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手腳發涼和寶寶手腳發熱分別該如何應對?

小豬的世界


我家寶寶一歲九個月,除了早產住院後,就再也沒去醫院打針吃藥過了!

中間也有過3-4次發燒,都是我在家自己護理的。

從我的經驗來看,寶寶發燒如果手腳發涼,一般高燒的概率會比較大,如果手腳溫熱,多數是低燒。



發燒並不可怕

研究顯示,身體負責吞食細菌的白血球,在體溫升高時(38℃~39℃)其吞食能力加強。

兒童容易出現高燒,因為其神經調節系統不完善,很容易因為一些小感染而引發高燒。

當孩子發燒的時候,我們只是急於退燒是不正確的,這樣反而會破壞孩子自身免疫力系統的建立!

手腳涼會繼續高燒

小兒發燒有個特點:小兒如果手腳冰冷、面色蒼白說明體溫還會上升;一旦小兒手腳暖和了、出汗了,體溫就可以控制,並很快能降溫。


3歲以下的孩子容易出現發燒時手腳冰涼,等開始退燒是手腳又恢復溫熱了!

這是一直假冷真熱的現象。

因為寶寶四肢含血量少於內臟,且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血流量不足而發涼。

等到身體溫度開始恢復正常時,血液能夠順利流到四肢後,手腳就開始溫熱起來。

提示誤區


寶寶發熱手腳發涼反而會出現高燒現象,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盲目加衣服捂熱手腳!

家長需要做的是:

  1. 要多測體溫
  2. 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液體
  3. 準備好退燒藥,一旦超過38.5繼續向上應給孩子服用適當劑量的退燒藥。

此外,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孩子夜間體溫,由於夜間人體免疫力格外低,容易燒上去,而白天特別到下午時,高燒會退一些。

總結一下:

  1. 發燒時孩子免疫力自建的過程,我們不需要過度擔心
  2. 一般手腳溫熱低燒較多,不需要特別護理
  3. 手腳發涼的話,寶寶容易出現高燒,需要家長細心護理
  4. 不能因為怕孩子冷而在發熱是捂熱手腳。
  5. 時刻觀察孩子提問變化,超過38.5°服用退燒藥。
我是小屁孩媽咪,一位二胎媽媽,和大家分享孕產和育兒過程中的真實場景!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覆哦! 孕育太辛苦,我們需要彼此攙扶!

安靜媽媽


這個我覺得很好辦啊。大原則就是: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

在醫院,經常聽到護士跟家長說“把孩子衣服脫掉脫掉。孩子都燒成這樣了,還捂”。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

孩子發燒,其實是有一個過程的。體溫要升而未升的時候,手腳是冰涼的。如果孩子會表達,他會跟你說冷。我們家孩子,就是身子縮在一起,手抱在一起,讓我幫他捂手。我記得很清楚,我小的時候,感冒了,大夏天的,捂個棉被,我媽一看就知道我要發燒了。這時候就是感覺冷,就是要蓋個棉被才好。所以這時候,就應該給孩子保暖。有經驗的媽媽,一摸孩子手腳冰涼,應該都知道,體溫還要升。

等到體溫升上來的時候,這時候,孩子手腳才是熱的。整個身體都是熱的。這時候孩子會想要涼快一點。尤其是吃了退燒藥之後,身體會出汗,這時候更不能捂熱。第一,會不舒服。第二,會捂熱綜合徵。所以,這時候,應該給孩子適當減少衣物。記住了哦


奧利奧媽媽碎碎念2


分享一下經驗吧,我家寶寶剛剛發燒過去一個多月。

春節的時候為了給寶寶上戶口我們從雲南飛回了黑龍江,開始的時候都很好,後來去了寶寶的奶奶家,因為是地熱,屋裡比較乾燥,加強做我媽媽的我有感冒咳嗽,引起了寶寶發燒。

寶寶發燒的第一步我們選擇了退熱貼保護頭部,然後選擇物理降溫,清水擦拭寶寶的腋下,腿根。後來高燒到39度,持續不下我們在夜裡十一點去了兒科急診。

對於嬰兒發燒,醫生不建議針劑,給了口服液,並要求我們身上不能捂汗,要求把寶寶的熱量散發出來,並同時保證寶寶的手腳溫度要熱,因為退燒的前提是手腳熱起來,才可能實現退燒,反之如果手腳溫度過低,溫度不會退反而會繼續增加的可能(醫生願意)。

醫生沒有過多的解釋原因,我們也按叮囑照做。

適當減少寶寶的衣物以後,用雙手對寶寶的手腳進行揉搓,達到升溫,間斷的喂溫水,防止脫水。在寶寶手腳溫度有所回升,體溫也開始漸漸下降。

反覆三天左右,我們也從經驗中得到驗證,手腳溫度低高燒會持續,甚至升高。待手腳溫度回升並穩定開始退燒。

這裡一定要注意一個誤區,不要用酒精擦拭寶寶的前胸後背,或身體任何部位,容易刺激寶寶皮膚,嚴重的可能會因為皮膚吸收引起酒精中毒。用溫水擦拭寶寶腋下和腿根即可,如若擦拭全身可能造成受涼加重病情。


才梓南緣


孩子發燒,其實是有一個過程的。體溫要升而未升的時候,手腳是冰涼的。如果孩子會表達,他會跟你說冷。我們家孩子,就是身子縮在一起,手抱在一起,讓我幫他捂手。我記得很清楚,我小的時候,感冒了,大夏天的,捂個棉被,我媽一看就知道我要發燒了。這時候就是感覺冷,就是要蓋個棉被才好。所以這時候,就應該給孩子保暖。有經驗的媽媽,一摸孩子手腳冰涼,應該都知道,體溫還要升。


用戶1859972570553876


作為一個媽媽和兒科護士,發燒尤其是高燒的症狀是最讓家長焦急和擔心的症狀。根據我的觀察和一些經驗分享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首先不管有任何表現的發燒,當體溫大於38.5時,都要採取降溫措施,以防高熱驚厥的發生。至於採取何種降溫方式(主要分為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主要是根據寶寶當時的症狀和精神狀態。

在我們平時工作中遇見寶寶發燒的情況除了測量體溫,還會觸摸寶寶的四肢末梢,就是手腳,觀察孩子的末梢循環狀況。如果如寶媽所說的冰涼,一般都預示著四肢末梢循環較差,就需要給寶寶採取保暖措施,重點是手足部的保暖,通常我們會採用熱水袋保暖(用熱水袋保暖一定要注意水溫一般控制在40度以內,包裹毛巾置於手足部位,寶寶皮膚嬌嫩,一定要注意觀察皮膚狀況,以免發生燙傷)。除了熱水袋,寶媽還可以給寶寶用溫熱的水泡腳;搓熱自己的雙手後按摩小手小腳,促進循環。精神狀態佳,可以進行溫水泡澡,增強四肢末梢循環,加速散熱。同時要注意室內溫度適宜,可以多喝溫熱的水或飲料,補充水分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循環。通常四肢末梢循環較差的話,無論採取哪種降溫措施,效果都不會很理想。

很多孩子在體溫上升期,還會有疲倦.乏力.四肢痠痛.畏寒甚至寒戰,有些寶寶還會出現面色及四肢末梢蒼白髮紺。寶媽進行保暖的同時一定要勤檢測體溫,體溫如果超過38.5,則需採取降溫措施,物理降溫時,如將冰塊置於頭部,更應該注意手足部的保暖。(不宜進行溫水擦浴和泡澡,可能會刺激機體引發寒戰。)藥物降溫則可以口服布洛芬緩釋口服液,同時注意水分的補充是否充足。降溫措施採取半小時後,應該進行復測,觀察降溫效果。

發燒寶寶出現手腳發熱的現象,相對來說處理起來更加簡單。穿著可根據室溫,以寬鬆舒適為宜。當然無論哪種發燒都應該保證寶寶穿著舒適,觀察寶寶後背有無出汗,衣服潮溼應及時更換。手腳發熱說明寶寶末梢循環相對較好,利於散熱,寶媽可以根據體溫和精神狀態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果體溫不超過38.5,可以先觀察,讓寶寶多飲水,減少衣服穿著和蓋被(對於小嬰兒哭鬧也可導致體溫升高),適當散熱後測量觀察,因為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還沒有發育完善,體溫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體溫超過38.5則要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無論發燒時的寶寶是何種症狀,當體溫較高,尤其伴隨寶寶精神狀態欠佳時,寶媽都應該及時就醫,讓醫生幫忙查找發燒的原因,以免延誤病情。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

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到你。


小夢想號


一般家長寶寶發燒時,手腳摸上去是冰涼的,那必然過會兒體溫會越來越高。這時候可以給寶寶喂溫水、穿上襪子、熱水泡腳等,通過做好保暖來改善末梢循環。同時需要注意勤測體溫,做好記錄。體溫超過38.5℃時,要吃退燒藥。但有個誤區一定要注意:這裡有個誤區,就是很多媽媽看到寶寶發燒,而且手腳冰涼,可能會給寶寶多穿衣服或蓋被子“捂汗”,這樣做是不正確的,還有危險,可能導致“焐熱綜合徵”,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捂汗。

到了發燒中後期,寶寶手腳發熱還愛出汗,當體溫不高於38.5℃時可以物理降溫(如少穿衣服、降低室內溫度、洗溫水澡等),當體溫高於38.5℃時要服用退燒藥,如果一直高熱不退要及時去醫院。另外,要注意給寶寶多喝水,以免發生脫水。


科學孕媽媽


手腳發涼和手腳發熱其實是兩個階段

雖然都是發燒,但是發燒也有不同的階段。一般來說寶寶發燒的第一個階段是手腳發涼,這個是因為體溫還在上升中,因為寶寶的內臟雖然在發熱,但是溫度還沒上升到手腳四肢。


所以一般有經驗的媽媽一看手腳冰涼,就知道溫度肯定還會再升。不會隨便給小孩子脫掉一幅或者蓋緊衣服,而是會幫忙捂住寶寶的手腳。

而到了手腳發熱的階段,一般就不會再上升溫度了。因為此時寶寶的發燒已經燒到了手腳,這時候有經驗的媽媽們就會採取物理降溫的措施。

其實寶寶發燒手腳發涼,手腳發熱,只要理解好了這裡面的原理,就能找到應對的措施,就能讓寶寶舒服一點。

另外,建議時間適合的情況下,要帶寶寶去醫院看看!

我是調皮的阿二,更多育兒信息可以關注我。

調皮的阿二


寶寶發燒是讓大人最焦慮,也最擔心的事情,孩子一旦發燒,很多新手媽媽就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給孩子用藥呢,還是所謂的物理降溫,是馬上送去醫院呢,還是在家繼續觀察。

我家4歲的小萌寶剛剛經歷過一場發燒達到39.5攝氏度的感冒,這是他從出生以來體溫升得最高的一次發燒了。

孩子發燒的時候手腳發涼,表示體溫還要上升,反而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如果手腳發熱,可能體溫還會暫時維持住。

理論上來說,孩子發燒體溫到38.5攝氏度以上,為了讓孩子舒服些,可以給孩子吃退燒藥退燒。兒科醫生通常是建議家長給孩子吃布洛芬和對酰胺基酚成分的退燒藥,對兒童相對更安全。

我在小萌寶體溫升到39攝氏度的時候,給孩子餵了美林退燒藥,之後就觀察他的體溫和精神狀態。有些寶媽會比較敏感孩子發燒的時候吃退燒藥,覺得孩子吃藥總是會有各種副作用。但是,物理降溫並不是對每個孩子退燒效果都好,而且像用溫水擦拭身體降溫的方法,一定要孩子願意配合才有用。我家小萌寶就非常排斥溫水擦拭身體,他會覺得很不舒服,所以我只有在他小的時候嘗試過,其實退燒效果並不明顯。

所以,針對3歲以上的孩子發燒了,媽媽們可以根據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來決定是否給孩子用退燒藥,是否送去醫院檢查。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持續反覆地高燒超過3天就應該去醫院,包括孩子體溫超過40攝氏度的時候也要儘快送去醫院檢查。

其他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在家裡給孩子多喝水,測量體溫,觀察精神狀態,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不要給發燒的孩子捂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按照劑量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來退燒。

關注萌媽百寶箱,每天學習最新的孕產知識和育兒乾貨,讓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萌媽百寶箱


您好,我是「京媽說」,多平臺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發燒時,全身滾燙,但手腳冰涼,這是為什麼呢?京媽先來說下寶寶發燒的原理:

發燒一般是因為感染病毒或細菌,有炎症反應,導致下丘腦調節體溫升高,是為了抑制病原。但由於小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那在剛發燒的階段,負責血管收縮和舒張的神經,就容易發生功能紊亂,這樣就會導致寶寶四肢末端(手腳)的小血管處於收縮(痙攣)狀態,所以家長去摸寶寶的手腳都是冰涼的。

那發燒時,寶寶手腳發涼和發熱的應對方法是不一樣的。

寶寶發燒手腳發涼該如何應對?

一般家長寶寶發燒時,手腳摸上去是冰涼的,那必然過會兒體溫會越來越高。這時候可以給寶寶喂溫水、穿上襪子、熱水泡腳等,通過做好保暖,來改善末梢循環。同時需要注意勤測體溫,做好記錄。體溫超過38.5℃時,要吃退燒藥。

誤區:這裡有個誤區,就是很多媽媽看到寶寶發燒,而且手腳冰涼,可能會給寶寶多穿衣服或蓋被子“捂汗”,這樣做是不正確的,還有危險,可能導致“焐熱綜合徵”,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捂汗。

寶寶發燒手腳發熱該如何應對?

到了發燒中後期,寶寶手腳發熱還愛出汗,當體溫不高於38.5℃時可以物理降溫(如少穿衣服、降低室內溫度、洗溫水澡等);當體溫高於38.5℃時要服用退燒藥,如果一直高熱不退要及時去醫院。

另外,要注意給寶寶多喝水,以免發生脫水。

上面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到您。碼字不易,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一定要給京媽點個贊哦!有其他問題也歡迎留言諮詢。

京媽說:分享專業實用的母嬰知識,多平臺原創內容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關注京媽,提升“媽媽力”,學習更多母嬰知識。

京媽說


1、寶寶手腳發涼,說明還沒有燒到最高,也就是說還要繼續燒,這時候要保暖,用手搓寶寶手心、腳心。

2、寶寶手腳熱乎,說明基本不會再燒得很厲害,這時候就不要捂得太厲害,我有一個方法,就是煮點梨湯或者很稀的梨粥給寶寶,白開水這時候很難喝下去,帶點味道的好喂一些,稍微溫熱一點,但也注意不要燙到,吃一碗梨粥,一是補水,二是幫助出汗,燒得不太嚴重的話這方法挺管用,大家可以試一下,但是燒得厲害還是得看醫生。

我試用過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