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現“收費內推實習”,行業文化建設亟待重視

疫情逐漸緩解後,如何有序復工復產成為輿論的熱點話題。然而,證券行業內在這一特殊時期卻又再次傳出“花錢買實習”和“內部推薦”等聲音,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中介機構收費推薦實習

近日,某中介組織在招攬應聘者,聲稱可安排進入國內大投行遠程在線實習或實地實習。

證券業現“收費內推實習”,行業文化建設亟待重視

從中介機構的宣傳材料來看,可選擇實習單位包括華泰證券(香港)投資銀行總部,以及招商、中金、中信建投、中信的投資銀行總部。該中介對應聘者的專業要求為:金融、經濟、法律、會計以及管理。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按該中介所說的“流程”,應聘者可將簡歷交給中介,由中介去與投行溝通。如果投行願意接收該名應聘者,則中介將與應聘者簽訂協議,應聘者需繳納1.4萬元到1.8萬元不等的中介費用。

不同投行對應聘者的要求不一樣。有的提出“985、211高校”學生優先,在校成績優異且英語要達到六級水平。還有的要求應聘者擁有良好的邏輯分析、文字表達能力。

至於實習內容,中介“材料”中提到:應聘者就位後可“協助對IPO、再融資、併購重組、公司債等項目進行財務、法律等方面的盡職調查;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協助項目申報文件的撰寫”等。

遠程在線實習和現場實習也有不同。“遠程實習的中介費用會便宜個一兩千左右,但實習結束後沒法開實習證明。如果是實地實習,則可以開證明。”中介方面介紹道。

券商接連否認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發現,中信建投官網上發佈澄清聲明:“中信建投證券未與任何單位、團體、個人建立任何形式的內推簡歷合作關係。”中信證券也在官網發佈類似聲明。

證券業現“收費內推實習”,行業文化建設亟待重視

證券業現“收費內推實習”,行業文化建設亟待重視

部分機構也對媒體做出回應。

中信建投:“我司現在對實習生的管理特別嚴,人力以及紀委都在嚴查,犯不著為了這點錢搞內推,很久都沒聽說有內推的實習生進來。”

招商證券:“假的,希望大家不要相信,以免上當受騙。”


從《上海證券報》的描述來看,中介和公司各有說法,即便存在這一現象,背後更多是利益誘導下的個人行為所致,目前來看屬於偶發事件。

"花錢內推實習"這一類新聞雖不足以造成股價上大幅波動,且大多也屬於偶發現象,但卻對行業的聲譽造成較為負面的衝擊。一直以來,證券行業就不乏各類”八卦“和“花邊”新聞,包括之前新財富“拉票門”事件,以及近期因一紙判決書被曝出的中信證券部門高級副總裁因婚外情被裁等,證券業在周邊新聞熱度上甚至是被不少人認為是僅次於娛樂行業。由於證券業一直被認為是“高大上”的行業,更容易吸引眼球,相關事件的影響力往往存在放大效應,導致各方輿論對於證券業乃至整個金融業存在一定的誤解,因此證券業更應該嚴格規範自身的一言一行。

早在2018年,《中國青年報》便發表了一篇名為《"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成金融圈潛規則:不該成常態》的文章,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有媒體作相關報道,但並未引起足夠重視,以至於後續類似事件時有出現。金融行業部分人群面對的誘惑較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現個例難以避免,但如若之前行業內有更多機構像此次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那樣站出來發聲,各方嚴於律己,不讓不良中介機構有可乘之機,又是否能夠大量減少各類“醜聞”,從而避免因個體事件影響到行業整體形象。

維護證券行業的聲譽是全行業共同的責任,不能因個別偶發事件,以點帶面,直接給行業的聲譽蒙塵。這就需要證券強化規範管理,並通過制度體系和不定期的主題培訓,去提升員工的自律和規範意識。目前,證券業協會正大力推進證券行業文化建設,持續淨化證券行業和市場生態也被輿論認為新《證券法》修訂的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重要目標,僅靠個別機構難以實現,更需要整個行業聯合起來互相監管和規範,淨化行業生態,以正視聽。(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證券業現“收費內推實習”,行業文化建設亟待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