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明朝建立後,郭子興的後人待遇如何?

用戶4474589971


不可否認朱元璋是靠郭子興這塊跳板起家的,說實話,當年如果沒有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朱元璋還不知道在哪流浪呢?



所以說,朱元璋發跡之後,對他的皇后郭子興的義女馬大腳是言聽計從。也不能說全聽她的,反正朱元璋對他的這個皇后是挺依附的,也可以說當初沒有馬大腳也就沒有朱元璋的未來。

提到郭子興的後人,馬大腳怎麼說也應該算一個,郭子興一共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算是親生的,馬大腳是他收養的義女,加一起一共五個後人。


那麼朱元璋在創建大明王朝之前,事實上郭子興的三個兒子已經都死在了戰場上,大兒子早年就跟隨郭子興死在了戰場上,剩下的兩個兒子,與其說他們倆都是被朱元璋借刀殺人設計陷害死的,莫不如說他們倆是草包一個該死。我們都知道元末明初的時期,正是軍閥割據,群雄逐鹿的年代,而且也是農民起義軍爆發的一個階段,所以那個時候,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年代。也就是說誰有能力,誰的勢力夠大夠強,誰就是王。因此,朱元璋為了稱王稱霸,難免會滅掉眼前的障礙,所以郭子儀兩個兒子就成了朱元璋掃平障礙的犧牲品。


郭子興兩個兒子沒了,僅剩下一個親生女兒和義女馬大腳,馬大腳大家都知道,嫁給了朱元璋後來成了馬皇后。郭子興唯一倖存的女兒,據說後來也被朱元璋霸佔做了妃子。受沒受寵不知道,反正是納入了後宮,後來怎麼樣了,歷史上也沒有留下明確的記載。

綜上所述,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後,郭子興的直系後代基本上也就沒有了,所以就沒有什麼待遇可言。


任馳贏天下


朱元璋的確是靠郭子興發的家,而且,朱元璋還娶了郭子興的義女馬姑娘,即大名鼎鼎的馬皇后。還不止如此,朱元璋還把郭子興的另外一個親生女兒也給娶了,封為了惠妃。當然,郭惠妃跟後來的郭寧妃不是一個人,郭寧妃的哥哥叫郭興,弟弟叫郭英,跟郭子興沒太大關係。

不管怎麼樣,郭子興都是朱元璋的岳父呀,那朱元璋對自己的大舅子、小舅子應該很好才對呀。可是,朱元璋卻讓郭子興絕後了。這事,我們要從頭開始說。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之前,在皇覺寺做和尚。郭子興攻取了濠州,湯和就寫信勸朱元璋投軍。朱元璋趕到濠州城時,差點被郭子興當做奸細給殺了。好在,朱元璋早已閱盡了世間滄桑,鎮定坦然,這讓郭子興立刻就對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詳細的講述了自己的身世、經歷,並且說是湯和推薦。郭子興聽完,放心了,就將朱元璋任命為了親兵,很快升為了親兵長。朱元璋作戰有勇有謀,而且處事冷靜,深思遠慮,也從不貪圖財物。郭子興一高興,就將自己的養女馬姑娘許配給了朱元璋。

有時候,過於優秀,也是一種“罪”呀。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朱元璋不但比郭子興手下的那些將領表現的優秀,還很明顯的比郭子興能力也要強很多。這就讓郭子興開始討厭朱元璋了。

郭子興成不了大事,也是應該的。看看當年劉邦,雖然自己很挫,可是會御人呀,把一批當世名將、巨謀全籠絡在了自己手下,給治得服服帖帖的。

郭子興討厭朱元璋,郭子興的兒子們看朱元璋比他們優秀,自然也開始討厭朱元璋。郭子興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很早就戰死了,連姓名都沒能留下。郭子興的次子郭天舒,幼子郭天爵,朱元璋投奔郭子興時,還都在世。

一次,郭子興受人挑撥,將朱元璋給關了禁閉。郭天舒、郭天爵兄弟,趁機落井下石,交代看守朱元璋的人,不準給飯吃。還好,馬姑娘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在家中烙了大餅,趁熱藏在懷中,帶給朱元璋吃。馬皇后因此胸口經常被燙傷。

好在,郭子興不想殺朱元璋,而馬皇后又將自己的金銀首飾,送給乾孃,總算把朱元璋給救了出來。正是這次事件,朱元璋覺得不能長期跟隨郭子興,就請命獨立帶兵征戰,直到後來帶著包括徐達、湯和、周德興在內的淮西二十四將,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我們前面說過了,郭子興格局有限,容不下優秀人才,他自己就成了隊伍的天花板,那麼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郭子興和同陣營的孫德崖、趙均用等人內鬥不斷,最後被趕出了濠州。還好,朱元璋並非一個完全無情無義之人,主動將自己攻下的滁州讓給了郭子興,而自己去了和州。佔領了濠州的孫德崖,原本在濠州兵多糧足,可是,他看不慣朱元璋得和州,就說要找朱元璋藉口飯吃。郭子興被趕出了濠州,正有氣呢,也帶兵數萬跑到和州,要打孫德崖。

之後的事情麼,三路人馬,十幾萬大軍齊聚一個小縣城,人擠人,人挨人,想打架都抬不起手呀。孫德崖一看,打起來自己不一定能撈到好處呀,畢竟對方是翁婿。好吧,那就走唄。於是,孫德崖入城告辭,而朱元璋也出城犒勞孫德崖的士兵。結果,郭子興不樂意了,直接把數次侮辱他的孫德崖給抓了。朱元璋還在城外,孫德崖的士兵一看,嘿,抓我老大,也把你抓了。

最後的結果是,徐達出城換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城放了孫德崖,孫德崖回去,又把徐達給送了回來。折騰來,折騰去,大家白忙活一場。

事情總算解決了,郭子興那個氣呀,又讓孫德崖給跑了。從此,老郭得了心病,一個月後,竟然病死了。千萬不要跟自己生悶氣呀,太傷身,一定要找個合適的方式,發洩出來才好。

1955年,郭子興死了,郭子興的軍隊,地盤被朱元璋拿走了一部分。這就惹惱了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郭天舒、郭天爵兄弟。在兩兄弟心中,朱元璋是投奔他郭家才發跡的,朱元璋的一切都是他郭家給的,結果,現在倒是搶了他郭家,那是越想越不忿。他們就一直陰謀要除掉朱元璋。

人呢,有時候就要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如果不足以撼動對方,那最好還是暫時隱忍,韜光養晦,積聚力量。結果,兩兄弟並沒有這麼做,他們也希望儘快壯大自己的勢力,以便和朱元璋決一雌雄。這就是越努力,死的越快了。

1356年,郭天舒被小明王韓林兒任命為都元帥,率軍攻打江南重鎮集慶府,結果,被叛徒出賣陣亡。郭子興的長子和次子,都戰死沙場了,僅剩下了小兒子郭天爵。當時郭天舒是都元帥,郭天舒的舅舅張天祐是右副元帥,而朱元璋是左副元帥,郭天舒、張天祐都死了,而朱元璋佔了大便宜,這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

郭天舒死後,集慶還是被朱元璋和郭天爵攻了下來。郭天爵被小明王冊封為中書右丞,地位僅在朱元璋之下。這也給了郭天爵信心,他覺得自己是郭子興唯一在世的親兒子,理應繼承郭子興留下的一切,開始陰謀除掉朱元璋。當然了,朱元璋是不會給他機會的。

1357年,郭天爵的陰謀敗露,被朱元璋所殺。

自此之後,朱元璋有了“殺盡恩人之子,娶盡恩人之女”的評價。也許,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畢竟是個生死一線間的鬥爭,也不能都怪明太祖。

郭子興的三個兒子都死了,可是馬皇后、郭惠妃還在,都是郭子興的女兒,朱元璋還是要做個門面的。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建廟祭祀。因為郭子興已經沒有後人,所以,朱元璋就免除了郭子興鄰居宥氏一族的賦稅、勞役,命其世世代代為郭子興守墓,奉祀。朱元璋還親自為郭子興題寫了墓誌,並立碑紀念,明確記載了郭子興後嗣已絕之事。

按照《明史》記載,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時期,還有人自認是郭子興第四子後人,要求奉祀滁陽王墓。不過,因為太祖朱元璋立得碑文還在,被定為了冒牌貨,給趕走了。看來,朱元璋是真的讓郭子興絕後了。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史》。


奕天讀歷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郭子興後輩的結局可以說是非常悲慘的,他的大兒子戰死,二兒子被陳野殺死,三兒子因為參與謀反被朱元璋處死。可以說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了郭子興的三個兒子都死了。


郭子興曾經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他幫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曾經是郭子興的手下,在朱元璋成了親兵之後郭子興更是打了非常多的勝仗,由此便對朱元璋十分的看重。

朱元璋是十分感激的,所以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親自把他分為滁陽王,更為他親自建造了廟宇。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朱元璋對待郭子興比較好。


郭子興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早年便戰死了。在郭子興死後他的二兒子便成為了元帥。當時朱元璋還沒有成為帝王他僅僅是明王手下的左副元帥。雖然當時朱元璋的地位比較低,但是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非常高。

在1355年的時候,當時元朝的將領臣陳野進行了叛變,在這場叛變中他殺死了郭子興的二兒子。


等到當時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明王再次下旨給朱元璋升官的同時也封郭子興的三兒子為右丞相。但是他的三兒子因為參加謀反被朱元璋殺死了,他究竟是被人冤死的還是真的參加了謀反這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說當時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歷程非常艱辛,這個過程是非常血腥的他殺死了非常多的人,其中就包括他曾經的恩人。


江水趣談


首先,郭子興的後人並不是被朱元璋被斬盡殺絕。

按照《明史》記錄,郭子興一共有三子一女一養女,其中養女馬氏最為顯貴,嫁給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馬皇后。女兒郭氏被封惠妃,與朱元璋生三子,分別封為蜀、谷、代三王。

而郭子興的兒子中,長子早年即戰沒,名無法考證,後明末王士貞考證應為郭大舍。二子郭天敘奉小明王韓林兒之令攻打元朝集慶時,與舅舅張天佑被部將陳野先殺害,真正死在朱元璋手上的是三兒子郭天爵。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記載為“林兒復以天爵為中書右丞。已而太祖為平章政事。天爵失職怨望,久之謀不利於太祖,誅死”。本來應最為詳細的《明太祖實錄》則語焉不詳,估計這類事情朱元璋也不想多講。總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找了個藉口把他殺掉罷了。

那麼郭子興真的絕後了嗎?答案是不能確定。 我們可以從浩如煙雲的史料中尋找可能的真相。 根據嘉靖年的《定遠縣誌》記載,一位叫郭老舍的“以滁陽之故”,又稱郭老舍的後代郭琥為“滁陽王玄孫”。縣誌還有一條記載“丙午宣德元年正月己亥孔顏孟三氏子孫孔克勤等及滁陽王后人郭畀等來朝。 賜鈔遣還 ”。也就是說,郭子興還有一個兒子,名字叫郭老舍。 讓我們回到洪武年,根據各種史料,大致還原郭老舍的經歷,可謂是非常的坎坷。

在朱元璋稱帝后,洪武四年曾下過一份近乎於白話文的聖旨給一位叫郭老舍的人,聖旨上這樣說的:“說與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實要回鄉守祖。你舊有二所莊田,我就賜與你耕種,教戶部官開除糧草。”而這個郭老舍,即是郭子興二夫人李氏所生的兒子郭老舍。(《今言》李夫人生郭老舍) 而這個郭老舍,在回鄉後又倒黴透頂,洪武十一年的時候,鄰人拐賣小孩,把郭老舍拐賣到貴州,這一拐走就被拐了十七年。好容易長大後的郭老舍從貴州逃出來回家,又被人押送到黑窖打黑工,最後這事被一位官員得知,告訴朱元璋後才得以放還回家(老舍還鄉,為費謙所發,解黑窯場做工。上面諭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師。老舍卒,諭葬立石。)

在郭老舍失蹤的期間,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親藁滁陽王事實”並召太常司丞張來儀撰寫碑文,令郭子興的鄰居宥氏首率而祀之。洪武十七年三月,明朝為郭子興封王、建廟、定廟祀、立碑石、建墳與享堂等一系列程序得以完成,郭子興的祭祀規範化,欽定的郭子興事蹟由此出爐。 而這個期間,郭老舍還遠在貴州。等其回家鄉時,已經是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了。

而今天我們看到郭子興的史料,主要是以明史為主,而明史郭子興的記錄,又主要以洪武十六年張來儀所撰寫的碑文為主,當時郭老舍生死不明,所以史料言郭子興是絕後。通過其他史料,我們可以推斷出郭子興可能並未絕後。 郭子興四子郭老舍的後人,在後來年因祭祀的問題,與朱元璋指定的宥氏後人發生了爭執,引發了另外一段明朝著名的公案,此案歷經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涉及多位皇帝及內閣大學士,經過多年的激烈爭辯,最終郭氏失利,被判非滁陽王后人,不許干預滁王郭子興的祀事。這是後話。 王士貞對郭老舍進行考證,認為從年齡上郭老舍不應該是郭子興的兒子。這又是另外一種說法。


碳圈中的人


老朱很黑的。

前期把郭子興是自己的恩人,自然隱忍,況且郭子興還把自己的義女嫁給了自己,肯定不會虧待自己,若不是郭子興,朱元璋根本就難有這般成就;他對朱元璋可謂是有再造和救命的恩情。

但是後期的朱元璋可不這麼想,郭子興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早年跟隨自己作戰,很早就陣亡了,最後就只剩下郭天敘和郭天爵兩個孩子陪伴左右,在郭子興去世之後,朱元璋為了奪得郭子興所有兵力,竟然殺害了這兩個兒子。

當時小明王被推舉為共主,郭天敘成了新的元帥,朱元璋和郭天敘的舅舅擔任左右副帥,所以說朱元璋的兵力不小,幾乎能夠和郭天敘抗衡了,可是朱元璋的野心不僅如此,他要郭子興所有的兵力,而不是一半的兵力,為了達到目的,朱元璋使用了一條借刀殺人之計。

合夥人就是陳野,他投靠了元朝,郭天敘和其舅舅就在陳野努力地竄到下,決定親率大軍進攻集慶。最後他們自然是落入朱元璋的圈套,被埋伏好的陳野給殺害了,就這樣朱元璋得到了郭子興所有的兵力,還有另外一個兒子郭天爵,雖說沒有兵權。

可是朱元璋依然不想放過他,以造反罪名殺害了郭天爵,從此之後郭子興的後人徹底沒了,在建立了明朝後,朱元璋為了表示自己對郭子興的尊重,不僅修建了祠堂,還前去祭拜,但是這一切又有何用呢?哪怕是想要報答曾經的恩人,連恩人的後人也全部被自己誅殺了。


風語者2號


朱元璋當初確實受到了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的提拔。

事情是這樣的:元朝的暴虐無道,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韓山童和劉福通打算利用讖語發動起義。

二人在挖河的河道里,提前預埋了一隻眼的石人。因為民間早就流傳著一句讖語:“石人一隻眼,挑動天下反”。

挖河民工一看,石人果然出現了,加上韓山童和劉福通的鼓動,二人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紅巾軍起義。

也就是說,紅軍的總領袖是韓山童和劉福通。



△韓山童和劉福通紅巾軍起義

就在韓、劉造反的時候,江淮地區出現了五股人馬呼應起義,其中一路人馬就是以郭子興為首的紅巾軍,郭子興自任江淮地區紅巾軍元帥。

此時的朱元璋還在皇覺寺當和尚,他的好朋友湯和已經參加了紅巾軍,於是寫信讓朱元璋也加入進來。

湯和在信中說:“你頭腦比我好使,將來一定會出人頭。”

此時寺院在戰火中已經舉步維艱,和尚們食不果腹,於是朱元璋選擇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有道是:“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老朱當兵後,被郭子興任命為十夫長,之後由於作戰表現勇敢和機智,被調任郭子興的警衛班班長。

別看官職不高,但直接和領導打交道,這為他以後的升遷打下了基礎。



△郭子興和朱元璋

據史書記載,郭子興有兩個老婆,大老婆生了三個兒子,二老婆沒生育,收養了一個養女馬秀英。

二老婆有點文化,平時喜愛相面算卦的書,她見朱元璋面相富貴,於是說服郭子興,把養女嫁給了朱,目的就是拉攏朱元璋。

從此後,郭子興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再後來,馬秀英成了朱元璋的馬皇后。

老朱搖身一變成了郭子興的親信,從這點來看,老朱之後能迅速上位,郭子興起了關鍵作用。 郭子興可謂是朱元璋的伯樂。

古語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郭子興能關照我一時,不能關照我一世,還得憑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老朱是這麼想的。

接下來的局面出現了逆轉。

朱元璋憑自己的能力,逐漸取得了士兵們的信任,再加上戰績突出,很快升為統領一方的高級將領。而在隨後的日子裡,郭子興卻受到了另外四路元帥的打壓和排擠。

有一次,另外四個元帥聯合起來發動了政變,活捉了郭子興,打算砍了他。朱元璋此時在外帶兵打仗,聽到消息後,馬上帶領人馬把郭子興救了出來。

經此一嚇,郭子興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

之後郭子興的家底大部分被老朱繼承了。 怎麼會這樣呢?

前面說了,郭子興的大老婆為老郭生了三個兒子,雖然郭去世了,但他還有兒子,怎麼也輪不到老朱來繼承他的家底吧?

郭子興確實有三個兒子,不過大兒子早就戰死了,死在了老子前面。

二兒子郭天敘在老爸去世後,當初是繼承了老爸的大部分遺產,並被當時有名無實的小明王韓林兒封為正元帥,朱元璋為副元帥。

但是郭天敘不如朱元璋有手段、有計謀,他這個小舅子玩不過姐夫。為了保住家底,郭天敘聯合舅舅張天佑對付老朱,期間也給老朱製造了一些麻煩,老朱為了顧全大局隱忍了下來。

想想也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本來是自己的家底,卻被一個乾姐夫橫刀奪愛。 其實這都是有才能的人被人嫉妒的表現。

老天選擇了老朱,那麼就不能讓郭天敘成功,史書記載,郭天敘和舅舅張天佑在攻打集慶府時,被叛徒陳埜出賣而犧牲了。


△郭天爵

講真郭子興最有能耐的最數小兒子郭天爵,但是很不幸,上天同樣沒選擇他。

1356年,郭子興次子郭天敘在攻打集慶府的時候被叛徒出賣而被殺,破城後,小明王韓林兒冊封郭天爵為中書右丞,朱元璋為中書左丞,權利在朱元璋之下。

郭天爵認為自己是郭子興的接班人,家底應該自己來繼承,於是企圖除掉朱元璋奪回權利。 但是他的智商和手腕不比老朱,最終反被朱元璋處死。

綜上所述,郭子興的三個兒子,在朱元璋稱帝之前就死了。

老朱是在1368年,40歲時在南京稱帝的,這時郭子興的兒子已經死去12年了,郭子興的兒子無疑成了老朱稱帝前的炮灰,成了“為人作嫁”的怨婦。


秉燭讀春秋


明朝朝建立後,朱元璋給郭子興兒子們燒過紙錢,應該也會偶爾懷念他們;把他女兒睡了,封為惠妃;對他的外孫、外孫女都是相當不錯!


既然題主問明朝建立後,郭子興的後人待遇如何?那麼咱們就著重講明朝建立後的事情!(郭子興與朱元璋)

先說一下郭子興都有哪些後人?

郭子興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馬皇后是其養女,沒有血緣關係,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後人,這個就不重點說了。

三個兒子:

長子,名字不詳,有待考證,很早以前就亡故了。

次子,郭天敘,曾陰謀扳倒朱元璋。郭子興死後,小明王任命其為都元帥。後來與舅舅張天祐領軍攻打集慶府,被叛徒出賣,不幸身亡。(郭子興與郭天敘)

三子,郭天爵,也是對朱元璋大權在握不瞞,企圖取代被朱元璋,後被朱元璋所殺。

兩個女兒:

馬秀英,建國後被封為皇后,是其養女,不算郭子興真正意義上的後人。

郭惠妃,這個是重點,建國後封為貴妃,生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

外孫: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

外孫女: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

明朝建立後,郭子興的後人待遇如何?

郭子興的三個兒子,明朝建立前,就已經死了,所以說他們在明朝建立後的待遇,無非就是收收紙錢,享受享受香火。

女兒:

馬氏,建國後,封為郭惠妃,應該長得不錯,頗受朱元璋恩寵,生了三 個兒子,兩個女兒。分別為: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生活不錯,頗受尊崇,得以頤養天年。

外孫: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受封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藩成都。妻子藍氏是涼國公藍玉的女兒。朱椿喜歡讀書和做學問,有“蜀秀才”之 稱,時人誇他:“博綜典籍,容止都 雅”。成都現在的“古皇城”就是他當年的蜀王府,籌邊樓、望江樓、 散花樓,也是朱椿的手筆。

朱桂,明太祖第十三子 ,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代王,屬地大同。妻子是徐氏,徐達的次女、仁孝文皇后的妹妹。他性格暴躁,好斂財物。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罪被廢為庶人,明成祖即位後,恢復了王爵。

朱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為谷王。他因自幼聰明好學,深得朱元璋器重。他頗有建樹,構築長城,戍邊禦敵,又於金川門引明成祖朱棣入駐,自持有功,不知守中,驕橫跋扈,陷害忠良,於永樂十五年被廢為庶人,於宣德三年在獄中去世。(朱椿)

外孫女:

永嘉公主,於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下嫁郭武定侯郭英的兒子郭鎮。

汝陽公主,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謝達。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1424年),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與寧國公主、懷慶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含山公主、寶慶公主一同進封大長公主。

結語

以上便是明朝建立後,郭子興的後人待遇,如果馬皇后算是郭子興的後人的話,算是恩寵最盛,兒子朱標是太子,孫子朱允炆是皇帝,兒子朱棣又是皇帝,子孫後代,皇帝輩出......




問禮歷史


答:是的,朱元璋是靠郭子興發家的。

郭子興一開始對朱元璋還真不薄,不但授予兵權,還許配以義女馬秀英。

但是,也必須要看到,郭子興也不是全無私心的。

郭子興能這樣做,也完全是要利用朱元璋、收買朱元璋。

朱元璋本身就是個世間罕有的人才,入伍後,作戰勇敢,而且會來事,樣樣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郭子興調他到自己的帥府當差,使用起來,如臂使指,隨心所欲,莫不如意。

郭子興任命他為親兵九夫長,他帶兵出戰,總能打勝仗。

最難得的是,打勝仗歸來,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

這樣的人,沒人不喜歡。

最讓郭子興感激涕零的是,當時,在濠州城的紅巾軍中,有五個元帥。孫德崖聯合起其他三個元帥,孤立郭子興。

郭子興明顯處於劣勢,還強撐著與孫德崖硬扛。

結果,被孫德崖綁架了,先是毒打了一頓,還準備將他殺掉。

郭子興手下也有很多將領,包括兩個很囂張的兒子:郭天爵、郭天敘,還有妻弟張天佑,全都束手無策。

眼看著郭子興就要死在孫德崖手裡了。

最後,是在外打仗的朱元璋回來了,率兵救回了郭子興。

還有,朱元璋見郭子興處於弱勢,就自告奮勇,回自己的家鄉募兵,募到了七百多人,回到濠州後,全部交給了郭子興。

朱元璋後來看見郭子興只想在濠州當個草頭王,就和郭子興分家,只帶走了二十四個人——這就是後來威名赫赫的“淮西二十四將”。

濠州分家後,朱元璋南攻下了滁州城,部眾發展到了三萬多人。

而郭子興遭到孫德崖排擠,失魂落魄,前來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夠意思,立即交出三萬人的兵權給郭子興。

相比之下,郭子興就顯得不夠意思了。

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郭天爵妒忌朱元璋的才幹,在他的面前講朱元璋的壞話,他馬上關了朱元璋的禁閉,斷絕他的飲食。

朱元璋差點被關押餓死。

幸好妻子馬氏暗中傳遞食物,這才保住了一條小命。

朱元璋後來攻佔了和州城,負責鎮守和州。

孫德崖缺糧,從濠州來和州向朱元璋借糧。

郭子興知道後,又一次差點要殺了朱元璋。

可以說,郭子興後期得了疑心病,對朱元璋呼來喝去,就像對一條狗一樣看待。

當然,誰也不能否認,朱元璋後來能稱帝,也是肇始於郭子興的軍事資本。

朱元璋自己稱帝后也認這筆賬,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在滁州立廟祭祀。

但話又說回來,朱元璋是怎麼對待郭子興的兒子的呢?

朱元璋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在滁州立廟祭祀,廟前有石碑,碑文《敕賜滁陽王廟碑》有“夫人張氏,生三子”之語——史學家普遍認為郭子興共有三個兒子。

這三個兒子的下落,《敕賜滁陽王廟碑》也說了:長子在戰場上犧牲、次子被詐降人士殺害、幼子與不法之徒謀返被誅。

據明嘉靖年間史學家鄭曉考證,郭子興這三個兒子的小名分別叫郭大舍、郭二舍、郭三舍。郭大舍的大名已不可考,郭二舍的大名叫郭天敘,郭三舍的大名叫郭天爵。

清初萬斯同撰《明史》,記述:郭大舍早年戰死,郭二舍郭天敘死於陳埜先的叛亂中,郭三舍郭天爵犯罪被朱元璋斬殺,則“子興後遂絕。”

就是《明史》這一句“子興後遂絕”,大家都認為朱元璋斬盡殺絕郭子興後人了。

但是,《敕賜滁陽王廟碑》說的“夫人張氏,生三子”,是指郭子興原配夫人張氏生了三個兒子。而郭子興並非只有張氏一個夫人。鄭曉還考證出,郭子興還續娶有一個李夫人生,生有郭子興的第四子郭老舍。

而且,洪武四年,朱元璋還曾下旨留郭老舍在朝中做官,但郭老舍無心做官,棄官還鄉了。

明萬曆年間的史學家何喬遠也在《名山藏》中詳細記載了郭老舍辭官過程。

嘉靖《定遠縣誌》又記載有後人的事蹟。

即滁陽王郭子興並未絕後,其子孫生生不息,開枝散葉,分佈於安徽、貴州、四川和重慶等地。

近來還有人考證出,大文豪郭沫若是郭子興的後裔呢。

可以說,只要不對政治構成威脅,朱元璋對郭子興的第四子還是不錯的。


覃仕勇說史


當年朱元璋初次投靠起義軍的時候,投在郭子興帳下,很得郭子興的器重。郭子興每逢大事都要與朱元璋善良,甚至將自己的養女都嫁給了朱元璋,可以說朱元璋成功路上的第一桶金是郭子興給他的。

一將功成萬骨枯。

後來隨著朱元璋的勢力越來越大,再加上郭子興的幾個兒子怕朱元璋會取代他們繼承父親的兵權,天天在郭子興耳邊說朱元璋壞話,弄得郭子興也想方設法的壓制朱元璋,但畢竟是自己的恩人,朱元璋也沒好說什麼。

等到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差不多也開始了對郭家的反攻倒算,尤其是他的兒子們。郭子興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早年跟誰郭子興征戰南北,不幸身亡,郭子興只留下次子郭天敘和小兒子郭天爵。

在接管郭子興殘部的時候,朱元璋為了以絕後患,索性來了一招“斬草除根”,將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都給殺害了。

當年小明王被推選為天下義軍共主,郭天敘是元帥,朱元璋是副元帥。為了奪得郭天敘手上的兵權和人馬,朱元璋聯合陳野,在元軍攻打集慶的時候,陳野給了郭天敘致命一招,置他於死地。而郭子興的另一個兒子郭天爵雖然沒有兵權,但朱元璋依舊沒有放過。


是阿維啊


郭子興沒有嫡系後裔。


按照《明史》記錄,郭子興一共有三子一女一養女。三子分別是長子郭某某(具體名字不知道,明末王士貞考證為郭大舍),次子郭天敘以及三子郭天爵。

一女是郭惠妃,一養女是馬皇后。

三子之中,郭子興的長子是戰死的。不過因史料匱乏,他什麼時候戰死的,不知道。但跟朱元璋沒關係。

次子郭天敘(?~1356年)也是戰死的,也跟朱元璋沒關係。他是在郭子興死後,奉小明王韓林兒之令攻打元朝的南京時,與舅舅張天佑被叛徒陳野先出賣而被殺害的。

當然了,也有人說導致郭天敘之死的幕後黑手是朱元璋。這個說法來自明初野史《記事錄》的記載。

記載的大致內容就是說郭子興死後,郭天敘和朱元璋爭老大,因為滁陽以及和州等地被朱元璋控制了,郭天敘為了對抗朱元璋就跑去攻打南京。一來,打下南京可以獲得屬於他自己的根據地,二來,憑藉此功也可以穩固他的統帥地位。不過郭天敘打了兩次都沒成功,最後因此還丟了命。

而朱元璋對陳野先的叛變早已得知密報,但他就是故意不說,最終讓郭天敘喪命。

不過這只是傳說,具體是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的,那也是郭天敘自己要作死。跟朱元璋沒直接關係。



第三子郭天爵(?~1357年)確切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

郭天敘死後,郭氏的嫡系人馬就歸附到了郭天爵旗下。他跟朱元璋當時是有矛盾的。具體的說,就是誰吞併誰的矛盾。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記載為“林兒復以天爵為中書右丞。已而太祖為平章政事。天爵失職怨望,久之謀不利於太祖,誅死”。

記載的很簡略,語焉不詳。應該是朱元璋不想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不想多講,找了個藉口把郭天爵殺掉了。

郭天爵死後,正史記載的郭子興的嫡系後裔就死絕了。

另外,根據嘉靖年的《定遠縣誌》記載,郭子興貌似還有一個兒子叫郭老舍。不過明朝官方貌似並不承認。

比如明孝宗弘治年中,有一個叫郭琥的人自稱是滁陽王(郭子興)的第四個兒子郭老舍的曾孫,要求朝廷允許他為郭子興奉祀。但當時的禮官卻說:滁陽王的祀典是太祖欽定的,滁陽王沒有後代,廟碑上已經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陽王的兒子。郭老舍的後裔也沒資格為郭子興奉祀。

這個案子在明武宗、明世宗時期又兩度被翻出來炒現飯,涉及多位內閣大學士,經過多年的激烈爭辯,最終郭老舍後裔失利,被判非滁陽王后人,不許干預郭子興的祀事。

如果這個人是真正郭子興的後裔,那隻能說明朝對郭子興的後裔不怎麼樣了。


雖說郭子興沒有親孫子和親孫女,但他有外孫和外孫女。

馬皇后因為是養女,不多說了。郭惠妃是郭子興親生女兒,要講一下。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娶了郭惠妃。後來郭惠妃給朱元璋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三個兒子分別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兩個女兒是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兒子中混的最好的幾個兒子之一,建文帝削藩時,沒牽連到他。朱元璋掀起靖難之役,他沒支持朱棣,朱棣後來也沒有追究他。朱椿死後,蜀王一脈又傳承了14代,一直到南明滅亡才絕嗣。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就不如朱椿了。建文帝削藩時,代王朱桂是第一批被削的藩王,朱桂被廢黜為庶民。後來朱棣靖難成功,朱桂才又重新恢復藩王身份。代王一脈在朱桂死後又傳承了十代,明朝滅亡時,隨大明一起滅亡。

谷王朱橞是個奇葩,典型的騎牆派。他的封地在現在河北張家口的宣化和懷來,離朱棣的封地最近。朱棣造反時,朱橞明確表示了反對朱棣。命人將宣化城門堵死,防備朱棣偷襲。而他自己則帶三千人馬以勤王救駕的名義逃到了南京投奔建文帝。

四年後,眼見建文帝大勢已去,谷王朱橞和紈絝子弟李景隆一起開門迎降,又成了擁立朱棣登基的功臣。

又過了十五年,朱橞被自己的同母哥哥蜀王告發謀反,被朱棣削爵為民,終生囚禁。谷王爵位也被廢除。



最後是兩個外孫女,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

永嘉公主於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給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鎮;汝陽公主下嫁給了明朝開國將領謝彥的兒子謝達。她兩人都很長壽,尤其是永嘉公主,一直活到了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才去世。她是當時代宗皇帝的曾祖姑母。

另外,代王朱桂也很長壽,他死於明英宗正統十一年(1446年),享年73歲。

如果不考慮谷王那個作死奇葩,郭子興的外孫和外孫女都是比較長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