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競選院士,舒紅兵當選,施一公落選,網友:到現在我都不明白

院士,科研學術工作者的持續追求

對於科研學術工作者而言,院士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這不僅僅意味著福利待遇收入方面的提升,更是自己的貢獻與付出獲得了大家的普遍認可。於是每年的院士評選便是各位學術大咖們的同臺競技,競爭相當激烈,獲得入選資格的每一位,都是各領域內的領軍人物,相關學術成果或突出社會貢獻數不勝數。

但是既然是競爭,名額也有限,那麼肯定會有人當選,也會有人落選。而在這麼多屆院士增選中,2011年的院士增選更加引人關注。2011年,現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競選院士。至於結果,舒紅兵當選院士,饒毅首輪就落選,施一公第二輪失利。那麼大家心中就有疑惑,為什麼當時獲選的是舒紅兵而不是施一公或者饒毅呢?

同年競選院士,舒紅兵當選,施一公落選,網友:到現在我都不明白

我們首先來看看2011年三人的大概情況

2011年,饒毅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舒紅兵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大家簡單觀察後可以發現他們3人的相同之處,都是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只是學校不同,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

如果說學校的綜合實力,那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肯定是比武漢大學略勝一籌。論學院實力也是如此。那麼舒紅兵當選的唯一可能性便是個人能力了。那麼這3人個人能力又如何?

我們來看看三人在2011年前的大致履歷

首先是饒毅(2011年之前):

饒毅是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的學士,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博士,哈佛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先後擔任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教師,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等職務。在《Nature》、《Cell》等世界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同年競選院士,舒紅兵當選,施一公落選,網友:到現在我都不明白

然後是施一公(2011年之前):

施一公是以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保送清華並提前一年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先後擔任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等職務,在《Science》、《Nature》、《Cell》等世界頂級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


同年競選院士,舒紅兵當選,施一公落選,網友:到現在我都不明白

最後是舒紅兵(2011年之前):

舒紅兵是蘭州大學的學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研究室碩士,美國Emory大學博士,美國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l實驗室博士後。先後擔任了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助理,美國Magainin製藥公司資深科學家,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免疫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院長等職務。先後在國際刊物發表論文160篇。


同年競選院士,舒紅兵當選,施一公落選,網友:到現在我都不明白

如果僅憑個人履歷來看,似乎3人不相伯仲,但是最後為什麼是舒紅兵當選呢?很多網友都表示到現在仍想不明白。作為院士增選,既然有評選就肯定有評委,有評委就難免會有許多主觀因素在裡面。對於饒毅和施一公而言,他們2人,前者敢說真話,揭露了許多科研工作者不好的一面。而後者似乎不怎麼善交際,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或許就不像學術能力那麼具有優勢。於是最終落了個這樣的結果。

但是不論他們3人中誰當選,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希望今後都能繼續做出更大的貢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