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告诫:人到50,这“两种话”尽量少说,会慢慢消耗福报

人生就是一段不断修行的旅程,从出生到离去,每个阶段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精彩,无论是年少有为还是大器晚成,学会说话,都是一个终生的学问。会说话的人不仅可以在明争暗斗的职场中脱颖而出、还能为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语言是一门独具魅力的文化,从古至今,老祖宗都在不断地尝试总结,将这些为人处事的亮点、避讳点总结为规律流传至今、启发后人。

这些无声无息的警世名言意义不凡、值得借鉴!

很多人到50岁时仍然忙于奔波、疲于生计,年过半百却依然碌碌无为,很多人惆怅迷惘,50岁是一个敏感又突出的年龄段,如果能够在50岁轻松驾驭自己的余生,必定可以颐养天年、怡然自得。如果在50岁依然口无遮拦、不会说话很容易引火烧身、自断前程。

老祖宗的告诫:人到50,这“两种话”尽量少说,会慢慢消耗福报

或许是看多了50岁人的无奈、沧桑,老祖宗对后世提出了忠告:人到50岁时,这两种话要少说,不然会慢慢消耗福报,这两种话是哪两种?它们又有什么寓意?

第一种话:忌讳说言行不一的话

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更是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无论在民风淳朴的封建社会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凡是成大事者必定注重诚信、强求选择!言行不一的人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获得一定利益,但久而久之,将会被众人看破,说谎就是在埋雷,言行不一的人终究要为自己所说的谎话、大话、空话付出相应代价!

人的社交关系最注重贵人相助,贵人最看重的是个人的品行,言行不一之人大多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即使他们城府极深,也躲不过时间的见证!司马懿用半生的时间将自己伪造成一个忠心不二的忠臣形象,其实他的野心在魏明帝去世后就暴露无遗,他用影帝般的演技骗取了曹丕以及魏明帝的信任,以至于魏明帝在临终之际还对其推心置腹。

老祖宗的告诫:人到50,这“两种话”尽量少说,会慢慢消耗福报

而司马懿见风使舵,表示自己将为魏氏江山付出所有、鞠躬尽瘁,一时间,司马懿被众人推为忠臣之首。后来的他发动兵变、谋权篡位,如此典范的言行不一被人诟病,以至于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人持批判的态度,觉得他为人奸佞、城府较深,言行不一不是君子所为。反观同时代的诸葛亮,诸葛亮为蜀汉奉献一生,他日理万机、死而后已,虽然和司马懿智慧不差上下,但他神机妙算、忠君爱国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被人奉为佳话。

反差之大只因为诸葛亮言出必行,司马懿言行不一,言行不一之人没有自己的原则立场,一味的为了个人利益出卖他人,这种人终究被人反攻倒算!50岁的人无论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都经历颇多,如果50岁依然不计后果、谋求算计,晚年一定颠沛流离、难以安生,甚至可能会众叛亲离,落得孤单落寞、无依无靠的晚年。

第二:忌讳说理亏还不依不饶的话

这种人胡搅蛮缠、无理取闹、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不仅会给自己招黑,也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无奈。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混淆事实真相,明明理亏却还不依不挠,然而,声大未必有理,话多未必正确,这种人不给别人留退路,很容易自断前程、引火烧身!

老祖宗的告诫:人到50,这“两种话”尽量少说,会慢慢消耗福报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在你恶语相向、喋喋不休时,福气已烟消云散,这种行为令人反感。年过50,如果依然盛气凌人,很难再有一番新的作为,人生甚至会出现巨大跌谷。没有朋友、亲人相助,晚年孤苦无依、事业陷入瓶颈,这就是最惨的晚年!

马云将阿里巴巴带上电商巨头,他的成就和他的包容密不可分,他在创业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各种各样不依不挠不讲理的人,但他总是先从自身找问题,以最大的包容度给对方留出退路。马云在创建翻译社的时候,他发现女会计偷偷拿钱,但他并没有对会计做最直接、最难堪的处罚,而是直接改变了自己的管理体制,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老祖宗的告诫:人到50,这“两种话”尽量少说,会慢慢消耗福报

年过五十岁,从容淡定地交流可以提升自己形象,咄咄逼人的对峙只会徒增双方烦恼,言行不一、蛮横无理的人只是自掘坟墓!老祖宗告诉我们:这两种话不要多说,祸从口出要谨慎,三思过后再开口,这种为人处事的经验是无价之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