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戊戌歲末,曾熙故居重修開館,吾己亥歲新春廿日即瞻訪。

吾識曾熙,初始於鄉人口傳的曾嗣元的掌故,深識於遊宇石寨、謁曾熙墓,昇華於"文化強縣"有關曾熙的宣傳。曾熙——鄉之先賢,湖湘名人,令人景仰。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生於1861.11.19,卒於1930.7.4,譜名昭銜,初字嗣元,更字子緝、季子,號俟園,晚號農髯,山海樓主人。舊屬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人,今衡陽市衡陽縣石市鄉石獅村人。出生于衡陽縣石市鄉石獅村洪家堂,逝世於上海,由弟子張大千扶柩歸葬于衡陽市衡陽縣界牌鎮峴塘衝。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平生成就,以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可概。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出生貧寒,兩歲喪父,靠母親為人縫補漿洗,艱難度日,舅時常接濟,並啟蒙識字。自幼聰慧,刻苦勤奮,故里至今流傳“囊螢照讀”的故事。1891年以本省鄉試第二名中舉人“亞元",曾熙先生曾自題《雪景》,有句雲:“平生苦節不堪憶,膝下授經月下織",可作少壯求學之證。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八歲能吟詩賦對,為人代寫春聯,在鄰里周邊有“神童”之譽。二十歲中秀才,三十一歲中舉,四十三歲殿試中進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學使,弼德院顧問。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甲午戰爭,曾“投筆從戎”,抗擊日寇。《馬關條約》簽訂前夕,積極參與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遭到清政府的排斥,於是,轉為“教育救國”,先後兩次應湖南當局聘請回湘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並擔任湖南教育學會會長、湖南南路優級師範學堂監督,被譽為“南學津樑”。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晚年絕意仕途,孫中山偕同曾熙的好友譚延闓二兩度登門拜訪,請他出來共襄國是,均力辭不出。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辛亥革命後在湖南家鄉閒居,後受李瑞清之邀赴滬鬻字畫,授門徒為生。書法造詣極深,康有為將他的八分書與何紹基並提,沈曾植、陳三立、譚延闓、胡光煒、馬宗霍等書法名家均有很高評價。晚年兼學繪畫,倡“書畫同源”之說。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書畫界名聲顯赫,與李瑞清並稱“南曾北李”,與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並稱“海上四妖”,與李瑞清、沈曾植、吳昌碩並稱“民初四家”。張大千、謝彬、康和聲、蕭遷、馬宗霍皆出其門下。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先生集書畫家、詩人、教育家政治家等於一身,無愧為一 代國學大師。先生辦學育人尤久,主講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做過船山書院山長,門生弟子眾多。培養出如張大千、張善孫、馬宗霍、朱大可、胡小石等當代大家。傳經弘道,立德立言,功在不朽。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先生於1930年辭世,雖已八十餘載,然而故居仍在,書畫猶存,翰墨芬芳,文脈悠長。這個悠長的文脈,深深植根於湖湘文化以及中華文化傳承的偉大事業之中。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重修後的曾熙故居規模不及原制的三分之一,原建築共有大門五,今僅存二,原還有高高的牌坊門樓,今都不存。重修後的曾熙故居,為後世瞻先賢、緬功德提供教育基地。是為文化強縣又一名片。

曾熙故居來信:邀你來瞻仰


曾熙故居本次陳列,圍繞先生生平及“書畫文獻”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表性曾熙書畫作品真跡複本(包括書畫創作和臨書作品),展覽精選先生之翰黑書札,以“書畫文獻”命題,強調書法與中國學術文化的天然聯案,彰顯書畫背後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突出先生對書畫研究與書畫學教育的貢獻,這部分展品陳列於慈德堂展廳。先生生平展陳列於曾熙故居展廳,共分“家鄉求學、兵部報國、致力教育、海上揚藝"四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