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那么紧缺,现在投资口罩生产怎么样?

在柳州奋斗的小邹


虽然是口罩,但是口罩也是医疗用品,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需要一定的资质,不是专业人士不建议投资。



股市小女子


口罩需求量到底多大

最近几天,肆虐全国的新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开始明显回落,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非湖北省之外的其他地区,新冠疫情可以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工作重点已经变成了加快企业的复工复产。而目前制约复工复产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口罩的严重短缺,虽然很多企业在快速新增口罩产能,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从国外进口。

但如果全国7亿多就业人口都正常上班,即便按照每人每天只消耗一个口罩计算,每个工作日的消耗量都超过7亿,这个需求量远远大于中国及全球的产能。

所以,口罩的供不应求是影响能否正常复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口罩也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避免疫情再次传播的关键防护手段。未来几个月,口罩这个小小的产品,将是牵动全国、牵动每家企业、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关键物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两方面关键问题,口罩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对口罩的大量需求究竟可以持续多久?这个问题涉及到企业现在是否还应该投入口罩的生产?以及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口罩生产?要支持到什么时候?这对于企业的决策和政府的决策都很重要。

在口罩产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是应该让市场机制来满足需求,还是说政府应该给予强有力的干预?

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政府的工作分寸的把握问题。如果该做的事做的不够,是政府的失职;如果不该做的事情做的过分,又是政府的过失。政府应该如何看这个事,如何把握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果做得好,既能够保障有效的复工复产,还可以控制疫情的再次传播;如果处理的不好,会对企业的复工复产造成阻碍,同时也可能产生疫情再次传播的风险。

那么此时进入口罩行业靠谱吗?

结论:未来一两个月仍然是进入口罩生产领域的机会窗口期。未来半年左右时间,口罩仍将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口罩的需求量相对于供给量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黑洞,既生产多少就可以消耗多少;时间继续往后延长到大半年甚至一年,口罩的消耗量会明显降低,但由于储备的需要,家庭的储备、企业的储备、各级单位及政府的储备,口罩的需求量仍将维持很高的水平。

测算后发现,2020年口罩的需求量在2000亿个以上,是平常年份的50倍左右,可以支撑很大的口罩产能。最近一两个月,企业进入口罩的生产领域,还可以抓住市场机会。

当然企业也需要注意,现在最需要的是一般环境下佩戴的普通口罩,而非专业的医用口罩。

下半年,虽然疫情逐渐解除,但口罩的需求不会快速回落,一方面人群密集地和医院等特殊场所的口罩佩戴必要性依旧存在,另一方面口罩将作为应急储备物资被人们长期持有。

假设这个阶段,人们日常对口罩的需求量在初期降低至疫情期间的四分之一,随后逐月递减至往年正常水平,则该阶段日常口罩需求量约为221.4亿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总计4.5亿户,假设80%的家庭每户储备口罩20只,总计约72亿只;如上文所述,中国劳动人口约9.6亿人,假设全国80%的员工所在的企业进行10只/人的口罩储备,总计约76.8亿只。综上所述,全国今年下半年口罩需求量约370亿只。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政府部门、央企和上市公司、医院和慈善组织等特殊机构的口罩储备量会特别巨大;与此同时,由于前期全球各国的口罩储备已消耗殆尽(大部分被中国采购),中国作为口罩生产大国也将填补各国后期巨量的口罩缺口。由此来看,在考虑到最终口罩需求量上浮的情况下,中国全年口罩市场空间约1300亿只到2500亿只。

经过整体系统化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一罩难求”的三大原因:

  • 1. 疫情之前,口罩产能长期饱和,储备量严重不足。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口罩最高产能为2000万只/日,但是由于需求量长期较低,口罩产能已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此外,由于口罩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导致各地医院和相关机构没有长期储备口罩的习惯。由此可见,前期产能饱和外加储备不足,后期一旦出现大规模需求将很难快速填补缺口。
  • 2. 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供应受阻。医用防护口罩的基本原材料有熔喷布(聚丙烯产物)、无纺布、松紧带和钢丝夹,如果按照中国正常生产水平,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完全不成问题;然而疫情爆发在了春节这个特殊时点,直接导致企业复工延期、厂房停产,即使口罩厂准备了一定的物资储备,也完全没法应对需求猛增的局面;与此同时,疫情导致的各地封城、封村、交通设限,致使部分原材料供应渠道中断,正如不久前刷屏的中石化英雄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可见主动需求渠道对接、号召各路人马通力合作也不失为解决供应问题的良好对策。
  • 3. 口罩即使生产出来也需要较长的解析消毒时间,这将降低口罩的供给效率。最近有个现象,诸如药店等正规渠道要么断货要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补一次货,而朋友圈里的各路微商每天都能大量出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搭建一条口罩生产线特别容易,并且口罩的生产速度可以达到0.5秒/只,而制约口罩供给速度的最大因素是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这个流程起码需要7-15天。什么是解析消毒呢?以医用口罩为例吧,医用口罩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之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它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必须通过解析方式来释放残留的环氧乙烷以期达到安全含量标准,最终经检测合格后出厂上市。那么显然,微商们的大量货源都是剔出了解析消毒流程的“三无”产品,请谨防受骗。

时不待我,进入口罩行业的最佳时机

很多企业最近都在咨询口罩行业相关事宜,一些是想跟上风头,另一些则因主营业务受损而打算寻找新的出路。那么问题来了,现在还是进入口罩行业的最佳时机么?答案是肯定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1.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口罩的供需缺口将非常大。上文测算数据表明,口罩每日需求量达到10亿级别,而中国口罩产能每日只有2000万,差距显著;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大厂加入跨界口罩生产大军,但他们的平均产能只达到百万级别,哪怕再加上中国每日5000万的口罩进口数量(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也远远无法填补巨大缺口。可以预见,未来几乎不用担心口罩的销路问题,基本上市场有多少就能吃多少。
  • 2. 口罩行业进入壁垒低、经营效率高。正如上文有提到的,搭建一条口罩生产线特别简单,技术壁垒很低;虽然人人都能参与,但是由于巨量的供需缺口导致大家完全不需要竞争,各赚各的钱,竞争壁垒很低;在这个特殊时期下,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生产口罩等医护产品,不排除后期陆续推出优惠政策的可能性,政策壁垒也很低;企业在拿到口罩生产检验合格证之后,24小时就能够组装完毕开始生产,7天之后就能售出,经营效率特别高。

虽然口罩行业整体的进入壁垒很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最关键的是对口罩生产环境的资金投入。

要知道,在口罩生产过程中,如果有细菌进入口罩,口鼻的直接接触会非常危险,因此标准规模的生产需要建立一个非常正规的医疗车间或者生产接触嘴鼻的口罩车间,而这个装修费用可能需要大几百万,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除此之外,在行业退烧、口罩价格恢复正常、市场需求大幅回落之后,这个行业将更适合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更专业的人。

因为在需求大幅回落之后正常竞争也将展开,而大型企业庞大的生产链和品牌背书将会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当价格降到一定的水平,质量将成为竞争最重要的武器,显然更专业的技术人员将会更高效的提升产品品质,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再次重复一下建议:

对政府来说,在最近几个月,应该实行一定程度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口罩的生产和销售渠道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和调配,避免市场乱象,确保有需要的企业都能够及时得到支持复工的口罩;

对于企业来说,未来1~2个月仍然是进入口罩生产的有效时间窗口,原有生产技术环境跟口罩有一定相关性的企业可以考虑果断进入;

但完全跟口罩不搭边的企业,我们也建议不要去凑热闹;对个人来说,提醒大家仍然要十分谨慎,凡是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都要佩戴口罩,因为这次新冠病毒太狡猾,传播力太强,如果我们防备意识不强,即便还只剩一个人携带病毒,仍然可能会让病毒再次扩大传播。

愿疫情早日过去,愿每一个人安好。


保贰代l淼淼爸


口罩紧缺情况目前随着肺炎疫情从中国蔓延到海外,暂时出于供不应求状态,深入分析发现此现象处于暂态环境下,疫情未爆发前,从生产到销售出于市场平衡状态,突然的疫情导致使用量剧增,不少人看到了机会,投入口罩生产,导致原材料到机械设备价格暴涨,口罩价格骤升,毕竟疫情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当疫苗和人类免疫力提升的情况下,疫情消失是必然,到时候口罩就不是必需品,需求量必然大幅度下滑,没有稳定销货渠道的厂家必然选择转产或者停产。如果选择赚快钱,且有上下游渠道可以考虑生产口罩,如果当成长期产品生产还是谨慎为之。



呆呆一众


可以做一个短期投资,最好是投资现有的企业和渠道商。

目前,出门买菜、上班,只要出现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有些人会一天使用两个医用口罩。短期来说,口罩一定会供不应求。就算能买到,价格也不便宜。

但不适合做长期投资,因为疫情基本已经控制,每天确诊明显下降,这是有目共睹的。之后的口罩用量会越来越少。试想,如果一两个月没有增加一例确诊,那时还有几个人戴口罩。


毛发小助手


你现在投资口罩生产就是一个投机生意,你以后能否挣钱盈利以及盈利多少取决于这次疫情持续时间长短,如果只是短期,比如一年内疫情解除,那么一年后口罩需求就肯定直线下降,这次口罩需求量上升的有多快,那么下降也就有多快!另一种可能就是这次疫情是长期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彻底消灭疫情,那么恭喜你,你肯定挣大发了!但是这里还可能出现一个现象,国人的跟风情况严重,各种有关系、有钱的人都会涌入口罩生产的行列,当生产规模起来后,供需平衡或许又会走上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情况,挣钱盈利也就不是很乐观了。


低风险精益创业


不可取。

固定资产回本需要比较长的周期,疫情期间再长也覆盖不住。

一旦疫情控制住,需求回归常规,现在新增的产能最后都要去掉。

业绩下滑,资产减值。

现在积极扩产能的上市公司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永延一号


短期可以,中长期的话可能就是过剩,供大于求了!如同股市上只能博个短线,获利赶紧跑~


微探自然


肯定不怎么样,后知后觉一般情况下是赚不到钱的,就算赚到也是一个和普通的生意没什么两样。这个时候是夕阳,到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买到了地雷。


新雨道


不建议开口罩工厂了,近期上该项目的公司太多了,疫情结束后,肯定产能过剩。


老会计实操


不好,因为投资需要周期成本!等你工厂投资建好了,疫情都已经结束了!需求量就没有那么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