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裡,無數曾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普通人挺身而出,令人心生敬意。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尊重,所有的付出都應當珍惜,所有的勇者都值得尊崇。3月5日,民政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啟動“攜手同心助戰疫——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湖北省養老機構工作者關愛保障行動”,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勇者提供關愛保障。

今天我們聚焦了一線戰“疫”的志願者們,來一起聽聽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的經歷體驗。


風雨兼程的武漢“擺渡人”

本報記者 張燕

“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衝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實在不算什麼。”武漢志願者鄧志強這樣說。

52歲的鄧志強是寶武集團武鋼有限鍊鐵廠八號高爐的職工,除夕那天,他報名加入青山區志願者隊伍,成為保障武漢城市基本運轉的“擺渡人”。鄧志強最常做的服務,就是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他加入了兩個“青山區志願者醫護人員群”,醫護人員有接送需求,只要把時間地點往群裡一發,很快就會有志願者“接單”。

醫護人員上下班時間不固定,鄧志強的作息時間也隨之調整,“早上六七點起床,忙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有時一天只睡4個小時。”但在鄧志強看來,這並不算辛苦,醫護人員才是最苦最累的,“醫護人員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沒有他們戰鬥在一線,就沒有抗‘疫’的成功!”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一天凌晨3點,鄧志強送武漢總醫院一個年輕的護士回家,姑娘小心翼翼地拉開車門:“辛苦您了,師傅。我下車後您一定要記得整車通風消毒。”姑娘瘦弱的身形、疲憊的聲音,讓鄧志強忍不住鼻頭一酸:“現在什麼也莫想,就在車上眯一小覺,保證把你安全送回家。” 可護士上車後仍用手機不停地聯繫工作,30公里的車程,竟沒顧上閉一會兒眼! 鄧志強除了心疼,唯有感動,更加努力地服務好醫護人員。風雪交加的夜晚,氣溫低至零攝氏度,可為了保持通風,必須打開駕駛室車窗和右後側車窗,看著醫護人員凍得瑟瑟發抖卻依舊緊緊地貼著敞開的車窗坐,鄧志強只能把車裡的暖氣調高一些,再高一些!

天天在醫院門口等候,看著一輛輛急救車、殯儀車來來去去,鄧志強有時也會有緊張、害怕的念頭,但看到奮戰了數十個小時的醫護人員那充滿血絲的眼睛,這些念頭就被拋開了,只剩下“趕快送他們回家,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兒”。

隨著武漢實施醫護人員集中安置措施,接送醫護人員的需求逐漸減少,鄧志強投入到運送醫療物資和居民急需的生活物資上。“家裡有兩輛車,小轎車用於接送人員,麵包車運送物資,輪流跑。”鄧志強說,這些天接送多少人、跑了多少公里他記不清了,但是平均每兩天就要給車加一次油,有時任務多,一天就能消耗一箱油。

除了當“司機”,鄧志強還兼任“搬運工”和“清潔工”。2月6日晚上10點,鄧志強和同伴接到緊急任務,騰退北湖名居500多個房間作為隔離點,打掃衛生、搬運物資、清潔整理,20多個志願者忙到了凌晨3點。

起初,鄧志強並沒有把自己做的事情告訴家人,只是把孩子送去與父母同住,自己獨自住。後來,兒子看到了他發的朋友圈,父母也就知道了,年近80的老母親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地給他發了一個紅包,在他們老家,這就是“平安符”。

全國人民都在齊贊武漢志願者,鄧志強卻覺得這是他作為一名武漢市民的本分:“武漢是我們的家,我們就是盡了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我們相信,人多力量大!青山必勝!武漢必勝!”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我是黨員 我是防疫志願者

本報記者 汪昊

“江西貢米20斤,糯米3斤。”

“陳克明細面3包,蒜薹1斤,白蘿蔔2斤,土豆2斤,芹菜1把。”

“豬排骨3斤,大白菜1棵,萵筍2根,四季豆2斤,榨菜5包。”

…………

自從成為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津湖苑小區採購組的志願者,劉軻每天都要關注微信群裡的居民需求,並一一詳細記錄下來。

39歲的劉軻是湖北省荊州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2月6日,作為在職黨員,他向所在社區報到並申請參加防疫志願服務,被分派至津湖苑小區。

小區全封閉式管理,居民對各種生活必需品特別是新鮮蔬菜、糧油的採購需求越來越多,劉軻等4名採購組志願者負責登記482戶居民的各項採購需求,及時為他們採購、分發生活物資。

每天晚上,他們對居民採購需求進行統計彙總,第二天上午統一採購,下午分發。“每天採購的蔬菜等生活物資大概有100多份,500斤左右。”劉軻說,他們只有一輛三輪車,有時要拉七八趟。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小區里老人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居民還需要買藥,每天居民購藥需求在50份左右。有的癌症患者用的特殊藥品在附近的藥店買不到,劉軻他們就到十公里外的大醫院去幫患者買。小區裡有位老人身患尿毒症,每週需要去醫院做透析,但道路封閉,家人無法送老人去醫院。劉軻他們便將老人從四樓背下來,騎著三輪車將老人送到醫院。老人做完透析,他們又將老人接回來,背上樓。

分發物資也不容易。為避免居民扎堆,他們要將物品送到每個樓道口,再通知居民分批次下樓領取,還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貨上門。居民網購的物品,也是他們幫著接收,再通知居民領取。儘管爭分奪秒,每天忙完也已是晚上10點多,甚至12點。有時結束太晚,怕回家吵醒家人,劉軻就睡在樓下的車庫裡。

採購志願者時間相對靈活,劉軻就擠出時間參加外省市援助荊州市的各類愛心物資的搬卸。“一般都是10人左右卸一車貨,大概要2小時。因為司機都是長途來的,我們儘快卸完,好讓他們去休息。”每次卸完貨物,劉軻的手都會不由自主地發抖,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來。“但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劉軻說。

劉軻去幫忙搬卸貨物時,採購組的其他組員就要多承擔點工作。“他們蠻支持的,採購組是小家,服務一個小區,搬卸活動是服務荊州市這個大家。”劉軻說。如今,社區又補充了非在職黨員力量到志願者隊伍中,小區的居民也發動起來了。劉軻把自己的父親也動員起來負責夜間值守。

劉軻自豪地說,他們家裡5個大人,有4個黨員。“我們都覺得自己應該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更多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父子“前線後方”同戰“疫”

本報記者 李海雁

穿上一次性雨衣、戴好口罩、背上裝有30斤消毒水的藥桶,21歲的盧峻森出發了。他每天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沿街噴灑消毒水。“第一天噴灑任務結束後,肩膀上出現兩條勒痕,痛得不行。”盧峻森說,“現在背習慣了,這點重量對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

2月8日,重慶市墊江團縣委招募青年突擊隊志願者,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大三學生、青年黨員盧峻森第一時間報名。“天天看新聞,那些‘逆行者’讓我熱血沸騰,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現在我也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了!”盧峻森很興奮,儘管他的工作看起來似乎不那麼“剛”——每天負責社區巡邏、出入居民登記、數據統計……但是盧峻森做得一絲不苟,他知道看似簡單的幾項工作容不得半點兒馬虎,工作到深夜是常態。

盧峻森的父親盧遵義是中國環保節能集團有限公司(攀枝花)清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名駕駛員,2月12日,他從南寧奔赴武漢,站到了抗“疫”前線——負責裝車運輸武漢各個醫療機構產生的感染性、損傷性醫療廢物去進行無公害處理。由於醫療廢物收運量大,加上道路管制,為趕時間,盧遵義的午飯經常只能吃泡麵,同時因為防護需要,運送醫療廢物途中也儘量避免喝水。“剛知道消息時我差點哭出來。”盧峻森說,比起危險,他更擔心父親的身體吃不消,“爸爸在武漢奮戰,我也不能落下,我得把我們的家鄉守護好。”

對父親的敬佩,堅定了盧峻森做好一名戰“疫”志願者的決心,社區居民的感恩和支持,則讓他的工作更有動力。“參與志願服務的第二天,我在社區巡邏的時候,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跑到我身邊,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還從兜裡掏出一塊泡泡糖送給我。”盧峻森說,在社區遇到的暖心事還有很多,比如有居民經常在測量體溫的時候對志願者道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有的居民在家煮好麵條端出來,分給志願者們……參與志願服務的這些天,也讓他開始思索90後應該肩負起的擔當和使命,“那就是要成為保衛國家、守護人民的新時代中堅力量。”

“父親在‘前線’全力以赴,我要在‘後方’溫暖守護。”盧峻森說。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她是居民心中最可愛的人

本報記者 馮佳 通訊員 沈慧

她,1.51米的身高,看似柔弱,卻被居民稱作“鐵娘子”。

她,2018年查出肺癌,切除部分肺,大家不讓她乾重活累活,但她說:“能早期發現並做手術,是幸運的。如果不能為群眾做點兒事,寧願不當社區幹部。”

從新冠肺炎疫情警報拉響那一刻,她連軸工作在防控一線,與居民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在忙碌和祥和中共同守護起美好家園。

她,就是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城南街道錦繡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陳霞雲。前不久,陳霞雲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表彰為“江蘇最美防疫先鋒”,作為唯一入選的社區工作者,成為全省15萬城鄉社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

帶著“殘缺”的肺,堅守抗“疫”一線。她說:“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怎能做逃兵。”

“霞雲,這次疫情形勢很嚴峻,傳染性很強,你肺不好,還是不要到一線去了。”1月22日,接到上級要求排查小區外來人員通知後,社區書記鄭重地對陳霞雲說。

一聽書記說不讓她上一線,陳霞雲急了:“書記的關心我明白。小區人員情況我清楚,摸排防控工作量大,這個時候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大家都能行動起來,就一定能用最快的時間戰勝疫情。更何況,我是一名黨員,又是社區的副書記,關鍵時刻怎麼能做逃兵?放心,只要我們認真做好防護措施就沒事!”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從2004年陳霞雲入職社區工作至今,每天早晨最早到單位的總是她;作為社區有名的工作狂,2018年被查出肺癌早期,手術後3個月她就開始上班。同事心疼她,勸她回去繼續休息,她卻不答應,反而苦口婆心地勸起同事:“社區工作者就是為群眾服務的,你們不要把我當成病人,我還想繼續為大夥兒乾點兒事呢。”

社區疫情防控開始後,得知街道統一印製了宣傳海報,陳霞雲第一時間趕過去,四大捆、近百斤的宣傳畫,二話不說就開始搬運。她將海報堆放到電動車前面,挺直腰桿兩腿夾著海報慢慢騎回社區。到了社區,由於宣傳海報頁面光滑,無法戴手套張貼,陳霞雲就徒手張貼,等460張海報貼完,陳霞雲凍得通紅的手上也劃了好幾道口子。

防控開始後,許多居民打電話,有舉報違規開業的,有提供外來人員線索的,陳霞雲最多的一天接到100多個電話,到後來嗓子都快說不出話了。

“陀螺”似的工作,陳霞雲沒有抱怨過一次,相反,她把這一切都當成了動力,“我相信,只要我們不停下腳步,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病毒必將遠離我們的社區和每一位居民。”陳霞雲笑笑。

一根小吊繩,拉近黨群鄰里情。她說:“我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個社區,更是我們的家人。”

錦繡社區是老小區,共有1266戶、近5000人。在防控中,陳霞雲發現,小區雖然居民總數不算多,但因老年人居多,防控意識淡薄,喜歡聚集打牌、下棋,防控宣傳尤為重要。

陳霞雲就每天過去看一看,及時勸導大家回家。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你管得太多了吧?我們在廣場上下棋又沒妨礙別人!”“我們都沒去過武漢,就一起下個棋,就會得肺炎了?”

陳霞雲聽了也不生氣,笑著說:“新聞上可說了啊,潛伏期有14天呢,現在正是春節返鄉期間,傳染風險還是不小的。再說了,天這麼冷,你們待在外面下棋,萬一著涼感冒就麻煩了。你們平時說孩子們忙不回家,現在他們都在家,還不抓緊這個機會好好陪陪他們……”在陳霞雲“喋喋不休”的半勸半哄中,老人們都回了家。

在錦繡小區進行全面管控後,社區將小區分為6個片區,陳霞雲主動申請包乾最大的一個,共13棟樓400多戶。小區樓層最高的是五層,一棟樓有四個樓道,最多的一天,陳霞雲跑了4棟樓,爬了1760個臺階。

有一天陳霞雲爬樓給住五樓的陳奶奶送“出入券”,陳奶奶從家裡拿出水果送給她:“非常時期,就不請你進門喝水了,吃點水果補充點兒營養。”“當時心裡一暖,眼淚不由自主就下來了,覺得我們做得再苦再累也值得。”陳霞雲動情地表示,“社區就是我們的家,我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個社區,更是我們的家人。”

居民們知道她身體不好,爬樓吃力,十分心疼她。錦繡小區10戶居家隔離的居民,想出了“吊繩運送”的點子。到了“送貨時間”,只要陳霞雲在樓下喊一嗓子,吊繩就從陽臺緩緩降下,等她裝完菜,再晃晃悠悠地提上去。一根繩子,兩頭是愛,一頭是陳霞雲對居民們的關心,另一頭是居民們對她的感謝。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一摞民情日記,記滿千件為民事。居民說:“有她在,我們放心。”

陳霞雲有一摞厚厚的民情日記,密密麻麻記錄了她這16年來為居民辦的一件件事實,粗略算來已有上千件。

每天走在社區裡,陳霞雲總會樂呵呵地和居民打個招呼,深得大家的喜歡,時間長了,居民們都把她當成家裡人。每次遇到事,總是想跟陳霞雲說道說道。社區有活動,只要陳霞雲在群裡說一句,大家紛紛響應。

之前,社區需要招募一批固定的網格員,陳霞雲把這個消息發到社區黨員群裡,僅僅過了幾天時間,24個網格員就都確定下來了。有了大家的共同協助,今年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

錦繡社區有一位失明的老太太,和兒媳婦、孫女生活在一起,生活困難。陳霞雲經常自掏腰包買生活用品送上門,還組織志願者為老人的孫女輔導功課。

受陳霞雲的影響,老人的孫女小湯去年也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期間,小湯衝在一線。“陳書記教我很多方法,比如怎麼去勸導老百姓不聚集,怎麼高效有序地組織外來人口普查等,讓我這個‘新兵’很快進入了角色。”小湯說。

把自己當成一束光,溫暖照亮他人,這就是陳霞雲。居民老薑在微信裡說:“這麼多天,我總能在小區門口看到她堅守一線,踏踏實實地將防控工作落到實處。有她在,我們放心。”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用“心”抗“疫” 溫暖守候

本報記者 夏學娟

“社區共振居家陪護群”“武漢江漢區桃源社區第四網格紅色物業群”“哈爾濱道里區防疫社工支持群”……這一個多月時間,劉爽平均每天都要花費10小時以上的時間在這些微信群上,因為這裡就是她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的陣地。

劉爽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1月25日,上海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和精神健康急救培訓學員聯合發起的“安馨計劃”招募志願者,在疫情期間為公眾提供一對一的遠程心理支持和緊急援助服務,劉爽立即申請。“我受過專業訓練,又有服務經驗,必須第一時間衝上去。”劉爽說。她還陸續加入了“龍江社工防疫志願服務隊”等9個線上心理援助志願服務群,為有需要的人築起心理防線。

第一個服務對象讓劉爽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名由熱線平臺轉介的武漢護士,22歲的她面對突然暴增的工作量和大批需要採血化驗的人,一時間驚惶不安。連續工作的勞累和對病毒的恐懼讓她情緒失控,處於崩潰的邊緣。劉爽耐心聽她傾訴,撫慰她的不安和恐懼,也對她的堅守和盡責表示敬佩。在女孩心情平復後,劉爽給她講解危機干預知識,還向她介紹快速放鬆和高效率休息的方法。直到女孩說自己可以慢慢面對,還要把學到的方法分享給身邊的同事時,劉爽才踏實了。“在疫情面前,恐懼是正常的,更何況她那麼年輕,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 說到這裡,劉爽的聲音有點哽咽,“他們都是好樣兒的,只是一下子沒想通,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推他們一把,總能走出來。”

劉爽說,最難做也是最需要做的是個案輔導諮詢和危機干預,她的服務對象有在微信群裡語言過激,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尋求醫療資源的患者家屬;有自己和婆婆在醫院救治,公公和女兒在集中隔離,丈夫已經醫治無效故去的絕望主婦;還有從滿腔熱情到疲憊無力的社區工作人員……每次劉爽都會打起十二分精神,“有的個案從凌晨聊到早上,我一點不敢鬆懈,可以感覺到,他們是把我當成能救命的人,這份信任太重了。”

採訪不時被打斷,“不好意思,我有一個犧牲民警家屬的危機干預要做”“我接下來要做家屬群的督導服務”……

現在社會各界對疫情防控期間民眾的心理健康給予重視,作為心理援助志願者,劉爽很欣慰:“心理援助志願服務是對心理服務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對志願者愛心奉獻的一次大考。疫情終將被戰勝,阻擊疫情的戰役中,志願者不會掉隊。”

致敬戰疫人物 守護善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