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肚子飽了卻還會繼續吃直到吃撐,這是飲食障礙,4點幫你解決

吃這個事情雖然屬於生理學和營養學範疇,但也和心理學大有關係。下面講一下用心理學為大家揭曉,吃跟我們生活的關係。


明明肚子飽了卻還會繼續吃直到吃撐,這是飲食障礙,4點幫你解決

第一,比起一個人進食和別人一起進食的時候,我們容易吃得更多,社會心理學家注意到了社會助長這種現象。也就是當一個人在完成某種活動時,由於他人在場或者與他人一起活動,而造成了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所以,在我們和別人一起吃東西的時候,吃的效率也會提高。為什麼這樣說?試想一下當你和親朋好友一起吃飯,你吃完了別人還沒吃完,你呆在飯桌上的時間是不是更多了,是不是更有可能繼續動筷子吃東西。還有就是大家一起吃飯點的食物必定更多,平均到每個人的肚子裡的食物,也會無形增加。所以,如果你不想和他們一起吃成小胖子,你要提醒自己嚴格控制自己的食量,或者多和食量相當,飲食習慣較為健康的人一起吃飯。

第二,明明肚子飽了卻還會繼續吃,直到吃撐,是因為我們沒有問自己飽了嗎。我們都知道吃的首要目的,是解決餓的問題,但有多少人明明肚子已經不餓,甚至都飽了卻還在往嘴裡猛塞,餓了才吃飽,就挺簡單的道理,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心理學家認為這主要是我們在餐桌上總是忘了問自己我感覺飽了嗎。於是直到吃撐了,實在吃不下了才知道停。所以,不要讓自己實在吃不下了才停嘴。吃一點就可以停一下,我們自己還餓不餓,有沒有飽腹感,不餓了飽了的話就停下,或者用許多人提倡的七分飽,作為標準來約束自己。其實放下碗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明明肚子飽了卻還會繼續吃直到吃撐,這是飲食障礙,4點幫你解決

第三,睡眠不足會導致胃口變大,睡個好覺對保持體重很有幫助。一位著名醫學家提出,當我們每天時間少於七小時,我們的大腦會下令身體開始分泌這種刺激食慾的荷爾蒙。然後我們會錯誤地以為自己一直處於吃不飽的狀態,於是也就會不自覺地增大了食量,相反充足的睡眠反而會讓我們的身體分泌抑制食慾的荷爾蒙。所以,充足的睡眠對想要減肥的小夥伴也是非常重要的。


明明肚子飽了卻還會繼續吃直到吃撐,這是飲食障礙,4點幫你解決

第四,健康的東西是好但也不能多吃。一樣東西是否健康評判的標準是什麼呢?在市場中很多商家在菜單和包裝上都加了健康的標示,但在我國健康這類標籤是不受嚴格監管的。意思是不需要達成一定標準,獲得某項證書,也能使用這兩個字。所以,你吃的東西到底健康嗎?健康到什麼程度?上網搜搜問問營養專家才是王道。另外,吃什麼東西都要講究度。一樣東西再好我們還是要以飽腹感為準,好東西吃再多也無妨,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是剛性需要,我們享受美食的樂趣,誰也不想被剝奪。但以上這些從心理角度呈現出來的理論和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瞭解和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也能夠幫助我們把學習來的健康飲食計劃堅持貫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