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我和我先生都是屬於比較悲觀的人,但我們希望孩子能成為樂觀的人,可能嗎?該怎樣做?

怡悅心理


從您的描述中能夠感覺到,您對孩子的未來還是非常關注的,能夠意識到這點是改變的第一步,您和先生應該都屬於不喜歡喧鬧的人,而且社交圈子比較窄,再加上兩個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如果都是悲觀主義的人,那多少都會相互影響,確實不好改變。

但是既然想到想讓孩子未來成為樂觀的人,那就一定是意識到悲觀的性格給生活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那我家先生其實相對也是比較悲觀一點,所以我對你說的也有很多共情的體會,那我說說我的一些做法:

1、不要貼標籤,做好心理暗示

首先,悲觀的人想問題的時候都會先想到最壞的結果,而且會影響心情,容易低落,可能也會隨時的意識到自己做事悲觀,打擊自信心。所以這個時候家人和朋友們儘量不要給他貼標籤,因為心裡暗示的作用還是非常強大,當你總和一個人說你怎麼這麼悲觀,他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當你經常鼓勵一個人,引導他正面積極的去看待問題,或是疏導指引思路的時候,對方的觀念會被一點點帶動。

2、擴大圈子,近朱者赤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夫妻兩個都是悲觀的人,那就一定要想辦法擴大交際圈,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或是業餘愛好,來去尋找更多積極樂觀的人,多和他們交流心得,不斷影響自己。

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在你們沒改變之前,儘量的讓他更多的時間去和積極樂觀的人在一起,比方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朝氣蓬勃,還有一些比較不錯興趣班,尋找到一些志趣相投,有思想且性格非常好的家長組成圈子,一起學習進步。

3、接觸大自然,加強運動

悲觀的人往往不太能瘋玩,情緒釋放不夠,壓力都會積壓在心中,所以建議我們可以多一些體育活動,爬山、打球、游泳、跳舞、跑步健身等都是可以的。大自然中獨有的能量場可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氣息,正向能量的獲取可以吸收在體內,心情也會大好,面對廣闊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視野和胸懷都會有提升。而且在體育運動中,除了鍛鍊體能以外,還能刺激身體分泌多巴胺,有更多的快樂激素抑制其他壓力激素生成。



孩子的性格多少會受到家庭的影響,但是也不是絕對的,通過以上的方法可以先試著改變自己,然後不斷的影響孩子,再好的老師都不如家庭教育深刻。所以改變孩子的前提是一定要先改變自己,祝您和先生都能夠突破自己,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寶寶


軒仔媽咪Anna


日常多聞“樂觀”之人,少見“悲觀”自詡!二位是“難得糊塗”,非真“悲觀”吧?

也許思想保守了些?腳步放慢了些?對人對事謹慎了些?這些是“你”嗎?若是,這也非“悲觀”!

思想性格各有幹秋,本不存好壞之別。腳步快慢本就存自然之別。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古來有之,何須劃入“悲觀”之列?

你倆本可以就這樣長長久久,復有他求?為兒計,也不必刻意改之!若“悲觀”之人依然有嚮往“樂觀”之意、依然用自己的“愛”圍繞著他,讓兒如何“悲觀”?

雖育兒不易,但做最好的自己,言傳身教足矣!



留下生命的空白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人都有喜怒哀樂,正常人都具備這些,同樣人分理性和感性,所謂感性就是從個人的主義開始進行,,憑著自己的感覺上劃分事情,大多分為給人開啟來不靠譜,理性就不同了,經過縝密的思維考慮過事情的因果關係,這樣的性格成事機率高於感性,

在分析你和你先生為何悲觀!其實不然並不是因為你的外貌和家庭因素造成,最主要是心態,一個心態樂觀主義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帶著光芒!

我曾經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感覺有點喜歡我,但是她總是說我大鵬啊,你的單眼皮不好看,我曾經一度真的在懷疑,難道單眼皮就有錯嗎,後來我不時看一些醫療文章,其實單眼皮還是不錯,主要是搭我的臉型!其實這些都不是影響我悲觀的原因,主要是心態,一個人說,2個人提就會覺得真是那麼回事,屬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你身邊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造成你是什麼樣的,除非你是自律能力非常強不受他人的話題干擾、

你們悲觀無非就2點:外貌和家庭條件不寬裕,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這些都不是影響悲觀的根本原因,心態!心態!心態!

為此,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給小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一個有目標的人是很偉大的即使是目標失敗了,只要堅持內心的目標不死,日復一日終會有人發現因你堅持而感動,

該怎樣做?這個話題就要從你們從內心出發,好比和他們舉例某個企業家,就是因為心態悲觀造成這樣的局面,反之舉例論證一些成功人士都是從各個方面比較弱通過學習奮鬥拼搏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一定要給孩子有一種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心態,,有句文言文來形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用事物的好壞而感到高興、不要以為自己的不足感到樂觀,

總所周之,改善自己悲觀的性格,樹立強大自信,不要讓孩子性格孤僻,找到存在,多和孩子思想上的交流,條件可以看勵志的故事書和電影,孩子是未來,不能讓孩子的生命有黑暗的角落, 三歲定八十,從現在做起,勵志,目標,心態,就是當下要擺正的!世界很美好,讓世界充滿正能量,加油!

以上僅個人參考!謝謝



大鵬先生論


性格其實有一部分天生的因素,但是大部分還是後天的培養結果。而父母對待事情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會影響孩子的。父母作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順位的引路人,言傳身教不可避免。

讓孩子樂觀的基本原則在於父母對於事情發生原因的解釋方法,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跟孩子解釋事情的緣由,孩子就習得什麼樣的態度。也就是說,孩子就像海綿,他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說話的方式,孩子逐漸就會從父母的“解釋風格”裡面學會樂觀了。

你認識到自己和丈夫對待事情其實是悲觀居多,那麼父母首先要學會修正自己的悲觀想法,學會與悲觀的思維做鬥爭,也就是自我反駁,從而進一步教授或者輔導孩子面對這一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雙向成長的過程。

可以推薦一本書給你,塞林格曼的《教出樂觀的孩子》。裡面的有許多例子,我們可以從中對照自己的行為中都出現了哪些問題,書中也都有系統性的方法進行講解和指導。

另外,即使我們父母自己很難改變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處事態度,或者說短期內很難改變,我們可以利用繪本。繪本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東西,用孩子容易接受又生動的方式,教導了孩子,也便於孩子效仿。

達爾文說過,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積極樂觀,面對困難也能夠堅持不懈,不被打倒,這都是為人父母最珍貴、最誠摯的祝福。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能夠花心思去尋找培養孩子的方法,說明你們真的很愛孩子,其實就是孩子最珍貴的東西了,有愛陪伴的孩子一定會幸福快樂的,所以不必焦慮。

在育兒的路上,欲與你共勉。





大年小米西遊記


父母的觀念其實就像是孩子成長的土壤,要是想種子能夠成長的健壯,土壤的土質就需要加以改變。我想這個比喻也許是可以比較淺顯的說明了問題的。其實就是父母要是想讓孩子變成積極樂觀,那麼你必須讓孩子能夠接觸到積極樂觀的環境,而父母成長為積極樂觀的人就是必要的。如果父母整天對生活悲觀失望,沒有突破生活的藩籬,孩子自然就很難變得樂觀。如果父母不成長,卻讓孩子成長,就像是自己不想幹卻讓別人去幹的那樣可笑。

那麼如果要讓孩子樂觀起來是不是沒有辦法了呢?其實辦法還是有的。一個人樂不樂觀除了他的自身的環境外,個體的氣質類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同時環境的多樣化,也是個體獲得不同方式的一個有效途徑。下面從幾個點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第一,父母要願意要改變。我以前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消極的人,因為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我的父親是一個比較喜歡什麼事都向壞方向思考的人,於是我們也常常想問題向壞的方面想。但是後來我慢慢長大,自己的能力也增長了,做事情看到了自己的逐漸進步,於是對能夠做好的事充滿了信心。當我能夠看到自己的長處,我就不在那麼否定自己了。一個人如果看問題能夠從兩面去看,把自己的可控內的事情做好,你就會遠離悲觀和失望。

第二,給孩子創造積極樂觀的環境。人最終都要死,我們的生命走向一樣的。有的人選擇了陽光的活著,有的人選擇負性的評判,消極的活著。生命是有限的,到有限的生命卻讓我們可以體驗許多美好愉快樂。父母如果沒有找到積極積極的生活態度,說明他們對生活是有些許多焦慮不安的。這種焦慮和不安會給家庭的氛圍帶來巨大的影響。父母其實是一個家庭的指揮的棒,所以他們必須要把自己的生活態度從自己的侷限中突破出來。就像我的父親,雖然早年他受到嚴重的創傷形成他看問題多種消極面看,但是他仍然可以有積極的方式。我後來雖也有消極面,但是我也能看到積極樂觀的方面。父母是孩子的領頭羊,領好頭,就是給到孩子希望。

第三,孩子接觸的人要廣泛。一個孩子如果接觸到的只是家庭的消極面,沒有接觸外界的經驗,沒有與積極陽光的人交往過,那他是很難有新的方式應對生活的。孩子應該在2歲以後多和同伴接觸,這樣她在與外界的交往中,增加自己的能力。父母這時可以用鼓勵的態度幫助孩子。自己消極,意識到後,積極反思自己,同時再帶領孩子時從積極面去實踐自己的成長。所以有時候說孩子是父母的拯救者,這話是真實的。父母養孩子廣泛,父母留就先廣泛。

總之,要孩子積極樂觀,父母就要做到樂觀。要孩子樂觀,需要給孩子看到周邊人的樂觀態度。


阿籮心理


每個人對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我們只能提供你一種思路僅供參考;

我認為理論是可以做到的;

為什麼?

就像簡單的例子,我的爸爸很窮,我能翻身嗎? 答:能,但是比較難。

如果這樣理解,那麼答案就比較容易理解一些,既要看到成功的一面,也要看到困難的一面,做到事實求是。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從技術上突破呢?

一、知道我是誰,我需要什麼;

首先知道自己悲觀(既自己的缺點),我要培養出一個樂觀的人,這就是需要達到的目標;

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就像兩個人在爭吵,每個人都感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也就是為什麼會傳銷存在的原因,對方都認為是在幫對方 ;


二、培養樂觀,需要什麼條件;

條件很重要,家庭雖然是一個人成長的必要條件,但是後期還有決定的外界因素,走的路多不多,看到的東西夠不夠,有時候見的多了,就明白如何做了。


三、我為什麼悲觀;

發現問題的所在,以免再掉坑;每個個性的養成,可能就是原生的家庭所決定的,而決定的這些因素,我們有些容易發現,有些很難發現,只有真正發現自己出了問題,找原因的時候才能找到。


但是看似簡單的問題,可能真正的答案並不是那個解一樣。譬如我們一直在講非洲落後,聯合國每年都會投入了資金和人力,但是並沒有想像的進步那麼快?

為什麼,可能我們的答案錯了,雖然看起來對了。


創業小妖怪


1、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是可能的也是必然,遺傳因素,主觀能動性,教育因素,外部環境都可以塑造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把握好孩子的成長規律,差異性,不平衡性,慢慢的引導他成為一個樂觀的人。

2、首先我們要清楚孩子是一個發展的人,他的身心發展是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的,是一個發展過程中的人。他也是一個獨特的人,是一個完整的人,他的身心發展具有獨特性,跟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他還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不以我們的客觀意願而改變的存在。因此我們要影響他的發展,應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根據他的身心發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方法。生命自有節奏,家長在人生路上做的就是陪孩子慢慢走,慢慢的看,與他一起分享這個世界的精彩。

3、就像龍應臺女士說的那樣:“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父母的人生態度能映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的成為也能映射到父母的情感上。我們想讓孩子做一個樂觀的人,那麼我們首先就應該成為一個樂觀的父母吧?

4、我們常說,誰家的兒子和他爸爸一樣大大咧咧,誰家的女兒和她媽媽一樣會過日子,為什麼除了基因上的相似,性格上也會和父母如此的相像呢?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深受影響,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父母的行為會長久的映射到孩子身上,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看到的大。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我們首先還是改變自己,讓孩子看到父母身上的樂觀,潛移默化,孩子怎能不成為一個樂觀的呢?5、孩子,你慢點走,長長的路,慢慢的走,長長的人生!





小南瓜美食


首先,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的氣氛,從父母的性格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性格決定著命運,一個開朗樂觀的人,人生是不會太差的,因為凡事能樂觀能看開,將滯運也看成是好的,做事以正能量去看,做人就開心,所謂相由心生,樂視笑的相也醜不到那裡去,自帶一種好的磁場。 而悲觀的人反之想太多,憂心過度心事重重,彷彿有著陰影籠罩著自己似的。想要孩子能樂觀,就先改變自己與丈夫的性格,回想一下自己因為悲觀而錯過人生的那一些,想孩子走自己的路嗎? 如果不想就要以身作則先改變自己,因為父母就是孩子行走的教科書!



v繁星滿天v


可能,前提是孩子的父母必須改變。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樂觀對待人和事。以正確的思想和意識來影響和帶動孩子,使其能夠成為樂觀的人、積極向上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他呱呱墜地那天起,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就在深刻的影響著孩子,他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它是在父母言傳身教中長大,受父母的影響最多,中國有句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講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你首先做到優秀。新東方總裁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佔比超過60%,學校教育佔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可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愛孩子,就要他健康的成長,不僅是身體健康,精神也要健康。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是家長首先要做到的,那個網友知道自己和愛人是悲觀的人,就應該解決自身的這種消極這情緒,多吸收正能量的東西,接觸正能量的人,正能量的事,努力改變自己,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建議讓心理醫生幫助一下。


春雨未央vlog生活寫實


  聽了清風老師這幾條建議,有利於你培養一個樂觀向上的孩子!

一、友誼的小船那是樂觀的源泉

  一個樂觀向上的孩子必然有一項顯著的特徵那就是朋友圈特別廣,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與人相處融洽!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給孩子創造條件與其他孩子建立人際關係,最理想的狀態便是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小孩兒調皮,所以有的父母都是反對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擔心自己的孩子學壞,漸漸地孩子倒是沒學壞卻處於一種孤立的世界中,不知道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學會怎麼與人相處,善於交際這項技能是樂觀者必備的!



二、幸福的家庭是健康心裡的基石

  據世界兒童發展協會調查研究那些悲觀,消極的人,發現其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這類人的家庭其實並不怎麼幸福。父母吵架,家庭成員關係緊張,貧困,離異等等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消極得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會樂觀向上呢?所以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吧,這樣孩子的心理肯定會健康一些。


三、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為孩子提供各種活動和多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必要的引導,以培養其愛好。如果孩子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自然會投入其中。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沒用,找不到與別人的共同愛好,很難融入別人的朋友圈!

  這裡清風老師建議培養孩子的愛好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例如在運動方面,籃球,足球等大眾的運動項目。喜歡這些並擅長這些的人,有幾個是內向消極的?


四、讓孩子學會調節梳理自己的情緒

  小溪河道被堵住,淤積在一起,長期將會形成堰塞湖,形成禍患。情緒也是一樣,一旦消極的情緒堆積太多不知道如何梳理,這也就是抑鬱症患者的源頭之一。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梳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教會調節心理的一些方法。當孩子陷入痛苦或憂慮之中時,父母應當幫助他們找到擺脫的方法,如採取聽音樂、閱讀、騎自行車或與朋友交談等方法,讓孩子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儘快恢復愉快的心情。

我是清風老師,關注我吧,一起探討更多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