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傳奇,周口“磨盤大山”比神話還神奇

磨盤山來歷的故事

王明見

在昔日的周家口以及《三俠五義》中都曾流傳著一個評書段子,內容如下:“話說河南省周家口有座‘磨盤大山’,山上有座‘普濟寺’,寺中有個惡僧,常向香客索要財禮。山下有兩條大河經過,河內有一水賊名叫化德亮,水性極好,可潛入水中一個小時,能在游泳中喝酒,一夜可往返於兩條大河數次。他霸居河口向過往行人要買路錢財,嚇得行人不敢從那經過……

很多外地人不明真相,來到周家口往往想去登登磨盤大山,看看普濟寺,打聽打聽“惡僧”“水賊”的趣聞軼事。經過一番探尋方才大呼上當。原來所謂的“磨盤大山”只是由磨盤堆砌的貨運碼頭,“惡僧”索財不過是住持僧人接受香客自願施捨的香油錢,“水賊”化德亮是潁河上的擺渡人,水性確實極好,所謂“買路財”可想而知,不過是船資罷了。但普濟寺確實是一座寺院,而且還曾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寺院,這是唯一不會讓慕名遊覽者失望的地方。至於磨盤山和普濟寺的由來,還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

前面說到的所謂磨盤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貨運碼頭,它的來歷要追溯到200年前。昔日,周口水系曾是個“十”字形河道。新街的前身是一條與賈魯河相通的河道,年久淤塞,乾旱時無水,汛期到來時,又會淹沒大片良田,同時使商水、項城、沈丘等縣受災。直到18世紀初,一位趙提督將決口加固,重新翻修河堤後,才使當地百姓擺脫水患的困擾。

河南民間傳奇,周口“磨盤大山”比神話還神奇

據清《商水縣誌》記載:趙提督名叫趙龍章,字石泉,原籍商水縣城關北趙莊,自小便學文習武,長得身材魁梧,且有膽有識。清嘉慶五年(1800)科武舉,任四川省順慶縣遊擊總領,因緝獲匪首、保衛國防屢建奇功,升任兩廣督標和臺灣提督,嘉慶皇帝賜封為趙大帥,降旨在商水縣城關北街路東為趙龍章營建帥府一座。

河南民間傳奇,周口“磨盤大山”比神話還神奇

趙提督在臺灣任職期間,仍然心繫家鄉百姓,決心重修新街北側經常決口的那段河堤,徹底杜絕水患,為周家口、商水、項城和沈丘等縣的鄉親做件好事。他讓人先用松柏樹作木樁,打入沿岸地下,加固地基,又利用河灘遺棄的石磙作基礎,用青磚砌河堤,用石磨砌成碼頭臺階,建成了一座堅固別緻的新碼頭。為了防範土匪從水路進攻周家口,又在碼頭上築起一個寨門,寨門上方建起兩間供保衛人員居住、守衛的門樓,面朝東方的門樓上雕刻“普濟門”(因附近有座“普濟寺”而得名)三個大字。這個碼頭與河堤修好後,近300年來遇到的洪水再大也沒決過口,附近百姓感恩不盡。

高高的普濟門”下是磨盤砌的臺階,從遠處眺望像個小山一樣,當地百姓便形象地稱它為“磨盤山”,代代相傳至今。

河南民間傳奇,周口“磨盤大山”比神話還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