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宝安第一课”促市民素质提升

<table> 深圳宝安“宝安第一课”促市民素质提升

宝安区10个街道在“宝安第一课”线下擂台赛上一决高下。

/<table><table> 深圳宝安“宝安第一课”促市民素质提升

宝安区松岗街道松岗社区开展“宝安第一课”家暴维权培训。

/<table><table> 深圳宝安“宝安第一课”促市民素质提升

宝安区沙井街道后亭社区开展“宝安第一课”现场急救培训。

/<table>

2月25日—27日,深圳市宝安区连续3天直播了“复工复产第一课”,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陈焱、深圳市西部公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济勇、宝安区航城街道防疫指挥办副主任庄京朴走进直播间,讲述企业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交通出行、工作中怎样做好自我防护,助力宝安数百万市民更好地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第一课”由宝安区职业训练中心(城市学院)(下称“宝安职训中心”)联合宝安区广电中心策划推出。这也是疫情期间特殊的“宝安第一课”。

“宝安第一课”是深圳市宝安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宝安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仅需要执政者治理方式、主导思维的改革创新,也与居民素质的提升紧密相连。

市民素质高一分、治理成本降一成。为提升市民素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宝安区在深圳率先启动了“宝安第一课”,面向全体市民,尤其是出租屋房东和租户、电动车车主,开展居家安全、出行安全、应急常识、文明礼仪、垃圾分类、法律知识等城市生产生活通识培训,从而提升市民的规矩、城市、家园意识。

从2018年5月开展全覆盖式的“宝安第一课”市民培训至今,宝安区共开展培训18324场次,培训276万人次。“宝安第一课”为第二届NERC杯全国社区教育“互联网+”5个优秀项目之一。

面对突发疫情,“宝安第一课”再次展示出其在普及安全文明理念、推动居民素质提升上的重要作用——第一时间开发出线上学习平台,推出防疫主题课程,开展各类形式的防疫知识竞赛,把科学的防疫理念和防疫知识送到了春节期间去往全国各地的宝安人身边。

普及疫情知识

为数百万居民送“健康第一课”

近日,宝安区松岗街道碧头社区居民詹永鹏拿到了一张“宝安第一课学员培训证”。和他往常拿到的证不同,这次的培训课程是“健康第一课之新冠肺炎防控”。

疫情突袭,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与防控措施成为人口大区宝安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拥有百万名学员的“宝安第一课”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宝安职训中心第一时间完善了在线学习平台,发动各街道、社区将群众居家防护期间“宝安第一课”培训由“线下”全部转为“线上”,以更好地适应疫情期间“不见面,少聚集”的要求。

“宝安第一课”的特别课程——“健康第一课”也快速上线。

2月以来,“宝安第一课”学习平台上多出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疫情设计的“新冠肺炎防控”线上微课,包括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表现症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怎样正确使用口罩、如何做到正确隔离、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新型冠状肺炎问答共七部分,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宝安人的一封信”“宝安防疫怎么做”“人员密集场所如何防疫”“面对疫情不恐慌”“消毒技术指南”“疫情防控十不得”……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疫情知识,宝安职训中心与区广电中心联合举办了11期“宝安第一课”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特别节目和2场防疫知识竞赛,涉及疫情常识介绍、宝安疫情防控宣传、群众自我防护技巧、群众心理关怀、节后复工复产建议等多项内容。

从2月中下旬开始,深圳的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有哪些注意事项?企业怎样做到防控与复工“齐头并进”?员工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针对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宝安第一课”线上学习平台再次推出了《给在深企业的告知书》《权威说“法”》等视频课程。短短4天时间,视频课程点击量均破2.5万人次。

截至目前,“宝安第一课”学习平台共投放与新冠病毒防控有关学习视频课、微课程、文章等学习资源超过100个,视频课程时长共计200多分钟。

“‘健康第一课’课程非常实用。”詹永鹏说,“在这个平台上,我学习了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以及一些有关新冠病毒的知识,这些课程也时时提醒我,出门上班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护措施很重要。”

“健康第一课”还成为帮助宝安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平稳度过观察期的小帮手。考虑到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可能会有紧张、焦躁等各种情绪,松岗街道松岗社区第一书记高振勇主动把“健康第一课”送到了这些居民家中,让他们在家观看学习。“对病毒有了充分的了解,可以提升应对的科学性,对居民客观理性地度过居家观察期非常有益。”高振勇说。

形成常态机制

助你实现“来了就做宝安人”

迅速上线、快速铺开、广为传播,支撑起“新冠肺炎防控”这一课的,正是”宝安第一课”广泛的覆盖率和居民极强的认知度。

策划实施“宝安第一课”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宝安人安全文明意识和家园归属感,真正实现“来了就做宝安人”。

宝安是人口大区,总人口达560多万,且9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常有发生。2018年,宝安区启动了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格局。“宝安第一课”作为“以人口素质提升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正式拉开了序幕,推出了首个课程“安全文明第一课”。不到半年,培训人次超过了100万,做法被深圳全市推广。

随着居民认可度提升,自2019年起,“宝安第一课”进入常态化轨道。在区委、区政府部署下,宝安职训中心在“安全文明第一课”的基础上,整合多种教育培训资源,又开发出了“安全第一课”“文明第一课”“法治第一课”等品牌课程,学习内容拓展到了居家安全、安全生产、现场急救、交通文明、垃圾分类、法律常识、股民应知、家暴维权等领域。

丰富实用的课程让“宝安第一课”在全区124个社区收到了超乎想象的欢迎。

讲师之一余新银告诉笔者,之前去某社区培训,人比较多,坐满了教室。讲课过程中,话筒出了问题,调试过程中,学员一直要求放弃话筒,但是课程不能中断。这节课讲了72分钟,也是上他上“宝安第一课”最累的一节课。下课时,学员们全部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一阵沉默后,有学员大声问:“老师,我们可不可以再来听课?”“我突然发现,当你真的拨动学员心弦时,那种满足感是授课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的。”余新银说。

“宝安第一课”带给学员的收获也实实在在。2019年5月,为有效推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宝安第一课”迅速开发线上线下“垃圾分类”课程。黄朵朵是燕罗街道的一名学员,学习“宝安第一课”之前,她所有厨房内的垃圾都是放在一个环保袋内,然后拿出去丢掉;学习垃圾分类课程后,她知道了无破损的玻璃瓶要清洗干净后放在玻璃制品专用回收箱,吃完的骨头等硬物要放在“其它垃圾”的专用箱内。“对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品质是个很大的提升。”黄朵朵说。

学来有趣有用

贴近生活优质课程走入百姓家

这么多场次,这么多学员,“宝安第一课”如何保持有序高效运转,并且实现“听来有趣,学来有用”?

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是“宝安第一课”最明显的特征。充电时使用手机应注意什么?市民白小姐带着孩子一起来听,回家后,孩子主动负起了“监督责任”。如何在自己的小家做好垃圾分类?家庭主妇许阿姨听得聚精会神。黄金急救4分钟,心肺复苏怎么做?社区志愿者黄女士虚心求教。厨房里的插座、插头沾染油污后,可能带来哪些安全隐患?一位前来听课的老电工忍不住举起手来现身说法,向大家补充家庭用电的安全事项……“宝安第一课”用生活中的精彩案例,向市民普及安全、文明和法律知识,短短一周内,在微信上收到了近500条来自市民的课后感言。

培训走过场,重“量”不重“质”,这样的现象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并不罕见。近两年,“宝安第一课”是如何克服上述问题,调动市民的主动学习热情,润物无声地传递知识呢?

课程设置上,“宝安第一课”从需求出发,推出“安全”“文明”“法治”三大板块八类别线下课程,包括居家安全、安全生产、垃圾分类、现场急救、交通文明、家暴维权、法律常识及股民应知;开发了新冠疫情防控、居家安全、交通文明、垃圾分类、法律常识、家暴维权和现场急救七大板块,105个微课件,还有103个学习视频。

好的课程离不开优秀的老师。宝安组建了一个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稳定性高的的社区培训师和辅导员团队。以社区为单位,以八类培训课程为主题,分别招募了以“社工+义工”为主的社区培训师和辅导员,其中社区培训师具体负责到各社区开展培训授课;社区辅导员协助社区培训开展培训授课。据统计,宝安共培训考核认证了3400多名师资和1500多名社区辅导员,持证上岗。

截至目前,全区线上累计培训52.7万人次,累计获证超19.3万人次。目前尚有48个微课程待评审结束后投入使用,线上学习累计获证超8000人次。

授课形式上,各街道、社区结合八类课程自主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宝安第一课”送到他们身边。如宝安职训中心与广电中心联合举办“知识擂台大赛”,约9000人参赛;沙井街道利用事故现场警示会进行培训,并开展精品课大赛,巩固学习成果、扩大知晓度;福永街道开展模拟法院活动,邀请居民现场角色扮演,并以文艺创作形式开展培训……

宝安还加大宣传和激励力度,制作了“宝安第一课”地铁灯箱和公交车车身推广广告,获得培训证书还可兑换话费,约15万获证市民获得了话费兑换奖励。

全区广泛动员

让城市因“宝安第一课”而更美好

近两年,“宝安第一课”就像一场春雨,把安全、文明、健康、法治等理念传播到来宝安每一个角落,也像一根强韧的纽带,把街道、社区、企业、学习、工厂等各个要素紧密地连接到了一起。

区内各个单位是“宝安第一课”的合作伙伴。宝安职训中心与多个部门强化联动,“宝安第一课”专业性、广泛性持续增强。如与宝安区集体资产局合作举办“宝安股份合作公司股民系列培训”,惠及760名股民;与区交警大队开展执法联动,印制交通违规人员现场学习卡片35万份,强化交通文明意识;与区广电中心合作开设“宝安第一课”电视频道,大大延伸了传播触角。

“宝安第一课”电视频道是“宝安第一课”有力的传播和推广平台。该频道于今年1月1日正式开播,是全国首个以“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宗旨的社区教育融媒体平台。开播以来,频道围绕安全、文明、法治三大板块,开设《宝安第一课》《局长说法》《悦读好书》《舞邻天下》《中华德育故事》《天天慧生活》等栏目,内容涵盖了居家安全、安全生产、现场急救、交通文明、垃圾分类、法律常识、股民应知、家暴维权八大类,把安全、文明、礼仪的知识和理念送到了千家万户。

10个街道是推动“宝安第一课”落到实处的强大保障。新安街道结合实际,在安全常识部分增加了扫黑除恶、新安法治等内容;西乡街道每个社区每周都安排了不同的课程,避免学员过于疲惫;松岗街道要求每个社区每周至少开展培训2场,每场人数不低于50人;燕罗街道发动党员学习带头作用,全年送课进企业305场,培训企业职工19354人……

社区、企业、学校和工厂是“宝安第一课”走进居民百姓的一线阵地。依托这些阵地,数以百万计的居民纷纷加入到了“宝安第一课”的学习中。

“宝安第一课”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作用也逐步体现出来。数据显示,自培训以来,宝安区涉电动车交通、出租屋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多发态势得到有效扼制,其中涉电动车交通事故的培训成效尤为明显,全区涉电动车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无数普通市民从“宝安第一课”中受益。李雨晴是新桥街道“宝安第一课”学员,2019年以来,她陆续学习了居家安全、交通文明、垃圾分类等课程知识内容,取得现场急救、交通文明、垃圾分类、居家安全、家暴维权、法律常识以及新型肺炎防控共7个证书。参加学习后,她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安全地用电、用火、用气,看到垃圾桶会自觉想到垃圾分类,针对近期疫情,她也通过“宝安第一课平台”了解了许多关于新型肺炎防控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地进行了有效的自我防护。

春暖花开之际,“宝安第一课”也开始了新的征程。宝安职训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宝安第一课将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创新培训方式,整合资源开展重点行业和人群培训,让城市、让宝安人的生活,因“宝安第一课”而更加快乐美好。

■相关

如何确保“第一课”

落地见成效?

“三真”落实学习效果

真抓:创新工作机制,区、街道、社区一把手挂帅,依托124个社区党委作为实施主体,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联动;招募、培训了3400多名培训师,配备了1500多名社区辅导员担任班主任。

真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开发了“安全第一课”“文明第一课”“法治第一课”三大板块八类课程;线上在“居家安全”“出行安全”“应急知识”“文明礼仪”四大板块开发了35个微课程。

真用:从两个方面保证学习成果运用。一是颁发培训证,学成后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具有唯一性的电子培训证,包括学员名字、身份证、培训时间、地点、学时等;二是开展执法联动,交警、出租屋管理员等在执法中首先检查培训证,未获得者当场登记督促参训。

为保证学习效果,“宝安第一课”要求做到3个确保:一是确保内容实用管用,统一课件,用身边真实案例说事,使居民“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二是确保本人学,参训不走样,开发数字化管理系统、学员用身份证、手机实名注册,而且全部在社区课堂现场参训;三是确保学习时间和内容不打折,开课签到、下课签退,15分钟内未签失效,督促学员必须全程学完。

高效培训“5个+”行动

发挥“义工+社工”队伍作用,组织他们通过参加统一的师资培训班,成为群众身边安全文明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打造群众性师资力量。

以“案例+互动”方式开展授课,制作具有强冲击力震撼力的安全教育警示片在课程中播放,并配合相应的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增强培训的真实性、说服力和吸引力。

开发“电子签到+电子发证”系统,提升培训信息化水平,学员通过简单的扫码操作,即可完成培训的注册、签到、签退等,完成培训后,系统即自动生成带有学员培训信息认证的电子培训证书。

设置“固定+流动”培训点,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培训主阵地,鼓励发动各街道和社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住宅小区、围合小区、工业园区、主要交通路口等开展现场教学,方便群众就近参与。

注重“教育+执法”联动,由宝安区交警大队、网格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设置宣传警示期和常态执法期,严查未佩戴头盔、超载等违规骑电动车行为,确保培训落到实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