢下来?再说聚成从来就不是牛,至少是一匹亢奋中的马。

自2003年8月创办以来,这家企业管理培训公司的收入从当年的454.7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3926.9万元、2006年的1.5亿元、2008年的3.47亿元,

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而中国管理培训产业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5%。

袁丽军并不孤立。聚成3000多名员工中,80%是销售人员,如此刺激的激励方案很具诱惑。

支持他的还有周嵘,聚成集团副董事长、创始人。

在袁丽军找刘松琳之前,周嵘在2008年底的股东大会上就提出,今年聚成业绩不好,销售收入只比2007年多了2000万。

速度慢了,要换总裁,高管班子80%的人都要换,要快速扩张。

周的矛头指向陈永亮。陈亦是聚成创始人,与周嵘一样,也是典型的销售型人才,多年来一直任总经理、集团总裁、讲师。

陈永亮认为,聚成不能总是猛冲,不能总追求几何级的增长。

现在不是要做快,而是要做好。要研究产品,规范制度,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以服务驱动销售,不能一味地用高提成刺激业务员。

股东大会一度僵持,最终决定执行陈永亮的方针。但分歧并未止于会议桌上。

在2009年的日常经营中,刘松琳和陈永亮希望,股东减少外出讲课的次数,把精力更多投入到管理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几乎无人理会。

是继续猛跑,还是修身炼气,两种思路在对抗。

这一幕曾发生在2004年的新东方。当时,新东方创立近十年,一直是老师搭班唱戏,

野蛮创新,历经一段黄金发展期,成为英语培训领域的老大。

小股东们继续要资源、做业绩、攻山头,俞敏洪要股改、上市、集团化。

双方激烈冲突,俞敏洪一度在总裁位置上三上三下,小股东轮流当总裁。

刘松琳和聚成曾经也在这样的坎儿上。

2009年起,刘松琳为聚成股改、上市,积极与私募投资接触。


08.风波


就在私募基金进入的前夜,内部对抗不断升级。

9月初,袁丽军找刘松琳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由自己接替陈永亮出任总裁;第二,要求一票否决权,理由是万一我的决定董事会通不过怎么办;第三,要求获得与陈永亮一样12%的股权。否则离职。

私募进来前,聚成团队要稳定,这是谈判最好的机会。

但刘松琳能接受吗?两人从早到晚谈了一天。

第二天,刘松琳为此召开董事会。陈永亮表示可以辞职。刘松琳不同意。

股权上,刘松琳和陈永亮、罗恩(聚成四位创始人之一)商量,三人可以拿出共计2%的股权给袁,袁此前还拥有3%的股权激励。

一票否决权不给,不用说,董事会不听你的,你就要听董事会的。

这并不是风波的全部。袁丽军离职的前两天,周嵘提出退股,否则就要召开股东大会,罢免陈永亮,自己出任总裁。

去年底股东大会后,周嵘就有退股的意思,那时只能兑现600万元,刘松琳告诉他不划算。

这一次,刘松琳还是希望周嵘能等到上市之后。“老兄,如果上市前高层出现重大变更,我们上不了市。”但周嵘不心疼。

聚成上市要等个1、2年,上市后高管还有3年锁定期。虽说那时他手上12.9%的股权也许能兑现几个亿,但要等上5年。

现在走,能拿到真金白银2700万元,说不定5年后自己也能做出几个亿来。

去意已定。24小时内,周嵘制定出兑现股权的14项条款。

刘松琳与他签约,答应未来一年内分两批付给他2700万元。周嵘的股份刘松琳买下代持,之后卖给私募基金。

周嵘走的第二日,袁丽军离职。

与袁一起离开的还有聚成研发中心总经理单海洋、总裁办主任王昭云、三位地方分公司总经理和几十位员工。

袁丽军走后几天,聚成全国的客户收到一条短信,大意是:“是什么让中国第一大管理培训公司在即将上市前,高管集体离职?10月24日我们将在北京开课,血淋淋地现身说法揭露聚成内幕。”

准备投资聚成的私募股权机构接到电话,说聚成高管都离开了,连周嵘都走了。

能上市,创始人不会走;不能上市,你们投资有什么意思?

刘松琳对局面有点担心,但正在与刘松琳谈判的投资机构却并没动摇,反而提出加速签约。

“松琳,你放心,无论事情多大,我都赶到。”一位投资人发短信给刘松琳。

9月24日晚,三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凌晨三点多赶到深圳,与刘松琳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10月21日下午,三家机构与刘松琳在北京签约,联合向聚成投资1.4亿元,占聚成20%多的股份。

阵痛在渐渐平息,但刘松琳割舍不下周嵘,他打电话请周回来。

一起创业六年,他们没吵过架,红脸都只是有限的两三次。


09.套现离场?


2010年4月8日,联想投资、和君咨询、聚成股份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约战略投资。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2011年聚成的董事多了三位大能量的人物,分别是万通的冯仑、国家行政学院的许正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投资系的辛宇。

在接受到联想投资、和君咨询的投资后,刘松林口中的坏孩子聚成,也在朝着好孩子的方向前行。

2013年,刘松琳离开了发展10年的聚成,

至于为什么离开,有人说刘松琳不幸福,所以创办了一家“本自幸福”的公司。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也有人说,是聚成上市无望,刘松琳在公司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在所有人都盼着聚成上市时,2015年7月,聚成的一个客户,号称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作价6.88亿以控股的形式收购聚成。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2016年1月,雏鹰农牧的董事长侯建芳,以个人信托控股的形式成为聚成股份第一大股东,实际占股55.38%。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说好的上市呢?怎么变成被上市公司控股了?

陈永亮在2019年出席《中国父母力量》讲话提到:在12年因上市不成功,在16年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

可以看得出来,当年已成功套现,只是并未离场,陈永亮一直担任聚成总裁到18年年初,后聚成总裁一职由李忠接任总裁。


10.身陷囹圄


在资本进入聚成后,聚成看上去进入了新的元年,但实际也没能做出太大的改变。

2018年,猪周期来了,

说到这个猪周期,硬是让A股的雏鹰农牧成了一朵奇葩,

先是“以肉偿债”创新还债模式,再公告巨亏30亿,让大家了解了什么是“猪周期”,最后说没钱买饲料,猪都饿死了......


号称拥有无数管理大师的管理培训公司,居然被猪周期给拖垮了?


作为聚成股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让聚成也身陷囹圄,

雏鹰农牧及侯建芳为还银行贷款和支付相关利息,不得已抽调聚成的现金流和暂缓发放员工薪酬。

在2018年聚成曾被曝出带课老师有数月课酬未结,其中有一位主讲《团队复制》系列课程的丁笑春老师更是闹到总部的会场。

终于在2019年年初,聚成部分分公司欠薪事件爆发了。

很多分公司负责人也各显神通,还愿意在聚成干的,甚至走私账自己赚工资;

不愿意在聚成干的分公司负责人带团队直接转行,一时间聚成全国分公司成为一盘散沙。

就连聚成的深圳总部都出现了离职潮,这真不是公司不想留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当然,聚成也不是没有尝试自救,向外融资和向下融资。但很多投资机构在了解聚成的现状后都表示爱莫能助。

毕竟大河无水小河干,谁叫聚成的控股方是债台高筑的雏鹰农牧。


11.好孩子之憾

早些年,刘松琳和俞敏洪聊过。俞敏洪说,团队打造就像和面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新东方做英语培训,最多300亿市场;聚成做管理培训,最低500亿。

俞敏洪甚至提出,松琳, 如果你不想做了,想买个游艇啥的,就把聚成卖给我。

刘松琳说:“校长,我要向你学习。”

这“学习”二字意味深长。

刘松琳很清楚俞敏洪的故事。那场让俞敏洪三上三下的战争,最终以创业元老和小股东退出管理层和董事会告终。

俞为新东方树立了“西方规矩,东方精神” 的原则。

2006 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后,新东方的业绩保持每年 30%的增长。

现在如果聚成上市了,能做到吗?”刘松琳渴望聚成达到新东方的格局、气度。

从草莽生存的野孩子到规范运作、融入主流的好孩子,聚成一直走在蜕变的路上。

它可能要付出更多代价,曾经的刘松琳义无反顾。现在的雏鹰农牧也义无反顾。

这曾是刘松琳的好孩子之惑、也是刘松琳的好孩子之憾。


参考文献:

好看视频:《中国父母力量》深圳站陈永亮先生演讲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