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這個社區有個戰“疫”“男子天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走進柳園街道濱河社區,你會發現各個戰“疫”崗位上是清一色的男同志。對此,社區黨委書記劉少平說:“只要哥幾個忙得過來,就先不讓女同志們上崗啦,多一個人便多一分感染的風險呀!”

聊城這個社區有個戰“疫”“男子天團”


大家吃夠了方便麵,他幹起“廚師長”

濱河社區共有5個居民小組、10個小區、3840戶居民。在社區的統一安排下,居民小組由各支部書記負責,10個小區則按戶數劃分為五個區域,分別由社區工作人員許廣慶、李令申、樑子航、韓金月、龍緒生負責。

作為社區書記,劉少平每天早、晚都要在各居民小組和小區轉上一圈,不僅要了解排查防控的進展情況,還要及時解決排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一圈下來就得兩個多小時。

疫情前期,社區防護物資緊缺,辦事處下發的防護性較好的口罩人均只有4個,劉少平把口罩都給了小區防護崗人員,自己卻戴著普通的一次性口罩。疫情最為嚴重的那段時間,他注意到同事和居民情緒上有波動,便向在新聞一線的妻子討教如何調整身心狀態,如何進行自我心理疏導,以此穩定大家的情緒,減少大家的恐懼心理。

防疫工作重要,日常工作也不能落下。前幾天,柳園新村小區的居民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聚集在小區門口討要說法。劉少平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結合疫情,苦口婆心地勸說了一個多小時,又幾次往返辦事處溝通商議,直到現在他的嗓子還是啞啞的。

許廣慶負責的柳園新村是個回遷小區,小區居民防範意識不強。他一次次不厭其煩地給居民講解新冠病毒的危害、傳播途徑以及有關防範的要求。後來,該小區出現兩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他們在家隔離期間,家中沒有食物。許廣慶得知後主動聯繫,把需要的物品送到他們家門口。

疫情防控期間,大家吃夠了方便麵,許廣慶便主動扮演起了“廚師長”,每天忙完自己分內的工作,他都會為大家做上一頓色香味俱佳的熱乎飯菜。剛生完二寶、還在家坐月子的妻子都沒這口福。

李令申負責的御景王宅小區有2000多戶居民,差不多佔轄區居民的半數,前期入戶走訪任務重、壓力大。於是,他每天早出晚歸,和物業一起加班加點。對外出返聊人員重點排查,他主動在微信上詢問他們的體溫等狀況。一提起他,小區居民都是讚不絕口。

面對術後妻子年幼孩子,男兒有淚也會彈

從大年初一開始,這些工作人員每天都到各自的負責區域排查,無論早晚,任勞任怨,山東大漢的勤勞隱忍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樑子航的妻子春節前剛做了手術,原本想趁著假期好好休養,可疫情一出,她毅然勸丈夫投入一線安心工作。她說:“讓你在家照顧我,你也不安心,你就好好工作,注意安全,讓我們安心就好。”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一提起這些,樑子航的眼裡都是淚水。

韓金月和龍緒生是社區公益崗人員,作為黨齡已有二三十年的退伍軍人,他們退伍不褪色,疫情防控一線,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肖鑫磊是這個“男子天團”裡年紀最小的一位,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社區全部的報表,一部手機和一臺電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他的妻子是醫護人員,兩個人都身處戰“疫”一線,兩個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可每次回去看孩子,也不敢靠近,生怕把危險帶給孩子。

這幾位惺惺相惜的兄弟在單位都是最平凡的一員,可在家裡他們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是家人最珍貴的寶貝。肖鑫磊說,他們忙起來根本沒時間關心家人,反而讓家人擔心自己的安全,他們更是滿心愧疚。可疫情當前,他們別無選擇,也正是這種義無反顧的態度,極大地增強了大家夥兒戰勝病毒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們在這場戰“疫”中自成風景。

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 通訊員 劉亞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