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行業能取代房地產行業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地位?

熊小廣1


取代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的行業,未來必定是科技。

之所以,房地產會成為過去三十年來最重要的經濟支柱行業,是因為城鎮化和中國的過去三十年人口紅利,而之所以未來支柱產業必然是科技行業,這不僅僅是國家和每個經濟體到了這個經歷體量之後,對應的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老齡化的必然到來,人口增速持續銳減,經濟增速持續銳減的背景下,勞動人口數不足和就業崗位不足雙重因素制約,必須向科技要生產力和生產效率。

而從日本韓國臺灣來看,曾經的房地產也是主要和最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而如今的日本臺灣房地產已經不是支柱產業,韓國的科技已經成為韓國的主要國際經濟競爭實力的代言人。從東南亞的這幾個典型的東亞風格國家來看,除了政治形態不同以外,日本韓國臺灣三者,非常可能是未來的中國的雛形。

而從日本和韓國來看,在科技時代裡,顯然韓國對比日本的科技發展和領先優勢對比,韓國的後勁和發展比日本的科技企業更具活力和競爭力,尤其是在芯片,顯示屏,5g率先全球商用等角度去看,韓國科技更具進取心。

而僅僅從人口紅利角度去看,未來我國的房地產失去支柱產業地位,也只是時間問題,對比這點,則日本最具借鑑意義,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後,房價泡沫破裂,進入了失去的三十年,經濟增速停滯不前,人口出生率持續下滑,人口老齡化結構逐漸惡化。

而我國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人口基數優勢,這點又是韓日所無法比擬的,在2000年前後的高校擴招中奠定了中國必然進入由人口紅利向工程師紅利的轉變,這也決定了未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以組裝製造業和一般加工貿易轉向技術和機電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結構。打一個簡單的比方,過去三十年,是以萬科為首的房地產時代,即所謂的人口紅利驅動和城鎮化驅動增長,而未來是以比亞迪為首的工程師紅利驅動和中國自主技術主導的面向世界的產品和品牌的競爭時代(比亞迪僅做案例舉例,不代表個股推薦和本人看好)。我記得,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的08年,本來巴菲特按照行程計劃要去比亞迪車間參觀,在半途王傳福回答巴菲特的問題,你們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王答到,是2.5萬名工程師,於是,巴菲特終止了去車間參觀的計劃直接投資比亞迪20億美元(具體數值可能有誤,記不清了)。

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了工程師紅利的趨勢和價值的確定性和巨大性。

因此,未來的中國,必然,遲早,要走向工程師紅利時代,也就是科技時代。以5g為例,我國在2-4g通信時代,基本落後於世界通信時代幾年以前時間,而進入5g和電動車時代,是為數不多的和世界最先進技術同步或者部分領先於世界最先進技術的產業,這些產業就代表了未來中國科技產業的崛起的趨勢不可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