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随笔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靠欲望去行事。而现代社会,人们靠需要去行事。

欲望就是“要”,出于人类本能的渴望和自觉,而不论这种行为是否有利于人类本身亦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需要”是经过周密的测算,出于对自身有利,助力社会发展的动机。

我们想吃垃圾食品是因为他好吃,是欲望的驱使,并不是因为他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而我们需要吃维生素是因为我们身体缺少它,需要补充才可以更好的健康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欲望不一定会使个体得利人类发展。但是需要一定会是最大限度的有利于人类的。从欲望到需要是一种进步,是人类理性的觉醒, 是社会的现代化。

如果说乡土社会是通过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的欲望来维系的,那么他们又何以延续千年。

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随笔


欲望的行使一定是行为者自觉的。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ways开章明义就说: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乡土社会得以维系的原因,那就是经验。人们不断靠着欲望去探索,在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再由一代代相传,形成传统,一直守护,生生不息。同时还有环境的缓慢变化作为前提。这会给人们留下足够的时间积累经验,不断的适应环境 。

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随笔


但是如果环境的变化并非如此缓慢,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去总结经验,社会的稳定性,个体的福祉就会受到很大的波动。这时,人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得不改变之前的欲望维系下的社会模式,开始了更为高效的计划,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随笔

现代社会的人会为了使自己更健康,选择营养的食料而不单单是好吃美味。同样,在经济领域,欲望支配下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跟随时代的巨变,造成经济危机,于是出现了看得见的手—计划经济,更理性的计划市场,作出最有利于达到目的的手段内容。

乡土社会中,自然的兴衰演替为他们留下适合生存的传统的生活方案。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理性的计划来更好的生存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