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科技火炮开火怎么知道几十公里外是否命中目标?

用户52455373052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进入远程火炮时代这问题就出现了。炮击的流程一般都是侦查、计算、炮击、评估毁伤、修正攻击。最早的炮都是在目视范围内的,为了扩大范围就加入了光学仪器,在往后加入了无线电等。像无畏舰时代,大多使用了水上飞机进行校侦。日本侵华时,炮击往往会升起热气球进行校正。此外对于炮兵战术而言,不一定是需要确定是否命中,有通过大量火炮全范围覆盖来进行攻击的。有的其目的是破坏工事雷场等。对于现代的作战体系而言,数字化就能使得前线步兵获得的信息快速传到指挥中心,再分派到炮兵进行火力支援就非常容易了。


大工至善


后方阵地炮击,前观一定少不了,他们是大炮的眼睛。目标方位都提前标定在了地图上,打偏了,前观会告诉你如何校正密位和射角,一发装填校射后,才会来个集火全覆盖。因此战场上,双方都会把前沿观察所盯得很死,如何找到他们是重点,斗法相当激烈和精彩。

现代高科技火炮越打越远,显然观察哨的方式已经落伍了,也放不了那么远,如何再给大炮长上一对锐利的眼睛,成为炮兵装备发展的一个侧重点。也许珠海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炮兵配备便携式无人机,还有炮射无人机,炮射巡飞弹,它们会首先飞行在目标区域上空,如今这些我们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关注军事的军迷和网友,每能在两年一届的珠海,找到最标准的和最先进的型号,哪些是代表未来的,还有哪些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再次精心地布局未来炮战,各国都在努力。无人机侦察,成为须臾离不开的炮兵搭当,其优势在于完全可以代替人力,并有不怕战损和隐蔽快速的特点。

适时传输,可以精确校准偏差,使炮火支援更为及时迅速,成为炮兵发展一大方向,然而也构成对炮兵的挑战,如果未来战争之神不能与时俱进,无所不能的无人机,有无取代炮兵的可能,那也说不清楚。

既然无人机无所不能,那么炮兵岂非要成为一大负担?像AV-500“战狼”这种500公斤的无人机,都能使用灵巧弹药,作用随时随地,可以更加灵活地方便部署,那么笨重的炮兵生存的空间又在哪里?因而装备相生相伴,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找到未来发展方向。


魂舞大漠


前线观察员,或者无人机进行炮火较射。有炮射侦察炮弹,炮射无人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