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直被公認的文學鉅作,書中講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有著無與倫比的美貌,是上流社會備受矚目的高貴夫人,丈夫卡列寧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兩人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生活平靜,溫馨。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但是在安娜遇到英俊瀟灑的伏倫斯基之後,這一切都被打破。兩人愛的痴纏,無法自拔。不顧世俗壓力毅然決然的走到一起,然而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不同意離婚,還有安娜的兒子以及上流社會的流言蜚語都成了他們的阻礙。

隨著兩人交往時間越久,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安娜逐漸被痛苦壓抑得越來越神經質,伏倫斯基面對這樣的安娜也變得冷漠厭惡。最終,在安娜極度痛苦之中選擇臥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安娜如此遭遇是否值得同情,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如果這部名著我是在十幾年前看到,我會同情安娜,因為那個年代我們思想單純,愛情至上,認為王子公主相愛就該不顧一切在一起,阻礙他們的人就是惡毒的巫婆。那時候的我們不懂得什麼叫世俗什麼叫社會和責任。認為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會有幸福的人生。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如今我們已經長大,心智成熟,再次看安娜覺得她並不值得同情,明明有深愛自己的丈夫卻被她嫌棄心胸狹隘,自私虛偽。當代的女性能有一個幸福的家,愛自己的丈夫,懂事的孩子,這該有多麼幸福啊!

安娜明明一切都擁有了,出門有車,在家有保姆各種僕人,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只需要負責貌美如花就好。

所謂飽暖思淫慾,就因為什麼都有了,一顆心卻空虛了。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在遇到伏倫斯基之後,安娜打開了封塵已久的心,一顆躁動的心開始顫抖。

她愛這個男人,瘋狂的愛,她說自己對丈夫毫無感情,說丈夫虛偽冷漠,自己難以忍受。其實這只是出軌的女人慣用的伎倆。內心出軌,卻還想保持自己靈魂的高尚。那麼怎麼辦?只能抹黑丈夫。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沒覺得卡列寧有多虛偽自私。他是孤兒,對周遭一切缺乏安全感,自小被教育走仕途。他在官場中也許事故圓滑,但他對安娜有著很深的責任,對婚姻有極高的忠誠,這來自他的信仰。

他也可以去逢場作戲,與女人成為情人。可他不會那樣做,因為他對安娜對婚姻有責任。我看過喬,懷特指導的《安娜,卡列尼娜》。也許是裘德·洛將卡列寧這一角色詮釋得帥氣紳士又深情,總之,無論是書還是電影,我始終同情卡列寧,他的優點足以蓋過他的缺點。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我不喜歡安娜不是因為她在婚姻中愛上別人,而是因為她明明是自私的,卻把自己包裝成婚姻不幸的受害者。口口聲聲說愛兒子,其實在她眼裡,兒子根本比不上情人,讓人覺得她口中的愛實在廉價。

當她和伏倫斯基在一起之後,看到大伏倫斯基為了生計去求助母親,她嘲諷,鄙夷。是因為她根本意識不到沒有物質的支撐,他們拿什麼去風花雪夜?一面想要愛情,想要滿足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一面又鄙視伏倫斯基為了金錢卑躬屈膝,這才是她被討厭的原因。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早在她懷孕去找伏倫斯基的時候,她其實就已經看出來伏倫斯基對她不像曾經那麼深愛,甚至有些想擺脫掉這種關係,可她卻裝作看不到。

對比伏倫斯基讓我們感到卡列寧真的是一位極富責任心的男人。或許他是無趣的,不懂浪漫的,然而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責任是最重要的。尤其故事的結尾他又將安娜和伏倫斯基的女兒接到身邊,就證明了他的善良。

解讀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的悲劇是否該被同情

安娜的悲劇一部分是伏倫斯基造成的,但更多的是自己造成的。無論哪個年代,婚外情都是被討論的話題,人都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是選擇按下還是托起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承受慘痛的結局。安娜的悲劇給了世人警醒,選擇婚外情的代價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