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數學邏輯

人類社會的外像組成,更多的是依賴人類的語言邏輯在形成結構。但是人類社會的內部組成結構,其實是依靠著數學的邏輯在形成結構。


病毒的數學邏輯


數學的邏輯,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是真實存在的。數學並不是純粹研究“數”的學科。認知是從世界到概念,計算是從概念到世界,所以認知是聚合,計算是彌散,兩者結合就是人機融合智能的根本。聚合可以突顯,彌散可以關涉,彌聚就像呼吸一樣節奏往復而具有生命力。

病毒的力量就是依靠著數學的邏輯在運行著,計算機也是依賴於依靠於數學的邏輯在運行。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大約3萬個病毒堆積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麼大,病毒真的很小很小,小得你難以想象。


病毒的數學邏輯

1納米=0.05÷50000=0.000001毫米,1納米是1毫米的百萬分之一,1毫米是100萬納米。納米又叫毫微米,是微米的千分之一,微米又是毫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里有1000個1000納米,即1毫米=10萬納米。那1米是多少納米呢?


病毒的數學邏輯


病毒沒有細胞壁,所以必須要在動物體內才能存活,一旦離開宿主的身體,幾分鐘內甚至幾秒鐘內就會死亡,這是與細菌最大的不同。病毒與人體細胞幾乎是一樣的生存環境,沒有任何醫療手段殺死病毒而不傷害自身的細胞。所以病毒感染,醫生都不會給開藥,就讓回家休息,多喝水、多保溫。


病毒的數學邏輯


一個噴嚏下去,無數的病毒和細菌就順著飛沫散播在了周圍10米之內,這就是飛沫傳播。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的人,在公共場所室內打一個噴嚏,其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在2秒之內附著到扶手、座位、門把手等不停被人抓摸和觸碰的地方,可以在5分鐘之內把感冒病毒傳染給150個人!


病毒的數學邏輯


病毒的本體,是納米級別的,極其微小,沒有任何口罩可以阻擋。但病毒必須依附飛沫才會有傳播活力,這就讓阻擋病毒成為了可能。以N95級口罩舉例,這種級別的口罩,對0.3微米的顆粒物阻擋率超過95%,而飛沫的大小,一般在1~5微米,可以被N95口罩輕易阻擋。


病毒的數學邏輯


但其實,哪怕病毒再新型,傳染力再強,它都需要一定的量,才能感染人類,零星病毒是沒有用的。細菌成功感染人體後,每20~30分鐘就會分裂一次,數量翻倍。1個大腸桿菌,假設每20分鐘繁殖一次,那麼兩天後,你猜會有多少個大腸桿菌?8小時後,你會得到1677萬個大腸桿菌。10小時後,你會得到10.7億個大腸桿菌。後面的數字我就不列了,太多零,你看了也沒啥意義。兩天後,你會得到一大坨大腸桿菌,總重量會超過地球。。。而病毒的繁殖速度,比細菌還要快的多。


病毒的數學邏輯


剛剛入侵人體的前幾個小時,異常關鍵,病菌的基數必須足夠的大,才能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趁機繁殖出足夠的數量。以便站穩腳跟,扛過白細胞的第一波圍剿。入侵的基數足夠大,它才叫病毒。一個噴嚏打出去,飛沫內的病毒,在陽光下僅幾十分鐘就會失去感染力。在黑暗裡,感染力也僅能維持幾個小時。而如果在通風的開闊地帶,雖然飛沫會傳播的更遠,但其病毒密度會出現幾何級的下降,很快就會降低到致病閾值之下,所以醫院非常注意通風和消毒,就是為了降低病毒密度。普通環境下,3~5米,足以確保你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