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初心》

什麼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遠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變得更好,我要去試試。

初心也許是一個簡單的願望,憑知識改變命運,靠本事贏得榮譽。有的初心,走著走著,丟失了,而有的初心,走的再遠,我們依然會堅定地去靠近它。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當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拋開一切世俗的附加,我們所堅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為寶貴的,它存在於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當中。

初心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簡單、樸素。但是它會慢慢長大,就像一顆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又彷彿站在零的起點慢慢綿延成很長很長的道路。

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所謂初心,就是在所有的願望、誓言和夢想當中,離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顆心。

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想念》

想念是那麼奇特,它可以是甜蜜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深刻的,也可以是淡然的,可以是綿長的,也可以是短暫的。

想念往往不是刻意的,它出現在很多我們無法控制的瞬間,看電影,聽首歌,望著一張相片的時候,或者,就是在閉起眼睛的那一刻。

對於生活在鳳凰城的翠翠來說,想念是那一晚對岸的歌聲。對於史鐵生來說,想念是在開滿菊花的秋天母親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我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地活。而對於終老望鄉的洛夫來說,想念是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想念啊,讓日子變長了,讓相隔萬里的人變近了,讓我們最終明白,想念是擁有的另外一種形式,他想我,我想他,想念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有溫度。

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生命》

生命是多麼深邃的話題,它包含著人世間一切最極致的體驗。

生命可以是能夠被毀滅但不能夠被打敗那般頑強,也可以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那般博大。

生命如果有顏色,會不會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態度,是不是聽上去就是貝多芬的《田園》和《英雄》。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傑克倫敦曾經說過一句話,願我的生命如同那最絢爛的流星,願它的每一顆都綻放著動人的光輝。我想這也是對生命的一種詮釋吧,生命本來就應該充滿著光和熱。

無論是賈平凹先生筆下的落葉,還是曾老筆下的繁花,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植物生命的美,而作為人類。我們的生命還有一種力量,審美,那是心靈、精神所進行的創造活動。

芸芸眾生,只有人類,唯有人類能夠創造、觀照一個美的世界,因為人類的生命擁有美的心懷。

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等待》

等待,是我們和時間的一場博弈。我們憑藉著智慧和耐力,與未來做一個交換。等待的不可知性,是一份考驗,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向希望,或者失望。

安娜·卡列尼娜呼喊著,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愛情;於是,她在等待當中燃燒了自己。長亭外,古道邊,問君此去幾時還,這是英子和她的同學們在傷感的歌聲中等待成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五十歲的孟郊寫下的詩句,也恰恰在那一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等來了和她母親的團圓。

除非到達終點,沒有人能夠評價等待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在於因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於因為選擇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

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父親》

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文章,在描寫著父親,而對於我們的中國讀者來說,最熟悉的那幾篇裡,一定會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為什麼偏偏是那樣一個,蹣跚的、略顯笨拙的背影擊中了我們的心呢?

我想那是因為,他代表了千千萬萬個不善言辭的樸素而深厚的父親的形象,如果說母親是我們隨時可以避風的港灣,那麼父親則更像在我們出海的船以把我們推向遠方的方式,擁我們入懷。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

這一幕發生在1917年,那時候朱自清在北京大學讀書,父親到南京浦口火車站去送他,而後數年的時間裡,父子倆摩擦不斷,最終失和。

直到有一天,已經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朱自清收到了父親從揚州寫來的一封信,信中說:“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在收到這封信之後,朱自清才寫下了《背影》。後來聽家人說,老父親逐字逐句讀完了《背影》之後,流下了眼淚。

記得,或記不得;說得,或說不得,父親都在那裡。那是一個我們一生下來就能看到的人,可是要真正讀懂他,可能需要我們用掉一生的時間。

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謝謝》

我慘淡無神地提著書包,抱著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一家書店。書架上那本書的位置換了另外的書,心整個沉下了。正在這時,一個耳朵上架著鉛筆的店員走過來了,一本書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沒有賣。”我接過書害羞得不知應當如何對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

這是《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寫的一篇散文,講述的是她小時候愛看書,又沒錢買書,只能偷偷地到書店裡去蹭書看,時常會被驅趕。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店員,把她喜歡的那本書一直留著沒有賣。這件小事讓她難以忘懷,二十年後,她提筆寫下了這篇《竊讀記》。

兒時沒讀懂的課文,現在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建議收藏轉發)

所有內容摘自《朗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