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戰爭期間的黑麵包,明顯就是用糧食邊角料製成的,為何會受到人們如此歡迎呢?

軍武視界


黑麵包也叫黑列巴。

蘇德戰爭初期 由於烏克蘭地區淪陷,導致蘇聯失去了絕大部分的糧食來源,蘇聯人民連土豆都吃不上,(土豆也是屬於主食)在這種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當兵打仗起碼還有口飯吃。

黑麵包配方很簡單,由黑麵粉製作而成,之所以那麼黑,是因為裡面還摻著木頭屑和鋸末,(木頭屑是可以吃的,因為難消化,所以很充飢。)


可不要小瞧它 這玩意救了幾十萬人性命。 我以前在書上面看到 黑麵包通常要烤制好幾天,(我估計這玩意比板磚還硬。)

後來美國參戰了,援助各個盟國大量的肉罐頭,這些罐頭和黑麵包也就成了蘇聯士兵的主食,大大改善了蘇軍生活水平。

黑列巴不但救了幾十萬人生命,正是它維持著蘇聯千萬軍隊的戰鬥力,可以說這玩意在二戰中作用比T—34坦克作用還大了。

唉 想想我們中國士兵抗戰期間吃的食物,(哪裡有什麼吃的,都是吃樹皮野草😭)先烈們一個個瘦骨嶙峋,但即使這樣我們依然堅持抗戰到最後勝利!唉 淚目。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我們青年一定要好好學習 報效國家 不要再讓祖國和人民受辱 讓我們向無數先烈們致敬!

默哀😢


卡爾哥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簡單說說。

黑麵包是蘇聯甚至沙俄軍隊的唯一選擇,原因不復雜。

第一,黑麵包的飽腹感強。

薩沙為了減肥,常年吃黑麵包。

黑麵包是用黑麥麵粉製作,包含有大量纖維和少量脂肪。黑麥麵包最大的特點是消化較慢,飽腹感很強。

大家同樣吃一塊麵包,吃黑麵包的人可能遲幾個小時才會感到肚餓。

作為軍糧來說,黑麵包是非常適合的。

畢竟,軍人需要這種消化較慢,能夠均勻提供熱量的食物。

德軍重兵圍困的900天裡,列寧格勒施行嚴格的配給制,平民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麵包。

大家都知道,列寧格勒餓死了很多人,但仍然剩下一半人口。

正常來說,僅僅只有125可麵包,時間又長達3年,寒冷的列寧格勒根本不可能有活人。

然而,就是黑麵包保證了還有不少人能活下來。

第二,黑麵包更有營養。

白麵包其實只是口感好,營養並不豐富。

目前西方很多白人已經不怎麼吃白麵包,因為不夠營養。

相反,黑麵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對士兵的身體更好。

黑麵包是更好的食物。

第三,黑麵包的保存時間較長。

白麵包一旦烘烤好,需要在短時間吃光,不然很容易變質。

這不符合作戰的需求。

因為軍糧供應不穩定,可能存在很多天士兵得不到補給,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堅持。

白麵包堅持不了幾天,就變質不能吃了。

而黑麵包則不同,它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也更符合需要。

可惜,雖然有千般好,但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難吃。

黑麵包極為難吃,普通中國人根本無法入口。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遊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里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隻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裡製造氣體”


薩沙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不過,平常老百姓兩三天不吃,也沒大問題。但打仗的軍人,太餓是打不了仗的,精力體力差,送命很快。

二戰時,各國提供的食物中,美國的比較豐富,德國的也不錯。但蘇聯,只提供糧食邊角料做成的黑麵包,不好吃,硬。有意思的是,蘇軍並不排斥,而且廣受歡迎。這是什麼道理呢?

黑麵包難吃抗餓



黑麵包,很難看,而且很難吃。黑麥麵粉,再加上其它做精面剩餘的麩皮等等,就構成了黑麵包。

黑麵包難吃,吃到嘴裡如同嚼木頭渣,吃到胃裡難以消化。但,正因為難消化,導致飽腹感很強,人不容易餓。於是,蘇軍很喜歡這個難吃的食物,畢竟再不用為腹中捱餓而痛苦,不會在戰爭時過度分心。

想一想,那精面做成的白麵包,鬆軟可口,確實好吃,但不頂餓,而且造價高,對士兵來說,這類食物的實用性較差。對管理者來說,白麵包消耗大,成本高,實在不划算。

這是蘇軍喜歡黑麵包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麵包營養價值高於白麵包,而且容易保存





黑麵包看起來黑乎乎,但營養價值遠高於白麵包。

黑麵包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對於血液系統和消化系統有著巨大的幫助。這讓戰鬥在一線的戰士,很少出現什麼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等等情況。

二戰時,黑麵包對蘇軍的意義太重大了。在麵包緊缺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如果你對現在的俄羅斯人說起“125克黑麵包”,他們會第一時間想到列寧格勒保衛戰。俄羅斯人誇張地說:“黑麵包拯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1000萬蘇聯軍隊的戰鬥力。”




另外,黑麵包容易保存,不容易壞。這太重要了,能最大限度防止食物變質,避免了戰士們因為食物變質而引起的腸胃不適。

俄羅斯人對於黑麵包的認可度,那是相當大,這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戰爭食物”。

黑麵包如今的“現狀”





現在早已經不是戰時了,但黑麵包依然被俄羅斯人喜歡。俄羅斯第一號人物普京,就是黑麵包的忠實粉絲。

不僅俄羅斯人喜歡吃黑麵包,歐洲各國對黑麵包的“愛”也不淡,特別是德國,對黑麵包也是很愛。不過,德國人的黑麵包,相對而言精緻多了,他們要營養,同時想要好的口感。精緻了,抗餓效果當然不如俄羅斯的傳統黑麵包了。

營養專家說,常吃黑麵包,可以預防和控制糖尿病。這話糖尿病人可得記下,試著吃吃。

除此之外,減肥達人可以關注一下黑麵包了,抗餓,營養價值高的食物,絕對是“減肥神物”。






黑麵包,二戰蘇軍最歡迎的食物。

被蘇軍喜歡的理由是:抗餓,營養價值高,容易保存。當然,希望對身體有要求的現代人,也可以多吃吃,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藍風破曉


可能會有人說,不就是麵包嘛,大列巴嘛,有啥不一樣的。

如果你要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那個時候的黑麵包和現在世面上的黑麵包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那時候的黑麵包長的又長又黑又硬,放在現在估計沒幾個人願意吃它——首先顏值這關就把它卡得死死地。

都聽說過俄羅斯大列巴的名頭,殊不知他的前身就是蘇聯戰時的黑麵包。二戰期間這種黑麵包較之現在的俄羅斯麵包還要硬,吃進嘴裡還會有股發酸的味道,吃不慣的人甚至都以為是過期的食品,吃這種麵包甚至連下嚥都需要藉助水等液體才能完成,但就是這種麵包在二戰期間卻極受歡迎。

戰爭期間除了武器裝備的比拼外,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後勤的供給,在這方面意大利軍隊的伙食最好,因為意大利軍隊不愛參加戰爭,很多戰鬥基本上一開始馬上就投降,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拖德國的後腿,堪稱傳說中的豬隊友。就是因為這點所以很多國家基本上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士兵的伙食相對來說比較好,軍隊中甚至配備專業的廚師為不同的等級服務,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必須要開火做飯。

除此之外伙食最好的就是美軍了,因為是戰爭後期才加入進來,本身國力富裕,所以甚至還有牛肉罐頭,糖果,巧克力甚至口香糖香菸等之類證明的物品供士兵們消遣。

當然最慘的當屬中國,本來口糧不夠多,還被日本劫掠一大部分。過著一天兩頓飯,頓頓小米粥的生活,但好歹也保住了最基本戰力。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也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再看看蘇聯,這一對比差距就立馬顯現了出來,雖然比中國好一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

蘇聯作為人口大國,其實大部分土地不適合耕種,自然在伙食待遇上是沒辦法和人家相比的,你有你的牛肉乾,我有我的黑麵包,不是很好吃,但是很扛餓!

蘇軍就是靠著這種黑麵包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一路挺過來的。 當初德軍屯兵圍攻斯大林格勒的時候,全城實行戰略物品統一分配,每個平民一天只能領到125克的麵包,蘇軍部隊供應的黑麵包,自然是想要填飽戰士們的肚子為準的,他們就是靠著這些黑麵包,讓戰士們保持戰鬥力的,雖然這種麵包的口感不太好,使用的時候,還得切成片,然後用湯或者是水,一起嚥下去。

但就是這麼一點麵包,成功讓蘇聯人民耗到國際支援的到來,熬到了蘇軍大反攻。別小看這125克,在這寒冷的天氣可是救命糧食。畢竟普通糧食可是沒辦法在這種天氣下長久保存的,並且還要考慮到飽腹感這個問題。 黑麵包雖然難吃,但是營養價值高,且飽腹感極高,比較容易消化。到了圍攻列寧格勒的後期,人民和士兵糧食不夠分的時候,乾脆十個士兵吃一條麵包。還有的黑麵包是摻著麩糠,甚至直接摻著木屑做的。

什麼?黑麵包摻著木屑真的能吃嗎?

在饑荒年代,很多餓的失去意識的人都開始吃草根啃樹皮了,更別說區區木屑,況且木屑本身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吃了摻著木屑的黑麵包,飽腹感更強烈一些。

憑藉著黑麵包,蘇聯軍民成功熬了下來並且戰勝了法西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黑麵包充飢能力的強大,黑麵包在俄國有著深刻的歷史情感,以至於後來成為俄國經典國民口糧。

這種麵包在蘇聯戰爭時期成為硬通貨不是沒有原因的,讓我來為大家列舉一下黑麵包的優點。

第一點,就是上文中我所提到過的具有極強的飽腹感,黑麵包是用黑麥麵粉製作,包含有大量纖維和少量脂肪。黑麥麵包最大的特點是消化較慢,飽腹感很強。

大家同樣吃一塊麵包,吃黑麵包的人可能遲幾個小時才會感到肚餓,作為軍糧來說,黑麵包是非常適合的。畢竟,軍人需要這種消化較慢,能夠均勻提供熱量的食物,無疑黑麵包就是最合適的物資了。

並且,這種麵包是個減肥利器,不過在戰爭中這倒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畢竟生命都無法保障了,誰還會在乎體重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方便運輸,保存時間久。普通的白麵包一旦做完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它吃完,否則很容易就會變質,很明顯這不符合軍用糧食的條件,因為一旦作戰開啟,有的時候糧食供給不到位,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堅持。

這個時候的食物保質期就顯的尤其重要,而黑麵包就是為此而生。唯一的缺點就是難吃。

第三點就是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在二戰期間因為物資的緊缺,很多身體上的維生素得不到補充的話就會患上各種怪病。別看白麵包乾乾淨淨,但在黑麵包面前它除了口感好一點之外其它各個方面都是弟弟。

黑麵包由於摻有麩糠較多,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有效的預防了各種疾病。

中國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話是多吃五穀雜糧對身體好,蘇軍倒是把它落實的真真切切,這一日三餐,頓頓五穀。並且這一吃就是好幾年,但就是這黑麵包幫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蘇聯的一大功臣。

到現在黑麵包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接受,在保留了最原始的優點之外,它還改良了口感(木屑肯定是不摻了)。當然,口感的改良就意味著營養成分的變化。雖然不能和以前相比,當然這絲毫不影響減肥愛好者對它的喜愛程度。


文玩盤他


如果說一條這樣的黑麵包是10個士兵一天的口糧,你認為是什麼材料製作的還有關係嗎?戰爭年代,能填飽肚子的糧食都受歡迎!

蘇聯軍隊的主食就是黑麵包和餅乾,其中蘇聯特產“黑麵包”就非常具有特色,當然它有專業的名稱,叫“全麥麵包或者麩皮麵包”,製作的材料並不是精麵粉,而是混合了小麥在磨粉過程中被碾下來的皮層、胚芽、糊粉層及少量胚乳等麩皮,說白了就是糧食邊角料製成的,但是這種材料製成的黑麵包遠比精麵粉製成的麵包更加具有營養價值。

蘇軍的黑麵包分為兩種,一種是酵母發酵的,另一種是麵包發酵粉發酵的,一種比較硬另一種比較軟,蘇聯的黑麵包其實抹上面包醬會更加好吃。

肯定有人想知道這種黑麵包的味道如何?

其實這種黑麵包我們亞洲人基本上不會吃,這和飲食習慣有關係,麵包一般都是原味或者甜的,而這種黑麵包不甜反而有點酸,甚至有的黑麵包在烤制時還將入松木屑,這樣會有一股松香味。

這種黑麵包受歡迎的程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高!

首先黑麵包的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單單是和麵、發酵就用了兩天的時間,做好了的麵包坯會放進烤爐,之後拿出來時麵包的底部非常硬,整體外觀是黑色且油亮的,必須切開吃,當然那時候做出來的黑麵包遠不如現在的水平。

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根據歷史記載,這種蘇聯黑麵包挽救了至少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一千萬人的戰鬥力,配方簡單,烤制過程比較複雜。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這種黑麵包的價格相當昂貴,內部價是兩塊手錶才能購買一整條黑麵包,如果是供不應求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蘇軍士兵一天的糧食。

一條麵包是750克,當時有專門的後勤部隊負責生產這種黑麵包,即使如此,依然不能充分補給。

黑麵包的優缺點

既然是麵包,就會有缺點,它的缺點就是天氣熱的時候難以保存,除此之外全是優點。

蘇聯軍隊就曾經在戰爭緊要關頭,用堅硬的黑麵包壘成了一個堡壘,以此抵擋德軍進攻。據說蘇軍士兵有時候再吃飯時會遇到德軍偷襲,他們來不及拿武器就會用手中的黑麵包當成磚頭,這樣還可以砸死德軍。

不僅如此,黑麵包還可以擋住子彈,有蘇軍士兵將黑麵包放在胸口,結果中彈,卻發現是黑麵包救了自己一命。

由此可見,黑麵包在當時的蘇聯還是非常受歡迎的,首先它的味道還可以,其次就是充當乾糧,能夠填飽肚子,這在當時是至關重要的。

即使是近代俄羅斯軍隊的伙食,在食堂裡都還有有這種黑麵包供應,很多士兵依然愛吃,就連一些普通人民的家裡也會製作黑麵包,俄羅斯的婦女幾乎都會製作。


貓眼觀史


蘇軍的黑麵包其實叫黑列巴,俄羅斯的麵包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大,一個是硬。老家那邊,不少俄羅斯風情的東西,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蘇聯的汽水,格瓦斯,相當棒了,雖說和現在的飲料兩回事吧,但是現在依舊回味無窮。但是至於列巴,沒什麼好感,又黑又硬。

其實俄羅斯麵包倒也不是什麼邊角料,就是特定的戰爭環境下,真就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了,只能拿出來那做工和原材料都不咋地的列巴來了,本來的列巴,對於俄羅斯人來說,還不錯,雖說我是不喜歡吧,我更喜歡那種軟軟的,有點奶油味的麵包。

二戰期間,對於蘇軍飲食的印象就是土豆燒牛肉,非常蘇聯的一道菜,以前看過俄羅斯族大媽做過,沒看會。更多的前線蘇軍,就只有那一小塊黑麵包。相比之下,美軍的後勤供給就不錯了,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口糧,還有肉吃,有咖啡喝,居然還有可樂,每人每天一包煙的供給。蘇軍可沒那麼好的命,蘇聯地大物博,但是,蘇軍戰爭年代的伙食真就不咋地。


我們先看麵包,對我們來講,麵包其實就是個零食,無論是最初引進還是現在,依舊改變不了麵包是零食的命運。但事實上歐洲的麵包和我們眼裡的麵包並不一樣,對於歐洲人美洲人來說,麵包是主食,所以,他們對面包的造詣是比我們要深厚的。我們做麵包唯一的一個前提就是好吃,他們做麵包第一個大前提是吃飽肚子。就現在麵包店裡那些麵包,不花個七八十塊,我是 吃不飽肚子,而他們的麵包不同,他們的麵包就是為了讓人吃飽肚子的。

小時候,我爸就和我說,美國人吃麵包的,他們麵包是飯。當時不理解,因為我拿著小賣部的麵包根本就吃不飽。以前上大學時,和室友講全麥麵包,他說吃過,我說你吃的那些,還是改變不了它是零食的地位。直到後來拿到了俄羅斯的麵包,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糙,糙就意味著一樣,這東西能填飽肚子。這就和家裡煮飯一樣,水放多了放少了不一樣,水放多了,吃一碗,和水放少了,吃一碗的感覺完全不同。


戰時俄羅斯的列巴,無非就是普通的列巴里面加點其他的東西填充一下,直接導致列巴更硬。但是更硬,代表的就是更能填飽肚子。其實打仗的時候,不要想什麼營養均衡了,吃飽了才是王道,畢竟,戰場不是你家後花園。

戰時蘇聯,物資緊缺,別說列寧格勒了,就是莫斯科,一樣吃不飽飯。正常做列巴的東西不夠用,只能填充一些其他的東西了。


軍武文齋


二戰時期的黑麵包可是為蘇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果沒有黑麵包,蘇聯的傷亡要比現在大的多,光是被德軍圍城的那段時間,沒有黑麵包,餓死的人會更多。

託網購的福,可以在家裡買到全世界的東西,曾經在網上買過黑列巴和白列巴,一條麵包是500g,據說好的黑麵包切開是不會掉渣的,但是我買的有一點渣,但是卻很溼。



我媽媽形容就是切開感覺好像不太熟,而且吃起來很渣,很散,就像自己蒸的大白饅頭涼掉之後擱了幾天那樣,而且他還又酸又鹹,家裡沒人吃,我只能就著菜吃,講真,是真不太好吃,感覺越練越黏,和饅頭還真不太一樣。

我會買是因為這個是粗糧,可以減肥飽腹,當然,嘗一下俄羅斯著名美食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這味道不太合我胃口。

這種食物出現在德國和蘇聯,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個地方小麥產量,不足以使他們果腹,他們沒辦法將小麥脫皮磨粉,那太浪費了,單純的吃糠口號又不好,更沒有什麼營養,所以乾脆就直接帶皮磨了。



而這種食物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也不那麼容易得到,為什麼呢?

由於一開始蘇聯節節敗退,無奈之下,斯大林選擇了“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即在德軍打過來之前,將所有可能用到的物資全部毀壞,包括房屋也都燒掉了,這也就造成了後來德軍的悲慘境遇。

德國軍隊和當年法國的拿破崙軍隊一樣,都遇到了蘇聯的極寒天氣,物資因為氣溫低而運輸車無法啟動遲遲送不到前線,士兵們吃不飽穿不暖,連個可以擋風雪的房子都沒有,許多人活活凍死在了蘇聯那片土地上。



其實黑麵包做起來還挺麻煩的,需要整整發酵兩天,真正的黑麵包口感還不錯,剛烤出來的時候底部是硬邦邦的,切開之後就比較軟,由於有多種酶,這樣就有助於消化,有的麵包還放了一些香料,味道聞起來很香。

但是打仗的時候沒那麼講就,就是沒有脫皮的小麥磨成粉後,還得加進去一些鋸末用來充當糧食烤麵包。

即使這樣,艱難的時候,很多蘇軍只能通過出賣自己的私人物品來換取麵包吃,包括戒指,手錶,但是換來一條麵包,還要十個人來分做一天的口糧。



現在因為穩定和平的環境 ,所以黑麵包也有更多的品種供我們選擇,有燕麥的,黑胡椒的,還有黑白雙色的,一條500g,平均價格在6塊到7塊左右,價格不貴,想要嚐鮮的可以買一條來試試。


琅琊利劍


可能會有人說,不就是麵包嘛,大列巴嘛,有啥不一樣的。

如果你要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那個時候的黑麵包和現在世面上的黑麵包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那時候的黑麵包長的又長又黑又硬,放在現在估計沒幾個人願意吃它——首先顏值這關就把它卡得死死地。


都聽說過俄羅斯大列巴的名頭,殊不知他的前身就是蘇聯戰時的黑麵包。二戰期間這種黑麵包較之現在的俄羅斯麵包還要硬,吃進嘴裡還會有股發酸的味道,吃不慣的人甚至都以為是過期的食品,吃這種麵包甚至連下嚥都需要藉助水等液體才能完成,但就是這種麵包在二戰期間卻極受歡迎。

戰爭期間除了武器裝備的比拼外,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後勤的供給,在這方面意大利軍隊的伙食最好,因為意大利軍隊不愛參加戰爭,很多戰鬥基本上一開始馬上就投降,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拖德國的後腿,堪稱傳說中的豬隊友。就是因為這點所以很多國家基本上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士兵的伙食相對來說比較好,軍隊中甚至配備專業的廚師為不同的等級服務,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必須要開火做飯。


除此之外伙食最好的就是美軍了,因為是戰爭後期才加入進來,本身國力富裕,所以甚至還有牛肉罐頭,糖果,巧克力甚至口香糖香菸等之類證明的物品供士兵們消遣。

當然最慘的當屬中國,本來口糧不夠多,還被日本劫掠一大部分。過著一天兩頓飯,頓頓小米粥的生活,但好歹也保住了最基本戰力。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也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再看看蘇聯,這一對比差距就立馬顯現了出來,雖然比中國好一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

蘇聯作為人口大國,其實大部分土地不適合耕種,自然在伙食待遇上是沒辦法和人家相比的,你有你的牛肉乾,我有我的黑麵包,不是很好吃,但是很扛餓!

蘇軍就是靠著這種黑麵包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一路挺過來的。 當初德軍屯兵圍攻斯大林格勒的時候,全城實行戰略物品統一分配,每個平民一天只能領到125克的麵包,蘇軍部隊供應的黑麵包,自然是想要填飽戰士們的肚子為準的,他們就是靠著這些黑麵包,讓戰士們保持戰鬥力的,雖然這種麵包的口感不太好,使用的時候,還得切成片,然後用湯或者是水,一起嚥下去。

但就是這麼一點麵包,成功讓蘇聯人民耗到國際支援的到來,熬到了蘇軍大反攻。別小看這125克,在這寒冷的天氣可是救命糧食。畢竟普通糧食可是沒辦法在這種天氣下長久保存的,並且還要考慮到飽腹感這個問題。 黑麵包雖然難吃,但是營養價值高,且飽腹感極高,比較容易消化。到了圍攻列寧格勒的後期,人民和士兵糧食不夠分的時候,乾脆十個士兵吃一條麵包。還有的黑麵包是摻著麩糠,甚至直接摻著木屑做的。

什麼?黑麵包摻著木屑真的能吃嗎?



在饑荒年代,很多餓的失去意識的人都開始吃草根啃樹皮了,更別說區區木屑,況且木屑本身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吃了摻著木屑的黑麵包,飽腹感更強烈一些。

憑藉著黑麵包,蘇聯軍民成功熬了下來並且戰勝了法西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黑麵包充飢能力的強大,黑麵包在俄國有著深刻的歷史情感,以至於後來成為俄國經典國民口糧。

這種麵包在蘇聯戰爭時期成為硬通貨不是沒有原因的,讓我來為大家列舉一下黑麵包的優點。

第一點,就是上文中我所提到過的具有極強的飽腹感,黑麵包是用黑麥麵粉製作,包含有大量纖維和少量脂肪。黑麥麵包最大的特點是消化較慢,飽腹感很強。

大家同樣吃一塊麵包,吃黑麵包的人可能遲幾個小時才會感到肚餓,作為軍糧來說,黑麵包是非常適合的。畢竟,軍人需要這種消化較慢,能夠均勻提供熱量的食物,無疑黑麵包就是最合適的物資了。

並且,這種麵包是個減肥利器,不過在戰爭中這倒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畢竟生命都無法保障了,誰還會在乎體重的問題。

第二點,就是方便運輸,保存時間久。普通的白麵包一旦做完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它吃完,否則很容易就會變質,很明顯這不符合軍用糧食的條件,因為一旦作戰開啟,有的時候糧食供給不到位,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堅持。

這個時候的食物保質期就顯的尤其重要,而黑麵包就是為此而生。唯一的缺點就是難吃。

第三點就是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在二戰期間因為物資的緊缺,很多身體上的維生素得不到補充的話就會患上各種怪病。別看白麵包乾乾淨淨,但在黑麵包面前它除了口感好一點之外其它各個方面都是弟弟。

黑麵包由於摻有麩糠較多,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有效的預防了各種疾病。

中國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話是多吃五穀雜糧對身體好,蘇軍倒是把它落實的真真切切,這一日三餐,頓頓五穀。並且這一吃就是好幾年,但就是這黑麵包幫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蘇聯的一大功臣。

到現在黑麵包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接受,在保留了最原始的優點之外,它還改良了口感(木屑肯定是不摻了)。當然,口感的改良就意味著營養成分的變化。雖然不能和以前相比,當然這絲毫不影響減肥愛好者對它的喜愛程度。


歷來現實


哈爾濱“秋林公司”的俄式列巴,是目前國內大規模生產的、最接近俄式口味兒的食物,因為它本來就是俄裔到了哈爾濱之後採用俄羅斯傳統工藝製做的美食,但是這種美食需要您吃至少四五個之後才能適應它的味道!由於是傳統工藝它使用“老麵肥”當發酵劑,小麥粉當中還略加一點燕麥或者蕎麥...等其它麥種(摻量很少)混合後製成坯料發酵十幾個小時以上,再進入到木碳爐當中烘烤...那麼,它到底是啥味道呢?總體來說酵母菌發酵的味道比較濃烈(對腸胃好處很大)、口味略酸略鹹,甚至略有些發苦,但是習慣這個味道之後會喜歡上它...但這種麵包叫“白列巴”,大概相當於我們中國的饅頭,相比較之下“黑列巴”就是窩頭。


俄羅斯“黑列巴”,也就是俄國的“窩頭”!現在營養學家說它健康、營養、膳食纖維多...甚至可以“刮油”減肥,建議多吃...那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說是天天大魚大肉也差不多,都是逢年過節胖三斤那夥人,但是它畢竟是“窩頭”!連續吃上一個月再看看?保證見到肘子能吃上一整個,減肥計劃泡湯。

還不用說俄羅斯,即便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祖輩的食物當中都沒有多少細糧,天天吃窩頭!夢想著天天吃大米白麵...俄羅斯也是一樣,誰不想天天吃“白列巴”?可問題是小麥產量很低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老百姓收穫的小麥不夠全家人吃,只能是小麥不脫殼、不脫麥麩,整麥磨粉...但這也不夠吃,還需要加上一些:黑麥、燕麥...等雜糧(按照我們的理解就是“雜合面”),一起磨粉後烘烤成麵包,也就是“黑列巴”,就這種東西俄國人成年累月的吃,就和我們祖輩盼著逢年過節吃幾頓“白列巴”的心情一樣!

窮人苦中作樂,還把俄羅斯的“窩頭”也分成了等級或者品牌效應,據說最好吃的“黑列巴”是“博羅季諾黑列巴”(現在也是俄羅斯第一面包,但製做工藝和用料遠比當年強百倍)據說是1812年拿破崙皇帝率領大軍入侵俄羅斯時,在莫斯科西郊的博羅季諾村與俄軍交戰,博羅季諾修道院的修女們(洋庵洋尼姑)把“法香籽”(歐芹)加入到“雜合面”裡烘烤出一種味道特別的黑麵包(正宗的“法棍麵包”裡也加法香籽),深受俄軍戰士的一致好評...由此“博羅季諾黑列巴”一舉成名。
列寧格勒保衛戰中蘇聯百姓每天僅供應125克黑列巴!還得平票供應,圖片裡那張紙就是麵包票,每天都要去食品發放點領取...125克是什麼概念?就是三兩都不到,而且這種黑麵包裡面摻了15~25%鋸末子,甚至是某種礦石粉!其目的是不易消化,讓“黑麵包”多在腸胃裡停留一段時間,有脹腹感不至於一會就餓了,但是這種東西不但配給量極少,還根本沒有營養,在872天的被圍困時間裡,列寧格勒軍民餓死的人數有幾十萬之多!

有人說蘇軍進入到德國境內出現一些軍紀敗壞的事情,這事兒也好理解,這根本就是國恨家仇,怎麼可能讓普通士兵忘卻這些?不去實施報復?
美國援助給蘇聯的“斯帕姆午餐肉”上面的商標已經印製成了俄文。

實際不單單是列寧格勒,德國入侵蘇聯的2個月的時間烏克蘭就被德軍佔領,而蘇聯失去了“糧倉”!並且青年男女都報名參戰了,農場也沒人種地...出現全國性的糧食緊張狀況,特別是高蛋白、高脂肪類副食,戰士在前線打仗每天都吃“黑列巴”沒有營養哪來的體力?為了消滅共同的敵人德國(至於戰後敵對是另外一回事兒)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緊急提供食物,除了“斯帕姆午餐肉”外,肥豬肉罐頭更受到蘇軍戰士的歡迎。


美國罐頭生產企業的女工正在分割豬肉。




豬肉分割完成後需要調味和醃製,然後才能罐裝蒸熟。
流水線作業,將醃製完的豬肉分裝
罐內還要稱重 ,然後進大型蒸鍋成熟,冷卻!成品裝箱打包運往蘇聯。

罐頭裡的內容就是圖片裡的這樣,用香葉、黑胡椒、鹽...調味,勺子裡白色膏狀物體就是凝結的豬油,蘇聯地處寒帶地區在這裡生活需要吃大量的高脂肪食物禦寒,美國人也知道蘇聯人的生活習慣,所以大量的生產肥豬肉罐頭支援蘇聯。

美國的食品援助確實是幫了蘇聯的大忙,最起碼前線的戰士在吃黑列巴之時也能吃上幾塊肥肉可以補充很大的能量。
麵包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基本上都是圖片裡的“高級甜點”,最差也是早餐切片的“吐司麵包”,而蘇聯人吃的黑列巴與這大相徑庭!根本就是口感粗礫、味道不佳、難以下嚥的東西,由於小麥產量低、播種面積小不是大多數人都能吃到白麵的,底層人民只能是想方設法的加一些其它雜糧填飽肚子罷了,不吃這還能吃啥?根本就是食物短缺的問題,咋沒聽說過:加拿大黑麵包、美國黑麵包、澳大利亞黑麵包...?因為這些國家都是糧食生產大國,不缺乏小麥這種基礎糧食。

無獨有偶,德國也有黑麵包,與俄羅斯黑麵包幾乎一樣,德國沒工業化之前普通百姓也吃這東西,當進入到工業化之後老百姓的口味也提高了,想在吃黑麵包時抹上蜂蜜改善口味(甜味兒會帶來幸福感),但德國出產不了多少蜂蜜,後來德國人發明了“人造蜂蜜”,也就是用蔗糖(德國也沒甘蔗,只能甜菜製取)果糖加一點葡萄糖經過稠化後的一種替代食品。


皇家橡樹1972


說到蘇聯的黑麵包,或許可以說其和伏特加一樣出名吧。這個可以說是蘇聯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食物。


戰爭時期黑麵包

蘇聯在歷史上的二戰時期,他們面對著來自德國的進攻其實過得十分的艱難,無論是士兵還是普通人家,而且由於蘇聯本身就容易面對著來自糧食上面的問題,在戰爭時期,這種狀況也就更加的明顯了。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果脯也是成為了一個不能面對的問題了,幾乎所有的可以吃的東西都不會浪費,而黑麵包的產生也是與這個有關。而且黑麵包的誕生其實是在德國,因為他們對食物的依賴更加的嚴重,蘇聯也是後來應時事而變化的。



黑麵包是用食品的邊角料做出來的,其中還會添加一些其他的東西。這對於食物匱乏的蘇聯來說,無疑增加了糧食的利用率,而在那個許多人都吃不飽飯年代,黑麵包也是一個很好的依靠。

裹腹

其實要說黑麵包,真的不好吃,或許就和一些人對豆汁兒的看法一樣,當然,如果要是經常吃,或者習慣了,也許也就是別有一番滋味,但是不得不說,黑麵包的裹腹感真的很明顯,也就是俗話說的管飽。



在戰爭的時候,黑麵包裡還會加上一些木屑之類的東西,其味道想必更加的獨特,但是依舊很多人夢寐以求,那是為什麼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聽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當年,因為國際上的一些原因,還有我們自己的問題,那一次災害實在是讓人難以忘記,想想,即使是樹皮,那都得搶著才能搞得到,更別說黑麵包了。

還有歷史上的易子相食的故事。餓極了的時候,真的是什麼都可能發生,有黑麵包吃,真的可以說是十分幸福的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