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朝秦暮楚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在四川的大渡河上,存在著這麼一座聞名全國的橋,這座橋非常特殊,主體是由13根鐵索構建而成,鐵索中的鐵環重達40多噸、全橋長達100多米。


在那時而湍急時而平緩的大渡河上,這座橋堅守了200多年的時間,在這200多年的時間中,它一直橫亙在大渡河的河流兩岸,默默地為河流兩岸的川區、藏區人民提供了許多的出行便利。

這座橋就是改變了我們現如今歷史的瀘定橋。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建造瀘定橋的原因

在瀘定橋出現之前,人們只能依靠小小的木船往來於大渡河兩岸之間。

如果是平時河流平緩的時候還好,人們出行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河水暴漲的話,那麼是沒有什麼人敢乘坐那些小木船往來於湍急的大渡河兩岸的。


在這個時候,要是河流兩岸有人想要運送什麼保質期不長的貨物,那麼他們絕對會蒙受巨大的損失,畢竟等到水流平緩的時候,他們的貨物早就已經變質得不成樣子了。


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為了解決這大渡河兩岸的交通問題,瀘定橋就出現在了歷史之中。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當時在經過康熙皇帝的同意之後,四川當地的官府著手籌備起了造橋事宜。

造橋的方法


按照那個時候的造橋技術,人們是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寬廣的大渡河間造一座磚石橋的,於是為了順利完成造橋任務,充滿著智慧的古人們就想出了用鐵索造橋的方法。

想法產生出來後,下一步就是造橋工程的開啟。


為了造這座橋,官府調集了40多噸的鐵料以及眾多匠人來到河流一側,就地鑄造起了製作鐵鎖的鐵環。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那時候,因為造橋事關重大、容不得出半點錯誤,所以在匠人們鑄造每一枚鐵環的時候,他們都必須在鐵環上留下自己的標記,這樣如果將來哪一天出了什麼差錯,也能找得到人負責。

在鐵索製造完成之後,造橋工程又進入了下一步。


在這下一步裡,人們需要把位於河流一端的鐵索拉到另一端,以此連接河流兩端。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如果用船隻運輸的話,因為這些鐵索太過於沉重,那時候的小木船是根本沒有足夠的動力把這些鐵索拉到河流對岸的。

因此為了解決問題,古人們再度發揮了自己的智慧。


接下來,他們想到了一個方法。

在這個方法中,他們需要先準備一些粗大的繩索,將這些繩索的一端固定在河流的一端,繩索的另一端放在船上用船給運輸到河流的另一端,打算先用繩索連接好河流兩岸,再用這些繩索把沉重的鐵索拉到河流的另一端。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為了能在拉鐵索的時候固定好鐵索,他們又找來了一些非常粗壯的竹子掏空製作成竹筒,用這些竹筒穿在繩索上,然後再用鐵索固定在繩索和竹筒之間。


在做好這些準備之後,對面的人就可以用輪盤拉動另一端的繩索把鐵索拉到對岸了。

過大渡河並不只有瀘定橋途徑


在不瞭解實情的情況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過大渡河只能走瀘定橋,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果無法通過瀘定橋的話,那麼是可以選擇從一些合適的渡場坐船抵達河流對岸的。

在清朝中後期的時候,太平天國的將領石達開就是打算乘坐船隻帶領軍隊渡過大渡河的。


原本,走瀘定橋比較保險、省力一些,但是由於當時他們的軍隊和瀘定橋之間還隔著一條河流,所以他們放棄了瀘定橋路線,直接就在大渡河旁製造起了木船。


只不過在他們建造好船隻之後,大渡河恰巧河水暴漲、阻斷了他們的去路,因此他們才經歷到了被清軍圍剿的下場。

我軍的情況和石達開的情況有所不同,在我軍度過大渡河的時候,他們和瀘定橋之間並沒有河流的阻隔,直接就能前往瀘定橋方向、抵達對岸。


但是因為瀘定橋的對岸有著劉文輝軍閥勢力的把守,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我軍就派遣了一支部隊提前坐船抵達河流對岸,讓他們和河流這邊的奪橋部隊互相呼應,在兩面夾擊下,這才奪下了瀘定橋、爭得了一絲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