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李元昊是李世民的後代嗎,有何依據?

紅星照耀神州


李自成、李元昊都不是李世民的後代,不過李世民同李自成、李元昊有遠親關係,他們有共同的祖先,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李廣射石圖)

李世民、李廣、李信的關係。

李世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秦國的名將李信。唐玄宗時期,五胡十六國中西涼的建立者李暠被唐玄宗追諡為興聖皇帝,唐玄宗是李暠的第十一世玄孫。

世襲如下: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虎——李昞——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顯、李旦——李隆基,家族的族譜非常明確。

而李暠則稱自己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第十六世孫,有明確的族譜記載。而李廣的祖先則是秦國名將李信,將家族遷徙到隴西成紀,世代居住在此地發展。(西涼的建立者李暠,是李廣十六世孫,也是唐朝皇帝的祖先)

隴西成紀李氏的三大分支.

西漢以來的隴西李氏對中國的歷史影響非常大,這一家族共有三大分支:

第一支李氏,建立北魏、西夏、大順。

李廣的長孫李陵後來投降了匈奴,迎娶了匈奴單于且鞮侯的公主為妻子,成為右校王,在匈奴生活,繁衍後代。

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權。北魏幾代皇帝都致力於漢化改革,尤其是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最為徹底。

在北魏朝野上下都流傳這樣一種說法,鮮卑拓跋的皇室是漢朝投降匈奴的李陵後人的一支,這一說法被當時南朝的南齊政權所認可。不過為了維護鮮卑北魏的統一,北魏皇室否認了這一說法,但北魏民間都認可北魏皇室是李陵的後人。李陵投降匈奴這事很多人都不認可的。

此後,李繼遷、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權,在後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李陵像)

第二支李氏,建立大唐。

這一支李氏以李廣為祖先,不認李陵,主要人物是西涼的建立者李暠,而唐朝的開創者李淵就是李暠的後代。

第三支李氏,建立黠戛斯。

唐朝建立後,在現在新疆北部以及以北地區有一個割據政權——黠戛斯,他們自稱是李陵的後人,和唐朝皇室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李廣,算是李氏一脈的人,他們曾經朝覲過唐朝的皇帝,攀上了關係。(黠戛斯和大唐並立時期,統領人為李陵後人)

李自成、李元昊、李繼遷和李陵的關係。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明史》有過這樣的記載:

自成稱王於西安,僭國號曰大順,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諡號,以李繼遷為太祖。

李自成出生於李繼遷寨,以李繼遷為太祖,也就是祖先了。(李繼遷雕像)

李繼遷(夏太祖,党項族)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李元昊(夏景宗,党項族)是李繼遷的孫子。李繼遷在唐朝的時期的祖先是拓跋赤辭,歸降唐朝,唐太宗賜姓“李”,他們是拓跋鮮卑北魏的皇室後裔。李繼遷的高祖父李思忠和從高祖父拓跋思恭(李思恭)建“定難軍”,統轄夏、綏、銀、宥、靜五州地區,也就是西夏國的雛形了。李元昊在給宋朝宋仁宗的奏摺中稱:

臣的先祖本是帝胄之後,在東晉衰亡之時,創立北魏基業。

不僅僅如此,在《遼史》中也記載西夏王室是拓跋鮮卑的皇室後裔。既然李繼遷的後人是拓跋鮮卑北魏的皇室後裔,他們就有李陵的血統,自然李元昊也有隴西李氏的血統了。李自成追尊李繼遷為太祖,又出身於李繼遷寨,自認是李繼遷的後人,祖先就是李陵,李廣也是祖先之一了。(夏景宗李元昊像)

當然,李陵父系這一支和其他很多歷史上的民族進行融合,先是匈奴,後是鮮卑拓跋部,在後則是党項族,最後融合成為漢族,如李自成。(李自成雕像)

綜上所述,李世民的祖先是飛將軍李廣,而李元昊、李自成則是李廣的長孫李陵的後裔(關係有點複雜),他們是隴西成紀李氏的不同分支而已,是遠親關係。


穿越再現彼岸


李自成和李元昊都是李繼遷之後,其祖先是党項族早期領袖拓跋赤辭,並非是李世民的後代。但他們的祖先可能都與飛將軍李廣有關,且可能性很大。

李自成的祖籍是陝西米脂縣李繼遷村,這個村子被當地人稱為李家站,村民世代相傳為夏太祖李繼遷的後人。而這個李繼遷正是西夏景宗李元昊的祖父。

據《米脂縣誌》記載,米脂縣的李姓共有兩支,一支是李自成所屬的太安裡二甲,他們是明代之前從甘肅太安裡遷徙來的。而另一支李氏是從山西遷來的。

李自成所在的李家站正是當年党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所以說,李自成是西夏党項之後,他是李繼遷的後裔,與李元昊可以說是同祖先。

我們再來看李繼遷的世系關係。夏太祖李繼遷的先祖可追溯到唐太宗時期的党項領袖拓跋赤辭,拓跋氏出自鮮卑族拓跋部,而拓跋姓氏的源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據《魏書》記載,拓跋氏是始於西漢後期的拓跋毛,傳到五傳到了拓跋推寅時期,拓跋氏開始向南遷徙,傳九世到拓跋力微,他才是拓跋氏始祖。

第二種是據《周書》記載,拓跋氏是由西漢大將李陵後裔李穆改姓而來。李穆是北周名將,因功被北周宣帝宇文贇賜姓拓跋氏。李廣之孫李陵就是其祖先。

由此可見,拓跋氏源出自李陵之後,是有這種可能性的。拓跋赤辭在唐太宗時期,歸順大唐,其後代李思恭(拓跋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被賜皇姓“李”。

李思恭的弟弟李思忠,就是李繼遷的高祖。李思忠在隨哥哥李思恭討黃巢時戰死,其子李仁顏為後唐銀州防禦使。後經後晉李彝景、後周李光儼到李繼遷。

李自成與李元昊一族的世系如下:

拓跋毛(西漢)→傳五世→拓跋推寅→傳九世→拓跋力微→拓跋赤辭→……→李思忠→李仁顏→李彝景→李光儼→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李自成;

或者是:李廣(西漢)→李當戶→李陵→……→李穆→……→李繼遷→李元昊→……→李自成。

我們最後來李世民的世系。李淵與李世民自稱是西漢李廣之後,在唐代的史料中都是這樣記載的。李廣共有三子,即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三子李敢。

李當戶的遺腹子就是李陵,李陵投降匈奴後,其漢朝家室被滅門。而李敢之子李禹,在巫蠱之亂中被牽扯,而後世的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就是出自這一脈。

北魏大將李熙是李淵的高祖,其曾祖父李天錫是北魏幢主,其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其父李昞是北周柱國大將軍,母親是北周大將獨孤信的第四女。

關於李世民的詳細家世就不再贅述,他的家族世系如下:

李廣(西漢)→李敢→李禹→……→李熙→李天錫→李虎→李昞→李淵→李世民。

綜上,從世系來看,李自成與李元昊不是李世民的後代,但這兩支家族的祖先可能是有聯繫的。如果按《魏書》記載,李自成、李元昊的祖先與李世民的祖先是沒有關係的,但如果按《周書》記載,李自成、李元昊源自李陵之後,而李世民是源自李禹之後,兩個李姓同系李廣之後。


野史也是史


我來回答:不是李世民的後代,李元昊是西夏開國皇帝,党項族人,銀州米脂寨(陝西米脂縣人),是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後,母為銀州党項大族之女衛慕氏,遠祖拓跋思恭,只是因唐朝時期因功被賜李姓,所以不是李世民的後代。

李自成是不是李世民的後代,當然不是,李自成,原名鴻基,父親李守忠,祖父李海,祖籍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叫李家站,村裡的人代代相傳,是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的後人,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党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

李繼遷是李元昊的祖父,李自成也是李繼遷的後代,党項族人,前身是鮮卑族,西夏王朝的開拓者,党項族的傑出首領。早在唐朝末年,党項族因為參與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皇帝賜姓為李,此後党項族加速漢化,加速經濟文化發展,當時中原盤鎮割據,王朝更迭,党項族佔據西北銀川平原趁機發展壯大,世代居住在此。所以李元昊和李自成都是李繼遷的後代,與李世民沒有關係,姓李是唐朝賜姓。


六愛八卦


李自成倒是自稱是李繼遷的後人,和李元昊都是一家子。李元昊家族自稱是鮮卑拓跋氏,跑到党項人那裡做了首領,和李世民家族沒有半毛錢關係。反倒是李克用家族,雖然是沙陀人後代,但是李克用已經被唐朝宗室錄入族譜,認定為自己人,後唐幹掉後梁甚至被認為是撥亂反正。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根本沒啥關係。

中國二千餘年封建史,多數的開國皇帝,尤其是異族皇帝,他們在開國時,大多都會為自己找一個名頭很響的人來做自己的祖宗,而這麼做的原因大多是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同時讓自己家族的格調能高點罷了。



如五胡十六國時期,漢趙開國皇帝漢光文帝劉淵就認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為其祖,《晉書.卷一百一》載:“永興元年,元海乃為壇於南郊,僣即漢王位………乃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就是劉淵在南郊築壇設祭,自稱漢王,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同時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對劉邦、劉徹等漢皇帝進行祭祀,顯然就是將劉邦等認為祖宗。

但事實上劉淵跟劉邦沒有絲毫的血緣關係,劉淵的祖先冒頓單于娶的是劉家的女子不假,但卻不是劉邦的女兒,她只是宗室之女。



如武周朝,武則天以《元和姓纂》所記載的:“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為由,認定自己乃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孫,於是以周朝君主姬昌為祖先,並追尊其周始祖。但事實上,現如今多數學者認為姬武純屬武則天杜撰,因此姬昌不可能是其祖先。

再如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就認唐高祖李淵為先祖。《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載:“乃自以為建王四世孫,改國號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廟,追尊四代祖恪為孝靜皇帝,廟號定宗”,李昪開國後,自稱自己是唐憲宗八子建王李恪的四代孫。但從歷代記載混亂的記載來看,李昪認李恪為祖實在是不知該如何相信,史書一會說他是李恪的後代,一會又說他是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的後代。



因此,從以上記載可知,歷代開國皇帝冒領祖宗的事情可謂是層出不窮。

而要論李自成、李元昊、李世民三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就勢必要牽扯到冒領祖宗一事。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李自成、李元昊絕不是李世民的後代。

因為李元昊乃是北魏皇室拓跋氏之後,北魏可比唐朝要早出現二百餘年的時間,無論如何也輪到李世民作北魏拓跋氏的祖先吧,再者李元昊本不姓李,他姓拓跋,李姓乃是他的先祖拓跋思恭因助唐廷平定黃巢有功,遂被唐僖宗賜皇姓“李”,因此本來都不是一個姓,又談何是誰的後代呢?而李自成,據《米脂縣誌》所說,他是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的後人,李繼遷是李元昊的父親,如此也是跟李世民沒啥關係。



那不是後代,是何關係呢?如果以拓跋氏的其中一種起源,即拓跋氏源於李陵之孫李穆來說(《周書·李穆傳》載:“李穆賜姓拓跋氏”),再以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認西涼開國皇帝涼武昭王李暠為先祖,而李暠又自認是西漢飛將軍李廣十六世孫來看,他們三人卻是有關係,因為照此說,李世民、李自成、李元昊皆為李廣之後。

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非也。

首先拓跋氏源於李陵之孫李穆這一說只是拓跋氏起源的其中一說。關於拓跋氏起源還有另外三種說法,一說是源於姬姓,是出自黃帝后裔鮮卑族拓跋部拓跋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一說是出自鮮卑拓跋部落。另一說是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之後,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因此,連拓跋氏的起源都沒有弄清楚,又怎能說李世民與李自成、李元昊同源同宗呢?



再者李暠自認是西漢飛將軍李廣十六世孫(《晉書.卷八十七》載:“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這只是李暠自認為,並沒有佐證可支撐他所說的。況且南北朝至唐時因最重門第,所以偽造牒譜、攀附中原高門者在唐朝十分多見,如北周李賢家族、唐代李寬家族現如今都被證實皆是冒認李陵為祖先,並偽造牒譜,因此難保李唐皇室不也是冒認李暠為祖先。

總得說,如果要以百分之百的證據來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的話,李自成、李元昊、李世民完全就是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根本就無關係可言,最多就是共用一個李姓罷了。


澳古說歷史


雖然都姓李,不代表是一個家族,不能說明李自成是李世民的後代。沒有詳細的家譜或史料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