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千万妃子,为何独宠慈禧?

吕修东


咸丰并没有独宠慈禧,慈禧也不主要是靠咸丰的宠爱上位,一个常把情情爱爱挂到嘴边的人,在充满陷阱、诡诈的宫廷能干出什么大事?慈禧能获得大权最大的转折点是她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咸丰儿子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其次是慈禧的心狠手辣,功于心计。


慈禧顶多算是一个幸运的灰姑娘,毕竟咸丰宠爱的女人多了去了,给他生儿子却没几个,有毛用?

慈禧本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怎么就入宫做了咸丰帝众多后妃里的一个呢?

从门第上来看,慈禧属于满洲镶蓝旗,属于八旗中的下五旗。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多尔衮的时候又改成了正白旗),归皇帝统领,待遇比较高,也就是所谓的王牌军。

下五旗就不行了,待遇低,是个杂牌军,慈禧家族所在的镶蓝旗就是属于下五旗里面的。

慈禧刚出生的时候,她爹惠徵只是京城吏部里一个八品的叫笔帖式的芝麻绿豆官。所以慈禧出身绝不算突出的,想和皇太极娶了科尔沁亲王尊贵的女儿也就是孝庄一样,能与帝王门当户对是不可能的。

慈禧顶多算是一个灰姑娘。慈禧有美貌吗?事实证明慈禧还是有几分姿色的,并且十分爱臭美。慈禧身边侍女号称德龄公主的,在她的一本纪实作品《我和慈禧太后》中就说过,慈禧去奉天带了满满一车厢当季的衣服,大概有两千件,平时连慈禧自个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鞋子、衣服、项链、耳环,绝对是个妥妥的败家老娘们。

所以说貌美的女人是男人世界里的第一通行证。慈禧可是凭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里胜出后,才被选到宫里的。要知道有清一朝的选秀是非常严格的,为了保证贵族血统的高贵、纯正,先是资格审查,只有八旗官员家的十三到十七岁的少女才能成为入选对象。

到了应选的日子,众多秀女们从神武门进到顺贞门前等着,太监们按照名册顺序引入,通常是五个一排引到皇帝或太后面前,选中的就留下牌子。

这还没完,留下的只是通过了初选,还要再选个良辰吉日进行复选,再被选中的才能留下伺候皇帝,比现在考清华、北大难多了,毕竟考清北大部分人至少是有资格考的。

所以慈禧年轻的时候长得肯定差不到哪去,甚至算是比较出众的,但是光有姿色就有用了?说实话就目前留存的照片来看,我觉得作为两宫太后之一的慈安比她还要美。

所以说慈禧最幸运的还是生了同治帝这个儿子。

(如图所示慈安太后眉清目秀,看起来是很美的)

慈禧是咸丰独宠的妃子?别开玩笑了,咸丰有多少宠妃只有他自己有数。

咸丰有三个子女,不是只有慈禧给他生了儿子,包括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只是小儿子刚出世当天就夭折,名字还没来得及取。

可见在子嗣方面是非常单薄的,子嗣单薄则社稷不稳,咸丰能不着急吗?当然着急,着急的结果就是可劲折腾吧。

所以咸丰频繁的借助药物,达到求子的目的。借助药物的结果也使他依赖上各种猛药,本来自打娘胎出来身子底儿就不咋地,如今奔着掏空的目的可劲作,能有什么好下场?

据晚清笔记《焚天庐从录》中记载:在热河驻跸期间,咸丰意志消沉,竟然想着“纵欲自戕”,试图靠纵欲来达到自杀的目的,幻想“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真不知道他是给纵欲找理由呢,还是给自戕找一个风流的死法。

在高阳的《慈禧全传》里,咸丰有个爱妃叫丽妃,经常被咸丰召唤,一天慈禧在咸丰那儿发现了丽妃留下的手帕,非常妒忌,想到自己才27岁咸丰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去过她那儿了,就妒火中烧,于是告到了慈安太后那里。

慈安召见丽妃,让她以后收敛点,不要总勾引皇上,丽妃哭得是梨花带雨,说道“我岂是不知皇上身子要紧?也不知劝过多少回,请皇上保重。可也得皇上听劝才行。”原来丽妃只要劝咸丰爱惜身体,节制养生,咸丰就说她不懂事,说丽妃不知道他心里的苦恼,不能给她提供解闷玩意。

看来能让咸丰解闷的就只有“纵欲自戕”和吸鸦片这两件事了。

慈禧全凭一股狠劲,爱憎分明,睚眦必报。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慈禧这个女人非常引人瞩目,她在一个男人掌控的世界里,夺得了本来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

她三度垂帘听政,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把国家命运掌握在她的股掌之中,对帝王之术驾轻就熟。

这样一个女人你跟我说靠的是她老公咸丰的宠爱?我是打死不信的。况且咸丰宠爱的妃子里,慈禧也不是最受宠的那个,慈禧能获得大权最大的转折点是她生了一个儿子,咸丰儿子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其次是慈禧的心狠手辣。

慈禧心狠到什么程度,单不说她是怎么搞死光绪的(在这个悬案里,光绪被她害死的可能最大),也不说她是怎么搞死正宫娘娘慈安的吧(在这个悬案里,慈安被她害死的可能也很大),更不用说她是怎么把瑾妃推下井的(这个是坐实的),就从她对家里亲戚的态度说吧。

慈禧生于1835年11月29日,我估计她生下来的时候家里也没多少喜悦,毕竟生了一个女孩,家里也不是多富有,等于平添了一张嘴啊。

慈禧的父亲是死于湖南任上,她家里有多穷呢,她爹死的时候,慈禧和她妹妹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家归丧,由于穷困至极,连一套丧服都买不起。

慈禧和她妹妹坐船经过清江浦,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市,赶上有个县令叫吴棠的,他的部下刚好去世了,这个县令命人去送三百两丧礼钱给这位部下。

谁知道送丧礼的差人认错了船,钱送到了慈禧坐的船上,差人回来复命,吴棠一听不对啊,你说得这家人的情况和我部下不吻合啊,听后勃然大怒,想把钱要回来。

这时候幸好有个幕僚劝他,说这个船上的女子都是送去选秀,万一中了秀女,你以后在宫里不就有人了。吴棠一听:是啊,万一这个女子发迹了,我在皇上跟前不就有个说得上话的人了吗?

吴棠不仅索回礼金,还送佛送到西,亲自登上慈禧的船去吊丧。

慈禧自然是感激涕零,将吴棠的名帖小心翼翼地放到梳妆盒里,转头对妹妹说,咱们以后得志了,可千万不要忘记这个县官。

后来慈禧果然一路攀顶,吴棠的官也当得越来越大,最后当上了四川总督,直到死在任上。

可以说慈禧在入宫之前,家庭遭遇了很大变故,屡经磨难,想来也尝尽了世间冷暖。坐上了皇太后宝座、垂帘听政后,更是对自家亲戚名为恩赐,实则变相惩罚。

慈禧的亲戚都很穷,很少有坐到位高权重,捞钱比较容易的官。不过他们穷都是有原因的,和慈禧脱不了干系。比如慈禧总是隔三差五的就派人给自己的亲戚送点什么,名为赏赐,其实都是不值什么钱的物品,只是看着包装得不错,放在非常大的盒子或箱子里抬过去。


你以为慈禧赏赐是白赏赐的,就大错特错了,那些个送赏礼的太监也必须打点才行,亲戚们还不能拒绝慈禧的赏赐,因此上门而来的太监就如同讨命鬼一样。

一般是根据跑腿太监的身份等级给赏钱,一个三等或四等的太监,要赏纹银二十两,地位稍微低点的也得十两,要是每个等级都来几个,就是上百两银子,而且太后往赏东西,没事干的太监谁不抢着去,这样一来就苦了她的这些亲戚了。

因为慈禧赏赐得太频繁,有的亲戚几乎把家底都给了这些个太监们,这点只能从慈禧年幼时,一定是颠沛流离尝尽这些亲戚的白眼来解释了,毕竟慈禧绝对是个爱憎分明且大部分知识来自民间戏曲的没啥文化修养的老太太。

慈禧这一生能够位高权重,手握天下命运,主要是靠“实力”说话,再借助一些运气,把她和一些只知情爱的后宫妃子相比,实在是看低她了。

感谢关注“莫山主说清史”,只讲专业和有趣的历史。


莫山主说青史


咸丰后宫有很多妃子,却独宠慈禧,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从慈禧的封号中找到端倪。

慈禧17岁选秀入宫,被封为兰贵人。中国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其中兰象征贤达,有内涵,从这个封号可以看出,慈禧内在气质比较好。

满族女子有文化的不多,慈安太后就是文盲。慈禧有文化,虽然文化也不多,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或者初中毕业,这在满族女子中也算凤毛麟角。皇帝的妃子还讲究出身,慈禧又是满族官宦家庭的女孩子,还有点文化,具备这些条件的妃子少之又少。所谓奇货可居,慈禧当然会引起咸丰的关注。



咸丰是个苦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又遇八国联军侵略,闹得咸丰焦头烂额。朝廷每天接到的奏折堆积如山,而且没有好事,这么多的奏折要批,咸丰压力山大。这时内涵丰富的慈禧就有了用武之地。她有文化,可以帮助咸丰批阅不重要的日常性奏折,减轻咸丰的劳动;她能洞察咸丰的内心,用语言舒缓咸丰的焦虑;她有主见可以在咸丰犹豫不决时,给他出个主意,提个建议。能做到这些,后宫之中唯慈禧莫属。

咸丰需要慈禧这样的人,恰恰慈禧出现在咸丰后宫之中,慈禧不受宠才不正常。



因为受宠,慈禧和咸丰接触就多,生孩子的概率就大。慈禧给咸丰生了儿子,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咸丰高兴,赏了她很多银子,慈禧一点没要,转手赏给身边的丫鬟太监。她知道,自己为咸丰生了儿子,以后不缺这东西。但是太监丫鬟们却都念慈禧的好。这只是个缩影,她做过很多这样的事。在周围人的心里,慈禧就是这样一个德行美好的人。

慈禧生子后,很快晋升为懿妃,后来又封为懿贵妃。“懿”这个字主要是形容女子德行美好。慈禧德行美好吗?从她掌管大清政权后的表现看,懿这个字她不配。但是,慈禧会笼络人心、会装,表面看来慈禧德行美好,所以被封懿妃、懿贵妃。



咸丰看到的慈禧是一个有文化、德行好、贤良淑德、美丽可人的女子,她乐于助人,有人缘,情商高。慈禧的存在使咸丰很舒服,甚至有点离不开。你说咸丰能不独宠慈禧吗?


有得观史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即咸丰帝。作为一个皇帝,他有后宫佳丽三千,但为什么独独喜欢慈禧呢?

第一是年仅17岁的慈禧天生丽质,容貌出众,美貌无双。咸丰皇帝又好色,可想而知咸丰皇帝很宠幸慈禧。第二是慈禧很聪慧,善于学习。如慈禧其实在绘画书法方面的基础并不怎样,但是天资聪颖,学的倒是挺快,经过名画家缪嘉蕙指导后就有了很大进步。慈禧还走向了国际前沿,定了国旗、国徽、国歌和国花。第三是慈禧善于揣摩咸丰皇帝的心意。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慈禧没有这项本领,早就死了。第四是慈禧的书法端腴。慈禧对书法有很大造诣,常主动为皇帝整理批改奏折。咸丰皇帝因好女色,不懂节制弄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国家大事可都得由他来处理,所以面对慈禧的主动要求很赞同。第五是慈禧的治国能力也还不错。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军一事,慈禧也出了好的建议。慈禧也推行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学著作,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她还为兴办了女学堂,让女性有了学习的机会,还提倡废除女性缠足习俗,禁止了吸鸦片。。第六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慈禧生了一个皇子。而这个皇子也是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而在古代母凭子贵,咸丰皇帝爱他儿子,因此爱屋及乌也很宠幸慈禧。


秋风流月


慈禧刚入宫的时候,不是很得宠,而比较得宠的是一位丽贵人。刚开始慈禧也是每天打扮自己,等着咸丰宠幸,但是咸丰却很少去她的宫里。后来,丽贵人怀孕,为了确保龙胎的安全,咸丰才不去丽贵人那。而一日不宠性女人就难受的咸丰皇帝,就急于找丽贵人的替身,此时的慈禧看见机会来了,便想法设法的引起咸丰的注意,最后凭她的,美貌与智慧,成功的俘获了咸丰的心,并且顺利的为咸丰诞下一名唯一一位健康的皇子(同治帝)。皇家最看重子嗣,自然母凭子贵,慈禧成了后宫最受宠的女人。


张显人生01


在古代王朝里,皇帝拥有着众多的妃嫔,而且还长得十分漂亮,可即使这样,皇帝为了自己后继有人,一般都不会独宠一个人。咸丰皇帝也不例外,自己也有着许多漂亮的妃子,但为何偏偏独宠慈禧一个人呢?

第一、慈禧本身长得十分出众并且能歌善舞。咸丰皇帝一生风流成性,喜欢女色,面对美人都是来之不拒,何况对于慈禧比后宫妃嫔长得出众的人来说。咸丰见到这样的美人,怎么会不心动。慈禧晚年回忆道:”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意思是说,自己刚进宫的时候,由于自己比她们长得好看,后宫的妃嫔嫉妒我想要暗地里伤害我,但都被我一一躲躲过去了。由此看来,咸丰为什么迷恋和独宠慈禧了。

第二、众多妃嫔之中,慈禧唯一给咸丰皇帝生下皇子的人。要可知道,皇帝选妃一般都是为了传宗接代,使自己王朝后继有人,因为子嗣的多少往往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对于生有皇子的慈禧,咸丰自然百般呵护,疼爱慈禧。

第三、经常在咸丰皇帝面前表现得识大体,善解人意。熟悉后宫生存之道的慈禧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咸丰皇帝面前表现得识大体,经常为咸丰皇帝排忧解难;另外,慈禧也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帮咸丰皇帝批阅奏章,为咸丰皇帝减些了负担。对于这样识大体,经常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人来说,咸丰皇帝怎么不倍加宠爱呢?

慈禧,从刚进宫的秀女到后来的太后,一步步的把持朝政,影响了后来的清王朝,可见慈禧是个怎样的女人。



萌妹子软软


清代咸丰朝,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大变局时代,咸丰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找不到解决之道,选择了逃避事外的“酒色自戕”,因而在清末帝王中,咸丰帝留下了好色的恶名。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在1852年由秀女被挑选入宫,封为兰贵人,虽然谈不上是获得独宠,但也算是非常出众。根据野史笔记记载,叶赫那拉氏受宠,大体上有几个因素。

一、媚态出众

(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咸丰帝选秀女的场面。李翰祥谙熟清代各种野史故事,把这一段表现得韵味悠长)

1852年选秀女时,叶赫那拉氏的排位仅次于被选为皇后的钮钴禄氏,据称是深得君心。而当次选秀女,咸丰帝格外看中的是“媚态”,由此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二、旗人女子中难得具有汉风

野史记载,咸丰帝偏好汉女,尤其是江南女子,为此还秘密从苏杭一带揽至了数十人。但是这件事显然上不了台面,延揽来的江南美女被藏在圆明园,对外称为打更的。据《十叶野闻》描述:“此数十女子每夕以三人轮值寝宫外,人执梆铃一,入夜则于宫侧击之,文宗因召入随意幸焉”。其中“尤佳丽称旨”的,被咸丰皇帝加了别号,称为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并称四春。

(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天地一家春”演唱南音的片段)

咸丰皇帝有此偏好,自然引来后宫旗籍出身的皇后、嫔妃、贵人们的集体不满。据说,叶赫那拉氏当时竟然在宫里穿着江南女子的服装,还习唱江南小调,很快就在后宫中出类拔萃,成为旗籍女子中的异数。因而在咸丰帝名正言顺的后宫中,叶赫那拉氏就格外被咸丰宠爱,称为天地一家春。

三、母以子贵

(记录叶赫那拉氏产子的清宫档案)

叶赫那拉氏邀宠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在1856年为咸丰帝诞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阿哥。叶赫那拉氏随即被晋封懿贵妃,成为了咸丰后宫中排名第二的角色。

四、后宫中仅有的“辅政”

野史中,还有个非常经典的段子,是说咸丰帝当时懒于朝政,对每天扑面而来的各处告急奏章摇头不已。此时,后宫中的叶赫那拉氏居然被咸丰帝批准代拆代阅奏章,甚至于向咸丰帝提出一些意见。这种情况,实际上大大违反了清王朝的祖制,但在咸丰帝看来,叶赫那拉氏又具有了别一番魅力。

有此四端,叶赫那拉氏在咸丰朝的后宫中变得出类拔萃,唯一有所不足的,就是从排位上来说,不如咸丰皇后尊贵,而且皇后钮钴禄氏同样姿色出众,而且性情贤淑,使得慈禧不得不在皇后面前让三分,还谈不上被独宠。


海研会


咸丰皇帝千万妃子,为何独宠慈禧?

1.慈禧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她17 岁入宫,由于长相出众,入宫后就被封为贵人了,仅过了一年就被升为嫔妃了,这主要缘于年轻慈禧长得漂亮。从保留到现在的照片中,我们还能看出慈禧五官端正,笑容别有韵味。咸丰是好色的帝王,被这魅力诱惑。就难怪他如此宠溺慈禧了。

慈禧是懂得保养的人,自己长期饮牛奶,自有好颜色。并且还用牛奶洗脸和沐浴,这更增添了她皮肤的光泽。她讲究生活情趣,她的屋子里经常摆放四季的鲜果以悦目与熏香。在当时,既懂得生活又善于保养的女子在清宫寥寥无几,她属凤毛麟角,这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咸丰爱她就可以理解了。



在2.慈禧是🈶才学的。慈禧擅长江南小调,自己还读过不少经学典籍。后来,在缪嘉蕙等书画名家的指导下,还会写擘窠大字。咸丰卧床不起时,常常让工于书法的慈禧代写军国奏章的批复。并允许她发表个人建议。慈禧懂得忍耐,她刚入宫时,咸丰让她侍奉皇后。慈禧尽心竭力,让皇后和皇帝很满意。她虽然年纪小,但有心机,善于学习,她不仅去学画画、还学习西方的文学著作,这样,她与咸丰有了诸多共同的话题,

3.她肚子争气,为咸丰皇帝宠幸后,怀上并诞生了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母凭子贵,慈禧也是靠着儿子同治帝一步一步地接近大清权力中心的,这是资本。否则至死都是贵妃。

4.慈禧是大户人家的出身,所以在咸丰皇帝面前注重礼仪,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又有过人的气质,是咸丰喜欢的类型。


希望星晨58298869


慈禧,叶赫纳拉氏,比咸丰小四岁。咸丰二年,慈禧以兰贵人的身份进入宫廷。与慈禧同一时期入宫的还有慈安、英嫔、丽贵人、春贵人,都是倾国倾城的女子。这五位女子中,最得咸丰喜爱的是慈安,她不仅身份尊贵,隶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而且姿色、气质、修养和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而初入宫的慈禧并不得宠,因为直到咸丰四年她才被咸丰晋封为懿嫔。

但出人意料的是,从咸丰六年开始慈禧的人生仿佛就像开了挂,节节高升,咸丰六年晋升懿妃,咸丰七年晋升为懿贵妃,从第四级的嫔跃升为第二级的贵妃,由此可见,慈禧可谓宠冠后宫。在美女如云的皇宫,慈禧为何能够华丽转身,而且深受咸丰的宠爱?

一、慈禧不仅拥有迷人的外表,而且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首先,天生丽质是慈禧的资本。众所周知,咸丰是一位风流皇帝,贪恋女色,而这时的慈禧年轻漂亮,娇媚迷人,俊美的容貌迷惑了咸丰。慈禧到底有多美?她曾向别人炫耀过: 入宫以来,宫中的人都因为她长得漂亮,嫉妒她。另外,《十叶野闻》也记载了咸丰当年迷恋慈禧的情景:“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别有一番唐玄宗宠溺杨贵妃的滋味。慈禧竟然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难怪咸丰如此宠溺她。

其次,聪明伶俐是慈禧的杀手锏。《慈禧外纪》关于慈禧的记载:“以已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在人情薄如纸、动不动就触怒龙颜的宫廷,聪明伶俐成为慈禧的得宠的武器。

再次,慈禧还协助咸丰处理政务。当咸丰帝寄情声色,无心国事,慈禧就帮忙代阅奏章,甚至有个别奏章,咸丰命慈禧代笔批答。据史料记载任用曾国藩去消灭太平军,慈禧也有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慈禧外纪》说:“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 慈禧用自己的聪慧和迷人的外表打动了咸丰,获得了咸丰的欢心。

二、母凭子贵,慈禧为咸丰生下唯一的皇子

咸丰是一位悲情的皇帝,他在位短短的12年,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大清内部有太平天国的威胁,对外还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虎视眈眈,每天各地的军情政情都需要他拍板。咸丰刚继位时比较勤勉,也想有一番作为,处理政事也比较积极。清朝皇帝是个高压力的工作,让咸丰生理与心理承受不小压力。

另外,成年后的咸丰,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纵情声色犬马,不知节制,进一步透支自己的身体;大量服用丹药、美酒、鸦片,因此,咸丰子嗣的存活率很低。这是大清的不幸,也是慈禧的大幸。慈禧经常获得宠幸,为咸丰诞下个儿子——载淳,这是咸丰唯一的一位皇子。母凭子贵,皇子是母亲地位的保障,因此慈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稗类钞》记载:“文宗宠我,迨后皇子生,我之地位更巩固矣。”慈禧凭借与生俱来的容貌、利用咸丰对声色的追求迷恋以及迫切得子的心态,获得了咸丰的宠爱。因此,她的人生一路高歌。


忆史官


清朝后宫的地位中皇后之下分别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慈禧初入皇宫获封兰贵人,短短五年时间慈禧二十二岁就能成为懿贵妃,这种火箭般的进封速度可见慈禧确实非常受宠。


谈及慈禧受宠的原因,民间野史都有很多传言和记载,但是感情这种事没有定论也没有固定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慈禧能够获宠最大的原因就是“母以子贵”。

清朝皇帝的繁殖能力是一代不如一代,康熙皇帝光儿子就有35个,各个英明神武争夺皇位就弄出个九子夺嫡,乾隆虽然更长寿,但是繁殖能力已经大大降低,只有十七个儿子,到了咸丰这一辈虽然也有几十个后宫,但是只有一个独生子,那就是慈禧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能为皇族传宗接代这就是慈禧的杀手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慈禧的地位在短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通常以为皇帝的后宫是三千佳丽,但实际很可能是这样的。

有人复原的慈禧年轻时的相貌,即便是从老年的照片来看慈禧的相貌也还说的过去,据说她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的,这种颜值在皇帝的后宫中绝对也算是美女。

除了会生儿子长得漂亮之外,慈禧还其他的特点。

从慈禧掌权后对朝臣的掌控中我们可以看出慈禧在识人,用人方面确实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以至于曾国藩,李鸿章几乎都有改朝换代的能力,但是都被慈禧牢牢掌控。不可否认有些能力确实需要天分。

慈禧在后宫中并不争宠,在咸丰后宫中有一位庄静皇贵妃,就是咸丰时期的丽妃,因为生下咸丰长女而得到了宠爱,地位也和慈禧几乎平起平坐,但是在同治皇帝登基后丽贵妃就被进封为丽皇贵妃,可见她和慈禧的关系并非一些影视剧中那么水火不容。

另外慈禧受过一些教育,粗通文墨,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在后宫女子中还算是佼佼者,多少能对咸丰的“工作”有些帮助,所以也渐渐赢得了咸丰的信任。

再说慈禧的政治能力,这方面绝对算是天才,斗败辅政八大臣,压制“鬼子六”,将汉族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控制于鼓掌间。有如此政治能力的女子情商必然很高,这种能力俘获皇帝的心自然不在话下。

综合来看慈禧能够得到咸丰的宠爱,除了生儿子这个硬性条件以外凭借慈禧的能力想要俘获咸丰的心简直太简单,后宫中这些女人明显不是她的对手。


一点点历史


咸丰皇帝哪里来的千万妃子?题主好大方,一下子送给他那么多嫔妃。咸丰不是晋武帝,不光身体吃不消,肯定也是养不起的。

咸丰皇帝一生中共有17个后妃,包括他在潜邸时的福晋和格格。但他不是独宠慈禧,他一生中宠爱的女人大概有四个。



道光27年,清宫选秀女,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16岁的萨克达氏入选。道光皇帝将她指婚给四皇子奕詝为福晋。同时,将一名宫女,正白旗旗丁武德之女武佳氏赐给奕詝,封为格格。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皇子尚在潜邸,皇帝不可能直接送他一个宫女。很可能武佳氏是萨克达氏的贴身侍女,专门服侍她的。所以咸丰皇帝在潜邸时,只有一个福晋,没有侧福晋。

据史料载,奕詝与萨克达氏少年夫妻,感情很好,几乎形影不离。但萨克达氏命运多舛,在道光二十九年病逝,死的时候只有18岁,那时距离奕詝登基还有两年。如果她不死,应该就是无可争议的皇后。所以,萨克达氏应该是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一个女人。

咸丰皇帝登基时,武佳氏被封为云贵人,咸丰三年册为云嫔。咸丰皇帝是个念旧的人,他是想在武佳氏的身上寄托对萨克达氏的哀思。

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二个女人是皇后钮钴禄氏,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她与慈禧搭档,共同执掌晚清的政局,开创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钮钴禄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穆杨阿是内务府出身,家境殷实,全家追随穆杨阿的宦辙,钮钴禄氏从小就生活在广西,家庭很幸福。

幸福之家出来的孩子就阳光,性格开朗,比较单纯,同理也没有什么城府。但这样的女孩讨喜,所以钮钴禄氏是选秀女中最早胜出的。钮钴禄氏是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女入宫的,与慈禧太后同一天。但她是第一次入选时就内定为皇后的,一入宫就与慈禧有显著区别。

钮钴禄氏于咸丰二年四月封贞嫔,五月封贞贵妃,十月册为皇后。当时钮钴禄氏只有16岁,比慈禧太后小一岁。

咸丰皇帝与她很恩爱,但遗憾的是,钮钴禄氏一直不孕。钮钴禄氏当皇后以后,性格端庄,不苟言笑,但温婉体贴,也很大度。她是与咸丰皇帝相处时间最长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皇帝对她渐渐敬大于爱,有机密大事也喜欢与她商量,钮钴禄氏实际上是皇帝在后宫中唯一的知己。



咸丰皇帝第三个宠爱的人是塔塔拉氏,就是人们熟知的丽妃,也是咸丰皇帝宠了一辈子的女人。

塔塔拉氏是正红旗主事庆海之女,也是咸丰二年二月与慈禧同一天入宫的。丽妃在当代的影视剧中比较有名,都说她能歌善舞,其实她根本不善歌舞,她所有的艺术素养都是进宫以后咸丰皇帝培养的。咸丰皇帝喜欢听戏,丽妃都是随侍在侧,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了半个行家了。

丽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第一个给皇帝生孩子的人。咸丰五年,她生下大公主,就是后来的荣安固伦公主,同治皇帝的姐姐。丽妃生了大公主,咸丰皇帝非常高兴,将她从丽嫔晋为丽妃,比慈禧晋妃早十个月。

丽妃也不是像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美若天仙,但她应该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最有女人味的。她性情温顺,很会打扮,风情万种,属于气质美女。但她身体不好,常年生病。

慈禧也绝不像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对她不好,相反慈禧对她很好。同治初年,慈禧刚刚垂帘,就将丽妃晋为皇贵妃,一下子越两级晋升,而且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嫔妃的最高级别,升无可升了。这在清宫里非比寻常,说明丽妃与慈禧和慈安都相处得很好。丽妃这个人为人处世让人有安全感,不会让人对她产生敌意。

丽妃活到五十几岁,光绪十六年薨。她的女儿荣安公主指婚给世袭一等公瓜尔佳符珍,嫁过去一年难产死了。但她却被照顾得很好,宫中的用度比两宫太后一点也不差。她死的时候,光绪皇帝亲自奠酒致祭,并尊谥她为庄静皇贵妃。可以说,丽妃是咸丰皇帝嫔妃中结果最好的一位。丽妃没有政治才华,反而让慈禧对她能坦诚相待。



最后一个得宠的就是慈禧了。不过她的得宠有点复杂。


慈禧刚进宫时不甚得宠,但她的封号是兰贵人,与同一天进宫的丽妃和索绰罗氏一样。这说明她们的家世都差不多。她们三人都是官员家庭出身,索绰罗氏的父亲是左都御史奎照,官职最高。丽妃的父亲只是一个主事,六品小官。慈禧的父亲四品道员,不高不低。索绰罗氏后来被封为婉嫔。

慈禧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她从小就开始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因此养成了独立、干练、杀伐果决的性格。

慈禧的这种个性和能力很容易在宫斗中胜出。她在咸丰六年生下皇长子载淳,与丽妃一起封嫔。但她与丽妃完全不一样,她的性格比较强势。她一开始是刻意取悦于咸丰皇帝,待生下皇长子以后则原形毕露,甚至也不大把咸丰皇帝放在眼里,让咸丰皇帝头疼不已。

慈禧不太在意咸丰皇帝的宠爱,她有儿子在手,不管以后那个嫔妃生了儿子,慈禧的儿子都是皇长子。而且,她有另外的寄托,那就是担任咸丰皇帝的政治秘书,这个职务不能靠姿色,也无人能替代。


清廷祖制,太监不能干政。因此清朝的皇帝不能像明朝的皇帝那样假手于太监处理政务,他们只能亲自动手。雍正皇帝曾经创下中国古代所有皇帝每日批阅奏折数量的最高记录。可到了咸丰皇帝时,这个传统坚持不下去了。

咸丰皇帝身体不好,不耐久坐,也不耐剧烦。这样就得找个人替代他批阅奏折,既然太监不行,那就是慈禧了。慈禧没读过书,但她父亲好歹是个读书人,所以慈禧粗通文墨。加上她在咸丰皇帝身边的耳濡目染,竟然无师自通了。

其实,说是替皇帝批阅奏折不是真的替代,真替代她也替不了。慈禧替皇帝处理奏章的程序是,先将每天内奏事处送来的奏折整理一下,分别轻重缓急,然后读给皇帝听。皇帝在听的时候做出指示,慈禧用指甲在奏折上做出记号,待皇帝休息时,慈禧再依据划痕的提示,用毛笔写上处理意见。当然,那些处理意见不是长篇大论,是一些如“知、知道了、依议、该部知道、准、准奏、准如所请”等常用词语。

与咸丰皇帝的不耐不同,这些秘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慈禧的精神世界,使她乐此不疲。慈禧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在替咸丰皇帝批阅奏折时她逐渐掌握了清廷的规则和游戏方式,了解了朝中大臣和地方督抚的性格禀赋,也熟悉了朝局,为她日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久而久之,慈禧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常常不满咸丰皇帝的处置,也常常直抒胸臆,让咸丰皇帝很为难。

咸丰皇帝对慈禧的态度是矛盾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夫妻生活方面,他躲着慈禧,宠爱丽妃,尊敬皇后。但慈禧生了儿子,有功于社稷,他不能不按祖制提高慈禧的地位,也不能阻止慈禧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另一方面,虽然她很讨厌慈禧干政,但他又离不开她,后宫嫔妃中没有一个能担任慈禧的政治秘书职务,慈禧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