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杰伦的粉丝给人一种没什么存在感,但是粉丝实力又特别雄厚的感觉?

橋本莱


做为这个胖子的歌粉,我在给易烊千玺的粉丝——我闺女赚学费[捂脸]讲真,我没心思各种做数据、打榜什么的,微博账号都注销了,票更是多次抢不到干脆死心塌地的看视频了,线上买了[泪奔]。从开始喜欢到现在也只是听歌,他代言的产品也只是自己喜欢才买,比如香飘飘奶茶,据说周就是喝奶茶才胖的,可是我喝了多少年了也没长二两肉,差评不解释[捂脸]呐,下面就是这个胖子,你能认出来他是谁吗[笑哭]还是再放张好看点的吧,显的他眼睛大点儿省的我自己眼睛疼[耶][尬笑][擦汗][做鬼脸][吃瓜群众][酷拽][灵光一闪][我想静静]




三千叶


记得周董刚结婚的时候,我去一个朋友的工作室,一遍帮忙,一遍哼着周杰伦的晴天,旁边有一个女顾客很惊讶的问:你也是周杰伦的粉丝?

我说:是呀,从7岁开始听

顾客说:那周杰伦结婚了,你难过不难过?

我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难过个啥?

谁知道那个顾客一下子就哭了,可是他结了婚就不属于我们了呀

那一瞬间我也有种想哭的感觉

从7岁听周董的歌开始,到现在已经19年了,从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屁孩儿,也到了被家人催婚的年龄,很庆幸我们这个年代有周杰伦这样一个能够陪伴一辈子的偶像。

很喜欢一段话,如果有天我带你去了周杰伦的演唱会,那么你一定是我最爱的那个人,因为我带你看的,是我的整个青春!




小企杂谈


是时候亮出我17年周董老粉丝的身份了。

不久前,购买了iTunes Music的会员,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听周杰伦的歌曲。

周杰伦不是歌星,是我们青春里的苦与甜

2002年,我上六年级,我们班只有25位同学,寄宿学校。因为奔着重点高中去的,老师让我们每人购买一台复读机。

那时候,复读机对于一个西北小县城的小学生来说,是奢饰品。一台复读机价格是在100多元,而当时的一大碗牛肉面才1.5元。

那时候没有听流行音乐的习惯,因为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接触这些的都不是“好孩子”。某天,学校里给我们教室买了电视,平时用作教学,闲暇时间可以看其他节目。

那时候有个很火的“点歌”平台,拨打电话就可以点歌以及留言,但每天基本听到的就是周杰伦、阿杜以及许绍洋的歌曲,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杰伦的《安静》、《爱在西元前》,阿杜的《天黑》、《他一定很爱你》还有女孩子非常喜欢的许绍洋的《花香》。

这个时候开始,班级里开始出现了他们的磁带,条件好的买几十元的正版,条件不好的买10元3盘的盗版,区别在于歌曲的完整度、音质以及盗版有时会卡带。

那时候,印象中男歌曲比较流行的有周杰伦、阿杜、林俊杰、吴克群、周传雄、游鸿明,女歌星有孙燕姿、萧亚轩、蔡依林,乐队有飞儿、F4、飞轮海、183 Club等,但最终还是和班里所有同学一样:我们都是周杰伦的粉丝。

后来,上了初中,条件好了。尽管有了一台MP3,但为了能有更好的音质,买了一台索尼的CD机,大约400多元,那是我哭着央求母亲用我的压岁钱买的。插上耳机,听者杰伦的歌曲,感觉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那会CD机很拉风,同学都会来借,包括自己喜欢的女孩子。

那时候,我们去KTV,你要是不会唱周杰伦的歌曲,那你只有全程从头听到尾的份。

在我眼里,杰伦的歌曲不是能用好与坏可以定义的,他不是歌星,更像是“一个青春的符号”,是我们青春里的苦与甜。


我们“深埋田地间,却是一呼百应”

转眼,工作了。开始有了家庭,随之有了房贷,每月压力很大。

没有太多的时间再来听周董的歌曲,但闲暇时间依旧会重温周董的那些经典。我想,大多数的90后都是如此。

不久,他结婚了!虽然不是Jolin,略微有点遗憾。

公司经常会来新人,有90后的,也有00后的,因为业务关系也经常在一起吃饭唱歌,KTV点歌依旧是以周董的歌曲为主,尽管还会出现其他歌星,但这就是我们几位同代人之间的喜好。

直到3年前开始,慢慢有了一定98、00后,开始有了一些“抖音网红歌曲”、古风的歌曲以及很多我不知名的歌星。

直到某天,打开网易云音乐以及QQ音乐的排行榜,老歌星基本“灭绝”,但新人却一个也不认识;同时,周董的版权也被下掉了。后来,买了iTunes Music的会员,只为了能听到周董的歌曲,尽管每个月可能听不了太多。

但依旧会关注周董的各类新闻。

我想:杰伦的大多数粉丝和我都类似吧。

  • 我们基本都处在25-30岁这样的年龄段,而那些“流量小生”的粉丝年龄段基本都在20岁以下;
  • 我们基本已经在工作、已经成家立业,而那些“流量小生”的粉丝可能还在上学,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每天都在刷流量;
  • 我们看的是内在的东西,而非“包装出来的”互联网产物;
  • 那些“流量小生”粉丝的零花钱,基本也都是我们给的;

我们不出现,并不代表不存在。

深埋田地间,我们更多要负起家庭的责任;

却是一呼百应,即便我们老了!

周董,我们永远支持你。


咖啡小课堂


小学就听过周杰伦的忍者,那时候太小了,没觉得好喜欢。后来我初一开始真正喜欢周杰伦,初中三年是我疯狂迷恋的三年。那时候流行复读机听英语磁带,我都用用来听周杰伦的歌。每个专辑的歌都会唱,有时候还用家里的dvd唱。我爸妈非常不理解,一些情情爱爱的歌,他们都怕我早恋了,还好我的成绩都是班里前十,所以我爸妈也没怎么阻止我听。那时候也没有早恋,就是觉得喜欢周杰伦的歌。每首歌一出来就喜欢得不行,听几遍就学会了,而且百听不厌。很奇怪,有男生长得像他,我也没觉得那男生帅好看,可就是被周杰伦迷得不行,觉得好帅,好有才华,喜欢的不得了。后来上了高中,学业重了,题难了,家长也管得严,就没有时间那么追周杰伦的歌了,那时我们班上好多人用mp3,4听,高中成绩不是太理想也没有多大心情追星了。后来大学了,也听他的新歌,但很奇怪,我始终觉得他最好听的歌还是他以前我上初中那几年的歌。后来工作了结婚了没有再关注明星和音乐了,年纪大点了也开始喜欢陈奕迅。现在30岁,最喜欢的就是周杰伦和陈奕迅。最喜欢听的还是他的老歌,每次听到就会陷入初中的回忆,真美好,追忆少年时代。我记得初中的时候真是风靡我们学校,基本上的人都会喜欢他。他真的是个天才!是我人生唯一追的一次星,还是个优秀的正能量明星。


alice周周周


经常逛贴吧、微博的朋友应该能够发现,周杰伦粉丝的存在感真的不强,比起现在流量明星粉丝团动不动就组织一波刷票控评,杰迷只能够用松散无组织来形容。即使在各大商演晚会,也看不到以前全场举着Jay灯牌的场景,更多的是各家的明星出场时各家粉丝举起自己灯牌的场景,表面上看,相比十年前好像是周董的人气下滑了。然而又有一些证据在证明着周董才是人气最高的流量,杰伦没有微博,但经常在微博上热搜,原来是周董在海外网站ins上发的动态也能引起为全民舆论。某卫视跨年,晚会前几周的宣传阶段,各家流量明星、小鲜肉、小生小花的粉丝团们在微博上为了晚会海报的C位撕的昏天黑地,都觉得自己家的明星应该在C位(最中间的位置,头像也最大)。

后来不知道是谁放出消息,该卫视决定邀请周杰伦来压轴,顿时各路粉丝一片清净,纷纷表示既然是周董来了,那C位也不必争了。

不过,周董最后也没参加。从这件事能看出,年青一代明星的粉丝中,周杰伦的地位是很高的,放眼整个娱乐圈,周董就是标杆一样的存在。

其实周董的影响力早已经不限于年轻朋友,现在网络主力军虽然是90后、00后的天下,但别忘了绝大部分80后和很多70后也是周董粉丝。





啥-I不是我干的


马云爸爸说过,互联网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家都感觉不到互联网的存在,而是理所当然的把它当作一个身边或周围一个很平常的东西。周董的粉丝就是如此,大家从来不会到处宣称自己是周杰伦的粉丝,也不会天天把“我家Jay”“我家杰伦”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但什么时候想听歌了,点开音乐盒或者打开手机,播放列表里面绝对是周杰伦。另外,周杰伦的粉丝大都已经人到中年,上要照顾邓丽君的粉丝,下要看好蔡徐坤的粉丝,中间还要996007挣钱买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上网刷榜单玩。我们早已过了锋芒毕露的年纪,逐渐进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我们早已经历过惊涛拍岸,如今在暗涌流动中游刃有余;我们是已经收入刀鞘的刀,无需寒光闪闪,只要在出鞘的时候杀人。这就是杰伦的粉丝,一个自嘲是屌丝的群体,既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热情,又有着中年人的内敛,还整天说自己是老大叔老阿姨。这就是我们,80后,90后,从小被贴着“垮掉的一代”“脑残的一代”骂到大,如今背着高房价的锅,小时候差点被计划生育搞死,如今背着二胎的锅,当今社会真正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谁不服,来战!


by子不语


所以你指的存在感就是所谓的流量、数据吗,微博超话,各种榜单?周杰伦的粉丝横跨各个年龄层,以80后和90后为主,基本都已走上社会,开始工作了。你所谓的存在感指的是什么呢,刷榜、造数据的能力吗,那我想绝大多数的杰迷,是真的没有这个习惯的,所谓的老阿姨大爷大妈,真的没有功夫去玩这个,所谓的实力,那我想你可能不知道周杰伦这二十年来在华语乐坛是什么样的存在。已经工作了的粉丝主体在经济上肯定是不会差的,这也是演唱会为啥抢不到票都原因。只不过所谓的数据真的是可笑了,一个人的地位什么时候变成了拿这些数据说话,而且这些数据,是所谓的讨论数据,不是作品获奖的数据,excuse,me,我很想问一下现在所谓的超话第一名末某坤,当红偶像,有什么拿的出来的作品和奖项,金曲奖?专辑销量第一?最受欢迎男歌手?或者是有很多自己作词作曲传唱度很高的歌?娱乐圈不差长的好的人,选秀节目每年层出不穷,流量小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华语乐坛,周杰伦从出道到现在,一直巅峰。特别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什么时候变成了长相,身高这些外在的东西,也许00后10后出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物质是很丰富,但精神上的真的不敢苟同,不敢想象几十年后所谓的华语乐坛会有什么样的一些歌手,他们又会因为自己怎样的经历创作出怎样的音乐。


橡皮篮球


这么说吧 很多人不是jay的粉丝 纯纯的路人 比如拿我来说 标准90后 初中的时候听随身听 磁带的 cd机 mp3 里面都是jay 谢霆锋 潘玮柏的歌 班里所有的同学轮流听 谈不上什么追星 就是感觉歌好听 想分享给别人 况且jay前期出的那些专辑真真特别好听 一直到高中毕业 迷上欧美日本歌曲 但是jay出新歌还是会听一下 虽然总是感觉不如以前的好听(还是怀念以前的jay)然后一路听着jay恋爱了 分手了 结婚了 有bb了 就是不会刻意关注 但是看到了 会不自觉看一下 就像是看自己以前青春的感觉 变相的怀念青春吧 哈哈 因为青春里走过的真的是jay的歌 很美好的 相信和我差不多大的 基本都能记得爱在西元前 简单爱 威廉古堡 七里香 发如雪等等这些好听到爆的歌 说不定还能完整的唱出来 然后 重点是然后 我们已经过了年少的时期 不追星不追星不追星 就是喜欢jay的歌 喜欢jay留在自己青春的记忆 很多人不把jay当偶像 就是青春回忆 我身边很多人都这样 相信有很多人有共鸣 也希望看一场jay的演唱会 为青春留下一笔回忆 至少证明年轻过呀 对不对 然后重点是然后 突然冒出来个蔡徐坤 什么鬼!!!!!! 我是bilibili的路人 看了好多他的搞笑视频 但是 但是 我到现在木有记住他长什么样子 先声明 我不是脸盲 就是记不住 木有辨识度木有作品 然后天天一群小屁孩在一起捧个什么都木有的的人 有够无聊的呀 是有多闲呀 也不怕你们的爸爸妈妈断了你们的零花钱 爆揍你们一顿 然后头条上突然出现说jay木有粉丝 木有粉丝 木有粉丝?! 我们这些路人可以秒变粉丝好不好 你们这些小屁孩这么说变相的再说我们的青春啊 在诋毁我们的青春 真当我们听着jay长大的人是不存在的? 好好搞笑 真的 超话过亿 就是实力 有大部分人都是很久不听jay的歌了 但是就是不能容忍小屁孩说我们认同的不好 就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一面嫌弃jay胖 不写歌 一面给他打榜 就是因为我们爱极了我们的青春 说的有点乱


淺se6C


因为周董的粉丝都是80 85后 当然也有少量90后

80 85后都人到中年 忙着上班养家 没空整天泡在网上 去机场接机送花

但好歹也是一家之主成家立业的人 所以遇到演唱会 一张门票毫无经济压力 不用像00后 问爸妈要钱支持偶像


80后310107


91年的,从11岁开始粉他,年少也就粉他一个,几乎所有的歌都听过,能哼唱几句。工作了了,结婚了,事情很多了,他也是有家庭孩子。就像我们看不惯现在的小孩粉的明星一样,当初唱着哼哼哈嘿双节棍的我们也不被大人理解。代表自己整个青春吧,你敢动我青春,老阿姨分分钟弄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