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胸中有丘壑,筆底自煙霞。指掌運用,散聚鬆透。順逆來去,山水之間 ,生氣自發,物我兩忘。山能崢嶸磊落,水若潺潺有聲。雲煙出沒,動靜相合。氣韻生動,需要全方面修養。是人格的表現。和出身,聰明程度,地位,學暦,是否名人之後沒半毛銭闗係。


運墨抒胸意,鋪毫落紙情。凝思生氣韻,心境謂澄明。動靜遙相映,榮枯忌板平。外師尋造化,松透著清名。微信友 吳靈蘊寫詩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張智永的山水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迎面撲來的氣勢,就如在人群中猛然有人喊你的名字或是拍你的肩膀讓你不得不回過頭去看看他是誰。


我用這個比喻一點也不過分,智永的畫有這個氣派,不但大氣滂礴,而且酣暢淋漓,該抓緊處精雕,該放鬆的地方潑灑,十分過癮。 史國良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雲浮而動 嶽鎮而安 動靜相合 生氣騰然 晴雨無常 氣象萬千 群峰競秀 峽谷藏煙 松奇石怪 雲海接天 屢畫不厭 大美黃山 96x45cm 指墨山水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平生第一次畫的指墨山水。煙雲出沒有無間 半在虛空半在山 我在閒中消日月 幽林深處聽潺湲 錢選詩164x48cm 7平尺 2020庚子早春二月於京華。閉戶躲疫情不斷突破。


“西山散人”者,張智永是也,京西人氏,幼蒙山性,開闢鴻蒙。摩經典,識畫理,志向高遠,勤學苦練歷經數十載,知命而成。書屋中鳥蟲幽鳴,京韻淺唱,皮黃高起。聞琴蒔蘭,縱覽古今。賞文書畫,把玩古董。自命為“秋韻齋”也,常有賞心客來訪。品茗清賞,談古論今,不亦樂乎。或行於山水之間,外師造化,搜盡奇峰,觀山問水,形似不羈。


散人善用墨。凡作畫必先取陳年墨錠於端,歙硯中細細研磨,凝思聚神攢平生所養之氣,下筆如有天馬騰空之勁,若有老僧補衲之沉靜。山石崢嶸磊落,水似潺潺有聲。騰揚似雲似霧起於幽壑之間。筆墨勝處得山林之氣。精彩爛漫若出其中,蒼潤之色顯四時之景。陽者鮮,陰者漬,沉鬱滲化斐然可觀,如斯之類,得意在空微耳。展現神韻,眾呼群贊之美哉。


2oo6年納蘭於京東蘭舍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李白詩 179x48.5cm 7.8平尺 2020庚子年 早春二月於京華。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畫不難為實,難為虛。畫不難為重,難為淡。畫不難為靜,難為動。畫不難為壯,難為鬆。雲在飄,墨要沉,見筆入紙。鬆透蒼潤,綿裡藏針,動靜相合。雲蒸霞蔚,氣象萬千。畫山水對景水墨寫生者,都是傳統功力不夠,且對東方藝術的不自信。沒有真正理解傳統和東方獨有的藝術體系。我每年春秋兩季,到處走,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我是澄懷觀道。胸中有丘壑,筆底自煙霞。首先要在傳統筆墨功力基礎上。


所以東方的繪畫是有獨特藝術的體系。且歷史悠久。可以吸取西畫精華,首先我不用西畫的觀點和思想畫中國畫。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潑灑奇峰,溝壑蒼巖。雲蒸霞蔚,欲雨峰巒。川浮而動,嶽鎮而安。動靜相合,生氣騰然。墨沈淋漓,氣象萬千。群峰競秀,峽谷藏煙。松奇石怪,雲海接天。晴雨無常,霧鎖開現。歎為觀止,驚歎神牽。物我兩忘,指掌之間。屢畫不厭,大美黃山。180x97cm 指墨山水。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有人說我畫的山水像傅抱石,其實我沒學過傅抱石的畫。近現代學過李可染,黃賓虹,張大千。因為有時用皮紙而且多散筆有關係。局部會有一些同樣的效果。

其實畫畫像誰都不要緊,只要不能像俗手就好。風格的形成不可太早,急功近利則早熟易早死,藝術生命不會長遠。隨著人的不斷學習,吸收營養慢慢成為自己的繪畫語言。

成就如同山峰,高度不同而已。看你登什麼高度的山了。

妙手抒胸造境 指掌丘壑煙霞

繪畫是境界、是修煉、是磨礪,是踏遍千山萬水後的笑談揮灑;是行止觀罷的所感所思;是寫出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是閱盡人事浮華後的直抒胸臆,更是生活中快樂的雅玩。


餘筆耕不輟近四十載,得蒙有道尊崔公開啟愚智,從注重傳統取法乎上轉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沉澱修養、提升意境。唯其難攻。需要全方位的修養,唯其通神,需要全部生命來鍛造。在一層層蛻變中,品味著中國文化藝術的高古蒼秀、清爽脫塵,在繼承、融合與創新中磨礪自己的風格,力求筆墨氣韻生動自然,形成自己的藝術特點。脫大師之窠臼,不斷探索水墨藝術與時俱進的當代形態。使自我不斷得以澄明,抵達新的化境。在作品中去展現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 西山散人 張智永2014年10月


張智永者,鬧市小隱,京西畫者也!數十載,遊歷江南,及西南名山大川。行走桂,黔,滇,川,湘,棲滯黃山。雖無經天緯地之才,但眼中江山,手下筆墨,腹羅錦繡。畫能山石崢嶸磊落,水若潺潺有聲。騰揚似雲似霧起於幽壑之間。筆墨勝處得山林之氣。精彩爛漫若出其中,蒼潤之色顯四時之景。


在下受教崔如琢先生門下,繪畫境界對我影響甚遠:書法入畫,取法乎上。繼承傳統,敬畏古人,筆墨創新,畫如其人。
餘筆耕不輟40餘載,臨摹古人,臨習碑帖,南北採風,記錄壯景,揮灑情懷,雖算刻苦勤勵,仍感學淺識薄,未遂初願,還不是很成熟,還需要學習,脫大師窠臼。不斷探索水墨藝術與時俱進的當代形態。使自我不斷抵達新的境界。在作品中去展現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
雖有所感悟,有所進步也是從教於師長,得助於朋友,回首歷程,匯師長恩於心頭,感眾人情於言間。只能將滿腔熱情盡付畫中,給大家展示最精彩的作品。


因疫情肆孽,在家隔離。畫都沒有裱裝,拍照清晰度不高。特殊時期希望大家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