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因為國外的疫情,還延工延學嗎,這樣我們今年都不用開工開學了嗎?

用戶7545744276329


你說得對。繼續延期開學。必須做到絕對安全。比起孩子們的生命,經濟損失忽略不計!晚飯也比死人好。


金魚偉


其實完全沒有因為國外的疫情而有必要這樣做,應該是國家考慮上的層面比較多,我們老百姓做好自己工作,聽黨的指導。

開始我們老百姓也擔心,如果不復工,14億人民將坐吃山空,經濟會倒退,事實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現在疫情控制得好,復工工作也做得很好,對一些行業當然有一定的影響。

至於開學,如果不開學,家長真是分身乏術,每天的網課,作業,各種打卡,簽名,個各種都是催命符。。多麼盼著開學!是我現在的心聲,是家長的心聲。



靚絕五臺山娟姐


目前,湖北省新增病例也已經降到兩位數。其他省份新增情況很多都是零增長,這足以說明我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能夠迅速取得如此重大勝利,這著實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各省市紛紛降低疫情防控級別,已經有幾個省市降到了三級,另外有十幾個省市已經降到二級預警,就連最嚴重的武漢地區,下面好多地市也都降低了風險級別。看到這些好消息,很多同學和家長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開學指日可待。

然而,就當國內戰疫取得重大成果之時,實際上其他國家卻抵擋不住了,短短時間內,世界90多個國家都發現了確診病例,且有幾個國家的疫情相當嚴重,似乎有失去控制的風險。

截至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發現確定病例7000多例,意大利6000多例,伊朗接近6000例,日本1000多例,法國和德國迅速上升也接近一千例。彷彿一夜之間,很多國家都“淪陷了”,這足以見得這種病毒的可怕。

本來國內出現的大好形勢,會不會因為國際上的巨大變化而導致本已延期的開學時間再往後推遲呢?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學生和家長比較關心的,畢竟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復工了,就差復學了。

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具體看待。的確,境外輸入性風險不得不防,但是,對於很多地方的中小學其實基本上沒有影響,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學校影響微乎其微。

至於一二線大城市防控壓力會大一些,比如北上廣這些城市基本上國際化程度很高,國際交流頻繁,包括一些學校也屬於高度國際化,人員往來比較多,早開學必然壓力很大。

那麼到底哪些學校受影響更大一些呢?這些學校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呢?我們一起梳理一下。

一、各省市的高校

全國各地的大學,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是有一定數量的國際留學生的。只是不同的學校留學生的數量有差別罷了。

尤其像一二線的大城市裡面的高校,在世界排名相對靠前的高校,985,211類院校留學生的人數相對都是比較多的。所以國際疫情的快速發展會對這些高校帶來一定的影響。

二、中外合作辦學

國內還有好多二、三本類院校,一些屬於中外合作辦學的,這些學校國際化程度也比較高,經常會有國際友人前來交流學習,所以,這些學校也是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三、教育培訓機構

國內很多教育培訓機構也都招收一定數量的外教老師給管理學生上課。比如像新東方等等這樣的知名國際性的教育培訓機構,外教的數量是不少的。

當然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種地方教育培訓機構,也都有一定數量的外教老師。

除此之外,部分國內也有一些重點高中類學校也招收一定數量的國際留學生。當然這些學校招收的留學生數量比較少,因此受影響的程度也小得多。


教師老李


看了今天的新聞,應該不會出現你擔心的年底不開工開學的事情。

1、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3月10日報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現在全國範圍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武漢疫情也在明顯變好,希望3月底新增病例可以全部清零。”“我們希望新增確診病例能夠儘快降到兩位數,然後就要清零,但現在要一步一步來”。李蘭娟說,“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安排復工了,湖北整體上已經得到控制,病人明顯減少,存量也不多了”。

2、今天新聞發佈的疫情數據

3、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多地部署錯峰開學,逐漸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①貴州省高三、初三年級3月16日正式開學;②山西決定全省高三年級按3月25日開學準備,高校應屆畢業生按4月初開學準備;③青海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3月9日至13日陸續開學,初中原則上3月16日至20日陸續開學。

4、教育部回應何時開學,滿足三個條件可開學

近日,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接受採訪時表示,開學時間需科學研判,

滿足三個條件可開學: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謂基本得到控制,是由國家來判定的,具體可能要精準到縣一級的疫情防控情況。二是社會家長都認為,或者絕大多數同意說現在開學是安全的。三是開學以後必要的防控物資和條件都是到位的。具備這三個條件以後,再來考慮什麼時候開學。

5、北京:非疫情嚴重國家進京者居家觀察14天

人民日報記者賀勇消息,即日起,自非疫情嚴重國家入境進京人員,也要居家或者集中觀察14天,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短期入境進京且有商務目的地的行程人員,需入住指定賓館進行核酸檢測,未出檢測結果前,不得離開賓館。不在北京停留,經停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轉機出境人員,應該接受健康管理。自疫情嚴重國家入境進京人員,繼

續執行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

有國家的嚴格管控,我們就安心等待復工開學的好消息。


濤濤職場記


我們國家疫情穩定了各方面就能恢復正常,工人就能開工,學生就能上學。不會也不用因為國外的疫情停工停學。

因為只要管好出入境,將所有入境人員包括出國返回人員全部集中隔離25天以上再讓他們流入中國社會,就能保證國外的疫情不在中國氾濫。



文彩飛揚1


應該不會的。如果停工停學的時間過長,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可能病情還要嚴重。

中國的貧窮人口還是很多的,相當一部分人為買房掏空了好幾個家庭的口袋,再加上養育子女現在也是花銷很大。沒有收入生活消費依舊,時間一長不知道會壓垮多少家庭,引起恐慌,影響社會的穩定?

再者醫學專家預言,疫情到六月份會得到很好的控制,高溫天氣也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有利條件。相信全世界人民一起努力,疫情很快會得到緩解。


影視play


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都已經控制了,很多的省市都已經是零感染人數了。前天看新聞青海的一些學校都開始陸續開學了。復工復學都在陸續的展開,國內已經漸漸恢復。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現在進入了爆發期,這個只能看外國政府怎麼採取措施隔離控制了,看新聞伊朗治癒的比例還是很高的。中國能做的就是在國外人員入境時,加強管控,及時隔離跟蹤,確保無再感染病例,這樣沒有外來病毒攜帶者的進入,本國患者再不斷治癒,我們就贏得了疫情的勝利!



有空來喝茶


目前全國疫情每日新增人數已經越來越少,今日31省市新增病例119例,相比之前,大幅度下降; 其中28省市新增病例為0,湖北除武漢外連續6天個位數新增; 湖北連續9天治癒出院超2千,31省市連續2天治癒出院超千人; 出院病例持續加大,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病亡人數持續下降; 資源力量正在聚集,醫療救治能力穩步增強。

那麼,這就意味著疫情快要結束了嗎?大家可以摘下口罩了嗎? 但還不到那個時候。

而關於疫情的最終發展,張文宏再次表示:

1.目前只有湖北穩定了,所有人才算穩定。

2.除非新增為零28天,大家才能摘掉口罩。

3.全球疫情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4.記住,沒有特效藥,沒有特效藥!

5.新冠病毒可能與我們人類長期共存。

所以還是那句,大家不要放鬆警惕,並且還要繼續做好預防!因為如今全國大部分人已經復工!未來一個月很關鍵!

武漢!等你安康!我們一起期待開學!

感恩有您的關注!謝謝!



當下極樂


12個園區、1500家企業、近10萬員工,總部在浙江溫州的萬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洋集團”)總裁吳建明,在春節期間就開始謀劃如何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儘快實現旗下工業園區企業的安全復工。
  吳建明向《財經》記者表示,按慣例,今年製造企業一般在農曆臘月十五(1月9日)停工放假,正月十五(2月8日)復工,放假之前會儲備一個月的生產物資。“眼看臨近節點,如果遲遲停工不僅僅影響製造業本身,也影響基本的物資保障,一些外貿型企業的客戶更會移單到其他國家。”
  於是,待在家中的他通過微信會議群,啟動了園區復工方案商討,連續十幾天與管理團隊每天討論、細化方案。
  其中,“集中輸送、集中防控”,被吳建明和團隊認為是最為有效的工人返城方案。這可以減少企業用人風險和政府防控壓力,吳建明坦言,該方案的落實還有待地方政府的支持。
  近年來,以園區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在這個概念下,一些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產業或者同行業內的不同類型企業在空間上形成集聚。萬洋集團的1500家企業的共性是均屬製造業,且主要是中小企業。


  1月27日,萬洋集團陸續收到文件,園區復工時間從2月3日延遲至2月9日,2月17日。其中,廣東園區在2月9日之後可復工,浙江園區則在2月17日可復工。以後者為例,萬洋集團園區中60%的企業將在3月中旬才能正常運轉。
  延期開工對企業的殺傷力有多大?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牽頭推出的《企業開工力調查·報告》顯示,能夠承受1個月以上延期開工的企業為7.1%,能夠承受2個月以上延期的企業僅為1.7%。
  《世界智能製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顯示,包括帶有“智能製造”名稱的所有產業園區,中國總共有537個,分佈在全國27個省市。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958萬家製造業企業,超過一半的製造業企業註冊資本低於100萬元,抵禦風險能力偏弱。顯而易見,更多的製造業企業正在謀劃復工大計。
  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陳歡認為,隨著天氣回暖疫情可能在5月份消亡,製造業有望在3-4月份正常運行。
  安全穩妥的復工預期,必須與疫情防控進展相結合。
  2月7日0—24時,全國新增確診病例3399例,新增死亡病例86例,新增疑似病例4214例。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2月7日0—24時,全國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558例,增速連續第4日呈下降態勢。

  某疫情專家分析,除湖北省外,全國確診病例數開始下降,如果這個勢頭可以保持,則說明湖北省外的省份輸入性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也是在這個大前提下,各省也開始做出了企業有序復工的通知。但對疫情還比較嚴重的省份或者城市還是會有限制。
  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要控制本地病例。所以,復工過程一定是分階段的、分步驟的。過程中會根據疫情的發展態勢,科學防控、精準施策。
  陳歡建議,對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從區域逐漸開工是比較合理的,可以選擇受疫情影響比較小的城市優先投產,或者可以讓本地區的人員優先到崗。
  當前,確診病例數的連日下降,讓製造業企業看到了希望。
  復工大計:集中輸送、封閉管理
  園區的每一位製造企業主都在用心謀劃如何安全穩妥地復工。萬洋集團對其中一份園區調研的結果顯示,全園中90%企業主有急於復工的意願,同時,90%以上的企業有政策扶持、金融服務需求。
  萬洋集團的復工方案計劃,讓各園區工作小組組長積極聯繫當地政府部門,尋求政府幫助,努力促成工人輸出地政府和輸入地政府進行復工工人集中輸送的工作對接,由輸出地政府組織並完成工人的集中輸出,由輸入地政府做好工人集中防控工作。

  如果工人輸出地和輸入地政府未形成有效對接,各園區工作小組嘗試與地方客運公司聯繫合作,幫助企業完成工人集中輸送,集中防控,推動企業的儘早恢復生產。
  同時,他們期望能尋求政府幫助,徵用周邊賓館作為集中隔離點,確保隔離時間必須滿足14天。
  此外,尋找當地有能力在周邊為園區提供勞動力輸送的第三方勞務合作單位,為復工存在用人難問題的企業提供勞務支持。並對園區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商戶給予租金優惠。
  對於製造業來講,人員全部到齊也需要一定的調試時間,因為製造業企業對於生產的物品非常謹慎,如果質量不合理,出現返工就會非常麻煩。吳建明坦言“身在製造業之中,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如果一個園區停滯不會影響大局,但是如果普遍性停工,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
  產業集群研究專家,中山大學地理與規劃學院教授李郇則提醒,勞動力聚集是產業集群或園區最重要特徵之一,由於勞動力高度流動和集聚程度高,疫情的影響會很大,如果一個人出現問題,很容易出現大的系統問題。
  在疫情出現的時候,製造業企業首先是要為疫情提供基本的物資生產保障,並要要為工人提供身體健康的保障;企業的復工,需要充分量度疫情好轉的情況下,在保障工人身心健康的基礎上進行,並要進行有組織的管理。園區在復工前需要做好園區工人的系統化管理工作,包括工人返工前在家的管理、健康管理,開工後的產業園的工人的防護與衛生保障,活動管理等,還有各種的應急方案和系統。

  有些企業的做法或許可供企業參考,賽意企業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傑向《財經》記者表示,個別在全國多地擁有分支機構的企業已經計劃異地生產,將比較緊迫的訂單從重災區轉移到非重災區完成。當然,這樣存在很大的制約性,一般企業都不具備異地佈局的規模,不過,異地生產自救是目前唯一可能做到的辦法。
  某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各地採取封路、切斷邊界,缺乏全國性的統籌,從製造業運營的特點來看,切斷一個站點,就意味著整個道路系統的交通網絡被同步切斷,即便企業復工,運輸能否暢通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該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製造業復工,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製造業往往依靠外地務工人員,產業工人如何補充是地方政府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不能讓務工人員感覺這個地方拒絕外地人,如果不友好的感覺一旦形成,再想吸納進來就比較困難;第二,企業必須做好長期抗疫的準備,特別是在疫情之下組織生產,相比服務業,製造業的優勢是有條件進行小區域封閉生產;第三,疫情之下,個人、企業都有受傷,企業的工資安排應該更多采用市場化機制決定,企業漲工資的前提是能夠生存下來。“企業被要求幾倍工資,短期來看是老百姓受益,但是長期來看,如果企業都不能存活了,失業的還是老百姓。”

  根據萬洋集團園區規定,復工之後,園區封閉生產,在保證生活物資及防控物資的前提下,杜絕企業工人隨意進出園區,企業工人如遇緊急事項必須離開園區的,必須持有加蓋企業公章的情況證明文件,經崗亭工作人員登記後方可放行。
  沒有經濟正常的增長和運轉是不可能抵禦疫情的,這是基本的認識。唐大傑認為,重振經濟,讓延遲開工的企業能夠好好地開起來,給與金融支持,增加企業主的信心。但是,我並不贊同強迫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的服務,這是不可取的。企業主應該發揮自己的能力自救,其中包括:行業協會(園區)做一些策略,同行業的企業達成共識,不搞價格競爭,成立紓困基金,大家共同度過行業艱難期。
  外向型企業:假期不休,高成本復工
  外向型製造企業擁有更為強烈的憂患意識。位於杭州的葛文志,在這個春節留下200名員工在廠內加班,如今,他為自己當初所作的決定而感到一絲欣慰。
  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員工600人,年產值約5個億,日常業務以生產半導體零部件為主,產品主要出口日本。
  據葛文志介紹,相比其他的製造企業,他企業員工每年享有的假期只有12天(7天春節假期+5天年假),“企業都是提前拿到訂單之後生產,今年春節本來計劃一部分訂單節前趕完,另外一部分訂單留在節後,便留下200位員工進行加班。”

  1月20日,並未感覺事情(疫情)嚴重,葛文志按照最初的計劃給其餘400名員工放假,根據國家規定,支付200名加班員工三倍工資。
  1月23日10時,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武漢封城的消息讓葛文志感到緊張,他從外地緊急返回杭州,對加班在崗的200人廠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除物流相關人員外,進出全部停止,員工吃住均在廠內。
  葛文志說,最重要的出口訂單保住了,留崗的200人身體狀況全部正常。
  不過,他依然面臨比較艱難的開工抉擇,如果讓返鄉員工回來而沒有采取萬無一失的隔離管控,那廠內原有的200人也有被傳染的風險,讓人更為擔心的是,一部分員工來在疫情高發區,其中,湖北省員工佔比達10%。但是,如果不讓外地員工回來,未來僅有三分之一人員投產,也非常影響業務訂單。
  葛志文不敢冒險。經過幾番掙扎之後,他決定讓湖北等疫情高發區的員工暫時在家等待公司通知復工,並且統計其他地區受疫情影響很小、有意願返杭(回公司)復工的員工,之後與當地一家酒店達成封閉協議,返杭員工先到公司指定酒店,每人一間隔離14天,公司安排專有人員送飯,如果隔離14天都沒有問題的員工,由專車接回公司返崗復工。

  按照葛志文的計劃,2月5日開始,已經有員工返杭在酒店進行自我隔離,2月20日就可以陸續有員工返崗復工,但他坦言,在疫情徹底結束前,返杭(回公司)復工的員工也僅有一百人左右。
  葛志文算了一筆費用,不能回來的員工享受每月2000多的基本工資,公平起見,正常復工的員工,在其每月工資基礎上再額外加2000元,隔離員工每人15天住宿2700元,光光酒店住宿費支出約需30萬。
  葛志文心裡明白,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儘快恢復生產,及時完成客戶訂單進而不影響到客戶的經營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外向型企業的客戶很容易被其它國家和地區企業搶走。
  預期復工時間底線:最好能在4月
  從吳建明到葛文志,以及更多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製造企業主都明白,儘管備戰復工,但是企業距離正常運轉還有一段時間。
  唐大傑向《財經》記者表示,製造業與服務業不同,製造業有一個物流和資金流的週期問題,從正常開工到備貨、生產再到現金迴流,一般企業是兩個月為週期,所以即便開工,對資金困難的企業,也有難熬的兩個月;第二,製造業需要通暢的物流,所以目前各地封路也進一步影響製造業的正常運轉;第三,製造業依賴熟練工種,重災區人員流動受限也會進一步影響企業正常開工。

  鑑於目前疫情難以預測,葛志文做保守預期,認為他的企業最快也要在3月底才能全面復工(開工)。他說,企業復工(開工)越往後,丟失國外業務、丟掉國外客戶的風險就越大!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如果疫情繼續蔓延,則會導致製造業復工時間進一步延緩,吳建明將極限的時間點定位4月份,“如果4月份才能正常復工,我們園區30%的中小企業會受到重創甚至倒閉。” 與大型企業不同,這些企業因獲得比較少的金融服務,並沒有過高的負債率,所以信貸壓力不大,而且進入園區平臺的企業可以享受一定的金融服務,他們最大的壓力來自因停工導致的產業工人遷移。
  吳建明算了一筆細賬:以2月17日復工為例,企業員工一般會在2月18日、19日兩天陸續返回,之後隔離14天,製造業還有一個特點,務工人員多是陸續到崗,時間持續10天左右。這樣算來,他目前60%的園區(浙江園區)要至少到3月中旬才能運轉。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製造業企業主預測,至少要在3月下旬能夠正常運轉。唐大傑表示,說實在的,我根本看不到製造業正常運轉的時間點,湖北省肯定要比全國其他地方恢復慢一些;再者,湖北處於中國的心臟地帶,它的人口、物流牽扯到整個全國的業務結構,這會影響全國製造業以及阻礙整個經濟的恢復。其次,企業主對經濟一旦有下行預期,就會縮減業務規模。

  窩在家裡的製造業企業主們沒有沉浸在疫情的陰霾之下,據吳建明介紹,他每天都會與幾個企業主溝通,一旦開工如何儘快投產,如何做到效率最大化,經濟衝擊最小化。
  但是,這些想法都有待於復工的到來。即便能夠復工,他們依然面臨招工和原材料供應的保障問題。據《財經》記者瞭解,相比於其他行業,製造業生產是有季節性特點的,以服裝生產為例,服裝企業當前應該準備秋冬服裝,相關原材料也同步匹配供應,如果時間點過了就沒有辦法安排生產。
  在當前特殊時期,製造業企業急於開工的必要性有多大?某疫情專家向《財經》記者表示,這個是要分行業,越是與民生聯繫越密切的企業,必要性越大,就越需要早開工。當然也要根據當前的庫存情況等因素來綜合確定。
  對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旦開工務必要建立疫情防控管理體系,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工作措施,明確負責人,特別是對於一些容易發生病毒傳播的環境,如食堂、衛生間等。
  該疫情專家指出,從目前看不同地區的情況可能不會同步,而是可能是逐漸恢復的,第一個時間節點是2月10日左右,因為是很多地區原定放假結束的時間,會有一些地區和企業嘗試復工,第二個時間節點是2月20日左右,也就是從現在起,再增加一個潛伏期(兩週),完全恢復正常生產,可能需要3個月左右,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不過,具體情況很可能因為疫情發展和國家管控措施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陳歡認為,從目前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性還是很強的,國家希望儘快將疫情控制住,比較鼓勵與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要抓緊復工,以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對於其他類型的企業,會根據疫情的情況,逐步明確復工的條件。“從近段時間來看,政府對企業復工的管控十分嚴格,其中包括製造業企業,什麼時間能夠真正開工還未明確。其實,這需要國家層面來客觀評估這次疫情的控制情況。”
  “核心問題是大家對疫情的預期不明朗,不清楚什麼時候能開工,什麼時候員工能回來,開工之後有沒有訂單。”唐大傑說,判斷宏觀經濟有一個信心指標,如果信心不足,製造業企業老闆也可能將出空製造業資產,而代之以持幣觀望或者轉移資產。
  預防產業鏈轉移,危中求機  某外貿製造業企業主向《財經》記者表示,當前,不僅存在產業鏈向其他國家轉移的現象,對他們而言,更擔心境外客戶是都將推遲復工定位不可抗拒因素而要求索賠。  2月2日上午,中國貿促會向浙江湖州某汽配製造企業出具全國首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之後,全國各地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的相關報道。  據瞭解,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屬於商事證明領域中的事實性證明行為,是指由中國貿促會及其授權的分、支會應申請人的申請,對與不可抗力有關的事實進行證明,出具後當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遲延履行合同的責任。  唐大傑認為,中國製造業尤其是外向型製造業從2018年起就已經非常難,大批企業訂單縮減,個別以美國為主要出口的企業已經很難接到訂單。到了2018年—2019年,外向型製造業更為困難,一是不得不向東南亞轉移工廠;二是面臨結構性升級。  葛志文在寫給當地商會的建議上寫到,“疫情對於出口型的工業品製造企業,影響、損失可是長遠的,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損失。因為現在的產業鏈都是全球供應,也就是說客戶的供應商分佈在不同國家(地區),而這次的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地區,其它國家(地區)的供應商基本不受影響,勢必造成客戶將主要訂單甚至全部轉向中國以外國家(地區)的供應商,即使疫情消失後,中國企業能逐步恢復正常生產,也很難把訂單搶回來。  中國製造(智造)企業自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好不容易積累起的國際競爭力,‘中國造’已經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保護‘中國造’及‘中國經濟’也應該是這場防疫戰的組成部分,政府各級部門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基礎上,讓企業(特別是出口型製造企業)儘快正常復工。”  “企業不能完全靠國家救助,而是應該儘快自救,恢復正常生產。”葛志文向《財經》記者表示。  目前,製造業佔GDP總量約30%,儘管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退居第二,但是依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製造業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主要分析認為,製造業因受疫情影響會變得異常艱難,最主要的問題是企業主和投資人的信心備受打擊。  相比於“我國基礎消費還在,中國的製造業大國地位還在”的觀點,唐大傑的觀點並不樂觀:時過境遷,經濟發展的基礎與2003年不同,近幾年處於下行通道;2019年,中國製造業急劇下坡。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國際地理聯合會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指導委員王緝慈持有不一樣的角度,她認為製造業艱難轉型遇到了嚴重疫情,停工、缺工、物流不足,現金流短缺等困難正在考驗著企業和產業集群。我相信,特殊疫情在某種程度可以轉變為發展的機遇,例如在2003年非典之年,馬雲、劉強東就抓住了危機下的發展機遇。我相信在這次疫情中,有一批企業是有信心的,是憋足了勁兒要幹一番事業的,疫情結束時這批企業會脫穎而出,呈現勃勃生機。  王輯慈認為, “疫情之下,製造業即便停工也並非無事可做,例如有些工廠技術工人短缺,搭建網絡平臺,提供線上培訓就是很好的選擇,而不是坐以待斃。”  由於製造型企業復工的主要難題是來自各個省市的產業工人,技術、管理人員的返崗,疫情之下,製造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徵亦引發行業思考。  李郇認為,本次疫情對製造業生產模式也許會產生影響,傳統的人工僱傭形式值得製造業企業思考,相信未來自動化以及人工智能將會替代更多的勞動力,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工廠,更彈性的生產組織模式將會出現,我們不僅要看到疫情之下的衝擊,還要看到它可能改變什麼,更多的要看到對未來的生產組織模式的變化。  一份分析報告指出,“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就是實現製造業智能升級,“人才為本”是其五大基本方針之一。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我國製造業要想由大變強,其中一大制約因素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稀缺。  展望2020年,億歐智庫仍然堅定看好智能製造領域的發展機會,自主可控的工業母機和機器人、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推進的工業互聯網、深入製造腹地的人工智能,中國智能製造將在新的歷史時代裡跑步前進。  日前,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均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的相關措施和意見。2月6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政策措施》,從進一步加大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力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優化政府服務等關鍵環節,提出了5方面共20項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  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表示,按照國務院會議最新決定,增加貼息資金規模,改按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低於1.6%。  2月8日凌晨,人民銀行網站發佈《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民銀行 審計署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強調規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管理,除與防控疫情直接相關的醫療企業,還包括生產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幹企業等。並再次強調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在金融信貸方面,當前園區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據吳建明介紹,園區與銀行保持密切溝通,平臺本身也會為企業進行調劑,緩衝資金壓力。而分散性製造業則還面臨信貸壓力。另外,平臺企業多是廠房按揭貸款,本身就有抵押物。  王緝慈表示,創新集群是由創新型企業、科研機構、大學等創新主體構成的地方合作網絡,是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地方環境。在中國,曾經為世界製造了大量出口商品的低端產業集群中,中小企業分離、孤立,以及合作不足的問題比較普遍,在行業協會和技術創新平臺的多年努力下,這些產業集群正在向創新集群升級,在產業轉型中起了很大作用。  那麼,在疫情之下,臨時停工或暫時關閉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大門,可能會使得中小企業陷入更嚴重的分離和孤立困境,王輯慈認為,“此時行業協會、商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制定技術標準的機構等都需要發揮作用,促進集群內的企業共克時艱。尤其是在疫情影響最大的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部門,中小企業應該也能夠抱團取暖。”


西瓜天津市張磊


國外的疫情對我們是肯定有影響的!

延工有很多方面的受影響了,尤其是國際互動性的,比如我們做的跨境物流,好不容易捱過國內開始慢慢恢復了,工廠也開始生產了,電商客戶的單子要出貨了,遇到國際疫情,很多國家暫停接收中國的貨物,直接暫停接收;

延學的話我感覺也是受影響,但主要還是國內佔主要影響因素,因為小孩子真的沒有辦法全天候戴著口罩學習和生活,一個學校聚集的又都是五湖四海的,流動性和可控性太大,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疫情還在沒有解除,延學都是存在影響的!

期待世界平安,人類才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