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

yvdlhq


【对于一个有才能又好用的手下,为什么要杀?】


先说一个野史,说乾隆的老爸雍正皇帝有一个老婆是年贵妃,生的尊贵典雅落落大方,而且活好不粘人。有一次还是皇子乾隆(弘历)来到后宫觐见母后,看到了这位贵妃,一打眼便甚为喜欢,于是他竟身不由己的凑到贵妃身后,用双手将其双眼蒙上,这是年贵妃一惊,一位是那个姐妹与之嬉戏,便顺势倒在他的怀里,等揭开双手,贵妃一看是弘历吓得是花容失色,说来也巧了,这一幕恰好被弘历的母亲看到,于是她认定是年贵妃勾引儿子弘历,便下了道懿旨令其自尽了,等弘历知道这事儿后,已经为时已晚,对着曾喜爱的贵妃他后悔的流下了眼泪,并咬破手指在年贵妃脖颈处点了下一处记号心里默念道:倘若在天有灵,咱们20年后再见吧。

后来20年后,一位长相俊美的车前护卫进了宫,世袭了其父的职位,恰巧被乾隆看到,最开始乾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男子和以前喜爱过的贵妃实在是太像了,于是乾隆把小伙子叫到眼前打量一番,惊讶的发现在他的脖子上竟然有一处红色的朱砂痣,乾隆便认为此人就是贵妃转世,于是便开始对这个小伙子重用,而这个小伙子就是日后风光整个大清朝的和珅。

当然野史肯定是扯淡了,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重用,其主要原因是其才能实在是出众,加上相貌俊秀(乾隆喜好选用长相俊美的大臣),在加上和珅出身是难得的满人,所以便有意对其加以重视和历练,和珅也是不负众望,他自己智商极高,竟然通晓汉语,满语,蒙语,藏语四门语言,在处理各种繁复的事务上也显出高人一等的才能,比如在当年编纂《四库全书》之时,本来没有和珅的事儿,总编纂官是纪晓岚,但是他虽然才华厉害,对于人事管理太欠缺了,乾隆便临时把和珅调任《四库全书》总裁,没想到编书的工作立刻大有改观,提前好些时日便完成了。


对于和珅的理财能力,乾隆也是赞赏有加,在乾隆后面几次下江南南巡的过程中,乾隆把所有的事务几乎都交给了和珅办理,和珅也是干的井井有条,不但没有花乾隆本人的银子,还给乾隆四处拉赞助,游玩回来一算账,还结余了很多银两,话说这样的人才哪里去找?乾隆对其依仗日益渐深,最后直接把自己的宝贝公主都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让和珅一下成为大清国各种荣耀集于一身的能臣干将。


您说,乾隆怎么可能舍得杀和珅呢?早有杀心,岂不是把自己最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老猪的碎碎念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因为对于乾隆来说,和珅的存在对他来说利大于弊。

朝廷的安定,需要正派和邪派互相的斗争,只有这样做,才没有人有时间去惦记乾隆的

皇位!

和珅他虽然是个贪官,但是他并没有取代乾隆的的意思与能力,乾隆深知这一点。

和珅有能力

不得不说,和珅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他精通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如满语,汉语,蒙

语,藏语他都会。而且事情也办得很漂亮,他办的很多事,都相当不错,这省去了乾隆

的很多麻烦。

和珅理财有道

和珅作为一个由侍卫起家的官员,由于起初任职过库管大臣,所以他在工作中学习到了

如何理财,而且也在这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因此乾隆也因为和珅这一点很赏识

他。

和珅是乾隆晚年唯一的乐趣

和珅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能身居要职,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非常会察言观

色,拍马屁技术也是一流的,这一点也非常符合乾隆的喜好。

乾隆退位后,虽依然掌握着大清的最高权力,但新君嘉庆登基,不免大家都把焦点注意

到了嘉庆身上,这使得乾隆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而此时,只有和珅整天围着他转,

各种拍他马屁,使得乾隆即使退位了,依然很开心。

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

乾隆作为一代圣君,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佼佼者,因此他自诩为“十全老人”。

由此可见,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

所以乾隆如果还活着时,除掉和珅,必定会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流下污点,被后人非议。

在加上和珅也是乾隆在位时,经常夸赞的大忠臣。

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遗产

和珅贪财,乾隆知道,和珅位高权重,乾隆也知道,之所以乾隆不杀和珅,那是因为乾

隆觉得,和珅不仅是一尊财神爷,还是一个很容易扳倒的权臣。

所以如果嘉庆登基,杀了和珅,不仅国库可以马上充盈,嘉庆的威信也可以提高不少。

估计乾隆之所以想让嘉庆立威,也算是退位后这几年对嘉庆压制的一种补偿。

总结一下,和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

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绅来办。久而久

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绅当成自己的一部份了,当然会重用了。

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揣测好上司的意思,搞好和同事的关系,也可以在公司内左右逢源,财源广进。


江水趣谈


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甚至有人觉得他应该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最大的贪官。根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初略估计和珅贪污的总价值高达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年收入是在7千万两白银,和珅贪污的总价相当于是清朝国库15年的岁入。这么庞大的贪污金额,也难怪有人称他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作为康乾盛世创造者之一的乾隆,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难道不知道他的眼皮子底下,有这么一位大贪官吗?不,乾隆肯定是知道的,只不过他并不想动和珅,也没有必要动和珅。毕竟留着和珅远比杀了他有用。那么,和珅到底对于乾隆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和珅能力突出,能急乾隆所急

和珅在短时间内,就坐到了很高的官位,这不仅仅是乾隆的宠爱所致,更多也是他有着足够的才干、过人的情商。对内,他能平衡朝堂之间的政治势力,让乾隆能居中权衡,体现皇权的至高权威。对外,和珅懂得多国语言,能够处理各国使节的公文,乾隆找不出其他人能够替代他。

二、和珅能帮着乾隆充实小金库

内务府作为皇室的财政支持部门,在和珅成为总管之前,是经常性亏空,皇室想要用钱,往往是无钱可用。而和珅当上总管之后,不仅利用他的官位为内务府拓展财源,更是首发“议罪银”制度,有罪之人只要交钱,就能抵消罪状,所得财务均上交内务府,大大充实了乾隆的这个“小金库”,乾隆晚年之所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频繁出游江南,以及各种门面工程的大肆花销,全靠内务府库有足够钱财。

三、和珅很了解乾隆的心意

和珅从小为了接近皇帝,就刻意学习乾隆的书法和作诗的风格,甚至是兴趣爱好,都是照着乾隆皇帝的喜好去学的,这就让接触到和珅后的乾隆很对口味。和乾隆相处的越久,和珅越是了解乾隆的言行举止和行事风格,往往乾隆都不需要开口说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和珅就能心领神会的去办事了,揣摩上意如此之深的和珅,自然得到乾隆的极大信赖,放眼乾隆一朝,还没有谁能够如何清楚乾隆的脾性,对于这样一个人,乾隆自然舍不得弄死他。

四、留给新皇立威之用

乾隆深刻明白,新皇帝嘉庆在各方面的表现,未必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只是个守成之君。虽然已经登基,可仍旧是乾隆总揽大权,对于文武百官并没有多大的震慑力,这对皇帝的权威是致命的。既然和珅这么对自己的脾气,那不妨先留着,等到自己百年之后,留着自己的儿子来处理,反正自己眼不见心不烦,这对嘉庆来说,是最好的立威机会。到时候,国库又能有一笔庞大的收入,怎么看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买卖。

所以说,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原因,乾隆都不会轻易对和珅下手,毕竟比起杀死和珅,留着他的好处更多,何必白白浪费人才呢。


无名十三


前言,和珅对于乾隆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和珅确实用起来很顺手,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意,恨的是,和珅贪腐,结党营私已经非常明显了,明知道和珅是个贪官,为什么乾隆又不及早处置呢,原来,乾隆爷也不是老糊涂,他是有自己的一番盘算的。


第一,和珅的确是一个能臣,有能力善理财,也善溜须拍马揣摩圣意。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从一个小小的世袭轻车都卫一直升到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内务府大总管等十数个职位,和珅能力出众,善于经营官场,溜须拍马,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因此甚得乾隆喜爱,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第二,做了很大的一个局,把和珅的能量用到极致,由儿子嘉庆处置便于新皇立威。

乾隆不知道和珅为人吗不知道和呻贪腐吗,乾隆心知肚明,留和珅给儿子嘉庆帝诛杀就是为了做一个局,老皇帝乾隆还是深谋远虑的,老皇帝把左右逢源之术玩的炉火纯青,朝堂之上,就是需要两股实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谁帮着皇帝敛财呢?你和珅尽管去贪,能花用多少,到时候还是一锅烩,只要不侵扰到皇权,老皇帝是听之任之的。很大的一个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边照顾,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看管,可以让自己儿子腾出手来,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处置了和珅,继得了惊人的钱财,又震慑稳定了人心,为儿子稳定朝局。这就是乾隆留和珅性命的原因。


唯恋无名


乾隆皇帝对嘉庆说:“你看和珅那人像不像条狗,逗我开心摇尾乞怜一生,哪天我不在了,可以赐他安乐死,不然会反主而咬伤你,得不偿失,切记”。

和珅和中堂起于青萍之末,得益于乾隆皇帝,知天命年纪时却感慨被乾隆皇帝戏弄与玩乐了一生。

一、和珅和中堂个人篇

1.和珅的个人标签:精通汉、蒙、回、藏、满五种语言,高大帅气,博学多才,人际交往能力强。

2.和珅的座右铭:忠臣难免一死,奸臣难逃一死,我不做忠臣也不做奸臣,我做弄臣。

3.和珅的任职履历:从26岁开始真正火箭式升官,不仅升官还兼管原来的部门,那就不得了。从军机大臣行走,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总理,四库全书总裁等一把手职位,并且都是他兼管的职权范围,那就是乾隆皇帝的朝廷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部门被他控制。但是和珅却不弄权,不党争,不恋权,而贪污腐败的“潘多拉之盒”却被他打开了。

分析出凡是和珅、张居正,严嵩等这类大奸大恶的人都是顶级聪明才智的人,才拥有这样的机会。

4.和珅是乾隆皇帝“总代理人”:“十全老人”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职位,自比圣祖康熙爷文治武功不足,也不敢超越康熙大帝在位六十一年,就自己给自己办理了一个光荣退休的仪式,告知天下。但乾隆爷不做皇帝了,那我做太上皇也可以对朝政指手画脚,为什么他敢如此面对新皇嘉庆进行“二皇临朝”呢?因为新君上位不稳当,最主要是和珅和中堂占据朝廷中枢部门一把手的位置,只要和珅听他的,就意味着整个朝廷都听他的。乾隆皇帝离不开和珅,就想一直过着太上皇当皇帝的把瘾。

5.和珅阻碍了嘉庆皇帝的道:嘉庆皇帝对于自己这个新皇帝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无法执行与操纵底下的官僚体系。因为有你和珅在挡我的道,我嘉庆是个傀儡皇帝,嘉庆皇帝对于和珅那岂不是咬牙切齿,想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但和珅不明白吗?他为什么不去讨好嘉庆皇帝,可以在新朝时,得到一个好的退休赋闲在家的安排。明知道乾隆皇帝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可是他不敢,他一生座右铭就决定他必须要一直跟随乾隆皇帝到死为止。

6.乾隆皇帝是老猎手,布局深远,安乐死去: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自然是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的皇帝。但别忘了,他也是干了六十多年的皇帝专业户,对于权术运用那是炉火纯青,对于和珅的所谓罪证早就在档案库存满,证明了他已经布好了生死局,只是针对和珅罢了,什么时候发动与收网都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但对于和珅陪伴他差不多二十五年的奴才,且用得心应手的奴才实在是不舍得杀。也或许是留给嘉庆皇帝立君威与国威的机会,也或许是给嘉庆皇帝留下的一道难题,也或许是给和珅一个安死善终的机会,也或许是乾隆皇帝不给后世留下一个“昏君”之实。

故乾隆晚年才不杀他。

乾隆皇帝一蹬腿之后,嘉庆皇帝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被扣上二十多项大罪,查抄家产,撸掉所有官职,下监狱。

想起电视剧场景:监狱里和珅欢天喜地拿出乾隆皇帝的密诏:“留全尸”,他看到那一刻是多么地讽刺自己,嘲笑自己,最后上吊自杀而终。

故小二有言:“凡古今大奸大恶之人,都是当世的奇才或是全才;和珅不当奸臣,不当忠臣,只当弄臣,最后也逃不掉身败名裂而死;和珅到死才知道,原来我一直是一只被戏弄的马戏团的猴子,被乾隆戏弄一生,感慨着成也乾隆,亡也乾隆”。


历史伴读小二


和珅是乾隆养的肥猪,是给儿子嘉靖帝留的登基大礼,晚年的乾隆也不用再立威,所以不会杀和珅。



古代帝王在登基后,通常会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威或者立德,以显示新朝气象。立威就是处理前朝留下的贪官污吏或者权臣,比如康熙拿下鳌拜,唐高宗拿下长孙无忌,以显示新任皇帝的威信。



立德就是大赦天下或者平反前朝的冤案,比如接任宋高宗的宋孝宗,恢复了岳飞的名誉。明英宗复辟后冤杀于谦,其子明宪宗继位就平反冤案,招于谦之子回京委任千户之职。



新任皇帝不论立威还是立德,都是为了皇帝权威,便于新任皇帝获得威望,使之后的执政更便捷。



对于乾隆来说,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为满足皇帝私欲,干了不少卖官贪污之事,使满清官场风气一塌糊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乾隆时期来的。



如果处理了和珅,世人会怎么看乾隆?掩盖一点的可以说是和珅上瞒天庭,欺骗了乾隆,错都是臣子,皇帝没错,但是这样也不能掩盖乾隆的用人失职。

如果不掩盖的说法,就是乾隆为满足个人奢侈生活,故意放纵和珅捞钱,于国于民不顾,只为个人私欲。



无论怎么说,一旦处理和珅,乾隆帝就相当于自己抽自己脸,乾隆个人名誉、威望都会下降。

而乾隆有个特点就是爱慕虚荣,好附庸风雅,一生写了5万多首诗,绝大多数都是打油诗的水平,用以装作文化人。又凑够十项功劳,自诩为“十全老人”。



对于这么一个爱慕虚荣的老爷子,让他自己打自己脸去处理和珅,是不可能的,不如扔给嘉庆帝,不仅解决了儿子威望问题,还为嘉庆帝解决了财政问题,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别以为乾隆不处理和珅是老糊涂了,可能乾隆心里默默地念叨“儿子,老爹只能帮你帮到这了”。



我是采薇,为您深度解读历史,欢迎关注。


野望史今


掌握大权的人,掌权时间太久,老了还继续掌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岁数大了,思想容易僵化,惰性增强,固执己见,很容易犯错误,更容易被欺骗。

乾隆知道和珅贪污吗?不见得。乾隆心里,和珅会有贪污行为,不过应该只是小来小去的事,不会太过格。如果有人弹劾和珅,说他是大清朝第一贪,乾隆是不会相信,也是不愿相信的。



乾隆七十岁时,为自己办了隆重寿宴,接受百官朝贺,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几十年励精图治,乾隆站在了盛世之巅,他治理的大清朝疆域和人口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国泰民安。乾隆飘飘然了,于是自封为十全老人。他越来越自负,越来越不可一世,他认为大清朝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他觉得控制和珅轻而易举。

令乾隆放心的还有第一点。和珅他爹是一个都统,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员级别,算是高干家庭。但是,他爹死得早,家道败落,对和珅影响很大。穷日子变富日子容易过,富日子变穷日子很难受。乾隆把和珅从穷日子中解救出来。乾隆在侍卫中发现了和珅,把和珅从一个普通侍卫一年间提升为朝廷一品大员,位极人臣,又把所有与钱有关的部门全部交给和珅管理。乾隆对和珅可以说有大恩。和珅应该对乾隆感恩戴德,严格约束自己,尽心尽力为乾隆,为大清奉献才对。



只是和珅太精明了,他的精明不亚于乾隆。但是乾隆老了,思维跟不上趟了,多了傲慢与偏见,他觉得可以轻松控制和珅,结果却是和珅轻松控制了乾隆。

乾隆老了,苦了几十年,他觉得自己该享受生活了。享受生活需要花钱,和珅就是他的钱袋子。和珅兢兢业业地为乾隆弄钱,满足乾隆的欲望。在乾隆心中,和珅是绝对忠诚,绝对能干,绝对不会出格,也绝对不敢出格。和珅有钱,乾隆相信,因为和珅是理财高手。但要说和珅没有底线的贪腐,乾隆绝对不会相信,因为乾隆很自信,而且常常过度自信,他觉得和珅在他的眼皮底下胡来,还没那个胆。



和珅有能力,会抓钱,有了钱,乾隆才能满足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珅情商高,会来事,又听话,乾隆用起来顺心;杀了和珅,乾隆愿望就会成为泡影,为了自己,他怎么舍得杀和珅,他宁愿相信和珅是个清官。

乾隆非常自负,为了粉饰自己建立的太平盛世,为了证明自己从来不会错,他常常自己欺骗自己,这也使他失去了看清真像的机会。

乾隆晚年,他眼里形势一片大好,他看不到和珅提出的“议罪银”制度的危害,看不到过度上贡的危害,看不到官场腐败已成为普遍现象,看不到社会隐藏的危机。乾隆老了,失去了进取心,贪恋享受蒙住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不再犀利,看不清和珅的真面目了,也想不到和珅会是大贪巨贪了。


有得观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人年龄大了,就喜欢听好听话,这是人之常情。

乾隆皇帝老年像

乾隆也是一样,上了年纪之后,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自诩十全老人。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而投上所好,正是每一个奸臣的必备技能。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爱好字画、古玩等文物,于是就留意四下搜罗奇珍异宝,得空进献给皇帝。就连当是来中国的朝鲜使臣都有记载,有一年,和珅在秋节之时,进贡一个精心覆盖着黄帕的架子,架子上放着什么宝物呢?原来是金佛一座,长达数尺,异常珍贵。原来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笃信佛教,特意让人打造了这个特殊的礼物,皇上收到后果然很开心。

和珅像

据说乾隆晚年之时,说话不清楚,大臣和皇子们都不知所云,唯独身边的和珅能知道老皇帝的意思,这也真是独门绝技了,你说老皇帝能离开和珅一天吗?当然是形影不离,和珅在转达大清国的最高决策旨意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人之下的权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了中国,这些外国人,早已被大清国的鼎盛气象,紫禁城的雍容华贵折服,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有一个官员,身居高位,谈吐优雅,气质不凡,很有大国宰相的风范……”这里说的这位高官,就是和珅。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嘎尔尼等人同时也记载:(乾隆皇帝)刚躁之性,仍不以此少减,即如现在所存皇子,仅止四人。而此四人之中,乃无一人能略握政柄。宁举全国政柄,付诸相国和中堂一人,而绝不计及将来承继问题,其意见如何,颇非他人所能揣测,然论者每谓现存之皇子四人,均为皇帝所不喜之。”

老年的乾隆皇帝

由此可知,乾隆皇帝晚年喜欢和珅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杀了他?乾隆当然知道和珅也有伸手过多的事情,但是还是没有动过和珅,也许老皇帝正是想把和珅留给儿子,让儿子嘉庆上位后有个立威之壮举。

嘉庆皇帝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乾隆杀和珅?乾隆可以想除掉任何人,但唯一不在考虑范围内的就是和珅。

以乾隆之能并非不知道和珅是贪官,古代帝王好像都对贪官都深恶痛绝,实际上并不都是如此,相比贪钱来说,皇帝最忌讳的是官员擅权结党。而且和珅那么多家产也不全是贪来的,有很多是他自己赚的。

乾隆以“十全武功”自称,把自己都快往“千古一帝”的位置上靠了,一生都比较讲排场、好大喜功、铺张奢靡,这就需要钱,特别是能给他搞来钱和办事的人,和珅就是这个人!

首先,和珅博学多才,精通多国语言,清朝与外国使节打的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他来翻译的。其次,和珅经济头脑极强,十分会搞钱,在内务府时打理的井井有条,还扭亏为盈。最后,和珅最懂乾隆的心,完全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虫,乾隆眼睛一眨,哼一声,和珅就知道他要干什么。就这样一个贴心体己能力又强的人,谁会起意要杀了呢?


红黑圣西罗


乾隆为什么要杀和珅?

不杀比杀好得多。

记沒记得大汉相国萧何的名言:

後世贤,师吾俭;不贤,勿为势家所夺。

谁是势家?在封建社会就叫官家,是你的?你想错了,你的也是别人的。萧何一姓男子全上战场,所有财物全部供给前线打仗用。就是这样奉献,尚且让果皇上不满意,还是找碴让萧何吃了几天牢饭。

你能猜透帝王心!

晋朝的石崇和王恺斗富。这些财富全是人家世家富商的。咋办?抢,白天当官,晚上做盗,抢得天下巨富第一。王恺仗着是司马炎的舅舅,编罪坑抢有钱人。然后又巨富,与石崇斗得吐血,还是输了。最后让更有势力的赵王司马玮给掠了去,成了叛乱的资本。

所以,石崇是另一种"国库"。

和珅会治家致富,有生财门道,公私兼顾。积屡了巨额财富。乾隆能有不知道?

和珅得势得财,那么聪明个人,也不想想前辈的经验教训,说明这是个替人忧虑的守财奴。他也不想想能否守得住这么庞大的财富。

但乾隆晓得这是另一个国家仓库。所以,养你和珅不杀,财富就与日递增。不杀为好。

这仓库的钥题看上去在"和二"手里,其实让乾隆递给了儿子嘉庆。嘉庆一接过钥匙,就迫不待急地去开,于是,和二的日子到头了。

萧何的话为什么沒人听呢, 这又是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