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等待—致《云水谣》

在诗意流淌的画面里,在让人落泪的情节里,在漫长的等待里,在薛子路、王碧云的坚持和守候中,《云水谣》如一篇低回百转凄迷唯美的抒情散文,细细地为我们道来,那个时代的爱情如空谷的幽兰,绝美风流而又寂寞彻骨,把我们的心牵扯得生疼。

这部影片以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慢慢展开,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家庭教师陈秋水与王碧云相恋,并私订终身,但因局势所逼不得不分离,后秋水与另一女子结合,两人在青藏高原因雪崩双双丧生。这个故事包含着等待与被等待,守候与被守候,爱与被爱,有着浓浓的感伤意味,镜头在台湾–朝鲜战场–西安–西藏几个地方不断切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穿越岁月的爱情。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台湾,在陈秋水与王碧云相遇的那一刹那,便如一个轻盈朦胧的梦,罩上了一层薄薄的凄凉,宁静却又迷离。陈秋水是雨萌的英文老师,偶然遇上了一身素衣的碧云,白色的学生装,清纯可人,楼梯口,两人默默相望,不需要什么言语,情思便在阳光中静静流转,接下来就是一个慢镜头,碧云侧身而过,五月的阳光洒在陈秋水的身上,秋水唇角浅浅的笑容。情愫如阳光静静地住进了二人的心里,故事由此展开。

镜头在不断的切换,不同的画面,传达出不同的情感韵味,光线、色彩、声音共同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台湾街景,镜头流连于台北的大街小巷,将当地的风俗展现得淋漓尽致,怀旧气息浓郁,而闽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村镇的唯美连贯的无声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年轻人之间温馨唯美的爱情。我们从这样的画面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然而冷夜别离的场景,给我们的感受又不同,寒夜,冷雨,将男女主角的别离地定在这样一个场景里,浓郁的离愁便如冷冷的雨淋湿了观众的心,基调是凄婉而哀伤的。镜头转至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再转至阳光灿烂的青藏高原,故事随着镜头的转换不断地发展,画面也在不断地变换,而不变的依然是纯洁如雪的爱情。

爱情是《云水谣》的主题,《云水谣》中几个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让我们不得不感动和深思。王碧云寂寞的等待,让人黯然神伤,为了一份纯洁如处子般的恋情,为了一个承诺,那些美丽的期待被她无限期延长,她的等待在秋水离开后犹如一首婉约的小令,诗韵绵长,忧伤却在不经意间溢了出来。那些动人的情节,成了碧云唯一的寄托,在黄昏,在冷夜,静静地温习,一遍又一遍。锦瑟华年空与度,一年又一年,锦瑟华年悄悄流逝,当她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心上人以已婚的身份殉难的消息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梦想终成泡影,无声沉默的她终于在知道心上人殉难后大放悲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年老的碧云在网络上见到秋水之子昆仑时,看着那似曾相识的眉眼,一切仿佛在昨日。她在电脑前伤心地哭泣,从少女时期的盈盈粉泪到满头银发的嚎啕之泪,又有谁了解在这些眼泪里包含的是数十载的哀怨和相思呢?老年的碧云,守着一幅雪山图,那是她心上人埋葬的地方,从她迷离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爱等待一生而无悔的灵魂,我们心灵的城堡便无声地陷落。

如果说碧云对爱情选择了默默地等待,那么金娣则选择了敢爱敢恨,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义无反顾。秋水在朝鲜战场上偶遇王金娣,当受伤的金娣在病床上不住的哭泣时,秋水拍了金娣一下,与其说秋水拍了金娣一巴掌,不如说那是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女孩的宠爱,轻轻柔柔,有着无限的怜惜。这一巴掌便如蒲公英的种子在金娣的心野种下了无尽的期待,为了爱,金娣甘愿做一个替身,从朝鲜追到西安再追到气候恶劣的西藏,她永不放弃。知道秋水放不下碧云,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碧云,无条件的宽容秋水的一切,那是在别人的影子里,谱出另一段如冰雪莲般美丽的爱情挽歌,最后与爱人一起葬身在白雪皑皑的高原,这样的痴情不得不让我们动容。

如果说碧云的等待让我们黯然神伤,那么薛子路的等待则让我们深深的同情。他的红玫瑰陪伴了碧云的一生,怎奈一番痴情空付佳人?他一年又一年苦苦的相守,等了一生,也等不到最爱的人,这种朴素的爱情怎不让我们深深地叹息呢?

《云水谣》中对爱的等待让我们想到了席慕容的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着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请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而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种无悔的等待,本就是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读来让人怅惘。

《云水谣》是一曲爱的挽歌,当我们看到最后一个画面时,苍鹰越过苍山云海,影片从那种哀怨缠绵的儿女情长的小我升华到家国情怀的大我中来,西藏巍峨的雪山,湛蓝的天空和海水,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影片就此结束。然而这一曲爱与美的挽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敲打着浮华尘世中一个人的心灵,拭尽心空的浮云,我们看到了尘世间的真、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