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省派“第一书记”:省级资源精准引入战疫扶贫两条线

“有了这笔惠农贷款,俺的育苗基地有了盼头,日子有奔头了!”接过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派驻“第一书记”张延兵帮助申请的50万元惠农贷款,莘县王奉镇西时固村村民张洪涛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疫情发生以来,莘县19名省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省级资源引入所在村疫情防控和扶贫两条战线,全力攻坚战疫脱贫。

鼠年的除夕夜是省红十字会派驻辛庄村“第一书记”申健第一次在农村过年,不过,还没来得及仔细体会农村的过年氛围,战疫号角声就传到了辛庄村。申健立刻放弃了年后回省城走亲访友的计划,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此时,其他省派“第一书记”也纷纷放弃假期赶到村里。“不回村里,放心不下,只有在村里守着才踏实。”这是全县19名省派“第一书记”共同的心声。

朝城镇西花园村“第一书记”张富来在济南采购方便面、火腿肠、体温枪、口罩等防疫物资,大年初四将物资送到了村里;张延兵得知村中一大棚户的蔬菜因为疫情无法及时销售,积极组织同事和亲朋好友采购5000余斤菠菜,并个人采购500斤发放给了村中贫困户和一线执勤人员。省科技厅、省社科联、济南大学、山东体育学院、中国铁塔公司山东分公司、省农行以及省红十字会派驻“第一书记”们都在行动,他们各尽所能,慷慨解囊。疫情期间,全县19名省派第一书记个人捐款达42800元,协调其他物资总价达153408元。

作为有110万人口的劳务输出大县,莘县的疫情防控任务很重。伴随着武汉返乡确诊病例的出现,莘县医疗物资紧缺的问题凸显。为保障群众安全,莘县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从外地协调医用手术隔离衣480套、医用外科口罩12500个、韩国kf94口罩2000个;为县直医疗机构协调韩国进口防护衣1000套;在县里防疫物资最紧缺的关键时期,协调争取410套防护衣救急。在防疫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基本保障了全县防疫急救和紧缺物资供应。

莘县省派“第一书记”:省级资源精准引入战疫扶贫两条线

人勤春来早,复耕复产忙。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第一书记”们果断投入到复产复工工作中,灌溉、施肥、栽树、清理闲散土地、代购了农资、检修农耕设施……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更充分发挥派驻单位省级资源优势,为派驻村引来复耕复产急需的各类支持。

莘县省派“第一书记”:省级资源精准引入战疫扶贫两条线

省科技厅派驻俎店镇杨安洲村“第一书记”段卫东开展莘县俎店镇西甜瓜繁育推广示范基地项目,组建莘县俎店镇科技扶贫服务队和杨安洲村农科驿站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7个自然村提供服务,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身边。疫情期间,扶贫服务队多次到育苗场查看瓜苗情况,在引导当地农户做好防疫和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分四批次适时示范带动了100余亩大棚户,定植了20余万株高端西甜瓜。

2月27日,张延兵与18户农户签订协议书,将32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在和派驻单位多次商讨后,他没有用分毫扶贫资金,而是通过村民资金和土地入股成立了股份专业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并把种植山药、蜜薯注册品牌销售,合作社的集体收入作为贫困户和弱势群体的帮扶。

申健带领村民示范种植了15亩奇异果,成立了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进行果苗预植,并准备进一步流转周边村庄土地500亩,大规模种植奇异果、苹果等经济果木。”

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挂职)、莘县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王伟深有感触地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贫困村‘第一书记’,让他们脱下西装换农装,脱下皮鞋换布鞋,弯下腰、沉下身,大家吃了苦、受了累。但第一书记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一直在努力着,让莘县的贫困村每天都有新变化,他们是好样的。”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振 通讯员 刘黎辉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