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挥无能,还是实力不足,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伤亡为何如此巨大?

军武文斋


苏德战争的大部分时间,苏军的伤亡都是远远高于德军的,尤其在最开始的1941年。诚然在战争爆发时位于西部地区的苏军整体实力确实和德军相差很多,德军的兵力(400万)差不多是西部苏军(250万)的两倍,虽然苏军在坦克和飞机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绝大部分的都是需要大修或者过时,而且在作战使用和后勤补给上非常糟糕,只要稍微出现一些技术故障就不得不放弃,因为苏军一直处于不断的战略撤退中,根本来不及回收和维修那些重型武器装备。



在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炮兵同样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宝贵的中、重型火炮,德军在初期的每日推进速度在70至100公里,每次大规模的战役都是以包围战为主,苏军不得不执行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撤退以跳出德军的包围圈,大多数都是仓促的撤退,缺乏有组织的指挥,这种情况下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大量武器装备的抛弃,而那些需要汽车牵引的重型火炮几乎不可能安全撤离,德军重点切断并封锁的就是那些公路和铁路线,大部分情况下苏军都是抛弃了大部分的重装备后只携带轻武器从地形复杂的森林和山区撤退。在最初的几个月内,苏军便损失了大部分的中、重型火炮,这对于以步兵为主的苏军来说,打击是致命的,这极大的削弱了苏军步兵部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在进攻(反攻)中,没有充足炮兵掩护的进攻意味着代价高昂的步兵伤亡。


从高级指挥官的能力来看,苏军也远不如德军,不同于德军的军官都是一级一级按部就班的提升上来的,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再加上两年的欧战经验,他们对于现代化战争的作战模式已经非常熟练。德军集团军司令及以上的高级指挥官长期在各高级司令部任职,负责德军大编制的战役战略集团的训练和演习工作。而苏军的高级指挥官人才则出现了明显的断档,在1939年的大清洗的苏军师级以上的高级将领遭到了大范围的清洗,这几乎摧毁了苏军的高级指挥人才的成长体系,随着苏军开始大规模的扩充,苏军的指挥官不得不担负远超出其能力的更高级别的职位,基本上苏军的指挥官都连升两级以上,营、连级的指挥官开始担任师、团级的指挥职务,事实证明,大部分的指挥官无法有效控制他们的军队,赋予他们的作战任务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当然这些苏军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不能成为苏军伤亡远高于德军的主要原因,致命的因素在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苏军错误的战前部署和战争爆发后的作战指挥,西部苏军的主力过于靠近西部边境,他们的集结地和补给仓库的位置大都处于德军装甲部队纵深攻击的范围内,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被包围的危险中,加上苏军最高统帅部盲目的下达全线反击的错误命令,这相当于主动将苏军送去德军的包围圈中,大量的苏军整建制的被包围歼灭,苏军不得不投入新组建的战斗力更低的部队,这些缺乏基本训练甚至没有训练的新建部队将不可避免的要遭受严重的伤亡。


战略论


在1937年到1939年这一段时间的政治斗争里,苏联5名元帅被干掉了4人,15名集团军司令中被干掉了13人 ,85名军长中被干掉了57人,196名师长中被干掉了110人,406名旅长中被干掉了220人,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的80名成员里有70人被干掉。几乎在两年的时间内,苏联军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被剔骨抽筋,虽然此时的苏联军队用还拥有着庞大的人员数量,你也只不过是用苏维埃意志填充起来的一个气囊气球而已,这样自废武功的行为有什么能力去战斗?靠对最高领袖的绝对忠诚和所谓坚不可摧的苏维埃意志?



只要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不死德国苏联就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可惜。甭说苏联在二战当中人员损失惨重,就是在二战初期入侵芬兰苏联死的人也不少。1939年9月苏联以120多万人绝对的兵力优势入侵芬兰,此时芬兰举国上下能凑足的兵力也不过20多万,这场被苏联认为用小时计算的战争愣是打了4个月,而且苏联一点都没有占到便宜,并没有打开芬兰的第一道防线——曼纳海姆防线,而且最后苏联以伤亡约63多万人的代价换回来了芬兰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让芬兰付出了伤亡约10万多人的代价。



苏军在咱战场上经常被成建制的消灭

就连打芬兰都那么费劲,后期苏联能赢也是够拼的了。朱可夫又不是在大清洗运动的时候被调到远东地区否则他也难逃厄运,而这位幸运的时代宠儿不仅在远东地区打败日本(当然也是以绝对的优势并加上大于地方的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换来的),又被调到芬兰前线结束战争,之后又在苏德战场上大展拳脚。而这一段时间苏联对外战争的特点就是以绝对的优势兵力以及作战资源对打,但是最终资源消耗比对方多、伤亡比对方大,但是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芬兰作为北欧国家,体内流淌着维京人的战斗血统,而且芬兰人天生会打猎,拿起枪就是军人,更何况你人都没有动物跑得快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由于德军顺利的进行了初期的作战,苏军已经处于灾难的边缘。从6月22日到7月10日,苏军参加作战的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等部纯减员588958人,伤病减员159272人;另外损失了大部分装备-包括18794门各类火炮、11703辆坦克、3985架飞机(苏军在战时7月14日公布损失飞机1900架坦克2200辆);苏军战史称边境地区170个师中损失了28个师,70多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一半,同时还有200个各类仓库(燃料、弹药和武器库)遗留在被德军占领土地上。而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战时日记中记载到7月8日消灭苏军89个步兵师和20个坦克师。所有这一切都对今后苏军的军事行动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苏军随后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而伟大卫国战争才刚刚开始!至于德军和其盟国的损失,综合下来人员约20万,坦克和强击火炮616辆、飞机近900架。

红军坦克工事


当时苏联总兵力5434729人,装备火炮与迫击炮110444门-边境地区47167门(另高炮5393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5932辆-边境地区5个军区共有13981辆(新式1349辆),拥有飞机20810架(可使用17808架,新式1693架)-边境地区拥有7009架(新式1360架),另远程航空兵飞机1339架、海军航空兵(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北方舰队及平斯克和多瑙河区舰队)飞机1445架

苏军在战前对各战区、各兵种从战略到战术上都严重分散兵力的错误部署是导致苏军初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伊系列歼击机宣传画


倘若苏军在战前兵力部署能够做出如下改动:将几乎所有新式武器,即近1400辆新式坦克、几十门БМ-13火箭炮和近1400架新式飞机全部集中育苏军认为德军可能的主攻方向南方战区(笔者注:事实上,对于苏军来说,集中于任何一个战区,苏军都完全可以击败当面德军),同时辅以大量旧式坦克和飞机,并集中边境地区部队数量的60%,即约102个师的强大兵力在南方战区,使该战区苏军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具有压倒性优势。其余的兵力兵器按照7:3原则部署于中央战区和北方战区,即中央战区48个师,北方战区20个师。这两个战区的苏军以大批旧式坦克和旧式飞机并配合筑垒地域对德军层层牵制和阻击,而南方战区苏军则可伺机做大规模反攻。这样,南方战区的苏军可以对只有42个(包括3个警卫师)德国师和其他一些战斗力较弱的罗马尼亚等部队产生足以使其崩溃的压力。而且,南方战区与中央战区之间有一条东西长达数百千米的普里皮亚季沼泽,很不利于中央集团军群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

1941年夏被红军击落的FW19战斗机


显然,如果苏军这样部署兵力,那么歼灭或者是重创南方南方集团军群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在给对手予众创周,苏军可以北上对德军另外2个集团军群实施各个击破,同时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攻占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真是如此,恐怕德军早已是呈现败相。凭借苏军的兵力,如果做集中部署的话,德军对苏军的任何进攻都将被挫败。即便德国将在西欧的全部兵力调至东线,恐怕也无济于事。因此,苏军大溃败的发生早在苏军做出分散兵力的部署后就已经埋下伏笔。综上所述,苏军没有将装甲部队进行战术上的集中使用导致了苏军的全线败退和反突击的失败,没有在整体战略部署上集中兵力(而德军则在中央战区集中了相对较多的装甲兵力)造成了中央战区苏军主力的覆灭,从而导致了苏军战争初期的大溃败。

其次,苏军兵力部署上的错误还表现在发生大溃败后没有及时吸取教训,反而将兵力更加分散,试图处处防守,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损失。在初战失利后,苏军许多部队已经被打散或被围歼,苏军统帅部下令反击的许多部队已经名存实亡,失败已经形成,苏军处于一种混乱的局面。不过苏军总是在10多个师被歼后又投入10多个师,力图堵塞防线漏洞与缺口,结果却是被德军各个击破而且德军突破的缺口越来越大。苏军中央战区主力被歼后,苏军从南方战区调来2个集团军到中央战区,但这于事无补。这些仓促调来的军队和收集到的一些残余部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挡住德军。受命向德军发起反突击的许多部队都是临时凑集,缺乏组织,即便是苏军最高统帅部调集和组建的集团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战场形势对于苏军来说完全是一场旷世未有的大混乱,这大大动摇了苏军的士气和整体战斗力。苏军的这一不利态势为德军创造了扩张战果的极好机会,德军乘机投入大批兵力乱而取之,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苏军的损失。

苏军防空军夜间聚光灯


胜败乃兵家常事,任何部队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做到常胜,问题的关键是万一遭到失败,如何保存力量,如何减少损失,如何吸取教训与奋起。如果在苏军在发生大溃败以后,能够做到及时吸取教训,改变部署和策略,则不失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苏军当时应该将剩下的新式坦克和新式飞机等尽可能调集到统一战区,最好是德军装甲兵力和空军力量都相对较弱的南方战区与北方战区,并配合大量的旧式坦克和旧式飞机,在根据并立即结的雄厚成都决定是否需要将兵力兵器进一步集中到德军某个防御薄弱地段,伺机发起集中攻击。用击溃德军1个战区部队或者歼灭德军一部来达到迟滞德军推进并为自身争取时间调集更多的兵力兵力实施防御或者反击的战略来制止继续的溃败。或者,苏军也可以放任中央战区的德军孤军深入,而是凭借自己兵力兵器上的数量优势(笔者注:在整个苏德战争中,苏军都因为补充有力而在兵力兵器期上对德军占有较大的数量优势),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翼集结兵力,以拖住德军,并大大拉长德军战线,消耗对方可以用于进攻的兵力,使其无力再进,而苏军则可适时转入反攻(笔者注:之后的莫斯科反攻苏军就是运用这一策略)。这样也可以做到制止溃败的目的。

纵观苏军的战略战术指挥,几乎可以说从上到下、从战初到战中,无不充满分散病例的错误,而苏军始终没有做集中兵力的部署,可见其并没有意识到其失败的真正原因即在于此。尽管苏军在总兵力兵器以及各个战区兵力兵器数量上都具有优势,但使用不周也会致命。因为的历史教训是兵力越多的一方越容易忽视兵力分散所能带来的不幸。在这样的战略战术指挥下,不要说苏军为此损失了数百万人和数以万计的技术兵器,即便是损失上千万人和无可计数的装备,甚至国破家亡也是丝毫不足为奇的。

苏军Бр-2型152毫米榴弹炮


荣华之武器堂


1941年,德国集结三个集团军800万兵力进攻当时强国苏联,德军装甲部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歼灭数万人苏军,俘虏将近600万苏军,剑向所挥,直指苏联首都莫斯科,最终莫斯科红场阅兵加上严冬到来,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纵观整个战场,可以说苏军的惨败超乎所有人甚至希特勒的形象,按理说以当时苏联的国力不应该有如此的惨败,是何原因?

首先就是德军,德军当时已经将欧洲大部分地方都已占领,连当时强国法国也已成为希特勒的阶下囚,德军士气正旺;而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更是精心部署,三路齐下,三个目标,而进攻苏联的古德里安将军的闪电战战术更是出其不意,而苏军也并没有对德军的突然到访准备充足,所以惨败。

第二点就是苏联自己的原因,在之前,斯大林对苏联进行改革,也就是五年计划,的确五年计划是苏联经济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经济提上去了,军事却忽略了。以至于面对德军的装甲部队防不胜防,很多飞机,坦克,当时在德军面前根本就是螳臂当车。

第三就是之前的大清洗,它使苏联严重损失了大批优秀骨干,五名元帅四人枪毙,十五名集团军司令枪毙十三人,下面的军长师长更不用说。图哈切夫斯基,一个让德军闻风丧胆的将军,他死了,德军没有后顾之忧,大胆进攻苏联。而斯大林当时也认为德国不会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腹背受敌状况,加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致使斯大林并没有对德军就行提前防御。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利益面前只有敌人。




桜花树下的女孩星儿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惨败,原因很多,大概如下:

第一,对于战争的判断失误。

战前,斯大林固执的认为德军不会迅速入侵苏联。

因为英国还在西线顽强,随时可能出动几十万大军在欧洲登陆。

如果英军在法国登陆,距离德国本土其实近在咫尺。

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可能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

斯大林这个判断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即便开战前苏联特工和盟国特工,将大量德国就要进攻的情报交给他,斯大林也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是西方调拨苏德关系。

这个错误的判断,导致苏军根本没有作战前的准备。

德军入侵当天,惊讶的发现苏军大量飞机如沙丁鱼一样摆在机场上,一个炸弹就能炸毁数架。

德国的一位飞行员在日记里进行了如下记载:“简直就是一场对婴儿的屠杀。我无法相信我的眼睛,数百架飞机正整齐地停放在飞机场的四周,似乎专门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轰炸行动变得异常容易。而那些刚想起飞逃走,或者刚刚降落到地面的飞机,也未曾躲过德国飞机的轰炸。即便起飞的苏联飞行员也对我们无法构成实质威胁。他们的飞机太旧太慢,他们采用了撞击我们的自杀举动。”

依照公开资料,在巴巴罗萨初期苏联损失飞机数量为6000余架,这一数字几乎是参与行动的德国空军飞机数量的3倍。

第二,防御战略的错误。

斯大林和苏军很多高层,高估了苏军的实力,低估了德军的闪电战。

在开战初期,入侵德军陆军305万,190个师(其中德军陆军153个师又3个旅,包括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师;37个仆从国师)。

而苏军总兵力500多万,其中268万陆军直接部署于西部战区。双方火炮差不多,坦克苏军是2万多辆,德军才4000辆,飞机苏军也是2万多架,德军是5000架。

由于苏军实力丝毫不弱,武器数量还有很大优势,他们做出错误的战略防御。

苏军将主力集结在边境附近,采用所谓攻势防御。

一旦德军发动攻击,苏军就强有力的发动反攻,将德军打退,进而杀入德国境内。

但少数如朱可夫甚至林彪在内都认为,这样部署是错误的,是军事冒险。

万一德军能够突破边境防御,就可以进行著名的闪电战,以装甲部队进行两翼合围,切断边境苏军主力的补给线和退路。

这种作战模式下,苏军哪怕有兵力和火力的优势,最终也会因补给耗尽,无法突围而崩溃。

在战前的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模拟德军,就轻松突破了苏军的防御,还将边境的苏军集团合围。

为此,斯大林将很多将军解职,奇怪的是却没有改变这个战略。

最终,苏军像演习中的一样,惨败。

第三,实际指挥的错误。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将军对于德军闪电战不适应,不了解,不知道怎么对付。

他们还以苏联内战中那一套,试图坚守某一城市、某一区域以阻挡德军。等待德军实力消耗后,再发动反攻获胜。

然而,德军很多时候根本不急着强攻苏军坚固据点,而是优先使用装甲部队两翼迂回到苏军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和补给线。

最终,哪怕苏军据点在坚固,驻守兵力再多,也会不战自溃,被德军整个吃掉。

这里面,斯大林起到很坏的作用。

很多时候,斯大林下令不得后退一步,必须坚守某个大城市,放弃的人就是叛徒要被枪决。

这个结果就是苏军成绩团的被歼灭。

最惨重的失败,就是基辅会战。

由于执行所谓坚守基辅的命令,苏军西南方面军几乎全部被德军吃掉。

该方面军的75万人,被德军歼灭70万,只有少量部队侥幸逃出。

参战的5个集团军中,4个集团军(第5军、第37军、第26军及第21军)共43个师被消灭,第40集团军被严重削弱。

其实,基辅会战后,整个西南方面军就没了,必须重建而不是补充。

期间,即便苏军高级将领一再要求放弃基辅撤退,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但斯大林不同意。

基辅会战中,苏军虽然损失70万,但实际伤亡只有16万,其余都是在弹尽援绝下投降的。

而德军歼灭70万苏军,也不过伤亡15万人而已。

可见,基辅会战对德军来说是辉煌的胜利,损失也不算惨重。对于苏军来说,则是彻头彻尾的惨败。

从基辅会战以后,苏军开始改变战略,不再强调死守一地,而是主动撤退以跳出德军的包围圈。

其实还有不少原因,就说这么多吧。

由于苏德战争初期的胡来,导致数百万苏军无法做战被俘。

这些苏军,绝大部分都死了。


当时包围圈中的苏军士兵,是很惨的。

如果他们继续抵抗,肯定是死路一条,因为补给和弹药都已经断绝。

就算德军围而不攻,他们也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因饥饿无法作战。

但如果他们试图突围,就会被斯大林当成叛徒处决。斯大林早就下达命令,对于擅自撤退者定为叛徒、胆小鬼和懦夫,一律枪决,仅仅斯大林格勒就枪杀了1万多人。

无法作战,又不能突围,剩下的只有投降。

但投降后,苏军的政委、党员基本都被就地枪决,犹太人则被送到集中营毒死,剩下的战俘幸存率也很低。

更惨的是,这些战俘不被苏联承认为战俘。斯大林曾经说过:真正的苏军士兵,是不会向敌人投降的。所以,我们没有什么战俘,只有祖国的叛徒。


萨沙


对于苏联人来说,对于德军的实力不足,尤其是软实力不足是苏军伤亡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苏军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正处于军事准备阶段,本身就是十分混乱,同时大清洗也使苏军本来就缺乏的军官数量更加缺乏。

苏军从沙俄军队脱胎而来,沙皇军队中军官的素质就是欧洲国家中比较低下的,相对来说,沙皇军队的军士队伍的素质要好的多,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管理素质,后来苏军的许多将领都是原来沙俄军队的军士出身并不是偶然的。

但是军官并不是军士能够代替的,在内战中,本身就缺乏军官,内战双方有损耗的军官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内战结束以后,随着托洛茨基的被清洗,就已经开除了一批军官,而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的那次大清洗更是对于苏军造成了伤筋动骨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前进行的扩军备战和大清洗几乎是同时进行,这样本身由于扩编就会十分混乱,军官的缺乏更是造成了混乱,很多昨天还是排长的人第二天就被提拔成了连长甚至营长,一时间新提拔的军官还无法适应新的职务,这种情况下命令不能正确执行,况且当时苏军扩编,训练有素的军人和物质保障都不充分,各种器材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什么无线电器材之类,当时苏军严重依赖有线电话,但是在快速机动的战场情况下,有线电话是无法跟上战场形势的变化,本身军官独立处理情况的能力就比较弱,又收不到上级的指示,这种情况下就是造成部队大量损失。

苏军损失的第一年是损失最为严重的。一个是苏联自身的混乱,还有一个德军的确是达成了突然性,德军在6月22日发动的突然袭击,苏联塔斯社在6月15日还发表社论,说明苏德关系的牢不可破,而希特勒也是亲自给斯大林写信,可以说是把战略欺骗进行到了最后。现在的确是有大量的情报证明苏联人得到了德国要进攻的情报,但是这个入侵的时间有若干个,在几个原来的时间都没有发生以后,那就出现了一个狼来了的感觉,而狼真的来的时候,反而会有误判了。

苏军在战争的后期战斗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单纯用人海战术不能解释苏军的战术,而德军在战争后期素质也是在下降的。

本身苏军的素质就远逊于经验丰富的德军,再加上被打了一个冷不防,所以损失非常巨大,而苏联后来补充的士兵素质更差,双方的差距更大,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苏军的素质也在提升,但是这种提升是用鲜血作为代价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代价就是损失巨大。随着苏军用鲜血作为学费拉平了和德军素质上的差距,德国的战败就已经近在眼前了。
德军的焦土政策和反游击作战都是造成了大量的苏联平民的死亡。


德军骑兵是执行反游击作战的主力部队,尤其是在白俄罗斯。

除了苏军的损失巨大,苏联还有大量的平民伤亡,苏联损失的3500万人中,866万是军人,而剩下的2700万人都是苏联平民,德军在苏联占领区尤其是白俄罗斯进行反游击作战中,大肆屠杀苏联平民,烧毁苏联的村子。在曼施坦因从哈尔科夫到第聂伯河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的平民,不愿意走的就被杀掉,在德军的后方留下了一片无人区。而德军的战争暴行尤其是国防军的战争暴行是很少被提及的,当然占领区内的犹太人肯定是被屠杀一空的。在对平民的暴行中,象西乌克兰地区的民族主义者是重要的帮凶。这部分武装匪帮跟着德军撤退,后来有一只在华沙起义中又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


红色手电筒


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对于进攻苏联蓄谋已久。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令斯大林始料未及,他一直认为希特勒将会恪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入侵行动——“巴巴罗萨”行动。最初,斯大林一直竭尽全力地避免给德国人创造任何入侵的借口,以便争取时间恢复和重组红军部队。看到希特勒如此快速地撕毁苏德之间的和平条约,一向刚愎自用的斯大林实在难以置信,因为直到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当天夜间,苏联方面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输送各种战略物资。


早在入侵之前的数个月里,纳粹德国空军的飞机就一直不停地从苏联空军基地的上空飞越,掌握了大量的军事情报。随着进攻的开始,他们在短短数天之内就将苏联空军摧毁殆尽,取得了20世纪战争史上最为出色的战果。当时,由于苏联空军正在进行扩建,许多飞行团将他们的大批飞机停放在跑道上,这些挤在一起的飞机为敌人的进攻创造了最便利的条件,德军往往只需一枚炸弹就可以摧毁一个中队的飞机。


在贵族出身的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的指挥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由2个步兵集团军和2个装甲集群组成。其中,2个装甲集群实质上是2个坦克集团军,指挥官分别是霍斯和古德里安将军。对于手下指挥着4个装甲师的装甲集群司令官海因茨·古德里安而言,这段日子是他的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


上图为德军部队在基辅街头战斗。在战争初期,遭到突然袭击的苏联红军对于不断推进的德国国防军几乎束手无策,只得任由他们横扫和肆虐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的一些古老城市。


为了发起“巴巴罗萨”行动,纳粹德国动员了包括19个装甲师在内的150多个师,出动1945架德国飞机以及1000架仆从国飞机进行支援。他们面对的是300万红军部队以及部署在南部和远东地区的加盟共和国的100万红军部队,其中,远东地区的红军在刚刚结束的边界冲突中击败了日本关东军。至6月中旬攻击发起前,德国人已经储备了数量惊人的燃料、弹药和物资,足够供应这支规模庞大的部队向前推进600千米的需要。此外,从东普鲁士到罗马尼亚,有50多万辆卡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把这些补给品运送到前线需要的地方。在现代人看来,一个最令人难以置信且惊奇不已的统计数字就是马匹的数量,有30万匹马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并且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西风军事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战争开始前苏军准备不足,被德军的突袭打懵了。

二是开战前苏军内部遭到了大清洗,大量优秀将领被杀害,大量部队都是由政委领导,导致部落战力低下,指挥混乱。

三是装备上,德军装备大量先进飞机坦克,装备优势明显。

四是战术上,苏军还停留在以前的阵地战思想上,而德军的闪电侠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待月西厢hac


苏联伤亡巨大的原因有很多,在于苏联,也在于德国,当然,苏联伤亡巨大的原因苏联方面的原因更多,就类似于兵法所说的“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在德军进攻前,苏军确实准备不足,德军陆军和空军的实力太强大,确实可以算作苏联损失巨大的一个原因,前期无论是装甲部队、步兵和空中力量对决,苏联方面非常被动,疲于应付都应付不过来。德军入侵的时候没有什么有效的抵抗手段,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伤亡数字增加。

苏联红军在此前有过一次大清洗,这个诺门坎战役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如果不是临时抽调朱可夫过去,苏蒙联军可能真的要被全歼了。五个苏联元帅,三个被处死,十五个一级集团军的司令十五个被处死大半,指挥层就是换了一茬,其他级别的军官空位都是从下面直接提上来的,指挥人数一下增加了好几倍,都没有对应层级的指挥能力。

苏联红军前期损失巨大,进行了大量动员,很多前不久还是普通民众或是军校学员,没经过多少正规军事培训直接就拉到战场上了。民间力量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军事训练,组成小部队,或者游击队作战效果更好些,如果在战场上和德军的大集群进行硬碰硬损失必然是巨大的。

再有一点就是苏联的巨大伤亡究竟怎么算,很多没文化的键盘侠,都会说,你看德国、日本战争伤亡那么少,说明别的国家一百比一,一千比一都打不过它们,可见它们战斗力多强。这明显是偷换概念,二战被侵略国家的伤亡总数有多大一部分是无辜民众?残害民众不能算作战果的,那只能说侵略者残忍。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是看着苏联二战伤亡总数说的,残害无辜那一部分,和苏联、德国两军、战斗力都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法西斯国家的残忍。


鍋盖頭司令


当然是指挥不利。苏联在二战中伤亡的人数高达5000万人,其中军人伤亡总量为3000万人,百姓伤亡数量为2000万人,阵亡的军人数量高达1000万人,而德军也在东线战场付出了1200万人伤亡的代价。说苏联指挥不利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1.双方交战的前期,苏联的形势很恶劣,斯大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苏共内部搞的大清洗运动使得大量的苏联军官被处决,可以说能打仗懂指挥的高层军官,基本都被清洗掉了,只剩下些不懂打仗的政治干部在掌握军权,苏联军队的战斗力也被严重削弱。

2.德国的闪电战术让苏联措手不及。1941年6月,德军19个师550万人,5000架飞机,数万门火炮,坦克向苏联发动闪电战,十天之内突进苏联国土600公里,炸毁苏联军机1200机,其中800多架没有起飞就被炸毁,苏联100多万军队被歼灭。

3.真正懂战术会指挥的朱可夫和特殊的冬季气候救了苏联。1941年9月,德军再次集中100万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此时斯大林紧急调任朱可夫指挥莫斯科保卫战,朱可夫上任后,立刻从远东调来25万部队增援,并将前方100万火车皮的物资紧急运到后方。莫斯科保卫战是一次艰难的城市保卫战,苏德两军为此投入的兵力超过了300万人,最终德军因为天气原因和苏联军队激烈的反抗而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