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探尋李白身世的祕密

李白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些膾炙人口、浪漫絕倫、豪放不羈的詩歌,他還留給我們一連串的未解之謎。比如:

李白的出生地在哪裡?

李白的籍貫到底在哪裡?

李白的祖先到底是誰?李白的爺爺到底是誰,為什麼歷史未留下任何記錄?

李白為什麼對自己的身世諱莫如深,從不跟別人談論?

李白真的出生在商賈家庭富甲一方嗎?

李白的豪放之氣到底如何形成的?

這些未解之謎,就像他的詩歌一樣充滿魅力,吸引著一代代人去探究。細細思索後,其實這一連串的問題,都由一條線貫穿著,最後彙集到一個焦點問題上來——李白的身世。

李白到底是誰?

今天我將給大家探尋這個答案。當然,在缺乏關鍵史料證據的情況下,幾百年來眾多學者、歷史專家都沒有最終定論的問題,大家對我的答案也不要期望太高,只需看本人分析的有沒有道理,信不信就由讀者自己決定了。

李白,他到底是誰呢?除了詩人的身份,他的血緣身份到底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

李白可能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的五世長孫,隱太子李建成的四世孫。如果沒有宣武門之變,李白可能是大唐第五代皇帝的合法繼承人。

在這個結論基礎上,我先給出李白的家譜序列,然後再證明這個結論的可能性:

李淵——李建成——李承宗——承宗之子——李客——李白。

這個結論是不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我們讀李白詩歌的時候,從來沒有跟大唐皇室扯上一毛錢的關係,將信將疑?或者大跌眼鏡,姑且看下去,聽我分析一二。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探尋李白身世的秘密

四川綿陽江油市李白像


李白出生在碎葉城,為什麼說自己是隴西人?

碎葉城現在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附近,在西漢和唐代,碎葉城是中原王朝在西域最遠的邊防重鎮,唐朝時歸屬安西都護府管轄。

李白的出生地在碎葉城,時至今日在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最直接的證據是範傳正為李白寫的碑文,內容為“隋末多難,一房被竄與碎葉,流離散落,隱姓埋名”,還有李陽冰的《草堂集序》,說“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於名”。條支也是地名,據考證在碎葉城附近。

範傳正為李白寫碑文,是根據李白孫女的口述,李陽冰是李白生前的朋友,也是李白遺囑執行人,負責處理李白的文稿,為李白寫了《草堂集序》。

這兩份文獻資料具有很強的可信度,再加上李白的詩作中含有大量的西域元素,所以李白出生在碎葉城,已經被學術界認可,沒有什麼異議了。

那麼為什麼李白說自己是隴西人呢?

這就與今天我們的結論,李白詩李淵的五世孫產生了第一個交集,李淵也是隴西人,具體地說是隴西成紀人。

當然,這不能證明李白就是李淵的五世孫,因為這也許只是一個巧合,畢竟隴西人姓李的也很多。

反過來說,這也可以成為李白是李淵的五世孫的證據之一。我們繼續往下看。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探尋李白身世的秘密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碎葉城遺址

宣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被殺,五個兒子都被誅殺,李白從何而來?

我們的結論是李白是李建成的四世孫,而宣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被殺,五個兒子也都被誅殺,李白從何而來?

據史料記載,李建成總共育有五子五女,長子李承宗,次子李承道 、三子李承德 、四子李承訓、 五子李承明、 六子李承義。長女李氏、次女李婉順。其餘三個女兒沒有留下名諱。

李建成是以謀反之罪被誅殺在宣武門的,隨後李世民誅殺了他的5個兒子,除了長子李承宗這時候已經“早卒”。李世民也夠狠的,不讓給李建成留任何機會,誅殺了所有的男性成員,並將李建成一支徹底除籍。

既然李建成的兒子輩都死了,有沒有可能還有活著的孫子輩,被偷偷的送了出去,逃過一劫?或者李世民認為李建成的孫子輩對自己已經沒有威脅,除籍發配邊疆處理了?

前提是,李建成必須得有一個已經出生的孫子。

李建成死的時候是38歲,長子李承宗生卒年沒有記載,生母也沒記錄。正常推理,李世民16歲娶長孫皇后成婚,李建成作為長子應該也在這個年齡附近。那麼推測李承宗大約在605年(李建成589年生)以後出生。據記載,620年李淵對已經出生的孫子輩統一進行了冊封,這時候李承宗還活著,結論就是李承宗死於620-626年之間,根據上面的推測,李承宗死亡時候的年齡大約在15歲-20歲之間。這個年齡成婚生子,完全有可能。

所以,我們假設李建成有孫子存世,這是可以成立的。

結合上文李白的碑文和《草堂集序》的記載,除了時間上說是隋末對應不起來,其它的都能銜接上。李白死於602年,55年後遷墓的時候範傳正寫的碑文,刻意迴避什麼寫成隋末也不是不可能,不然李陽冰在李白死後作《草堂集序》的時候,為什麼只說“中葉”,而不直接說“隋末”

這個“中葉”很耐人尋味,《草堂集序》中說李白是“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九世孫。蟬連貴族,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

根據《唐宗室系表》,李淵為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而李暠就是涼武昭王本人。而李淵是李暠的四世孫,“中葉”二字,正好指的是李建成五世孫時期。

這是史料中李白與李淵的第二次交集,不但同姓同籍,並且同祖,時間上也對應的起來。

根據推理,李建成有一個孫子活了下來,作為家中唯一存活的男性,或偷跑或被廢為庶人來到了碎葉城。

這是我的論證之二。我們接著看下面的證據。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探尋李白身世的秘密

現存的宣武門遺蹟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我們能發現什麼線索呢?

根據史料記載,李白5歲的時候(705年)跟蹤父親李客,翻秦嶺、攀棧道,行萬里路,風餐露宿, 最終抵達劍南道綿州昌隆縣的青蓮鄉定居,李白在這裡學習生活了整整20年,這也是李白為什麼自稱青蓮居士,為什麼有些人說李白的籍貫在四川綿州的原因。

問題是,從碎葉城到青蓮鄉,遠隔萬里,李客為什麼帶著5歲的兒子不遠萬里來個這樣一個小地方定居?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為什麼他們不回隴西?或者不去長安洛陽等其他大城市,而是去這樣一個偏遠的鄉下?

於是本人帶著目的,挨個查看與李白可能有關係的人,可供李白一家投奔的人。

於是,我找到了劉應道。

劉應道是唐高宗時候的高官,最重要的是他是李建成次女李婉順的丈夫。

李建成一家男丁被李世民誅殺之後,只留下了女眷,包括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和5個女兒。起初,李建成一家是被廢為庶人的,只不過憑著血緣關係接受朝廷的供養。後來,李世民對李建成一家人漸漸有了悔意,重新封李建成為隱太子,封郡王,比原先的親王要低一級。所以,李婉順就被封為聞喜縣主,比公主也降低了一個檔次。

公元639年,16歲的李婉順嫁給了劉應道。婚後不久劉應道出任梓州玄武縣令。

梓州玄武縣,即位現在的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李白居住的青蓮鄉在四川省綿陽市的江油市。打開四川綿陽市地圖,看看兩地的距離何其的相近!!!

劉應道在三臺縣任職多年,同李婉順的孩子也在這裡出生,雖然幾十年之後當李客帶著李白來到這裡的時候,李婉順已經去世,劉應道也已經進京為官,但他們的孩子們依然有可能居住在這裡,李婉順的3個妹妹也有可能居住在這裡,這符合中國人家族遷徙和投奔的傳統。

李建成這個沒有留下任何名諱和信息的孫子,年紀和李婉順同齡(李婉順出生於623年,626年宣武門事變),那麼李婉順的孩子就與李客是同齡人。

那麼,李客帶著李白,從碎葉城到青蓮鄉,千里迢迢,投奔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投奔的親人,完全有可能!!

不然,他們還能投奔誰呢?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推理,作為李建成的後人,始終頂著叛亂的罪名,朝廷沒有任何為他們昭雪的可能。作為唯一存活的男性家丁,李建成的孫子和重孫,他們不得不隱姓埋名,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但好在,遠在碎葉城,他們同李婉順公主,同自己的親人取得了聯繫。

李客的名字不就是這樣的寓意嗎?碎葉城不是他們的家,他們有強烈的返鄉的願望,雖然不能平反罪名,但能與自己的親人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近一些,不也是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嗎?

親人們居住在江油市,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就居住在一山之隔,一水只遠的三臺縣,這樣既不影響經常見面,也不會太引起朝廷注意。(青蓮鄉 距今天的江油市區15公里)

李白是知道這些的,但他也不能說,不能說給任何人聽,即使他最好的朋友杜甫也不可以。

這也是為什麼李白對自己身世的信息,只說自己的隴西人,而不能說更多信息的緣故。

因為,李白始終是罪人的後人!

這是我的證據之三。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探尋李白身世的秘密

李白的那份浪漫和豪放的背後,是高貴的皇族血脈

讀李白的詩,給我們帶來美感的同時,我們會驚訝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有那樣的想象力,為什麼能夠做到那樣的豁達。

當我假定李白是李淵的五世孫,有著高貴的皇族血統的時候,我彷彿想明白了什麼。白的那份浪漫和豪放的背後,是天生具有的皇族血脈,從他出生就決定了這份高貴。也只有站在這個身份的頂峰上,才能磨練出李白那豁達的心胸和放蕩不羈的個性。

——這是一份王者之氣。

傳說李白三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儒家經典,5歲到四川后跟著當時傑出的道家和縱橫家的趙蕤學習。如果李客僅僅是一名普通人,他如何能請的動趙蕤來做李白的老師呢?最合理的解釋,這也是藉著劉應道或者李婉順後人的關係吧。

這作為證據之四有些牽強,但也合情合理。

李白祖籍在甘肅隴西,出生在碎葉城,成長在四川綿陽,最後葬於安徽馬鞍山。

這幾個地方之間都是相距那麼的遙遠,是不是也說明李白有著特殊的身份和遭遇呢?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探尋李白身世的秘密

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太白鎮太白行政村

總結

文至此,也該結束了。

我寫本文,論證李白是李淵五世孫,李建成四世孫,先假定這個結論成立,然後去尋找一些證據。由於李建成罪人的關係,現有史料中已經找不到直接證據了,我只能去尋找好一些線索:

1.同姓、同籍;

2.罪人之後,理論上李建成極有孫子存活;

3.從碎葉城到青蓮鄉,找到與李婉順一家的關係;

4.李白的老師趙蕤。

巧合雖然不能作為證據,但當所有的巧合都志向了一個結論的時候,那麼,這個結論成立的可能性就極大了。

我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我的結論,我只能得出這個存在可能性的結論。

還是那句話,為大家提供一個分析問題的思路,如果你相信這個可能的結論,那麼再讀李白詩的時候,會不會多一份歷史的厚重感,或者說悲涼感呢?

因為如果這個結論成立,如果沒有宣武門之間的話,李白很可能成為一代帝王呢。

我個人願意相信這個結論——李白就是李建成的後人。

(聲明:本人查資料看到在此之前已經有多位歷史學者有著同樣的結論,他們的論證過程我一個都沒看,因為我擔心受其影響,我只是一門心思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論證過來,所以本文絕對不存在版權問題)

參考資料:《大唐劉應道妻故聞喜縣主墓誌》、《草堂集序》、《舊唐書》、《李白詩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