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梦幻之星V


年羹尧、隆科多和张廷玉都是雍正在位期间的重臣,受到雍正的重用,但是他们的结局却不尽相同。年羹尧为人非常聪敏,能文能武,办事能力非常强,不到30岁就做了封疆大吏,可谓是年轻有为意气风发。



年羹尧

年羹尧在平定西海叛乱上立下了无数的战功,他手握重兵,此时的年羹尧与雍正相处融洽,君臣之间无猜无疑,雍正甚至希望两个人能成为“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他对年羹尧的宠信达到了巅峰。

那时雍正对皇子们说,要他们世世代代都记着年羹尧的恩德,否则便不算是他的子孙,他甚至把年羹尧当作自己的恩人一般。

年羹尧还把自己的妹妹年秋月献给雍正做妃子,雍正对年妃非常宠爱,年妃几乎包揽了雍正十一年间所有的子嗣,尽管这几个孩子最后都夭折了,但是可以看出雍正对年妃的宠爱程度是最高的。

雍正有什么事都要写信与年羹尧商量,包括朝中的人事任免都要征得年氏的意见。他还非常关心年羹尧及其家人的生活起居,让他在外能够得以安心。


在雍正二年之前,君臣之间毫无嫌隙,但是这样的恩宠在年羹尧于十月来京进见雍正以后急转直下,到了十二月雍正便使出浑身解数要置年羹尧于死地,是什么原因让雍正做出这样的决定。

原来年羹尧多年在外,拥兵自重,早已养成了骄横无礼的性格,就算到了雍正面前也不遵守君臣之礼,他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的一切是谁给他的。雍正就算再看重他,也不可能容忍一个臣子骑到自己头上。

据《清史稿》记载:“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发烧友有功,骄傲……入觐,令总督李维钧、池时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侯者,年颔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无人臣礼。”《清代轶闻》中记“年挟拥戴功,骄益盛…… ”

雍正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年羹尧如此骄傲,雍正自然会怀疑他有反心,年羹尧当时手握重兵,他如果造反的话将是大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所以雍正细思极恐,越想越怕,便迫不及待要置年羹尧于死地。


雍正终究还是念着与年妃的情分,迟迟没有动手,但是当年妃因重病而死不到一个月,雍正便罗列了年羹尧的九十二宗罪,将他捉拿入狱。

年羹尧到死都不相信雍正会真的杀了他,一直盼着雍正会来释放他,可是他终究没有等来那一天。 以雍正罗列的年羹尧的九十二宗罪行,他死一百次都不足为过,雍正终究念着年羹尧的功劳,及与年妃的情分,法外开恩,赐年羹尧狱中自裁。

年羹尧的父亲和哥哥被罢了官,没有处罚,只杀了年羹尧的儿子年富,十五岁以上的儿子都被流放边疆,没有波及其他族人,只处罚了年羹尧这一脉。

隆科多

隆科多的家世在清朝是数一数二的,他的父亲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佟国维,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康熙在病危时任他为顾命大臣、步军统领,掌握着护卫帝都北京和畅春园安全的卫戍兵权。


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和隆科多的鼎力相助有直接关系,因此雍正非常信任隆科多。雍正登上皇位后对隆科多和年羹尧等人加官进爵,他们可算是风光无限。

但是随着年羹尧倒台,隆科多也渐渐在雍正面前失去了信任,这与隆科多阻碍办理年羹尧案件有关。隆科多为官多年,本就有许多人反对他,再加上年羹尧一事,许多人在雍正面前告他的状。还有人举报隆科多儿子品行不端,为人恶劣,雍正因此下令彻查隆科多。

这一查不要紧,隆科多的罪名越来越多。说的最多的就是他嚣张跋扈,与年羹尧勾结在一起的事,年羹尧曾多次向他行贿,他们甚至打算把雍正架空等等罪名。

后来还查出一件事,让雍正最终决定处罚隆科多,据查康熙四十七年,隆科多和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左都御史葵叙等人秘密商议保举八阿哥胤禩为太子,这彻底触及了雍正的底线,因为当年雍正与八阿哥的皇位之争可谓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件事被查出后隆科多在雍正面前彻底失去了信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张廷玉

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康熙在位期间他便得到康熙的重用,雍正继位以后,仔细观察身边的大臣,张廷玉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雍正的肯定,很快就得到了雍正的提拔,任他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监管翰林院。雍正七年,又任命张廷玉为首席军机大臣,作为一名汉臣,张廷玉做到了最高位置。

雍正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皇帝,他本身就非常勤勉,在他身边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可是张廷玉总是能把雍正交代给他的工作尽善尽美的完成,他谨小慎微,又不事张扬,雍正非常喜欢他的性格,有什么秘密工作都交给张廷玉去做,雍正对他越来越倚重。

甚至有一次张廷玉因病请假,几天没有上朝,雍正对他非常想念。等到张廷玉回来以后,雍正对旁边的人说,“这几天我的手臂很痛,你们知道吗?”大家都觉得很惊讶,连问是什么原因。雍正说,“张廷玉就好像我的左膀右臂一边,他生病了,不就是我的手臂痛吗?”可见张廷玉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


张廷玉不但鞠躬尽瘁的工作,还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坚守为人臣的原则,始终低调做人,他虽然每日为雍正处理军机大事,却从不敢对外表露自己的任何痕迹,这也是雍正信任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同样身为雍正身边的重臣,年羹尧和隆科多因为没有恪守本分,招致杀身之祸,而张廷玉在康熙和雍正期间始终得到重用,这和他自身的努力和严谨是分不开的,虽然到了晚年,与乾隆之间有些嫌隙,但作为三朝元老,最后能够寿终正寝,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千水千山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柯隆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关于这个问题小姐姐先给大家透漏三点原因,然后咱们再详细解说。

1,张廷玉身为文臣,不像年羹尧和隆科多一样拥有实权,手握重兵。

2,张廷玉之父是雍正的师傅,在身份上,张廷玉算的上为亲信之人。


3,张廷玉自身勤勤恳恳,对雍正忠心耿耿,又不恃宠而骄。



从康熙在世时,张廷玉就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开始崭露头角了,到了雍正皇帝继位的时候,更是深受重用,还曾被雍正立诏宣布死后可以享有太庙,是清朝唯一一个可以拥有自己太庙的汉人,由此可见他的受宠程度了。至于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受皇帝宠信?其实,张廷玉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张廷玉曾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雍正皇帝相中他,并对他寄予厚望的原因:一,“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其实就是指张廷玉学识渊博,气度不凡,有谋略,有才干;二张廷玉为张英之子,而张英曾教习雍正四书五经,为其师傅,所以,张英对雍正来说是一个可以为之重用的难得的贴己之人。而雍正能登基为帝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登基后的雍正就开始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培养亲信,而在这时,张廷玉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总的来说,张廷玉后来能步步高升,并一度成为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全是赖于雍正的一手栽培。


(张廷玉剧照)

尽管张廷玉深受重用,但并没有因此恃宠而骄,作出不恰当的举动来,这一点从雍正对其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雍正可是在九子夺嫡中获的胜利的那一个,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使用的手段都相当残酷,可以说是一个杀伐决断,心狠手辣之人,眼中也是容不得半点沙子,在这样一个人的手底下讨生活,可以说容易也可以说不容易。一方面,雍正对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还是不错的,看初期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待遇;另一方面,雍正眼里又容不得沙子,是不可能允许有功高震主的人出现的。看隆科多和年羹尧后来的境况。


(年羹尧剧照)

而张廷玉这个人,雍正却对其十分的好,要不然也不会在临终前选派他辅佐新帝。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在临终前,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顾命大臣在古代是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也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而能被选中做“顾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翘楚,做事也都比较小心谨慎。除此之外,雍正还留下遗诏许张廷玉在百年之后配享有太庙。

再对比下年羹尧和隆科多,他们虽然都是辅佐雍正登基为帝的肱骨之臣,可后来却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而为非作歹,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况且他们手里还把有重兵,雍正皇帝自身疑心也比较重,他们两个还不知道收敛自己。

所以他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雍正的皇权,还有就是他们跟随雍正多年,知道他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雍正就杀了他们灭口。


小姐姐讲史


真是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的地位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描述的那样,是什么上书房大臣。实际上,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的身份还仅仅是一个吏部左侍郎,副部级官员。加之又是汉臣,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其实非常有限,压根儿就没有资格涉足储位之争。张廷玉的真正发迹,其实是从清世宗(雍正)即位之后才开始的。



张廷玉,康熙十一年生于北京,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二十八岁的张廷玉以进士身份入仕。此前一年,其父张英正式成为文华殿大学士,位列宰辅。但是,康熙四十年,张英便以年迈多病自请致仕,退休了。之后张廷玉一直在中枢系统工作,充当秘书之类的角色。康熙五十五年,四十四岁的张廷玉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为副部级官员。之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一直在礼部、刑部、吏部等多个部门的副职上轮转,始终没能更进一步。



但是,多年中枢系统的秘书生涯练就了张廷玉过硬的文案功夫,成为了其后来发迹的优势之一。据说,张廷玉每每代笔拟旨,皇帝随想随说,内容非常散、乱,且以白话为主。但是,张廷玉凭借过硬的文案功夫,通常情况下,皇帝的话刚说完,张廷玉以正式行文的格式拟出的圣旨也已经写完了,而且几乎全部都合乎皇帝的心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



正因为这过硬的文案功夫,张廷玉最终进入了刚刚即位的雍正眼中。加之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和雍正又有师生之宜,张廷玉的性格也非常对雍正的脾气。而且,张廷玉也的确有两把刷子。因此,雍正即位之后对张廷玉大加重用。最终,张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位列宰辅。并且成为了清朝最早被授予伯爵的文臣之一(清初,文臣授爵者很少,且爵位偏低,就连范文程这样的文臣领袖最终也只是得到了精奇尼哈番,也就是子爵的爵位),而且还成为了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到这里提问中的问题就明了了。为什么雍正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却没有除掉张廷玉。因为雍正初年,张廷玉的地位并不高,而且也没有涉足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正是雍正对他的重用,才使得后来张廷玉成为了文臣领袖之一(另一位是满洲官员鄂尔泰)。那么,雍正为什么要除掉张廷玉呢?雍正之所以除掉隆科多和年羹尧,说到底还是他们手中握着兵权,加之位极人臣的地位和高调的行事风格,已经对皇权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胁。张廷玉作为文臣,首先手中根本没有兵。而且,张廷玉从事的基本还是中枢系统的文职工作,对雍正的皇权非但没有产生掣肘和威胁,反而起到了帮助和补充作用。试问,雍正为什么要除掉张廷玉?



再者,张廷玉和另一文臣领袖鄂尔泰一直面和心不和,汉臣和满臣以二人为中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党争之势,而这一点正好可以达到中枢权力平衡的作用。如果雍正除掉张廷玉,必然会使得鄂尔泰一家独大,这绝对不是雍正愿意看到的。那么,雍正就更没有除掉张廷玉的必要了。



此外,张廷玉在雍正朝的十三年里,是非常低调的。否则,以雍正的性格,张廷玉如果过于高调的话,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是,雍正去世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清高宗(乾隆)对于张鄂党争本就反感,加之老臣当权已然对乾隆的权力造成了掣肘。张廷玉最终还是遭到了乾隆的无情清洗,被乾隆折腾得死去活来,甚至罢免了雍正赐给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但是,乾隆对张廷玉过往的功绩应当说还是认可的,整归整,却没有要了他的老命。而且,张廷玉死后,乾隆最终还是给了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农民工歪说历史


张廷玉和年羹尧二人恰好一文一武,是康熙皇帝为了拉拢汉臣所捧起来的两个标杆人物,乃一时之重臣。

可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雍正为何收拾了年羹尧,却放过了张廷玉呢?

先说说雍正为何要铲除年羹尧。

年羹尧自21岁中了进士之后,便一直深受康熙的器重,仅仅过了九年的时间,他就已经从一个小小的进士升到了四川巡抚,并且还是实授的巡抚,不是署理的巡抚,掌管四川一省之军政。

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年羹尧即被擢升为川陕总督。

雍正即位之后,逢罗布藏丹津叛乱,旋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集川、陕、云三省军权于一手,人人称之为“年大将军”。

也正是因为年羹尧屡立战功,所以屡得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信任和重用,官职这才不断往上升,手中军权也才得以不断增重。

可是,年羹尧却居功自傲起来了,此乃人臣之大忌,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这样的人。

他居功自傲到什么地步呢?雍正让他驻守边地,可是他却仗着自己立下的功劳和手中的兵权在边地耀武扬威,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去见他的话,便得对他行跪拜礼,不然别说见不着了,即便见着了也没好脸色;他奉召回京觐见雍正的途中,经过陕西、直隶等地的时候,竟然让陕西巡抚和直隶总督跪在路边迎接他;将入京城时,不仅得为他清路,还得让满朝王公重臣出城去跪迎。

这是一个人臣所能享受的待遇吗?这是皇帝才应该有的待遇呀,再让他继续骄纵下去的话,恐怕他得学多尔衮了。

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将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关了起来,对待这样一个骄纵、僭越的年羹尧,他会手软吗?

显然不会,所以年羹尧也就只有一死了,为了让他死得明明白白,雍正还让人罗列了他的九十二条罪状,哪一条都能成为他必死的理由。

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当时的雍正对年羹尧有多忌恨了。

实际上,隆科多获罪的理由也和年羹尧差不了多少,雍正能够坐稳皇位,是因为“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也是因为这份功劳,雍正才对他予以重用,并且以“甥舅之礼”待他,一直叫他舅舅。

可是,隆科多偏偏要仗着这份信任和功劳恣意妄为,以至于惹恼了雍正,被雍正罗列了四十一条罪状之后,被囚死于畅春园。

年、隆二人之所以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他们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权势去削弱雍正的皇权,触碰了雍正的底线。

所以,他们不得不死。

张廷玉则不同,年羹尧以文入武,执掌三省军务,张廷玉却始终只是一个文官。

张廷玉和年羹尧一样是康熙三十九年中的进士,但他却没有年羹尧这么幸运,康熙对他也没有像对年羹尧一样重视。

当然,这也不是说康熙不看重他,只是他和年羹尧走的路不同,年羹尧后来走了武将立功的路,他则是正正经经、规规矩矩地走文官的路,所以难免会走得慢一点,但这样也会走得更稳,毕竟是实打实地熬炼出来的资历。

雍正的即位,让张廷玉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一次转机。

雍正设立了军机处之后,张廷玉便是第一批入军机处供职的其中一人,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他当时确实很得雍正的器重。

雍正在位时期,能够很好地平衡满、汉两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张廷玉也一直老老实实地给雍正出谋划策,他对雍正来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得力助手,也不像年、隆二人一样会对雍正产生威胁。

所以,雍正根本没有理由铲除张廷玉。

只不过,雍正驾崩之后,乾隆接手了清朝,曾一度让军机处内满、汉双方的矛盾濒临爆发,为了压住这个矛盾,乾隆只好放弃张廷玉。

张廷玉之晚景略有凄凉,曾一度被乾隆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不过,乾隆看他可怜,所以还是遵从了雍正的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雍正对张廷玉,还是很不错的。


流浪的侯爵


我是飞越沧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雍正其实并不是个杀人狂魔,他统治时期强制执行的官绅一体化,让官员、士绅们也要纳税赋服徭役,这得罪了许多读书人,因而被这些读书写文章的群体妖魔化,以致留给后世人的形像并不是太好。

雍正虽被称为冷面君王,却是个容易真情流露的人,他对待年羹尧、张廷玉的一些行为,是历代君王所没有过的。他的真情流露出来实在容易让人肉麻。

年羹尧和隆科多从宠臣红人最终祸至而身死,更多原因还是他们自身出现的原因而导致的。

第一宠臣年羹尧,不作死便不会死

年羹尧是镶白旗人,在康熙朝时就被康熙赏识,并被纳兰明珠拉拢,成为明珠的孙女婿,几乎成为八爷党。在康熙后期,年羹尧率军平定西藏和青海的叛乱,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重臣。。

年羹尧逐渐成为四爷党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康熙把镶白旗划归雍正下属,并在康熙五十年时,把年羹尧的妹妹嫁与雍正为侧福晋,有了这双重关系,年羹尧才正式成为四爷党。

由于有了年羹尧这样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支持,雍正在九子夺嫡的激烈竞争中也是有了底气,在登上大位时,也才能从容的瓦解异己力量。雍正对年羹尧也是宠幸有加,圣眷不断,先是任川陕甘陕总督,又是封抚远大将军,一等公爵,太子太保,年家一大家子都被封了爵位,而年羹尧也是成了西北名符其实的土皇帝。

雍正大小事都要和年商议,西北地区上至总督下至知县的官员任免都是征询年的意见。年有个头疼脑热,雍正不惜千里之外,都时常下谕派人去问候赏赐医药,有了好吃的,像荔枝,为了让年吃到新鲜的,都命快马运送到西北给年羹尧品尝。甚至不怕肉麻的说道,“要我如何来疼你”,还感叹没能拥有十个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来帮自己治理天下,雍正甚至还在谕中说,“希望能和年做个君臣相互知遇的千古楷模,”

在雍正几乎没有下限的恩宠下,年羹尧却是越加的狂妄而不知收敛,在西安行辕的时候,年羹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竟然大搞排场,吃饭的时候称“用膳”, 给人东西叫“赏赐”,而且辕门和鼓厅居然还画上了龙的图样,连总督、巡抚迎送他都要跪拜。

在他回京述职时,雍正用高规格来迎接他,文武百官不仅出城郊迎,而且王侯以下官员都要跪迎。年羹尧骑在马上对百官是眼睛都没扫一眼,只是对向他行礼的王公们微微点了点头。见了雍正也是大马金刀的坐下,毫无君臣之礼。

雍正对年羹尧的狂妄是一再容忍,也在给年羹尧的谕旨中不断提醒和警示,年羹尧对雍正的警示视若无睹,仍然我行我素,不守人臣之礼,最终雍正忍无可忍,抓住年在上表中颠倒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以藐视君上为由开始惩治年,最后调凭为杭州将军,最后下狱赐自缢而死。年的死更多的是自己在作死。

隆科多之死,与年羹尧有些类似

隆科多,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从给康熙当侍卫起家,先是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在康熙五十年时,被任为步军统领,掌握北京的警卫力量。

隆科多并不像年羹尧那样早早的就是四爷党成员,反之,他一直是游离于四爷党之外,直至康熙去世前一刻才成为雍正的支持者。隆科多由于掌握的是京师的兵权,也一直成为各争嫡派系争取拉拢的对象,而隆科多也一直是持璧而估的态度。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这是雍正即位之初写给年羹尧的朱批,由此言语可见,连雍正自己都不知之前隆科多会拥立自己。

在康熙死后,隆科多宣布的康熙遗诏,由雍正继承大统,这才结束了夺嫡大剧。外有年羹尧,内有隆科多,都是手握重兵之人,才让雍正得以压服诸派不服的势力,得以坐稳皇位。

隆科多拥立雍正登位后,雍正也是投桃报李,封他一等公爵,加太子太保,总理事务大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还在对他的诏书中,亲切的称呼其为舅舅,这也是开了诸朝皇帝对外戚之先河,可见隆科多之受宠幸,成为和年羹尧一样炙手可热的宠臣。

但一切在雍正三年风云突变,隆科多开始失宠,先是罢免了他的步军统领,接着又是削去太保及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到雍正五年时,最终被幽禁于畅春园旁,一年隆科多便幽愤而死。

雍正处置隆科多,在于隆科多和年一样,得宠后也开始恃宠而骄,专横妄为起来,吏部司官对他“莫敢仰视”,唯命是从,以至于时人称由他主持的铨选为“佟选”。 在清算“八爷党”的问题上,隆科多为与他交好的人开脱,这让雍正极为不满。在年羹尧获罪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隆科多又与年有暗地勾连的举动,这让雍正更是大怒。

隆科多甚至有参与弘时与弘历的太子之位之争,这是触了雍正的大禁。这也是隆科多从宠臣一举成为弃臣的原因。

反观张廷玉,为人臣楷模,知进退懂收敛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老师,这也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近,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在康熙朝时就受到赏识。雍正继位后,对这位能臣也是宠幸有加。先是提拢为礼部尚书,又调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雍正帝在临终时,任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还遗诏,让张廷玉有配享太庙,这可是终清一朝,唯一享此殊荣的汉臣。

张廷玉与年羹尧、隆科多同为雍正时的宠臣,不但完满度过雍正一朝,在雍正临终时还受重托,享受到更隆重的恩赐,这是因为他懂得收敛知道为臣之道,知道如何回避君王的猜忌。

首先,张廷玉能够完满的配合雍正的工作,雍正为政时细致繁琐,对文字工作也要求极高,张廷玉又是个出色的文秘高手。由于工作配合融洽,君臣感情关系也好,一次张廷玉生病,休息了两时,病好后进宫,雍正对近侍说,“你们知道朕连日臂痛吗?”近侍一脸懵逼,雍正解释道,“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雍正这种真情流露,对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都有过。这也说明,雍正对身边的近臣还是很交心的。这就要看这些得宠的近臣会不会处理好这种关系了。

在雍正十一年时,张廷玉回家省亲,走了几天后,雍正就开始想念张廷玉,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

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确实是超超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而张廷玉也很是知道进退,做人是一向谨小慎微,不事张扬,他这种性格也很合雍正之意。他的大儿子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却请求雍正降低其儿子榜上名次。他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闻后自是龙心大悦,赞赏张廷玉的高风亮节。

一次,雍正突然要赏给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张廷玉连忙跪倒谢恩辞谢,雍正却颇动感情地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在拉帮结派走门串亲混杂的朝廷关系中,对张廷玉的评价是,在朝中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样的张廷玉,对自己毫无妨害,又怎会让雍正去处置他呢?


飞越沧海新史观


答:这位网友提问的问题真让人措手不及啊。

雍正朝的名臣多了去,除了年羹尧、隆科多和张廷玉三位,还有李卫、孙嘉诚、田文镜、鄂尔泰等等。

难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就应该收拾张廷玉,然后再收拾李卫、收拾孙嘉诚、收拾田文镜、收拾鄂尔泰……直至杀光身边的人,甚至杀光天下人,才能堵住提问问题者的口?

要不然,就算雍正收拾了张廷玉,您又该问他为何没有收拾李卫了。

这种无厘头的提问简直可以无休止地问下去。

但是,应该在张廷玉这儿停止了吧。

即,您想让雍正皇帝除掉张廷玉,但您得找出让雍正皇帝除掉张廷玉的理由来呀。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为何要除掉张廷玉?

张廷玉名出名门,他的父亲是大学士张英。

张廷玉本人才气过人,能力超群,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他特别听话,听父亲的话,听皇帝的话。

这就让人非常喜欢了。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信心满满,准备参加会试。

但是,该年,他的父亲张英奉命为总裁官。

张英对他说:孩呀,今年你就别考了,避嫌。

张廷玉立刻跪倒:遵命。

什么话也没说,回书房读书了。

这样,张廷玉的仕途之路整整被耽搁了三年。

三年之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二十九岁的张廷玉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会试。

果然,一举中第,金榜题名,举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

在翰林院,张廷玉最先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很讨康熙皇帝欢心。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但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御用笔杆子,还成为了雍正、乾隆两朝的“文胆”,荣膺雍乾两代皇子师傅,担任了《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的总裁官。

现在大家读《明史》,每提出《明史》是清朝御用文人所编,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张廷玉。

看看,张廷玉这种人,在雍正心中就是一个好老人,杀这种人干嘛?

除了听话,会做人,张廷玉还能力出众。

像清朝的奏章制度、军机制度等等,都是他参与制订的。

其他如安定流民、整顿刑律等大工程也都是由他主持进行的。

张廷玉这样的臣子,真不可多得啊。

实际上,张廷玉也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他逝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享年八十四,谥号“文和”——这可是一个很高的谥号。

最后说一下年羹尧、隆科多之死。

这两位爷是扶雍正登位的得力人物,为什么雍正的帝位坐稳,就急不可耐地拿他们开刀呢?

数百年来,史家讨论不息,但都难得要领。

但是,如果“雍正篡位说”成立,答案就很简单了。

他们知道的内幕太多,雍正必须要杀人灭口。

而张廷玉对雍正登位的内幕,是一无所知的,所以不会被雍正惦记。


覃仕勇说史


雍正帝又怎么会除掉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不结党又低调做人的张廷玉呢?

年羹尧和隆科多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恃宠而骄,威胁皇权,犯了皇帝的底线。怎么回事?



1、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又是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城的卫戍司令。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是支持四爷雍正帝上位、有拥立大功的功臣,所以,深受到雍正帝的宠信。



雍正帝不仅直接亲切的喊隆科多为“舅舅”,而且予以显赫地位、高官厚禄,以及各种荣誉,物质上精神上的都没有亏待他。从合众表现来看,雍正帝还是很感恩这位曾经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舅舅的。

怎奈隆科多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纵容家人作恶,劣迹斑斑,已触犯了雍正帝的忍耐底线。这样一来,只能把大恩弄成了大仇,任你隆科多有天大的功劳,最终也会被冲散的无影无踪。

2、年羹尧

年羹尧,与隆科多有很多类似之处。年羹尧,官拜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曾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红极一时,非常受雍正帝宠信。



原因也是在“九子夺嫡”中,作为雍正帝的铁杆亲信,手握重兵的年羹尧,是雍正帝顺利即位的有力后盾。同时,也是监视与制衡“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军事力量的有力保障。

雍正帝时期,年羹尧可以说权势熏天,总督川陕地区,负责西北诸省的军政要务,有权自行选拔任命官员(时称“年选”),并且有时还插手其他外省的官员任命,任用亲信,可谓军政民一把抓,已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了。

雍正帝本想和年羹尧“做一会千古君臣典范”,怎奈年羹尧也犯了恃宠而骄的毛病,在西北大搞个人权威,擅作威褔,生活奢靡无度。据说蒙古王公、地方官员,都必须要跪地迎接年大将军。



年羹尧还专门搞了自己的厨师团队,白菜只吃菜心那一点,其余的全部扔掉。并且就连在雍正帝面前汇报工作时,也是君前多有无礼,跋扈之态溢于言表。

同时,年羹尧的奢靡无度,也与雍正帝的厉行节俭相违背,并且年羹尧飞扬跋扈、不知收敛、招摇过市、越权行事等种种,已触犯了雍正帝的皇权和帝王尊严。那么,死也是他自己作死的。

3、张廷玉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张廷玉是个汉臣,同时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人。张廷玉在雍正帝时,才真正成为股肱之臣,是雍正帝倚重和重用的心腹大臣。

张廷玉对雍正忠心耿耿,同时也是雍正帝很多新政举措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可谓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受到雍正帝的高度赞扬和宠信。所以,雍正帝允诺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这是当时清朝人臣的莫大荣誉了。

在雍正朝的科场舞弊案中,皇帝出题被泄露,雍正帝一怒之下杀了张廷玉的弟弟主考官张廷璐,而对张廷玉也只是责备和训示(也有警告张廷玉不要结党擅权之意),可见雍正帝对张廷玉的倚重和感情。

张廷玉是雍正帝的坚实拥护者,为人收敛低调。同时张为汉臣,虽身居高位和中枢,但从未结党也不擅权,不存在党朋之祸,而且对雍正帝是死心塌地,雍正帝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杀他。


峰子奇观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雍正皇帝杀掉年羹尧和克隆多,是因为必须除掉这两人;雍正皇帝没有除掉张廷玉,是因为没有必要除掉他。这看起来是句废话,实则不然。

老实人不吃亏

年羹尧,生于1679年,卒于1726年,列罪九十二条,被赐自尽,汉族人。

隆科多,出生年月不详,卒于1728年,屡遭打击,被圈禁而死,满洲镶黄旗人。

张廷玉,出生于1672年,卒于1755年,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汉族人。

年羹尧,坐镇西北,手握重兵,即防止罗布臧丹向东进攻的同时又压制十四王爷,防止其造反。

隆科多,九门提督,掌握北京城九个大门的所有兵力,直接掌握皇城安危。

张廷玉,担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等重要职位,编写《明史》,太子太保。

清史记载,年羹尧和克隆多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皇帝看不过去了,就出手把他们给灭了。至于张廷玉,不但人长得帅,还会来事,皇帝很开心,给了他一个太庙的资格。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上面讲的所有内容,出最后一句外全部正确。

年羹尧和隆科多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们不在忠心了;张廷玉没有死,是因为他很忠心而且很懂事。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手握大权的重臣,在那个年代,雍正必须依赖他们二位来稳固皇位,所以对他们两位非常重视。

只不过,年羹尧的权利已经大到让王公贵族叩首的地步,而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整个皇城的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上。要指望皇帝对他们两位放心,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更要命的是,年羹尧和隆科多有结党嫌疑,好了,前面说的再多都没有,只有这一点是最致命的了。

你兵权在手,深得皇帝信任,还结党,想干什么?

明帝国时期,大将军与内阁首辅私聊,都有可能被灭口,怕的就是结党。

可这两位大将军不但不忌讳,还明目张胆,死不足惜。

至于张廷玉,有文化有水准,还会揣摩上意,更重要的是忠心耿耿,皇帝是不会杀这样的人的。


趣谈唐宋元明清


做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

在雍正做皇帝的13年当中,年羹尧和隆科多一直为他尽心尽力。但是由于两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使得雍正觉得这两个人如果不除的话,肯定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将两人除掉了。但张廷玉却躲过了一劫,这到底是为何?

小心翼翼,做事谨慎

有关于张廷玉是否触动了雍正的逆鳞,想必大家也不太清楚。但是他这个人是特别谨慎的,特别是一件事儿,乾隆对于他有点不太喜欢,于是就派人搜了他的家,看一看这个文人有没有写什么不满的东西。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现。所以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办事儿特别小心。

出身低微,没有势力,可放心的用

他这个人是汉族人,在当时社会地位很低。无论他作为一个文人怎么厉害,但是还是不能比得上旗人出身的将军。还有就是对于雍正而言的话,这样一个人可能说得上是一个好帮手,况且他又不会带兵打仗。所以也就放过了。

恪守礼法,遵守为臣之道

他作为一个汉族臣子,在康熙39年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就一直小心翼翼的再给皇家做事,所以想想看,他在康熙雍正身边都做过事。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个老臣。并且他也没有做过什么犯上的事,所以雍正对于他还是很喜欢的。

雍正之所以杀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主要还是两个人得意忘形,渐渐忘了自己是谁。张廷玉之所以能安稳的活下来,除了小心之外,最主要的是不会做越矩的事。


说古明今


雍正皇帝之所以收拾年羹尧和隆科多,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人都威胁甚至险些动摇他的统治利益。保留张廷玉,亦是为了自己和大淸的江山社稷。

张廷玉,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他进士及第四年以后,就入值南书房,进入了国家的权力中枢,可谓仕途顺遂,扶摇直上。当然,张廷玉之所以官运亨通,肯定得益于他的大学士老爹张英,但也不完全是,自身卓越的才华才是他的制胜法宝,毕竟是国家的中枢机关,没有两把刷子,只是拼爹肯定不行。


张廷玉不仅才能突出,为人还很低调,从不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一腔热血扑在了朝政上。这个优秀的品质被雍正皇帝高度赞赏,称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次张廷玉请了病假在家休息,雍正皇帝对身边的太监说自己的胳膊有些疼,太监问是不是风寒所致,雍正说是因为我的左膀右臂张廷玉病了,所以我的胳膊感觉有些疼。一件玩笑之事,可以看出,两人除了冷冰冰朝堂之上的君臣关系,内心应该是惺惺相惜的。

这样低调又有内涵的张廷玉,雍正皇帝肯定是要大用特用的,当然他也没有让雍正失望。八王议政逼宫的时候,要不是张廷玉据理力争,雍正险些下不来台。他在军机处改革、赋税改革等方面也是功劳卓著。

这样一个为了大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臣,于公于私,雍正皇帝也不会除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