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到底聰明還是笨?

歷史太傅


《自由體詩》

——(劉禪)

天生沒有帝王才,平平凡凡等飯菜。

從也不知開疆苦,只因投個好孃胎。

好孃胎,富貴來,美女任享福報歪。

今生無法守江土,棄土保的此身在。



如若天風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說的就是劉禪,主要反映劉禪愚鈍,只知道享受玩樂不思進取。那麼劉禪真的就一無是處嗎?在此我就借您的提問,說一說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受過良好的教育,不會笨的像個文盲

劉備自封漢中王的時候,劉禪就基本確立了接班人的身份,所以劉備對劉禪的教育很重視。自小作為儲君培養的劉禪,在學習方面並沒有鬆懈過,甚至文化課都有諸葛亮親自教授,史料上也有諸葛亮親自為劉禪手抄書的記載,由此可以想象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劉禪就算是個菜包,也應該耳濡目染學到些真東西。劉禪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還要進行武技方面的訓練,文武雙全一直是望子成龍的標配,在摔打中度日的劉禪,理論上也不應該是個弱者。請不要在腦海中勾勒影視劇中的劉禪,胖嘟嘟傻乎乎的形象是為了迎合劇情需要,歷史上真實的劉禪可能要好的多。

特殊的歷史環境,不得不做甩手掌櫃

劉備油盡燈枯之際,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那段精彩的橋段至今都是經典。劉備躺在病榻上,非常露骨的對諸葛亮說,劉禪能輔佐就盡力輔佐,不能輔佐就可以取而代之。甚至還讓劉禪認諸葛亮為父,這樣的安排根本無法讓劉禪獨立執政,說高度依賴諸葛亮那是委婉,是否也可看成劉禪是諸葛亮高度集權下的傀儡。劉禪在這樣尷尬的環境下,首先賭定了諸葛亮的忠心,因為這是基礎和底線,剩下就是安心的享受榮華富貴,沒事了給諸葛亮這個廉價勞動力打打雞血就行了。

從正式獨自親政,窺探識人用人情況

諸葛亮死後,劉禪才正式開始掌控全局,作為一個領導只靠自己幹肯定不行,用好人才是最關鍵的。劉禪上臺後先後重用吳懿、蔣琬、費禕、董允等人,從這個陣容上來看,他們都非碌碌無為的庸才。劉禪這樣安排的基礎班底,讓蜀漢基本可以穩定運行,從這個方面來看他並不笨。當然寵信宦官黃皓必須是個敗筆,尤其董允死後,黃皓的勢力越來越無法壓制,間接加快了蜀漢的滅亡。劉禪清楚的知道黃皓的醜惡嘴臉,只是像愛惜寵物一樣捨不得他,後期忽略了黃皓所起的壞作用,但這個過失也不能定論他笨。

玉碎才是正義,瓦全就是可恥?

自古好像只有“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才是我們所能接受的完美結局。當年黃皓貽誤戰機,讓蜀漢明顯已經沒有自保的機會,面對來勢洶洶的大軍,難道只有抵抗到死才符合大眾心理需求?我們能不能把劉禪這種行為和“識時務者為俊傑”套在一起,明知道已經沒有取勝的希望,無意義的抵抗還會讓全國百姓增加無辜傷亡,古代敗者被屠城的事不是沒有。劉禪主動繳械投降,後期雖然落下個“樂不思蜀”的罵名,最起碼蜀漢老百姓減少了流血,劉皇室的血脈也算保住了,自己還舒服的終老,這難道不也是種智慧?如果從不同角度看劉禪,不難發現他並非笨的不可救藥,只是歷史推動下的一個悲劇而已。


追記歷史


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是個聰明人。

一、從蜀國治理狀況來看,劉禪執政長達四十年,國內政治清明,社會平安穩定,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尤其是在丞相諸葛亮病逝以後,仍然執政十九年,沒有發生大的動亂。說明他具有一定的治國理政能力。

二、從與丞相諸葛亮及群臣的關係來看。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劉禪能夠倚重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君臣平安相伴二十多年;諸葛亮常年率軍出征,劉禪在後方與其他臣僚亦能平安相處,其中定有過人之處。

三、從蜀漢面臨滅亡危機時的決策來看,蜀國以區區百萬人口的蕞爾小國,長期與強大的曹魏集團對抗,國力已經衰竭。兵臨城下,繼續抵抗,只能白白的喪失民眾的性命。劉禪順應歷史潮流,歸降司馬氏,沒有做無謂的犧牲。這是明智的選擇。

四、從歸降後的表現來看,劉禪以"樂不思蜀"的舉止,消釋了司馬昭的懷疑,成功地保全了自己及原臣屬的性命,六十七歲(在當時已屬高壽之人)才去世。

普通的民眾都喜歡拿諸葛亮與劉禪相比,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政治人物,沒有可比性。就是在三國那個時代,真正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也不是很多。不能拿諸葛亮的"智"來說明劉禪的"愚"。看政治人物的賢良明智與否,要看大節。


愛咩咩的老羊


劉禪是聰明還是笨,意義都不大,關鍵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皇,如果他僅僅是一富翁,是一個聰明的人,知道明哲保身,能屈能伸。但作為一個帝皇,以交出皇權為己任,蜀國滅亡,他如釋重負,好像解脫了,真是千古奇觀。有許多人千方百計為劉禪辯解,有什麼意義呢?他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知子莫若父,劉備託孤時,對諸葛亮說:能輔則輔,不能輔則取而代之。有人理解為劉備的試探之言,但更多的是無奈與失望。



朵朵佬爺


我看了看大家的評論,說劉禪愚蠢的佔到絕大多數。在此,我有不同意見以供商榷。

我的看法是:劉禪不但聰明,而且是骨子裡的精明,具備生存的大智慧,是三國時代的平衡術大師,也是後三國時代少見的,獲得善終的地方諸侯。

一是評論劉禪首先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中評價。劉備入川以後,經歷了漢中之戰和荊州之役,不顧國力衰微,悍然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損失掉自己的主力家底,病死白帝城之前,留給劉禪的,是一個瀕臨崩潰的爛局。不僅僅是軍力和國力空虛,更重要的是蜀國的政局失去了權力制衡和運轉秩序,東洲派,益州派,荊州派矛盾激烈,打的不亦樂乎,不僅各派別間互相壓榨,同派之間也有你死我活的情況。繼任的諸葛亮和李儼羽翼未豐,魏延等原有功勳老臣們蠢蠢欲動,蜀國政權是相當不穩定的。可謂是內憂外患齊至,如果曹魏當時用兵犯境,只需輕輕一推,蜀國就會轟然倒下。這時的劉禪只有16歲,未經歷練,德望很低。面對新的局面,一方面,劉禪對內確認了依託諸葛亮的策略,授鉞,開府,稱相父,賦予諸葛亮最大權力,另一方面積極結盟孫權,可以說,這場賭博,劉禪是賭對了,在諸葛亮的協助下,穩定了局面,保持了42年執政,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空間。

二是應客觀審視劉禪與特定對象的關係處理。首先是與諸葛亮的關係處理。從感情因素講,劉禪是極其討厭和反感諸葛亮的,這從諸葛亮死後的一系列態度上可以看出端倪。更難得的是,儘管諸葛亮權力慾望嚴重,又排擠打擊掉李儼,所提攜指派的董允又軟禁和約束了劉禪的日常起居生活,劉禪想納個妾居然都不行,還是董允給面斥駁回了。這可是國君啊。但是劉禪還是給予諸葛亮最大的信任,這種跨越個人感情的政治同盟,體現出劉禪非凡的洞察力和忍耐力。這種引而不發,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僅僅這份毅力,就比現在四處惹事嗯特沒譜強了很多很多[呲牙]

二是在諸葛亮死後與蜀國各權臣的關係。諸葛亮猝死後,劉禪及時捕殺了有想法的魏延,抑制朝內老臣們的異動,同時立即廢除丞相制,改費瑋和蔣碗共同理政,本意是要收回國家權力,但是諸葛亮一脈勢力太大,原有的體系很難被打破,國家權力依然集中在所謂的幾個指定接班人手裡,這也是蜀國滅亡的重要原因。此時的劉禪開始了平衡術表演,30年來,各派別之間只會罵宦官干政,把髒水都倒在了黃浩等人頭上,包括排擠打擊劉永等等,劉禪都是退在幕後的。且看人們你爭我奪,劉禪自己卻逍遙自在。就是在蜀國即將滅亡的前期,劉禪又推出被壓制多年的諸葛亮餘黨,任命他的兒子諸葛瞻,居然還能夠讓諸葛瞻肝腦塗地,身死報國。臨死前居然也不怨恨劉禪,喊兩句口號,卻是反姜維和反黃浩的。總之與劉禪無干。

三是與主宰者曹央及司馬家族的關係。劉禪的平衡術是血液裡帶來的。他娶了張飛的兩個姑娘,敬哀皇后和張皇后,也是夏侯淵的外孫,夏侯家和曹家本來就是親戚,劉禪自身就有曹氏血統,這就是曹操根正苗紅的紅二代。可以說劉禪根本衣食不愁,屁顛屁顛的就投降了。曹氏被架空以後,面對實際權力的司馬昭甚至司馬炎,則採取了示弱的求生戰略,最突出的就是樂不思蜀。其實裝傻誰都會,但是一番淋漓盡致的表現下來,瓦解了司馬炎的戒心,為自己謀得了求生的機會。

三是從生存的結果看劉禪的求生之道。劉禪的安樂公是公爵,五品爵位中的最高者,當時司馬炎才是個晉王,還沒有禪讓,與孫晧比,劉禪以小國降君排在了前面,得以安享天年,高壽64歲死去。後代還繼承了爵位。相比於死因不明不白的孫晧,劉禪下場已經是好多了。

總之,劉禪如果沒有突出的政治眼光和洞察力,是很難在三國亂世中順利存活的,他只是採取了示弱的策略,劉禪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第一平衡術大師。


小屋253315373


笨笨的阿斗其實一點兒也不笨,暗地裡精明的很,劉備臨終前讓他認諸葛亮為父,他可是乾乾脆脆一點兒也不含糊,這樣既避免了諸葛亮擁有篡位之心,反正都是自家人了,諸葛亮還得更努力的留下來替他打工。

而當諸葛亮死後,劉禪就重新執掌朝政,並撤銷了丞相這個職位,另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在他的治理之下蜀國平安無事的度過了三十個春秋,後十一年北伐魏國,但最終不敵,導致劉禪向曹魏投降,獲封“安樂公”。

所以說劉禪並不笨,他要是笨能在位整整41年時間,可能嗎?早就給手底下的人給扒拉下來了,而且他也聰明,知道打不過曹魏,乾脆投降得了,一點兒也沒有亡國之君的煩惱,劉禪的晚年是很安樂快活的,我倒是覺得他有種大智若愚的感覺。



歷史太傅


劉嬋的智商可不低,畢竟是劉備的兒子。要知道在諸葛亮死後,劉嬋還保持了蜀國二十年的基業。可以看得出他的能力,就算劉備和諸葛亮為他留下了班底,可二十年之後,老的老,死的死。劉嬋也開創了自己的班底。

劉嬋根本無心去抵禦魏國的進攻,連投降也是乾脆利落。為何呢?此刻也看出了劉嬋的長遠目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早晚有一天這個華夏都會統一的,但是蜀國不可能,吳國也不可能了。魏國地位已經根深蒂固,控制了華夏大部分的地盤。而且魏國的繼承人曹丕更是聰明絕頂。

所以魏國統一天下的潮流已經不可抗拒了。而且在劉嬋看來,三足鼎立對天下百姓有什麼好處,數不清的戰火,與隨之而來的家破人亡。

而劉嬋的聰明又體現在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中,就是樂不思蜀。在常人看來,樂不思蜀就是一個劉嬋的笑話,但又在不少精明人,看出了劉嬋的機智。如果劉嬋無法說出,此中樂,不思蜀,那麼他就可能會比歷史上早死許久。而劉嬋是一個在三國中活得最為久的的皇帝了


北派三叔談古今


劉禪可謂大智如愚!試想,蜀國才俊雲集,朝廷百官也各有奇才。可謂文有諸葛子弟,武又五虎上將!若劉禪不裝愚鈍,百官會不會怕劉禪動其位?劉禪與其父親劉備有一拼,劉備假仁義贏眾才捧,劉禪則是裝愚鈍求大業穩!(電視劇裡所表現的過於片面)[衰]



史說中國


劉禪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不能輕易的說他聰明或者笨。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管他是聰明還是笨,都已經改變不了蜀國滅亡的命運。至少作為他個人而言,他取得了善終。某種程度上講也算是他的聰明,但是在面對國破家亡這種危機時刻,他並沒有發揮出一個領袖該有的氣質,所以說他作為一個人可能說是聰明的,但作為一個君王,他並不具備這樣的領袖氣質。


阿南與阿瓜


這個問題應該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說他笨,他在亂世之中在位40年(223–263),這不是笨人能幹的了的事情,說他聰明,可又能做出樂不思蜀的事。據史書記載,諸葛亮曾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晉書李密傳》也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齊桓公相比。所以劉禪應該是很有才氣之人,同時也是仁德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