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
會東縣姜州鎮中心校 徐康林

背景音樂:會東是我家—佐波

點擊播放: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 八十年代初的姜州街,說是街,其實就是幾條小巷,依山勢,順地形,自成街市。雖是土街陋巷,卻古樸厚重,透著沉甸甸遠古氣息。唯有老街口供銷社與接待站的清磚小屋裡三五十件鋪滿灰塵的商品才讓人感受到一些近現代的氣息。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 當時,趕一天姜州鄉場,是四鄉八村人的一件大事,更是孩童們的神往了。每逢三、六、九姜州趕場天,早飯過後,太陽漸什漸高,稀稀落落的人流逐漸變得擁擠。背背籮的,趕騾馬牽毛驢的,抱著大公雞拉著孫子的,拄柺杖一步三歇氣的,提著幾斤米準備換酒喝的,人們蜂擁著奔向姜州街。本就不寬的小街兩邊擺滿了各種攤子,穿的、吃的、用的、拔火罐抓草藥的、修鎖補鞋的、剃頭看相的。想賣點幹幫菜、水蘿蔔的只能見縫插針放下籮放下筐就開吆喝了。到了中午,老街巷已經水洩不通了。短短百十米的老街巷,要想挪過去,有時半個小時也難通過。場場都來混街子的絕不會再到老街巷中間去擠了,他們早早就在這裡吃了老賀孃家香辣味美的肥腸面或喝茶或飲酒或辦事早有去處。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姜州茶館文化是川滇古鎮文化的典型代表。趕場的喝茶愛去炎帝宮汪遠培老闆開的古方亭茶樓,更愛去龍秀芳老闆開的龍家茶館,要想鬧中求靜的就姜州武侯祠茶園。炎帝宮大部分建築已經不在,只剩下三層木樓一座,青磚青瓦、雕樑畫棟精緻宏偉。內壁上書對聯一副。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 為善不昌,不是不昌,必有餘秧,秧盡必昌;為惡不滅,不是不滅,定有餘德,德盡定滅。橫批:懲惡揚善。茶客們在此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奇聞異事,喝茶只是形式,說說龍門陣,聽聽稀奇事更是真心。去龍家茶館的人員更多,茶館是一進串梁鬥損的木結構房屋。龍性老闆,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軍人,他本身就有一串串故事。因為茶客多,老闆總要在茶館外加上兩張條桌。茶館內時不時響起為王大哥,為張表爺,為臉熟卻叫不出名的熟人爭付茶資的聲音。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 茶客們有時為爭付一角茶資的會爭得面紅耳赤,當聽到一句“謝了”時臉上總會露出自豪與滿足。有幾個話癆子總能用通俗淺顯的語言把《三國》、《水滸》帶進人們心裡。天南海北、奇聞瑣事,種菜養雞躍然眼前,吵架鬥嘴如在耳畔。在這裡靜聽也是一種享受。茶館裡的斗山歌是姜州趕場的獨特一景。少有小年輕唱歌的,也不是男女對歌。那些年輕時的山歌高手,喝夠了茶又來了兩杯燒酒,藉著茶意憑著酒勁敞開心扉,放開嗓門兒,一曲又一曲,直唱到對方嗓子沙啞再無聲息,還不盡興地再吼幾曲。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 追著大人來趕場的娃兒們在街上擠夠逛夠看夠了,兜裡裝著從大人那裡軟磨硬泡討來的一兩角錢,齊齊的來到小吃市場,這裡才是他們的最愛。姜州卷粉一角一卷,酸酸的辣辣的吃完卷粉,喝乾汁水,吧嗒嘴巴回味無窮。姜州煮魔芋一角一碗,連湯帶水加把酸菜,酸香可口有嚼勁。要能吃上一碗羊肉湯鍋就美了,這可是三角錢一碗的奢侈品。幾個石頭就在街邊支起一口大鐵鍋,滿鍋羊肉的香氣直叫人冒口水。蹲在鍋邊吃羊肉喝羊肉湯,自己解了饞,挾上一兩坨讓娃兒也解了饞,再看到別人羨慕的眼神,太過癮了,一年的辛苦也值了。落日的餘輝隱入山後,一天的喧囂也已經退去。東柵子門下的歇氣石旁的菸頭,柴米市邊栓馬石周圍打掃未盡的馬糞驢蛋好記憶著這一天的熱鬧。
會東才子用文字記錄姜州古鎮趕場親歷記,為我們介紹老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