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在我軍歷史上,有不少將領文武雙全,有的即會撰文擬稿,又會行軍佈陣;有的既懂政工,又會耍槍弄刀。其中有一位將領,文可撰文擬稿、通曉政工,武能指揮作戰、與敵搏殺。這位將領就是受到毛、朱盛讚的彭雪楓將軍。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彭雪楓將軍

彭雪楓,1907年出生在河南南陽一個耕讀傳家的農民家庭,他從5歲開始,就跟隨祖父彭如瀾讀書識字,兼習武強身,從小文武兼修,為彭雪楓的人生打下了基礎。彭雪楓18歲那年,在育德中學接觸了進步思想,入了團,開始了革命生涯。

大革命時期,彭雪楓做過兵運,後來到地方幹過農運,後跟隨部隊到了井岡山。1932年,彭雪楓指揮紅二師參加宜(黃)樂(安)戰役,殲高樹勳殘部;1933年5月,調任紅四師政委,率部入閩,連戰連捷。作為一個沒有在軍校學習過的指揮員來說,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和他平時的學習觀察和戰鬥歷練密不可分。最能體現彭雪楓帶兵打仗能力的戰例,則是1935年2月彭雪楓帶紅5師13團攻打婁山關,當時彭雪楓任13團團長。

長征中,當紅軍渡過赤水河後發現,窮追不捨的蔣軍已集結40多萬兵力向他們合圍而來,並且長江沿岸正是蔣軍圍追堵截的重點防線。

為了避敵鋒芒,紅軍從川南轉移到雲南扎西整編,接著出其不意攻克桐梓縣城,讓蔣軍摸不清楚紅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這個時候,紅軍分析敵人前期是圍繞會攻川南以及防止紅軍北渡長江展開兵力部署的,那麼黔北必然兵力空虛,於是在1935年2月25日晨,命令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指揮部隊乘虛佔領婁山關。彭德懷將主攻婁山關的任務,交給了彭雪楓指揮的紅13團。

接到任務,彭雪楓立刻帶領紅13團開赴婁山關。2月25日9時,紅13團在行軍途中與黔軍主力杜肇華旅第6團遭遇。狹路相逢,紅13團官兵作戰英勇,將黔軍這個主力團打得倉皇逃命。

杜肇華帶著第6團一路逃到婁山關,趕緊佈防。6團團長劉鶴鳴一面在隘口兩側的高地依託現有工事部署重兵,阻止紅軍正面進攻,一面安排其它兵力,繼續在婁山關加築工事。他們希望能夠堅守婁山關數日,直到援兵前來。如果紅13團不能快速攻下婁山關,不僅黔軍會很快派人增援,而且蔣軍吳奇偉部也會趕來相助,屆時紅軍將面臨危險局面。鑑於此,紅13團不僅要拿下關口,而且要迅速拿下!

彭雪楓帶著紅13團剛到婁山關,就立刻組織進攻。雖然紅軍作戰英勇,但由於敵人居高臨下,佔了先機,紅軍的進攻被卡在了婁山關制高點點金山。眼見正面強攻不行,彭雪楓認真觀察地形,決定安排人員從側翼的崖壁摸上點金山。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婁山關戰鬥遺址陳列館,戰鬥實景還原

點金山側翼崖壁很陡峭,一般人看來就是絕路。但彭雪楓自幼習武,判斷只要身手靈活,是可以攀上崖壁的。果然,紅13團中有一名戰士,徒手爬上了崖頂,用繩子將突擊隊員一個個拉了上去。在正面火力的配合下,偷偷摸上崖頂的突擊隊出其不意殺入敵陣,佔領了點金山。

紅軍拿下點金山,敵人的婁山關防線立刻吃緊。敵6團組織“敢死隊”想要奪回陣地,周圍的黔軍部隊也紛紛趕來支援。紅13團在彭雪楓的指揮下頑強堅守,鞏固了點金山陣地。下午4時,彭雪楓先指揮4名步槍手精準狙殺敵人陣前督戰官,接著在軍團火力掩護下,率領13團官兵連續發起5次衝鋒,順勢攻佔了婁山關兩側的多座山頭,突破敵人防線,在黃昏前牢牢控制了關口。敵人被迫退守關南,紅13團圓滿完成主攻婁山關的任務。

25日晚,後續部隊趕到,接替紅13團繼續戰鬥,26日完全拿下了婁山關。26日傍晚,毛主席登上婁山關,察看剛剛結束戰鬥的戰場。紅軍在婁山關戰鬥中的英勇表現,讓他十分感慨,後來創作了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婁山關前的石壁上刻有《憶秦娥·婁山關》

這是紅軍第二次攻克婁山關,其作戰難度與第一次不可同日而語。畢竟第一次攻克婁山關,是從遵義往婁山關進攻,是從裡向外突破,而且對手是剛剛在烏江戰役中被打得潰敗的黔軍雜牌林秀生部。第二次攻克婁山關,則是從外向裡攻,需要直面婁山關的險要,對手則是黔軍的主力部隊。

除了帶兵打仗勇猛,彭雪楓身手也好。雖然他在我軍戰將中,沒有像許世友那樣留下很多關於武藝的故事,但在熟悉他的戰友們看來,他自幼習武,抗戰時期創建騎兵團、改良馬刀,是一位“會家子”。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彭雪楓將軍

抗戰時期,彭雪楓率領的抗日武裝一直在豫皖蘇發展。由於此處地處中原,多平原、少山地,所以彭雪楓一直想創立騎兵部隊,利用騎兵在平原上的高機動性,少則負責警戒、通信,多則可以運動遊擊殲敵。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彭雪楓所部被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此時,已經將新四軍列為“匪軍”的蔣氏立即命令湯恩伯,率領10萬部隊進犯豫皖蘇邊區。為了維護抗日戰線,彭雪楓一邊率領四師禮讓避戰,一邊寫信給國軍將領。但一些消極抗日的蔣軍冥頑不靈,尋找各種時機進攻新四軍四師,給四師造成傷亡。其中最嚴重一次,是四師在津浦路西遭敵人騎八師突襲。

騎八師是蔣氏專門從西北“馬家軍”處調入中原的騎兵精銳,在平原地區,他們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騎八師與四師遭遇後,不待交涉,立刻向四師發起衝鋒。等到四師反應過來,開槍攔阻,但騎兵的速度一旦跑起來,尋常步槍很難命中。當騎兵衝到四師的步兵面前,長馬刀對上短步刺,戰局幾乎是一邊倒。結果,四師遭到重創。

這次教訓,讓彭雪楓下定決心要組建騎兵部隊。他專門從新疆請來曾經參加過蘇聯紅軍騎兵部隊的周純麟擔任騎兵團長,教授戰士騎術、刀術和騎兵戰術。為了給騎兵團配齊戰馬與馬刀,彭雪楓把部隊所有戰馬都集中起來,並專門騰出經費購買戰馬、打造馬刀。

彭雪楓仔細比較了蘇軍、日軍以及“馬家軍”騎兵的馬刀後,親自設計了一款馬刀。這種馬刀比日軍馬刀長5釐米,比“馬家軍”馬刀長10釐米,刀身較細且刀柄上有護圈,再配上彭雪楓設計的幾個馬上揮刀動作,可增強騎兵的劈刺威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騎兵團果然在實戰中發揮極大的作用。1942年夏收時節,為阻止日軍外出搶糧,騎兵團在得到情報後,立刻派出一個營奇襲幾百名搶糧的日偽軍。這個騎兵營在短短9分鐘時間裡就砍翻300多名日偽軍,殺得剩餘日偽軍趕緊跪地投降。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新四軍四師騎兵團被譽為“紅色哥薩克”

更厲害的是,1944年騎兵團終於有機會與騎八師交手。此役,騎兵團平日紮實的訓練功底展現無疑。他們除了馬上射擊命中率極高外,而且近身格鬥也佔了上風,特別是彭雪楓改良的馬刀,攻擊範圍遠大於騎八師配備的馬刀。“一寸長、一寸強”,騎兵團以600人打敗了騎八師2000人,報了三年前的血仇,彭雪楓改良的馬刀也被大家津津樂道為“雪楓刀”。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這些都是彭雪楓能武的故事,至於彭雪楓能文的故事也有很多。

首先,作為早年從事兵運、農運工作,還當過政委的彭雪楓很重視抓好政工。當年流傳新四軍四師有“三件寶”,除了前面提到的騎兵團外,剩下兩件就是《拂曉報》和拂曉劇團。雖然軍隊創辦報刊以及建立文工團並非彭雪楓首創,但新四軍一個師級單位就關於通過辦報、搞演出來抓政工,這體現了彭雪楓的特殊才能。《拂曉報》和拂曉劇團通過兵說兵事、兵演兵事,活躍了官兵物質文化生活,而且通過文章與戲劇在潛移默化中對官兵、乃至普通群眾進行影響。拂曉劇團剛成立的時候,彭雪楓就提出要求,要劇團編一些配合當前抗日鬥爭的小話劇和活報劇,向群眾宣傳抗日必勝的道理,同時揭露漢奸和偽軍罪行,打擊日寇氣焰。

一寸長,一寸強!新四軍用“雪楓刀”,600人打敗2000人

彭雪楓(右一)、張震(後排左一)與新四軍拂曉劇團的團員們

彭雪楓的文筆也非常好。他除了撰寫過《游擊戰術》《戰略戰術講授提綱》等關於軍事方面的教材外,還在知名報刊上發表過文章。1929年,當時只有22歲的彭雪楓就在《國聞週報》副刊上發表了《煙臺紀行》,後來四師創辦了《拂曉報》,他經常在《拂曉報》上發表文章。這些文章有的是為了發動群眾,有的是為了維護戰線,還有的則是對時事的評論。彭雪楓曾經設想,有一天戰爭結束了,他去當一名新聞記者。

遺憾的是,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新四軍將領,在1944年的八里莊掃頑戰鬥中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